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童话--看了[小鞋子]

雀宁

后窗看电影,2004.10

剧情简介:Ali(阿里)和Zahra(萨拉)是两个生活在贫穷家庭的兄妹。阿里一次不慎丢失了妹妹拿去修补的也是唯一的一双鞋子。因为他们的父母可能买不起新鞋子,兄妹俩怕父母知道了生气,于是他们想出个主意:两个人穿同一双鞋,因为萨拉放学后才是阿里的上学时间。他们希望能这样坚持到把丢掉的鞋找回。虽然萨拉一下课就飞奔回来与阿里换鞋,但阿里却还是因迟到被老师警告。后来终于有一个好机会。阿里得知将要举行一次马拉松比赛,季军的奖品就是一双运动鞋。他排除了困难最终得以参加比赛,他努力要得到季军......

有人说,有钱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金钱给了他们一种自由,这种自由便是不用为物质需求而奔波,可以无拘无束地选择他们的喜好。从前我对伊朗的了解往往只是:石油、战火、穆斯林、蒙着面纱的女人......看了片子后,我了解到:在伊朗也有着与我们的国家现在存在着的一样的贫富差距,城市里有着现代建筑,有富人的花园洋房,也有挤在一间大屋住着的一家人:被催着交房租的辛苦的爸爸,生病了还固执着帮人洗地毯的妈妈,和一双球鞋轮流着穿的两兄妹阿里和萨拉。贫穷确实会从他们身上夺走一些东西,比如爸爸,在富人家的大门前他紧张得说不清楚来意——我想他紧张应该不只是因为他不善言辞,他和门里的人之间隔着的仿佛不仅仅是一扇门,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成人不得不面对的是所谓的“社会地位”的差距,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单纯与知足的人;而在现今这个病态的社会里,金钱便是这种差距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可是这在导演麦吉德.麦吉迪的眼里却算不上什么,他在片子里所关注的、所展现的是那些贫穷或者别的在善良的大人和孩子身上都夺不走的东西,是一种闪光的人性。爸爸负责帮教会准备糖,家里没糖了却也绝不自己食用它;妈妈虽然自己有病在身也不忘叫阿里送汤去关心隔壁卧病在床的邻居。我们的小主人公阿里和萨拉则让我真的明白了片名“Children of Hevean”。回忆起电影里的镜头,我印象中的阿里是夜晚的屋子里爸爸和妈妈为生计发愁时睁着的那双大眼睛。鞋子丢了之后,他对抱怨他,吵着要把事情告诉妈妈的妹妹说:“你去告诉妈妈吧!我不怕爸爸打我,你就算告诉他他也没钱给你买鞋,他得去借钱。我以为你会明白!”他让我想起日本电影《一碗荞麦面》里面那个妈妈带着的两个小孩。懂事的小孩,懂得爱家人,懂得给别人以同情,给人的感动总是很深很不一样的——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的、甚至原始的情感,并不掺杂太多伦理和道德的约束感,让经历了这个世界上种种世事的人们,突然发现和惊叹于人类身上一种善良、温柔的本质。不过导演并没有把阿里拘泥于一个传统的“好哥哥”、“好儿子”形象。真的很感谢他没有把他拍成一个中国从前的那种“高大全”的十佳少年。

因为他是一个懂得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就算被主任惩罚不许上学也不说出他迟到的真正原因,就算得了冠军也不会高兴,而对着照相机流泪。小孩子是最倔强的,也是独立的,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大事情,有自己哭和笑的原因。萨拉哭的时候很安静,咬着嘴唇,两行泪往下流;阿里哭的时候眉毛会弯下来,大眼睛里水汪汪的,有孩子特有的委屈和恐惧。这样的哭一点都不煽情,但却让人深受感染。他们一起洗鞋吹泡泡的时候在笑,阿里把老师奖的笔送给妹妹时,萨拉从生气到微笑的表情真的像个天使,纯净得没有一点杂质。这种纯净延续在片子的始终。导演是个主意细节的人,他连一点点的不美好都没有遗留。他用神来之笔让那个穿了萨拉的旧鞋的小女孩儿捡到了萨拉的笔,并且她把它还给了萨拉。萨拉的那个有点迟疑后的微笑便把一切不属于小孩世界的东西都融化了。小鞋子是贯穿整个影片的线索,片子总的来说是较为安静平和的,中间充满了赋予动感的兄妹俩奔跑的镜头,像一首纯净的诗中激情的高潮;以至后来阿里赛跑的场景在结尾出现,把一部电影推上了情感和情节的顶峰。

我很喜欢他们奔跑的样子,也很喜欢阿里和萨拉之间说话直直的,声音好清脆,以至把它们作为画外音在阿里奔跑时响起这种老办法也一点不让人觉得反胃。我才发现波斯语原来是这么的好听。想起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把话用铅笔和圆珠笔从右向左地写在本子上过,我觉得他们的文字飘逸得也是很好看的。导演麦吉迪说:“文化比政治更重要,希望电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疑虑和误解,改变他人对伊朗的想法。”我想他的目的到达了,我正幻想着某一天在伊朗的一条小巷里,碰上一个阿里这样的小男孩,我想我会因为他的一个微笑温暖上一整天的吧!生活常常是痛苦的,它会让我们的脚上磨出好多血泡;可是当你把脚伸进池塘,金鱼会游过来,在你的脚边摆动它们美丽的金色尾巴,吐着透明晶亮的气泡......电影的结尾,我看清爸爸往自行车上塞了一双新鞋。是的,今天我完完全全地相信了这个来自伊朗的童话,相信我的金鱼会向我游过来。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