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田喜荣在中国共产党

市委书记田喜荣在中国共产党

长治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长治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显著加强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进取、致力求真务实,胜利完成了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力推动转型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力推动转型发展。着力加快工业新型化进程,煤基合成油、LED光电子、太阳能光伏、微车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显现,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素质稳步提升,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成37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95个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新农村建设连续三年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20.2亿元,财政总收

入19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7.9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3倍、2.8倍和3.3倍,综合经济实力由全省第四位前移到了第二位。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日益彰显。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四化”建设领导组和“八个推进办公室”,确保了重点工作的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加港洽会、中博会、能博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重点项目254个,吸纳外来资金640多亿元,开放的长治越来越受到世人瞩目。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战略重点,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主城区、大县城的集聚带动功能明显增强。加快“1+6”上党城镇群建设步伐,城市发展的框架逐步拉开。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步伐加快,主城区综合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启动了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卫生城市,8个县被评为国家卫生县城。坚持不懈狠抓造林绿化,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省造林绿化突出贡献奖。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7年全省最优。

扎实推进依法治市,政治局面团结和谐。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持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我市被表彰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统一战线更加巩固,市政府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群团工作亮点纷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迈上新台阶,我市夺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持续改善民生,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60元,分别比“十五”末增长87.6%和66.8%。以落实农村“五个全覆盖”和实施“五大惠民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公办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启动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达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民医保”;建设保障性住房254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我市再次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扎实推进本质安全型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安全生产形势在全省率先进入稳定好转阶段。开通市委书记、市长和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公开电话,民意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拓宽,连续两次被中央综治委、中组部表彰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上党“好娃娃”工程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在全国介绍了经验。信访、统计、科技、体育、气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新闻出版、食品药监、慈善救助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有效提升。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在全省率先圆满完成县乡党委换届工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实施“党建网联工程”,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我市“网格化”管理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在全省率先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率先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创造性开展了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得到省委的充分肯定和推广。惩防体系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

建设扎实推进,煤焦领域和工程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纠风治乱成效显著,市纪委监察局被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法宝。只要我们按照有利于长治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治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有利于长治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根本标准,大胆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就一定能够不断争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二是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为先,不争论,不折腾,大干快上,奋力争先,就一定能够在百舸争流、竞相赶超的时代大潮中激流勇进、再创辉煌。

三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第一动力。只要我们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全方位扩大招商引资,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我们就能够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的崭新道路。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真心拥护,为加快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五是必须坚持把真抓实干作为第一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要我们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精神干事业,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引领长治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和未来五年全市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为载体,牢牢抓住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抓好转型跨越,提高民生质量,重振上党雄风,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而努力奋斗。 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

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大总量、提高收入、增加财富;就是要充分发挥长治东山西水、南秀北美,清凉之都、高山盆景的自然优势,进一步彰显天蓝地绿人和气的独特魅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绽放异彩;就是要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生动演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景象;就是要加大力度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干事创业环境,让长治成为“本地人舒适满意、引以为豪,外地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开”的创业天堂、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用五年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六项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素质显著提高,稳居全省前列。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外贸进出口总额5年累计达到25亿美元以上,外来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及中原经济协作区、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社会和谐创造新局面。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进一步实现。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平安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和谐。

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主城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

人口80万人以上。上党城镇群人口达到17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载体功能不断增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特色品位更加鲜明。

生态环境得到新提升。水土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污染减排目标确保实现,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人居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着力提高“六个水平”

(一)正确处理好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所说的转型,既包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也包含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我们所说的跨越,既要求在发展速度上超越常规,又要求在发展水平上对接高端。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型发展是基础、跨越发展是目标,两者体现了更好和更快的有机统一。要以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主攻方向,在转型中求跨越,在跨越中促转型,为把长治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坚持能快则快,持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发展速度。把持续扩大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首要着力点,在今后五年努力形成1万亿的投资规模,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25%以上的增长速度,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坚持调高扶优,构建具有长治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依托,促进农业由弱变强,工业由大变强,服务业由慢变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产业链接配套、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3.坚持统筹协调,构建“一核双圈”发展布局。把市域城镇化作为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承载,着力调整优化市域经济布局,以规划引领、产业化推进、农民市民化为途径,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

4.坚持生态兴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生态环境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着力提高民生幸福水平。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物质前提,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把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长治人民过上更有质量、更加体面、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1.实施教育优先工程,夯实民生之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育人为本、普惠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学得好”。

2.实施就业增收工程,托起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使人人有活干、有钱挣,让全市人民生活更富足。

3.实施保障扩面工程,巩固民生之依。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立相互衔接、协调统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使全市人民生活有保障、无后顾之忧。

4.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缓解民生之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建立完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平时少得病、看病更方便、治病更便宜。

5.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满足民生之需。完善城乡一体、内外畅通的现代交通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让城乡群众出行更便捷、更经济、更安全。加快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6.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筑牢民生之盾。加大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让老百姓白天出门放心、晚上睡觉安心。

(三)正确处理好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系,着力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

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协调同步发展,为建设全国一流宜居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是以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作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品牌工程,贯穿于全市人民的行为意识之中,引领全市干部群众以更大的信心和勇气投身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把提炼总结长治城市精神和开展市树、市花、市歌、市赋创作评选活动,作为凝聚全市人民思想共识的重要抓手,使城市人文精神逐步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有效载体,让广大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让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升。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长治,让长治走向世界。

二是以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为着力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深入研究和挖掘我市的古色资源、红色资源、绿色资源、民俗资源,进一步把上党特色文化产业化、经济化,把优势文化资源真正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以加大政府投入为保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乡镇文化站全覆盖目标,实施万村千乡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努力提高公共文化基础

设施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效,加快“农家书屋”建设步伐,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重视本地独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上党特色、具备一流水准的文化力作,推动长治特色文化走向全国。

(四)正确处理好激发内在活力与借助外力发展的关系,着力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是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不改革开放没有出路。要牢牢抓住国家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把外部有利条件和自身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改革措施消除发展瓶颈,以招商引资聚集发展要素,形成有利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着力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促进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支持民营经济放手发展。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鼓励科技型、都市型、服务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配套设计和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措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职能、执法部门对企业只有服务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刁难、干扰和破坏的权利,对企业存在的问题,职能、执法部门没有及时发现,按失职论处,对发

现了的问题,不认真帮助企业解决,一罚了之,一关了之,按渎职论处;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破解中小企业和农村发展融资瓶颈。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和宅基地改革办法,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开发、集约利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长治以外都是外”的开放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常性任务和基本功来严格要求、严格考核,确保引资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长速度。

(五)正确处理好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着力提高依法治市水平。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载体和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法治化水平,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和保障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农村 “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做好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对台和侨

务工作,促进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团结和谐。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大力推进依法治市。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加快“法治长治”建设步伐。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规范司法行为,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努力使每个参与诉讼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做好新时期“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六)正确处理好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着力提高科技支撑水平。引进消化吸收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要围绕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重,加快构建具有长治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持续竞争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为目标,引导支持企业重点突破生物疫苗、人工心脏、变频成套设备

等核心技术,重点掌握太阳能光伏、燃油乳化、纳米碳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重点引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优良品种、设备设施等现代农业技术,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和申请专利,努力把优势技术定为国家标准、优势产品做成名牌产品,让优势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雁”。

二要突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引导推动力。充分发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自主创新的“火炬手”作用,建成全市最具创新活力的增长极。以市级20个百亿元非煤非电项目和其他高科技项目为重点,吸引国内外高端顶尖人才来我市开展技术指导和科研攻关活动。引导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加快扶持建立一批行业性、区域性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专利的转化率和产业化水平。

三要加速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全面提升核心支撑力。多渠道、高层次开发人才资源,把我市打造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大力招引高端人才,重点引进一批“两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以上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来长治创业发展。大量培育紧缺人才,通过招聘大学生“企官”、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急需紧缺技术人才、专业精湛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加大

人才政策创新力度,重点突破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事业兴衰,根本在人,关键在党。我们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宜居城市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一)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干事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力量。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全面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既要解放“想法”,敢想敢谋,敢破敢立,终结意识上的盲目乐观,打破思想上的条条框框,抛弃实践中的畏首畏尾;更要解放“做法”,敢拼敢打,敢闯敢试,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只要符合长治的实际情况、符合长治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增加长治人民的幸福指数,就要一往无前、大胆探索,为长治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二)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打造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干

部队伍。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关键。以更鲜明的导向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重品行、重公认、重基层、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真正把谋划转型跨越有思路、推动转型跨越有力度、实现转型跨越有作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大规模开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干部召退回制度,及时调整不称职干部。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筑本固基强、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引深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深化拓展“党建网联工程”,让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成为一面鲜艳旗帜,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一座坚强堡垒。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内容,创新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全面深化党务公开,进一步扩大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永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是太行精神、纪兰精神的重要标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真正把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内化为血肉、上升为灵魂”,发扬优良作风,永葆政治本色。扶民助民惠民生,以亲民爱民的作风践行宗旨,量化细化责任化,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落实,苦干实干加油干,以艰苦奋斗的作风

创业奉献。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一种奋斗的激情、拼搏的干劲,不怕条件艰苦、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敢为人先、敢于碰硬、敢下深水,使艰苦奋斗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不断创造各项工作的新业绩。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力构建具有长治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强化制度的约束力,提高监督的有效性,增强惩治的威慑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和厚爱,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和期待,以清正廉洁取信于民,以勤政廉政造福于民。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