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云南建设桥头堡认识误区的思考

关于云南建设桥头堡认识误区的思考

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建设桥头堡,是云南“十二五”时期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当前云南推进“桥头堡”建设,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存在着一系列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克服和消除这些误区,对“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桥头堡;区域;战略;条件;机遇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思想。根据这一思想,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于2009年12月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即“两强一堡”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不仅有利于加快云南的建设和发展,提升云南的整体实力,更重要的是,它是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然而,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目前人们对云南建设“桥头堡”的认识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偏差,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误区一:概念认识上的偏差

从概念上讲,“桥”是指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头”是指开放的前沿,“堡”是指许多相互关联、作用不同的要素构成的基地或平台。“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层涵义:一是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二是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三是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可以看出,最初“桥头堡”是一个军事术语。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其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云南建设桥头堡,就是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平台、基地和窗口,建通道是指中国经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成为交通、电力、通信的门户枢纽,这是桥头堡建设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建平台是指通过构建一些官方和民间的合作制度,把云南建成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平台;建基地是指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建成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建窗口就是要使云南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对外人文交流窗口。建设“桥头堡”的立足点是要加速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中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邻、睦邻、安邻”,并不是所谓的中国进行对外扩张或者其他意图的体现。

二、误区二:区域认识上的偏差

在云南实施“桥头堡”的战略中,存在着把建设“桥头堡”中的“面向西南”局限于南亚和东南亚、或者东南亚,或者仅指与云南毗邻的越南、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不符合建设“桥头堡”的战略要求。实际上,云南建设“桥头堡”所辐射的区域,是指面向西南开放,主要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到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是指中国的西南方向,可概括为“一洋四区”。这个区域涵盖了56个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和农林渔资源,市场成长性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云南成为桥头堡,对拓展中国对外开放腹地和空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误区三:层次认识上的偏差

所谓层次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指在云南建设“桥头堡”的进程中,一种观点认为,“桥头堡”提出在云南,实施和建设也在云南,建设具有区域性,“桥头堡”是云南的“桥头堡”。其实,实施“桥头堡”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云南,还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等西北、东北区域。因此,在云南建设“桥头堡”进程中,云南只是“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地带,是发展的重点地区,在云南建设的“桥头堡”不是云南的“桥头堡”,而是国家的“桥头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误区四:战略认识上的偏差

桥头堡建设既然是一项战略,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要遵循战略管理的特点和规律。一般而言,战略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协调性等特点。云南建设“桥头堡”,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进行部署,不能只强调局部,要处理好云南内地与边境地区之间的关系,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云南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云南与邻近省份之间的关系。就整体性而言,“桥头堡”建设主要应该体现在经济建设领域,但同时还应该覆盖国防、文化、教育、卫生、资源等。从协调性来看,云南各州、市(县)在建设“桥头堡”中,要按照优势互补,特色突出、潜力大的思路,在经济、文化、资源等方面加强协调和配合。然而,目前云南在建设桥头堡进程中,一方面,过分突出经济桥头堡的建设和宣传,而在国家安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建设显得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突出本区域的建设,而在加强区域间的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互联互通、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其结果是各自为政,布局雷同,不顾条件争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如何加快周边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了解和认同,也是必须考虑的重大现实问题。

五、误区五:基础认识上的偏差

改革30多年来,云南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进步,经济

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较改革开放以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近10年来,云南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分布在边境区域的众多少数民族,已从原始状态转变为“直过民族”,其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生活习俗都发生很大改变,周边地区人文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民族团结,周边安定,为建设桥头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二五”和桥头堡建设中,云南又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滇、城镇化和全方位开放四大战略,坚持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四轮驱动。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努力推动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然而,与全国相比,云南基础还比较薄弱,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在通讯、公路、铁路、能源、边境口岸等基础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升方面还很落后。尤其是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开放领域还不够宽,开放层次比较

低,开放效益不高,对外开放带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离桥头堡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推动中国与南亚地区建立多边制度性合作机制,搭建中国与南亚地区机制性经贸合作平台,积极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信息、产品、技术、资金、服务贸易方面的整合和互补,在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边境自由贸易区建设,在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升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友好交往水平,争取与更多的南亚国家缔结友好合作关系等方面还不够深入。云南在建设桥头堡的进程中,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那种不顾客观因素,不考虑现实基础,一哄而上,凭经验、拍脑袋的主观主义做法是必须克服的。

六、误区六:条件认识上的偏差

和其他建设一样,云南建设“桥头堡”会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第一,区域因素。如前所述,云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与全国有很大不同,虽然特殊的区位优势奠定了云南在中国西部特别是大西南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为云南建设“桥头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果不充分考虑云南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低和基础建设薄弱的实际,那“桥头堡”建设的目标就会受到影响。第二,国内因素,如果国内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一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略,那将加速桥头堡建设的

进程。第三,国际因素。实践证明,区域范围内的国际局势状况是促进该区域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如果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关系良好,就能推动该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桥头堡建设就会得到稳步推进,相反,如果地区国际局势动荡不稳,该区域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云南地处西南边疆,就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亚欧大陆桥战略的实施,充分说明南亚、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良好,虽然局部地区如阿富汗等国局势不太稳定,但整个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关系局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为建设桥头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第四,与周边国家关系因素。从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中国先后与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南亚、东南亚各国形成了良好的关系,为云南建设“桥头堡”创造了难得的周边环境。然而,云南在建设桥头堡战略中,仍存在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如在对周边国家情况方面,研究还不深、不透,对合作对象的合作意愿还把握不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还存在着一厢情愿的情况;就国内政策而言,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还不够系统、支持力度还不够,边境地区开放度还不高、人流物流还不畅;还缺乏对跨国公司在滇设立总部和办事机构的具体政策支持,难以形成对外开放的集聚效应。此外,云南在对东南亚、南亚开放方面具有特殊性,如果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口岸通关等政策一刀切,就很难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与合作开发。因此,我们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条件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旦某些因素发生变化,条件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国际关系往往显得十分复杂。云南在建设“桥头堡”进程中,必须站在国际视野的战略高度对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格局和地区发展态势做出科学而准确的判断。

七、误区七:机遇认识上的偏差

www.17net.net 论文发表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突出了云南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的作用,不仅会提高云南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而且将为云南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进全面、协调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为,为了确保桥头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必然会将“桥头堡”建设纳入国家整体规划,并出台一系列涉及建设“桥头堡”的新的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云南在对外开放、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政策将会有一系列新的跨越式的变化,其经济社会发展将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但从其他省区的经验和云南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过分依赖国家的心理,忽视自身内部潜力挖潜和水平提升的现象,“等、靠、要”思想严重。尤其是在战略布局和操作层面,如何在各领域、各

行业制定出符合国家建设“桥头堡”要求的,能体现云南优势和特色的具体框架还显得远远不够,如果这种认识和行为不尽快改变,云南建设“桥头堡”的机遇就会丧失,即使其建设战略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可能只会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如边贸建设、国家安全等方面得到加强和提高,通过“桥头堡”战略全面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就难于完全实现。

本文仅供参考,若您需要原创论文定制服务或论文发表服务,请联系本站客服,谢谢 客服联系方式

2011年新家园行动计划旧村旧房改造工程工作要点

作者:佚名 来源:市新农村办 点击数:

187 更新时间:2011-3-28 9:34:3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一年。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市人大、政协会议精神,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以改善民生为引领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着力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创业环境,以旧村旧房改造为重点,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实现经济支撑产业化,农户住房特色化,乡村道路通畅化,人畜饮水安全化,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村寨环境生态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管理决策民主化的“八化”建设目标。一、围绕《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决定》实现经济支撑产业化。

各县(区)委、政府要依托市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 “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 引导农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夯实农民增收基础。要围绕市场需求,以农民持续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集中、产业关联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实现主导产业做大做优,产业结构优化扩展,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调

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优茶园、高优蔗园、泡核桃、经济林果园、烤烟、畜牧业,走规模化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之路。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起农户与企业共同利益结合体,实现优质生产要素与廉价成本要素有机的结合。

二、围绕《中共临沧市关于全面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的决定》整县、整乡、整村连片推进。

实施旧村旧房改造工程必须围绕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公共资源聚集“三个聚集”及土地集约与公共资源集中两个杠杆,配套实施水、电、路等美化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拆除重建为重点,采取整县、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模式,一个村一个村改造,一个片区一个片区推进旧村旧房改造建设步伐。

(一)细化目标,克期完成任务。各县(区)要将旧村旧房改造的目标任务细化到建设村,做好到户名册。2011年全市实施旧村改造400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3万户。分县(区)目标是:临翔区计划旧村改造50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4673 户;云县计划旧村改造70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6025 户;凤庆县计划旧村改造84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5512 户;永德县计划旧村改造55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3206 户;镇康县计划旧村改造33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2872 户;耿马县计划旧村改造42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2892 户;沧源县计划旧村改造33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2910 户;双江县计划旧村改造33个自然村(组),旧房改造1910 户。

(二)整合资源,整村发展。旧村旧房改造集聚项目是抓手,整合资金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关注民生的高度加大项目的整合力度。旧村改造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投入为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部门的项目要优先列项扶持旧房改造建设户达70%以上的自然村(组)。旧房改造补助资金坚持“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整合项目,统筹安排。今年全市计划完成3万户旧房改造任务,按平均每户补助1.5万元计算, 需补助农户资金4.5亿元。主要整合城乡建设部门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危旧房改造项目1.6亿元;扶贫部门整村推进、易地搬迁、安居房项目5000万元;发改部门异地搬迁、整村推进等项目3000万元;农办省级重点村项目1000万元;农业部门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项目300万元;民宗部门少小民族整村推进项目300万元;民政部门恢复重建项目500万元;市、县(区)部门挂钩新农村特色民居房建设资金800万元,市级财政补助3000万元、各县(区)财政补助1000万元以上。整合的旧房改造资金要按建房的实际需要增加比例。政府补助资金通过“一折通”或现金形式直接兑付建房农户。在建设方式上坚持统拆统建,整村推进,有条件的先建,逐步形成整村推进,形成以点连线、以线连片的发展格局。

(三)拓宽融资,加速发展。在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投资上,除政府补贴和农民自筹外,要借助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加速推进旧房改造,旧房改造计划贷款5个亿左右。一是要以县为单位,成立农户建房贷款担保公司;二是要建立由“龙头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的机制;三是农村信用、农业银行和发展银行要积极推进以农户宅基地、房产证、产业和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的机制,为农民拓宽贷款抵押物渠道,解决建设农户融资难问题。四是要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市场化,加速土地流转,增加农户建房投入。

三、继续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做优,实现聚集发展。

村庄规划是居民点的灵魂,规划是一种方向、一种引领、一种目标,村庄规

划不仅是画图,也不仅仅是一个功能的完善,规划最重要的功能是要优化资源的配置,要把优化资源配置作为规划的核心。按照村庄规划的总体部署,今年6月份前要全面完成9649个自然村(组)的村庄规划工作,通过村庄规划把全市的自然村削减30%左右自然村。要围绕“三个聚集”的思路,按照“散户并成寨、四山迁朝路、小村并大村、边远靠集镇”的要求,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四、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结合、和谐发展。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旧房改造作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民居居住条件作为重要抓手,把旧村改造和旧房改造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是要建立“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富”的联动运行机制;二是要对不适宜人居住难以生存环境、库区的农民迁移到城镇,在城镇建立脱贫小区;三是要鼓励大富进山开发,通过进山开发,带动农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经济价值,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分红,并参与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农户与企业建立起共同利益结合体,实现优质生产要素与廉价成本要素有机的结合;四是要做好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的文章,有计划地推进“千户村”建设,2010年已启动的10个“千户村”要加速建设进度;五是要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建立起能稳得住农户的谋生致富机制。

五、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扎扎实实抓好农村固定资产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实施旧村旧房改造工程,是扩大内需,拉动农村消费的重要措施,一业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理念,是民生所向,众望所归的期盼。各县(区)新农办要统一统计口径,实行双向上报,做到项目有眼,数出有据。

六、加强领导,强化宣传,严格监督,确保发展。

各县(区)、各乡镇、各建设村的主要领导是新家园行动计划旧村旧房改造工程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旧村旧房改造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坚持补助标准不变、坚持旧村旧房改造跟着村庄规划走、坚持质量标准不放松原则,按照统一建设规划、统一户型选定、统一物资采购、统一组织施工、统一工程监督、统一资金监管等“六个统一”模式组织实施,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市县(区)要建立整合项目的联席会议制度。要创新督查方式,加强督查队伍建设,通过专项督查、综合督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促进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作风,打牢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思想基础,营造会干事、干大事、干好事的氛围。督查要突出任务完成情况、资金到位情况、机制创新情况等重点。要充分调动新农村理事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村落中的威望,组织发动村民按规划要求整村整村推进,通过户与户连、村与村相连形成片区聚集发展格局。(临沧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1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