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文章摘要】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他眼中:君子是仁爱之人、重义轻利、以礼立身、博学好问、诚实信用和全面发展之人。孔子君子观重自我修养,重正当利益,重礼仪廉耻,重提升学识,重诚信做人,重全面发展。孔子君子观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学习、借鉴并发扬光大。君子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历史依据和理论基础,学习运用君子观,努力成为有担当的新一代大学生。   【关键词】   孔子君子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君子观重自我修养,重正当利益,重礼仪廉耻,重提升学识,重诚信做人,重全面发展。至此,孔子君子观的当代内涵也就明了了:即两大方面:内在方面:君子拥有三达德:仁、智、勇;重义轻利义;博学好问;诚信;全面发展这些品质。外在方面:君子以“修己以安百姓”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追求。这些内涵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富有现代意义和启示价值。因此,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上正轨,继续积极、健康的发展,就应该继承发扬孔子君子观。   1 坚持“仁”,以人为本   “仁”是孔子提倡的首要君子要求。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离开了仁德的准则,怎么可以来成就名声?君子须臾之间都不能离开仁德,在最颠沛的时候也要与仁德同在。“仁”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具有普遍和长久的价值,成为当代大学生共同认可和践行的思想和德行。仁,在今天仍是当代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人人都是生而平等的,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心中有仁德的人,在实际生活中,会逐渐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从而达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仁”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要博爱,爱自己的同类,去亲近有仁德的人。作为君子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平等的对待和要求他人。   孔子君子观提倡的仁爱精神,放在现代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当时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范围。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仁”,以人为本,去爱人,爱护他人,用仁爱、仁德之心,去平等的对待他人,做一个充满爱心和仁德的现代君子。   2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义”是孔子君子观的内在要求:君子重义轻利。孔子提倡人们树立“见得思义”、“见利思义”的义利观,规定了以道德价值为中心,以道德为衡量其它一切价值的基本宗旨,推崇贵义贱利,不能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和合理内核,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以义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髓,它不仅形成了“生以载义”、“义以立生”的人生观,而且已升华为中华民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境界。这种道德精神,是鼓舞志士仁人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献身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的‘义’是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处理个人和他人利益、个人和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社会主义的‘利’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有机系统,它不仅体现着主体同物质对象的一定关系,而且体现着主体分配和享受这些物质对象时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以及在此前提下合法正当的个人利益”。   当代大学生应端正自己的义利观,在孔子君子观的引导下,做一个不以利益为中心的新型君子,在“义”、“利”面前,既要鼓励大家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鼓励和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应当坚持义利兼顾和道义优先的原则,坚持义利并重,使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统一,坚持先义后利,形成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要学会控制义与利,不要单纯以金钱为中心,沉湎于物质享受,在追求正当利益的同时,兼顾义。该取之利,一定要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行之义,一定要行;君子尚义,量力而行;尊重正当利益,践行可行之义;义利兼顾,才会利人利己,做一个有正确义利观的君子。   3 以“礼”规范,表里如一   “礼”是孔子君子观的外在形式。当代大学生在时代赋予的特色下,要充实“礼”的外延,要以礼立身,将孔子古时之“礼”和当代之“礼”做出区分,赋予新意。在当代,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象征的礼貌、礼节、礼让,是中华民族传统好礼美德的体现。“礼”根源于人的恭敬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所以,礼包含着谦和。谦是谦虚、谦让,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谦也是传统美德之一,表现在在荣誉、利益面前的谦让、不争,以及人际关系中的互相尊重。而和则表现在待人接物中的和气,人际关系中的和睦,价值取向上的和谐。礼、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谦和好礼亦成为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在当代,大学生仍要坚持:学习“礼”,继承“礼”,发扬“礼”。“礼”既然是社会已存在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既然是君子立身的本钱;既然是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变迁的。那么,当代大学生则更应该认识到:当今社会同样是无礼不以成自身,无礼不以成君子,无礼不以行天下。对千年“礼”之糟粕抛弃,对千年“礼”之精华发扬。   郭沫若说:“礼,大言之,是一朝一代的典章制度;小言之,是一族一姓的良风美俗。”在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的今天,我们对于其中那些维护王权、封建专制、等级制度的礼仪糟粕,要弃之如敝履。对于其中的礼仪精华要兼收并蓄,从当代的含义中诠释“礼”并以此来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质,懂礼、知礼、用礼,做到表里如一,使我们“礼仪之邦”的称号更为贴切,更为丰满,成为当代社会的谦谦君子。   4 重视道德教育,博学好问   孔子重视德育教育,他坚持德育首位,修身为本。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君子。在当代社会,人的素质主要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等。而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首推德育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和塑造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四有新人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道德教育,道德对个人而言是自我修养和自我实现,对国家而言就是和谐与秩序。   当代大学生应怀抱理想抱负,重视道德教育,博学好问,内外兼修,以适应社会对自己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国民,才能创造出最优秀的文化,才能够发展最先进的生产力,以此来繁荣经济,个人也才能得到最好的、最全面的发展。   5 注重诚信建设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孔子就把诚信提高到了人际伦理的原则高度,“信”是孔子君子观的君子处世基础,人无信而不立。诚,是真实无妄,是道德的根本。诚信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条。守信用、讲信义,是共同认可的价值标准。当代大学生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就业,或是国家大事,都要注重诚信,讲究诚信,强凋诚信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负责的行为。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具有新的时代内涵:   首先,诚信是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其核心是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   其次,诚信是一种行为规范,是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它不仅可以调节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调节人们的职业关系和人际关系,保证人类各种关系的平衡与协调;   第三,诚信是一种制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有力的杠杆。诚信作为一种制度,是近代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诚信制度,并使之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同时诚信也是一种道德制度,是人类进行交往的基础。   由于多方因素的影响,不诚信的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时有发生,如:平时无故旷课、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恶意欠费,就业挑拣,失信于单位等等,这些不诚信的表现,就是一种人格的沦陷,自我价值的降低,就是对己对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就等于丢失了自我立足的财富与资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应在总结和汲取孔子君子观中的传统精华时,结合新的社会实践与时俱进,主动参与到重塑诚信的经济社会和人际关系中来,恪守诚信,造就自我立足社会的财富与资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 坚持全面发展   社会日益发展,知识更新迅猛。全面的人才,才是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才能更好的适应不断刷新的变化。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孔子君子观中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内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逐步前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江泽民在庆祝党的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实现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200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对大学生又提出了五点希望:希望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希望你们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希望你们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希望你们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其精神实质都蕴含着孔子君子观中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当代大学生应该结合孔子君子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使自己真正成为“四有新人”,改造创新落后文化,抵制丢弃腐朽文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要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塑造全新的自己形象,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去适应社会的要求,早日实现华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雷彬.孔子君子观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2012.   [2]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37.   [3]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142.   [4]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152.   [5]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3.   [6]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197.   [7]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232.   [8]张超.论语译注[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4:172.   [9]黄亮宜.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http://epaper.gxnews.com.cn/gxrb/html/2008-07/16/content_17081317.htm   [1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课题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3页.   [12]窦俊洁.当代大学生教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56.   [1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   [1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