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北宋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

【出典】 北宋  陈师道  《十七日观潮》

注:

1、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2、注释:

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3、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4、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学文于曾巩,绝意仕进。元祐(1086-1094)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任徐州教授。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诗学杜甫,苦心锤炼,质朴苍老,深受黄庭坚推重。为江西诗派代表性作家,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

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5、《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第一句写的是潮头,像一道奔腾的白虹,刹时盖满了江两岸的沙滩;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让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倾倒而下,溅起的碎银玉屑;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潮水的力量,撼动了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6、钱塘江潮是闻名遐迩的一大奇观,中国古诗对此多有描绘。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七绝《十七日观潮》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评论者大都将此诗的后两句“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视为妙句,大为赞赏。其实,诗的前两句“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巧比妙喻,也堪称别有韵致的妙句。

“漫漫平沙走白虹”,以奔腾的白虹比喻江潮掀起的冲天巨浪,这至少有三妙:虹是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色圆弧,诗人以之喻江潮,突出其水急浪高,此一妙也;虹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而诗人却偏偏以“白虹”作比,舍虹之原色,而取其气势,此二妙也;虹本来是静止的,诗人却将它写成动态的,用以比喻奔腾的潮水,新颖别致,此三妙也。“瑶台失手玉杯空”,以传说中居住在瑶台里的神仙失手倒空了玉杯里的琼浆比喻波浪翻滚、汹涌奔腾的江潮,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两句与后两句交相辉映,便将钱塘江潮的壮观活现于读者的面前,给人以壮美的艺术享受。    《人民日报海外版》

7、相传农历的八月十八为潮神的诞辰日,在这一天,人们以观潮为乐事,江边湖畔,人头攒动。在飒飒的秋风(微博)里,惊涛飞涌,潮声动地,蔚为大观。

看潮最好的地方自然是钱塘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大潮来时,由远及近,初时但见远处天边一条素练缓缓而来,伴着隆隆的声响,随即素练渐近,刹那间变成了高耸的水墙,像飞腾的银龙、咆哮的群狮直扑海塘,真有雷霆万钧之势。宋代诗人陈师道曾写道:“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苏东坡也写道:“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人们不仅可以观潮,还能观看到一些矫健的弄潮儿的精彩表演。宋词人潘阆在《酒泉子》一词中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钱塘江的涌潮如此声势浩大,其实是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发生的特殊潮的现象。杭州湾的喇叭口地形,给涌潮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从湾口向西约九十余公里,海湾的宽度一下子收缩了四分之三,在海宁一带,宽度只有三公里,这样使得来自大海中的潮波能量高度集中;加上在海宁至大尖山一带,水下横亘着一条沙坎,水由深变浅,这种地形使得潮波向前倾,波谷变缓,波面陡立,形成了“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的涌潮。

但在民间传说中,这种涌潮却是由潮神所驱使的,这位潮神就是伍子胥。

伍子胥本是吴国的功臣,因触怒了吴王夫差,便下令伍子胥自裁。伍子胥自杀后,吴王把他的尸体,用皮革包裹后抛入了钱塘江。伍子胥为了报仇申冤,乘着素车白马,掀起了满江怒潮。至今钱塘江两岸的人民,把这种涌潮称之为“伍子胥潮”,并在沿江建了不少伍子胥庙。

还有一种说法,是越国的大臣文种,被越王勾践逼得自杀。越王假惺惺地用隆重的葬礼来安排文种的后事,替他修了一座恢宏的坟墓,羡门作鼎足形,直插入三座峰峦的下面。一年之后,伍子胥的神魂从海上归来了,他在山腰上打了一个洞,把文种从坟墓中携带出去,两人都在江海飘浮,一起做了潮神。当江海的浪潮来时,前面汹涌的潮水民间叫它做“潘侯”的,那就是伍子胥;紧跟在后面的重叠的小水波,那就是文种。他们两个人生前各为其主,死后竟成同病相怜的朋友,表达了人民对忠直者的一种祝愿。

千百年的时光过去了,只有涛声似旧时。

如今每到秋高气爽的八月十八日前后,旅游者联翩而至钱塘江边看潮,从中感受一种阳刚之气的博大,振衣襟而壮心胆,增添几分搏击生活大潮的力量!

8、赏潮起潮落,听波涛声声,漫观云卷云舒,叹世间风云变幻,追逐着水涨船高的故事,那是潮涌的魅力所在,亦是久居的心之神往。

八月十六这天,终于有幸亲睹闻名天下的“海宁潮”,看它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终不失为一种美丽的夙愿得偿。

坐上开往海宁盐官的旅游大巴,身未尽,心已如潮涌,丝毫不亚于那汹涌的潮水,层层叠叠激荡着心扉,恨不能飞奔而至。通往盐官的高速公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都只为奔向一个地方,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车上,五湖四海的游客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眉飞色舞地描述着他们心目中想象的或是平日从电视和媒体上耳闻目睹的钱塘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早就知晓宋代大文豪苏轼对钱塘潮的赞誉,有些肆意的霸道,也有着足够波澜壮阔的大气,可见钱塘观潮之历史悠久。据说,它与南美亚马逊河、南亚恒河并称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为古今中外观潮者所倾倒,称为“天下奇观”.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早在唐宋时期,钱塘观潮就已盛行,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而众多的观潮点中,唯海宁盐官镇东南的潮势最盛,盐官的大缺口处也是钱塘江大潮最先经过的地方,为观潮第一胜地,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享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闻名天下,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写了钱塘江最美的河段富春江,而富春江水就像这支婉转轻柔的乐曲一样,恬静而安祥,与澎湃的钱江大潮相比,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很难相信,就是这娴静的富春江水,向东流淌200公里以后到达河口处,呈现出英武雄浑的姿态,江水急流,大潮汹涌,浪花翻腾,一泄千里,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钱塘江大潮。

到达海宁盐官是上午十时,离潮涌还有两小时之久。潮未近,而此时的盐官观潮点已是人流如潮,护栏边、草坪、马路上人山人海、万头躜动,处处人声鼎沸、热闹异常、热情高涨,连空气都在热烈而兴奋地翻滚着,活跃的,轻快的,明朗的。

烈日当空下,游人一个个太阳镜、太阳伞全幅武装,阳光在快乐的脸庞上洒满阵阵红潮,泛着动人的光辉。汗水点滴流淌,透了衣衫,湿了眉眼,烫了心扉,那是无比期待和肆意的倾洒。单反、数码、手机全出动,都在不亦乐乎地摆弄着,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寻找着最佳的拍摄点。

观潮台上,等待潮涌的时间里,成群结对的游人于遮阳伞下吃着零食,天南地北地聊着侃着,不管熟络或是生疏,全没了地域和语言的界限,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孩子们是永不知愁不知累的天使,快乐地追逐和嬉戏,纯真的脸上挂满笑容,串串欢笑回荡于焦灼的空气里,让人感觉到丝丝清凉。

“一气连江色,寥寥万古清”.静对着微澜的江面,虽没有那份无比激动的欢呼雀跃,心中亦涌起淡淡的急切。眼前辽阔的江面,覆盖着些许苍茫的泥黄,似被洪水侵略过后的浑浊,虽不诱人,却透着尘世亘古不变的气息,很生活。其实,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层层浊浪里摸爬滚打、无尽折腾,而未来是否能还一片如愿的澄明清朗?没有人可以预知,亦没有人可以自由掌控。这一片混与浊,终是我们逃不掉亦跳不过的功课。

导游告诉我们,钱塘江水无法保持洁身自好,跟污染没有多大关系,真正使钱塘江水变混的,正是这成就了它一世盛名的东西--潮汐。钱塘江水涨潮时,从入海口向上回溯,那些堆积在入海口的泥沙就被巨大的潮水席卷起来,随汹涌的波涛一起冲回,等潮水渐渐落下,泥沙又被裹挟着顺江而下,带回到河口。日复一日,潮起潮落,泥沙就这样不断地被搬来搬去,钱塘江水的下游,也就渐渐地被淘成了现在的昏黄色。

钱江秋涛,悠悠而起。阳光下的风并不温柔地刮起,江面开始大幅动荡,水波来回拍打着江岸,回声铿锵有力。波涛声声冲击着耳膜,拥挤的人群有些激动,误以为潮来了,大家纷纷立起身,伸长了脖颈翘首东望,还广而告知着“潮来了”.其实,是涛声造成的假象,加剧了大家急不可耐的心绪。

快近潮涌的时间段,观潮的人们已是按捺不住的激动,一个个目不转睛地凝望,丝毫不敢游离。有的尽量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有的用上了望远镜,有的把小孩扛在肩上,有的奔跑至护栏的最前端,有的用相机对着即将滚滚而来的潮水聚焦……大家极尽所能、想方设法给自己创造最佳的视角,生怕错过了这几分钟的盛况。

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原来,若隐若现的潮身已起,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依稀朦胧,安静若素,调动着所有的感官,渐渐真切。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看不清它的奔涌,只感觉它与你渐渐靠近,轮廓愈发清晰。

在无数焦急等待与盼望的目光中,在四面八方声声震天的欢呼声、呐喊声中,潮身近了,真的近了,扑面而来的浩大,真真切切的壮阔,正是诗人王师道笔下的的“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大家激动地一蹦三尺高,挥动着以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呐喊声,应和着大如雷霆的潮水声,把浪推向高潮。

那齐整壮观的潮水,犹如一条横着的银白色长线,天衣无缝的完美,毫厘不差,排排整整,仿若兵临城下,千军万马般齐刷刷地杀过来,势不可挡,让人毫无招架之力。又似那银子堆砌的城郭,给钱塘江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吞天沃日的浪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片。而那高耸惊人的巨涛,后浪逐着前浪,重重叠叠,翻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数十米,若一匹匹驰骋沙场的怒马,随着一声令下,便扬起尘沙万顷,漫天飞花,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

百里浪潮滚滚来。潮身由远及近,又抽身而去。当潮水就这样近距离地从我眼前呼啸而过,它的怒吼,它的澎湃,它的奔腾,它的席卷,把江边如流的人潮都晾在那,自顾自马不停蹄地奔涌向前,丝毫不顾及大家的依依不舍,丝毫不留恋一双双深情追随的目光,直让我感叹它的匆匆太匆匆,比时光还凛冽和无情。潮身的前方依然浊浪翻滚,身后却“卷起沙堆似雪堆”,惹众人的目光痴痴不肯收回,一路追逐着潮奔跑的方向,至天边,至海角,直至目不能及,再依依挥手告别。

潮水,一波波划过我的双眸,亦是一遍遍叩问着我寂静如许的心脉:潮起时,可曾在那一朵朵跳跃翻滚的浪花里,看到曾经的风生水起,照见昨日的如海繁华,还有那前世今生不断的情牵?思绪沦陷之时,潮身已渐渐远离,带走的是茫然无措的疑惑,留给我重重的问。

来不及细想,那些在阳光下不知疲倦的追潮者成了江边又一道亮丽的风景,快乐地与潮头赛跑,还不时拿出相机“咔嚓咔嚓”,锁住潮的倩影。正所谓“潮在江中涌,人在岸上追”,蓬勃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不忍潮的离去,在潮渐行渐远之时,他们随之一路奔跑,陪上一程,送上一程,即使气喘吁吁,仍在拼尽全力追上潮的步伐。这追逐,其实是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对美好人世的倾力追逐,亦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若不是江岸设置了护栏,这些追潮者们一定会穷追不舍,与这奔涌有潮水一同流浪,海角天涯永不回。

看着这滚滚而来的潮水,不禁想起那些各行各业的弄潮儿,一个“弄”,足够生动,足够勇敢,足够气势。他们屹立于生活的风口浪尖之上,傲视着四面八方涌来的张牙舞爪的潮水,向着生活层层叠叠的巨浪挑战,海阔天空,游刃有余。在潮涌里翻滚的他们,不屈服,不退缩,绝地一声吼,争先恐后地逆流而上,迎着澎湃的激流,即使被万仞高的巨浪吞没,也依然挥舞着不屈的臂膀,忽隐忽现地与激流搏斗,不时以各种姿势展现着自己的不屈不挠。想来,在滚滚大潮中巍然不倒的他们定是足够坚韧、足够强大,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他们也定是无所忧、无所惧,世界会毫无理由地把他们接纳和青睐。

导游介绍,奇异的钱塘潮千变万化,奇景四看。一线潮循规蹈矩完美优雅,汇合潮雷霆万钧气势如虹,回头潮力挽狂澜韵味无穷,还有那极富诗意画意的夜潮,若是皓月当空,定会月影银涛,观潮赏月,心旷神怡。

看着钱塘潮在视线中渐渐远去,心中滋生着些许落寞和惆怅,但也有着空旷的释然。潮起潮落,是自然界不可逆转的定律,就如人生,悲伤会有时,快乐会有时,离别会有时,相聚会有时。潮起时,笑着迎接和拥抱,可以极尽狂热,极尽纵情,极尽放肆。潮落时,倾然接受和送别,可以忧伤,可以缱绻,可以流连。因为,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不尽的轮回,从来都是笑与泪共存,苦与甜共容。始终相信,当你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也定会赠予你最美的灿烂。

潮来潮去复春秋。四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与悉心等候,就为这几分钟的来亦匆匆去亦匆匆,终是换得个“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知足的,欣喜的,美丽的。

潮起潮落,生命最美的起伏跌宕。潮起,我倾心而来,悠然而待,空气陷入沸腾。潮落,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任何,大地一片澄明,心一片静好。

9、金秋时节,风轻云淡,来到心驰神往已久的西湖。只见湛蓝的湖水一平如镜,晴光潋滟,曲岸柳浪翻涌,十里长堤拥红披翠,远处栖霞岭重恋叠嶂,美不胜收。清澈的湖水荡漾在蓝天下,游舫竟渡,泛起片片白色的浪花。近处,隐隐可见湖底;远处,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

西湖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湖。也许是出自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的偏爱,曾对西湖的建设费尽心力的苏东坡,白居易就有很多赞美西湖的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孤山寺北贾西亭, 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这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更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唱,这都源于西湖的魅力。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绕,岸柳依依,鸟语花香。水路逶迤,九曲十八弯。青山环抱,亭台楼阁若隐若现。山水之上,白云悠悠,天空蓝的清亮。更有那山那天竟将身姿映入湖水,湖中也出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置身这样的美丽景色里,怎能不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

不知那春风习习轻拂,柳丝袅袅,紫燕飞舞,黄莺高唱的春季的西湖如何令人陶醉。也不知艳阳高照盛夏时节,“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更未体会冬日雪至,望段桥残雪那一番若即若离之感。只这秋日的西湖,便又说不尽的温柔,静谧,幽远,风韵无穷。

西湖的柔美,神韵尽在柳浪。曲岸长堤,小桥石径,到处随风翻动。柳树轻扭着腰肢,如美丽少女,款款起舞。长长的柳条轻拂水面,写出多少柔情。这柳树不同于灞陵的柳,她枝叶娇嫩,树干青青滑滑,长条翟翟,好像是西湖的水作的骨肉灵魂。这西湖柳就像西子姑娘般亭亭玉立,风情万种。灞陵的柳许是血脉中积淀了太多的风尘,枝叶黄枯,树干筋脉怒张,沧桑中更多悲壮。看到灞陵柳,你自然就想唱起千万遍阳关。

湖上孤山是林逋隐居的地方。行至放鹤亭时,心弦恰被触动。想几百年前的林和靖就隐于此,以梅为妻鹤为子。不知古人哪来的这份情操。突然想起秋雨先生曾写到这位隐士有妻有子,可又有:“和靖当年不取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这样的句子来嘲弄自认亲爹的林洪。仰对高高的天,先不论真伪,历史的沧然足以叫人咀嚼有味。西泠印社也在山上,不过对它问津的大多是墨客。此处还是南方印刻艺术的发源地之一。或许秋更能叫文人们在这悠悠之地挥洒豪情。

其实雷峰残址也是秋时的好去处,不过傍晚最佳,雷峰夕照是向游人推崇的湖中一景。面对它沧桑的面容,还有一地黄叶。心中不由会想到白蛇和许仙的故事,许仙还痴痴地等着吗?法海还要多管闲事吗?夕阳洒落,仿佛在说些什么。可惜啊,我们这凡夫俗子缺少慧根,怎能解得。

若能逢到钱塘江潮,观潮时必是潮也澎湃,心也澎湃。那潮浪层层奔腾而来,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奇妙哪是支言片语能道得尽。经过这样一番潮起潮落,你一定会对人生有所感悟,说不定会四大皆空,成为我佛弟子。

也许,雨秋的西湖会更有韵味。望湖楼是个品雨的好地方。如果雨中轻舟游湖必定更有趣。雨落船顶,滴滴哒哒,似有韵律。此时山色空蒙,若置身云里雾里。环顾四周不见船上游人,只有船边泛起的水晕。在玲珑俊秀的湖中,山已无影,天湖一色,无法分辨。饮上芬香的龙井,此时空灵的不光是山,不光是雨,不光是天了。船行进着,雨淅淅沥沥,人沉醉在云烟里。这时的西湖散发着摄人心魄的美。试想秋雨日登山当比晴日里多些浪漫。不妨在雨日去万松山,登书院。拾级而上,耳闻雨打红枫,眼观水溅崖壁,很是缠绵。石阶湿滑着越显幽长,而山上被秋雨洗净的空气更是清新香郁。想那梁祝既在书院相逢。再往十里锒铛,便是他们十八相送的路,他们走这路一定走得好久好久。雨中总觉有他们的身影,不是鬼魅,而是对对的彩蝶漫舞。那化蝶的一幕,在秋雨中才显得哀怨到了极点。音乐梁祝的意境和秋也回旋起来,融为一体。

如能和心仪的朋友秋日共游西湖,一定有别样的风情。西湖畔的苏小小墓便是千古爱情的明证,多少文人对小小的倾慕尽存封在此了。“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鬃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如此才情的女子,竟薄命。走到这里,对这样一位忠实于爱情的女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由得便想起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知己,造物弄人,有情人难成眷属。不禁仰天长叹,“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

夜里,西湖进入了梦乡。没有了白天的喧嚣,水面无波,皓月当空,照耀着湖面,尽显平湖秋月,三潭印月的凄美。能邀上三五好友在那里煮酒畅谈,享受“徐拂荷风凉业院,浅斟佳酿炖明湖。”应该是天下最幸运的事。我坐在湖畔,在柳荫中,期盼看到苏东坡,白居易二公远远携手走来,湖边传来一阵阵高亢的诗歌。

10、早就耳闻钱江大潮的盛名,其景象之壮观有古往今来的名言警句为证。如此规模的天文大潮一年只有一次,且仅发生在杭州湾一带的水域,因此机会颇为难得。我至今无缘亲临江堤饮览一番,只得凭着前人留下的文字记载揣度臆想,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今年终于有机会通过电视直播收看到这一奇观,由此引发的思绪也如那潮水般涌流不息。

正午过后,平静的水面渐起微波,起初只有星星点点,过了好久才终于漾满整个江面。假如这只是在一个普普通通风和日丽的午后,我想谁也不会为眼前这番景象感到诧异,不过是起了一阵阵风罢了。然而,此时此刻,当一双双眼睛万分关注地聚焦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只是近乎寻常的景象,这未免让人感到有些失望和困惑。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我早已按捺不住焦急等候的心情,反复惦念着这些动人的诗句。突然间,解说员的一声惊叹把我的目光又拉回到屏幕上。

果然,开阔的江面上出现一道白线。自高空俯瞰而下,白线正在缓缓移动,几乎是倒S状,并不时地变换着细长而优雅的弧形,宛若少女秀颀婀娜的身姿。稍逝,在视野另一端也出现了一道白线,正向这边移来。愈靠愈近,愈近愈速,愈速愈烈,终于,两潮相拥,惊涛迭起,伴随着碰撞出悦耳的撕嘶声,轻柔得如同情人耳边的绵绵细语。交汇的一边紧紧吻合在一起,另一边却仍然叉开,久久不愿合拢,在江面上塑成一个巨大的“人”字,不知这是上苍的精心雕琢还是潮水自作多情?

浩瀚广漠的自然空间里竟也能幻出如此感人肺腑的细腻情思!我万分惊讶于这种不动声色而意味深长的起绪方式。

随着杭州湾喇叭口地形的突变,原本温柔平和的潮头被一下惹急了性子,多股细流终于汇成一体,一字排开,如同受惊的马群,狂乱地奔驰在茫茫草原之上。

潮水过境,万马疾驰,奔腾叫啸,雷霆万钧。一路上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究竟撞击过多少巨砾,吞噬过多少泥石,攀爬过多少堤栏,倾覆过多少船只?不愿放弃,不容妥协,以摧枯拉朽之势同阻挠它前进的一切展开激烈的搏斗,哪怕只剩最后一丝微薄之力。

潮水行进至老盐仓时,迎头痛击在人工修筑的堤坝上,形成一次回头潮。我以为这便到了它远征的目的地,而我却恰恰想错了。事实上那只是整首涌潮进行曲中一个小小的变化音,突然变幻色彩,给人留下深深的悬念,但并不意味着就此告终。

潮水依旧在向前欢腾着咆啸着,高高昂起的潮头仿佛是在洋洋得意于适才的勇闯难关。我感到有一股跌宕的神韵在无形间升腾起来,蔓延开去。江水沸腾了,岸上的人群里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人声水声交融在一起,久久回荡于天地之间。

亲历过钱江潮的人许是可以牢记一世的,而真正刻骨铭心的又岂只是这么波澜壮阔的热闹场面?面对这滔滔不绝的江水,有谁能不被它澎湃的激情与无穷的力量所深深震撼?作为堂堂的中国人,又有谁能不触景生情地联想起我们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却毅然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迈气概?

气度非凡的钱江潮啊,我将永远铭记你的辉煌!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