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朗诵

以读为本,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武汉市钢花中学 谢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从文中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审美体验的过程。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而“读”是阅读教学这个环节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必须读,要感受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必须读,想获得丰富的语言、文化积累更要读。

而传统的阅读教学,大部分的时间由教师围绕文本内容反反复复地分析,学生埋头辛辛苦苦地记录。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弘扬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在读中理解感悟,甚至发表不同的意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读”在阅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教学中应围绕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该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目标。我认为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选准阅读的内容。

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

哪些内容是我们该引导学生选准了来“读”呢?其一,重点句段。重点句段(包括字词)是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它们往往有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紧紧地抓住它们,进行精讲多读,把理解课文重点句段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入情多读,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理解文章的主旨。其二,疑难之处。许多课文中不乏出色的描写,也有着众多出人意表的传神之笔。有时看似简单的一个情节,一个普通平实的句子,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对于这些内容,不光是学生,就是我们教师往往也是疏于留意。因此,对于这些学生不易发觉,也不易理解的句段,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

二、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就必须靠科学合理的安排。一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其一,精讲多读。教师要坚定树立“讲”为“读”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精讲多读”。认清教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点子上,讲在重点处、疑难处、空白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其二,以读代讲。对课文中文字浅显、学生一读就懂的部分,无需教师再作详尽地讲解,可以“以读代讲”。而那些易于意会却难于言传的句段,教师很难把它讲得更传神,就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情感,以此把不可言传的感情读出来。通过这种以读代讲的方法,促使学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三、适时采用最佳的阅读方式。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课文特点、教学要求及学生实际酌情选取。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的感情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

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读的方式多种多样,按其共性总的来说,可将其大略分为“共同性阅读”与“独立性阅读”。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接续读等属于“共同性阅读”,其特点是:面向全体,时间性强,思考的问题较单一。它较有利于在初学文时或学完文后来进行,以达到检测读情、巩固知识、抒发情感的目的。而自由朗读、轻声读、默读等则属于“独立性阅读”,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单独地、自由地读课文。其主要特点有:时间充足,思维的空间大。它较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读的具体方法则依学情以定读式,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总之,阅读教学离不开“读”,教师应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阅读。在读中,,用心去领悟文本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师生共同努力在有序的阅读指导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美丽的学习、畅想空间,成为学生成长语文能力的一片天地。让他们会读、爱读,在朗读中去领会语言文字内涵的美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