教育教学调查与研究

中学生与网络”调查报告

调 查 人 XXX

调查时间 2002年7月15日~7月30日

调查方式 网上调查、摘集资料

调查结果

1.大部分中学生(包括上过网的和未上过网的)喜欢上网。2.中学生上网的目的:

⑴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

3.比较热门的网站

搜狐、新浪等;

4.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大部分中学生上网是在节假日,还有一部分是在放学后和同学一起上网;

5.中学生上网的途径

大部分中学生在家里上网,其次是去网吧或在同学、朋友家上网;

6.(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支持者居多,反对者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确对待,有限制地上网”。但很多中学生的家长反对或控制孩子上网。其反对原因大多是“上网耽误学习”及“上网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7.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⑴可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⑵因特网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快速的查阅相关信息,并能及时了解世界新闻信息、科技动态,不受时空限制,这给中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中学生在网上与其他人交谈时,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的与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时不便于说的话说出来。从某一方面来讲,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网上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意见、建议,以及思想情况;

⑷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在网上查阅信息非常方便,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的老师。这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8.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⑴容易上瘾。

许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室,不知不觉的出现了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症,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⑵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许多网站(包括许多著名的大网站)的页面甚至主页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中学生很容易受它们的影响。有一些中学生受网上暴力内容的影响,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废学业。

许多中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经常着了迷,晚上经常拖得很晚,不

但影响了这一天的写作业和复习,还影响到第二天的学习。 ⑷网吧问题。

现在网吧的数量日渐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网吧。许多中学生在放学后、节假日和同学一起去网吧上网联机打游戏、聊天等等,,且上网时间很长。这不仅浪费钱财,而且在网吧里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许多接受调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网吧里电脑上的主页就是不良的网页。

⑸网上交友问题。

许多中学生在网上都有网友。而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世界,网上许多人说的都是谎话,很容易是中学生说谎、受骗,甚至在这些人的“引导”下误入歧途。

9.网络对中学生心理的影响

⑴许多网络游戏都含有暴力的内容。很多中学生上网就是为了玩游戏,经常接触这些游戏,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学生掺入恐怖、暴力、以强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了较大危害。

⑵在调查中发现,聊天室中,许多人几乎句句不离脏话,而且经常谈论一些不良的内容。许多中学生长期沉迷于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响。

⑶在网上,一切事物都是虚拟的。一些中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有的人就会逐渐形成孤僻、沉默、不善于于别人沟通等性格。 分析

由调查可以看出

1. 中学生上网主要还是处于好奇心和爱玩。

2. 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太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

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网络吸引他们的不是知识,而是其他他们所看到的事物。中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这使这些过于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在生活、学习,乃至思想上出了问题。而且,促成他们出现了问题的不只是在于他们本身,其根源问题是在于,现在针对中学生乃至青少年的网站实在太少。一般上网,如果不是有明确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于中学生眼中的网络世界的,更多的还是过于成人化的东西。真正能让中学生感兴趣,并能牢牢吸引住他们的有益的专门网站寥寥无几。正因为如此,许多感到寂寞、无聊而上网的中学生,才会被吸引到网络游戏、聊天室中来,或是在无意的浏览中,被不良信息所影响。而且,玩游戏、聊天时都很容易上瘾,时间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过去,这样就使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 一些中学生迷恋网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⑵缺少可以供中学生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像科技馆等场所,虽然比较好,可是门票往往很贵,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学生不可能经常去。所以,正是这种“真空”使网吧得到了机会。而且网吧为了增加顾客,上网的价格不贵,还增加了许多能满足学生们“爱玩”性格的游戏,这更使中学生经常“光顾”网吧。 ⑶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1. 中学生自己要加强自控能力,上网避免浏览不良信息,并要少玩游戏,安排好上网的时间,不要太长。

2. 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上网,不能盲目的“堵网”,而应该通过各种培训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并使用网络,并通过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重点培养他们的判别是非的能力,增强道德判断能力,使中学生能自动远离网上的不良信息,并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

3. 应多多建立一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

这些网站不应该是说教式的,而应该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学生,并能使中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应该调查中学生更喜欢什么样的网站,更喜欢什么内容的网站,并将这些有益的内容加到这些针对中学生的网站中,使它们能真正贴近中学生,把他们从网络游戏、聊天室中吸引过来。

可以在这些网站中加入一些论坛,是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发表对网站,对老师、家长、学校的看法和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苦恼,这样就能用许多中学生都喜欢的方式,不但是中学生远离不良网站,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改进老师、家长的教育方法,改进网站的内容、效果。这样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 应该努力监督网络中网站的内容,净化网上环境,如果发现对中学生思想、行为有误导作用的网站,应该把它们清除。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 针对网吧的问题,应该加强对非法网吧的监管力度,一发现非法的网吧,就要坚决清除。可以发动中学生“举报”非法网吧,给监察网吧提供便利。

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必要工具。

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对于探讨一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创建一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校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内在需要。

面对思想道德建设涉及面广、育人途径多的特点,我们必须找准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关怀生命,培育真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

因此,研究和分析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乃是加强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传播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青睐,高校也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大学生们也根本无法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

网络迅速克服了全球沟通的障碍,为我们开辟了又一个生活空间——网络社会,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然而,网络引发的负面效应也正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网络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是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通过谈心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但这种交谈的内容无法广为传播,对其他有类似问题和疑惑的人无法产生影响,覆盖面极为有限。

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其广泛性特点使得上述思想交流的声音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得到传播,在

一定意义上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面小的缺陷。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去,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结起来。

不同地点的学生可以打破地域界限进行思想交流,不同地域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通过网址的链接,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家庭可以更好地关心学生的成长,社会也可以更好地关注大学生的情况,从而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良性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网络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模式

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沿用的是“一支笔、一本书、一个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或者是“听报告、开大会、读报纸”等你讲我听的灌输方式。

而网络特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可选择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极具个性特色的教育模式,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

网络的高集成性和资源共享性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只要轻点鼠标,就能使大学生快捷地与人类所创造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为他们获取、利用和加工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丰富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尤其是BBS逐渐成为把握师生思想状况和热点的新载体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和的传播与获取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互联网的用户参与制,使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和观点。 互联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广阔、开放、自由的想象空间和。 网上尤其是BBS上的十分丰富,只要稍稍重要的事情,网上就会立刻有反映。

据调查,到2007年3月底为止,光百度帖吧上的湖南工程学院吧就有主题数1516个,文章数11026篇。

因此,通过这些,我们可以快捷地了解广大师生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的情绪和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引导和疏导工作。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平等性和互动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关系上,教育者主体往往处于主导和权威的地位,教育者主体性作用往往强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难以发挥和体现,因此,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处在不平等的地位。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受众在浏览网页、选择和吸收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时是以教育客体的身份出现,而在参与网络的制作、发布等网络实践活动时,又可能成为教育主体,因此,实施网络德育教育时,从教育

过程来说,教育主体表现出客体化,教育客体表现出主体化。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介体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和受众的广泛性

网络功能的多样性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比拟的;究其接收的范围来说又具有广泛性,在全球的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与所有的“网络人”进行交流。

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交往层次不断深入,交往内容将日益丰富。 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进入”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搜集、阅读报刊;相互间可以“实话实说”、“无话不说”。

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体来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开放性 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开放系统,其影响力、渗透力已不可低估;任何一个网友都有可能为这个网络加载、输入。

因此,实施网络德育,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接受教育不受时间、场所、教师的限制和制约,实现了时时受教育。

同时也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快捷性的特点

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各种在这条“高速公路”上被传播、浏览、吸收,其传递速度之快,传递之新,是电视、广播、报纸等其它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实施网络德育,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三、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途径创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块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占领。

在网络这块没有硝烟却同样激烈的战场上,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迎接挑战,主动出击,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努力掌握网上斗争的主动权。

唯有此,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改变网络上“西强我弱”的状况。 自1999年4月清华大学学生党员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的网站诞生,逐渐形成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声音及阵地,让正面的主渠道的声音抢得先机并形成主导地位。

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能够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从而便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为大学生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是目前教育者的当务之急。

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一方面,传播道德知识和现有思想观点;另一方面,把视线重点转移到引导、启发、解疑释惑上来。

为了适应大学生喜欢求新立异的特点,要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

作的切入点,即把教育内容以最有效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同学们在中受熏陶,在思考中受教育。

例如,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制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主页,或在校园网站、主页以及BBS上、聊天室中和其他栏目里,渗透或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学习生活实践指导专栏或主题讨论社区、虚拟社区等网站和主页,在网上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咨询、学生生活服务、校务公开等栏目,开发“网上爱国主义影视”、“信箱留言”、“咨询热线”、“知识库”、“思想站”、“窗”和“连心桥”等专业场所,都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学生可以随时上网阅读和有关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材料,了解国内外大事并发表见解,关注身边的事迹和生活中的小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从传播道德知识和现成结论方面转移到引导、启发、解疑释惑上面来,实行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大学生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辨析、判断、选择的能力。

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热点,精心设计主流板块,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和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增强网上的正面宜传和影响力,方便大学生随时在网上获取丰富的先进思想的教育资料,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免疫力。

其次,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开展网上辩论、网上调查、网

上征文活动,使之更吸引大学生来参与。

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他们的心灵,鼓舞他们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还可以采取建设宣传网或校报电子版等形式来及时准确客观地宣传报道国内外要闻和学校发生的大事要事,如重大政策的出台、重大活动的举办、重要事件的发生等。

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好的形式,内容也会变味。 ”内容是实质,形式为内容服务。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网络建设的形式,努力增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构建一个温馨的网上家园,让大学生网友产生情感和价值上的归属感 追求归属感是一个人生存的内在需要,在现实社会如此,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同样如此。

归属感的形成必然指向一个集体,网络世界中归属感指向的是一个虚拟的集体。

和现实世界一样,这个虚拟集体的文化必然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该主动出击,抓住学生追求归属感的需要,构建一个温馨的网上家园,让大学生网友产生情感和价值上的归属感,并让这种归属感最终化为对网站的忠诚度。

因为网络文化离不开其现实根源,一个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把现实生

活中的学校教育所能覆盖到的学生集体以恰当形式映射到网络中去,在形式上为广大学生追求网络中的归属感提供依据和核心,同时也有利于网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网站要让自己的满足大学生的思想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比如搜索工具、图像库和文件库的超级链接等。

学生认为有价值,自然就会反复访问。

网站还要有独特的活动或资源,可以提供思想道德方面的竞赛,也可以在线直播某些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事件提高大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发蕴含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红色游戏”,迎合大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的特点,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及网络的互动功能,鼓励大学生参与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

如让他们提供好的方案、建议,增加他们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的兴趣。 大学生参与网站建设,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及时调整,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欢迎的网上好去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