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关于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

张萌芽

高考

摘要:高效课堂,不在于一节课的内容有多少,而在于一节课下来,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是不是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高效课堂,学习兴趣,预习,反思,方法,能力。

教学探高效课堂,这是值得所有教师深思的一个话题。也应该是教育改革的最终方向。所谓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是目的,而不是形式。所以不能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刻板模仿。以下是我关于高效课堂的一些浅见。

一.“兴趣”是前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愿望,且不说数学思维会不会受到限制,学习过程中肯定难以激发出足够的动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下,这样的结果不要说“高效”了,“低效”甚至“无效”都是很有可能的。相反,如果学生能够以足够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自发钻研,主动思考,必定能事半功倍。所以,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创设情境,引入实例,语言生动化,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数学能够服务于生活。如果老师能多以欣赏、赞许、鼓励的态度引导课堂,适当给学生以肯定,效果会更好。

二.“预习”是保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不应该只是单纯的把书本预览一遍,还应该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如果这样的话会怎么样?这个问题能不能用另外的方法解决?这和以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发散思维的培养应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目标。而教师所留的预习作业也必须重点突出,难易得当。能够放映本节课的知识脉络,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的“高效”。并且重要的一点,很多学生可能没有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或者说预习方法不合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检查预习作业。也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既方便学生讨论,也可以进行预习作业的组内自查。本学期,我在所带的一个班中成立了数学小组,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总之,在试行初期,一定要给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接下来的学习才能水到渠成。

三.课堂上,教师应该突出少讲,精讲。学生要多说,多练。课堂学习要能体现其高效性。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总结要能一语中的,画龙点睛。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问出水平。再者课堂例题,课堂练习,要能层次分明,紧扣大纲,针对性强。从“教”的方面做到“高效”。而课堂内容和练习可以由小组分担来完成。学生可以先组内交流,小组之间再各抒己见,允许自主发言。对于学生的发言或者板演,教师要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和做题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教师只需要作为点睛之笔适当补充。做到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重视从“教“的方面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完

成一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这堂课的得与失,并进行总结,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从“学”的方面课后反思。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一定要对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得到的收获有及时,足够的认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专门的纠错本,及时纠正自己自学过程的的错题,难题或者典型例题。养成纠错的好习惯。学生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一些做题技巧。我看到过个别学生,就又这样的良好习惯,每一个小节之后,他会回过头来,将近期所学的内容中,自己还不太懂,还有疑问的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整理出来,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之后,再将问题逐一理解、解决,不懂就问。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之后,成绩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内容上的薄弱环节,在方法上的不足之处,才能在态度上不断端正,在学习方法上不断改进,不断积累。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不应该只是知识上的,更应该是方法上的,观念上的。我想,这才是“高效课堂”真正的目的。让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都有所收获。

高效课堂不仅要注重在“量”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在“质”上的提升。它应该作为教学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形式。所以我们不能舍本逐末一味的在形式上下工夫,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情,学情思索,形成适当的方法,以达到“高效”这一最终目的。我个人认为形式越简单,效果才会越明显。探索阶段失败和不足在所难免,教法,学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教的过程中,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

事实证明,高效课堂的施行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是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基础不扎实两个方面。比如预习作业不够细致,课堂回答问题抓不住重点,课后反思随便敷衍。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检查,不断鼓励和督促。一旦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改革就可以实现“高效”。

二○一四年二月

57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