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可能考的简答题与论述题

温馨提示:这些题目只是个人的观点,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按照上课时要求画的和重点注意的地方。只背这些题目,是有一定风险的。

1. 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3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4. 信息技术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 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

(2) 信息技术改变这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5.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3)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很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6. 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7.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8. 简述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9.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环境为个体提供了多种可能;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10.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法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1. 简述教育目的制定的依据。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9.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0. 简述素质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注意,近年来出题比较细,有可能只考期中一个标题,如为什么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1. 简述学生观(简述学生观的正确涵义)。

(1)从学生的属性看,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从学生的地位看,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学生具有公民所享有的大部分权利,尤其是教育权和人身权。

14. 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这是补充内容)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有责权主体

15. 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应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和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3)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如人情慷慨、公平公正、合作乐群等。

16. 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3)师生关系是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7. 简述制约课程的因素。(制约课程的因素有哪些?)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课程理论。

18.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19.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0.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21.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是指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主要包括:

(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2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3.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

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24. 简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基本内涵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25. 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26. 简述讲授法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

(1)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27. 简述谈话法的基本内涵及其运用这一方法的基本要求。

(1)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①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要做好归纳小结。

28. 简述教学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29. 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上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30.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A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B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2)班级授课制的缺点: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时,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31. 简述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32.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的目标是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33.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4. 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35. 简述德育中导向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A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B 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C 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36. 简述德育中俗语道原则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A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7. 简述德育中因材施教原则的内涵及其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A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B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C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38.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常用的方法。

(1)说服法

(2)榜样法

(3)锻炼法

(4)陶冶法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39. 简述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

(1)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第二,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低。

(2)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包括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建立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体地位;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0. 简述班集体具备的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41. 班主任应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2. 班主任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A 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B 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C 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