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擘 桂枝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6)

这一条论述心阳不足,镇摄无权,欲作奔豚的证治。

“奔豚”是一个证候名。《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基本描述了此证的主要临床表现。病人自觉有气由下向上游走,如豚之奔,其气所过之处,会出现许多症状。如果气到了胃脘,就会感到胃脘胀满;到了胸部,就会感到胸闷心悸;到了咽喉,就会感到憋闷窒息欲死,甚至冷汗淋漓;有的还可上冲至头部,就会出现眩晕欲仆地。一旦气下去了,则诸证尽失。这个病时发时止,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则多无所苦,其病因多为中、上焦阳气不足,下焦水寒之气上犯,即水来克火,阴来搏阳所致。 所谓“豚”,就是指小猪。以豚命名,一是说气的上冲有如小猪奔跑,一是因为豚为水畜,借以比喻水气上冲为患。因为常突然发作,所以就有“奔豚”之称,比喻其气上冲如怒豚之奔。脐下悸是奔豚病发作的前驱症状,也即“欲作奔豚”,是水与气相搏于脐下,欲上冲而未冲之证。在生理情况下,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阳中之太阳,坐镇于上,普照于下,使下焦水气安伏不动。

脾为中土,运化水湿,像堤坝居中,可保护心阳不被下焦水寒之气所犯。如果过汗损伤心脾之阳,或素体心脾阳虚,心阳不能坐镇于上,脾土不能守护于中,下焦水寒之气就可能蠢蠢欲动,乘机上干而表现为脐下悸动。应当治以苓桂枣甘汤温阳伐水降冲,防患于未然。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桂枝甘草汤为基础方,辛甘合化为阳,以补心阳乏虚。茯苓甘淡,健脾气,固堤坝,利水邪,行津液,还可安魂魄,养心神。用量达到半斤,又将其先煎,目的就在于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以制水于下。大枣健脾补中,使中焦气实,堤坝坚固,以防水气上泛。由于是水气为患,故用甘烂水而非普通水煎药,以防助邪之弊。甘烂水,也叫“甘澜水”或“劳水”。据考证,《内经》中的半夏秫米汤也是用这种水煎药。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