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军理笔记完整版

目录

第二讲 中国武装力量 .......................................................................... 2

第三讲 美国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 14

第四讲 日本军事基本情况 ................................................................ 17

第五讲 国际战略环境 ........................................................................ 23

第六讲 中国国防 ............................................................................... 27

第七讲 世界核生化环境 .................................................................... 29

第八讲 孙子兵法 ............................................................................... 33

第九讲 信息化战争演变和趋势 ........................................................ 35

第十讲 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 ................................................ 38

第十一讲 军事高技术概述 ................................................................ 40

第十二讲 世界新军事变革 ................................................................ 44

第十三讲 新概念武器 ........................................................................ 47

第十四讲 毛泽东军事思想 ................................................................ 49

必答题:北京市征兵优待政策 ............................................................ 50

第一讲 我国周边的环境安全

国防大学战略部 王洪福

引子:皮鞋与架子鼓 国家实力

自身的劳动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差距vs实践技工

正课:

南海问题研究

按照“九段线”,我国主张管辖面积210多万平方公里。

 九段线,即南海九段线,俗称“U形线”,是中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1947

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南海海域国界线,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这一条线

通常被称为传统南海海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所以也被

称为“U”形线

1 基本简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中,在南海中存在一条由9条断续的线组成的U

形线,通常称为“九段线”,该线是中国南海海域的国界线。[1]

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以未定国界线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与越南关系友好让出北部湾、东京湾两条线 ,将这11条改为9条,“九段线”因此而得名。此外各段线的位置和各段线的弧、直也有调整。

“九段线”所包含的南中国海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域之一,周边有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国家。断续线内岛礁与水域除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周边水域无争议外,西沙群岛及南沙群岛存在一定的争议。其中属南沙群岛争议最为显著。

2 主要形成 2.1 雏形

1934年12月21日,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作出了审定中国南海诸岛中英文地名的决议。

1935年1月,该委员会公布了审定后的《中国南海各岛屿中英文对照表》,详细地罗列了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的名称,第一次将南海诸岛划分为四个部分:东沙岛(今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群岛)和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

1935年4月,该委员会出版了《中国南海岛屿图》,确定了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这幅地图1936年被收入由地理学家白眉初主编的地图集———《中华建设新图》,另名为《海疆南展后之中国全图》,图中在南海疆域内标有东沙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团沙群岛,其周围用断续线标明,以示南海诸岛同属中国版图。这就是中国地图上最早出现的南海疆域线,也就是九段线的雏形。[1]

2.2 划定十一段线

抗日战争时期,南海诸岛沦陷。1939年,日本强行占领了南沙群岛,划归台湾总督管辖。南沙群岛被改名为“新南群岛”,西沙群岛也改名为“平田群岛”。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根据1943年12月签署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7月签 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开始收复台湾,随后正式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海军收复南海诸岛期间,实测和绘制了南海诸岛地图,包括《南海诸岛位置图》、《西沙群岛图》、《中沙群岛图》以及《南沙群岛图》等。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1947年12月1日,民国政府内政部重新审定南海诸岛地名172个,并进行公告,原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名为南沙群岛。同时还出版了《南海诸岛位置图》,作为现代中国南海地图的重要蓝本,《南海诸岛位置图》具备以下要点:

1、国界线最南端标在北纬4°左右;

2、在南海海域中完整地标明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位置和岛屿名称;

3、该图用11段国界线,圈定了中国南海海域范围,成为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这条线又被称为传统疆界线,因其形状为“U”形,也被称为“U”形线。至此,南海领土范围在中国地图上明确化了。

1948年2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开发行《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向国际社会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范围,其附图即《南海诸岛位置图》,标明了这条断续线。这条断续线既经中国政府审定,标绘在中国官方地图上,是中国政府对外主张的一种权利。

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未对此提出任何异议,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也从未提出过外交抗议。南海周边国家以及苏联、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出版的地图上也画上了11条断续线,并注明归属中国。

据《凤凰周刊》考证,最初并无“十一段线”这一说法,台湾至今较多以“U形线”称之。

2.3 划定九段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政府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上这条断续线,只是在1953年将11段断续线去掉北部湾、东京湾2段,改为9段断续线。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其关于领海的声明中规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此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

至此,就中国立场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已经明确。

3 基本内容 3.1 与十一段线的不同点

数十年来,段线的位置不断细微调整,新、旧线各段的位置并不完全重合。根据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贾宇的研究成果,这些变化的情形有:

新、旧线相互衔接,顺时针方向位移,如西部首段;新旧线相互平行,有外扩,如南部曾母暗沙附近;新、旧线相互平行,有内缩,如吕宋岛东、万安滩西;新线在旧线的延伸线的位置上,如东南海域处;关键区域新、旧线位置完全改变,如台湾岛东南处。

此外,旧线各段长度较长,一般在130—210公里之间,且长度变化较大,不规则,新线长度较短,一般在120—130公里之间,长度变化不大,较为规则。调整之后,新、旧线之间的距离最近的为18公里左右,最远的333公里左右。

2001年国家测绘局编制的《中国国界线画法标准样图》(1:1000000),确定了“段线”的官方画法。根据这一标准,其中6段为弧线,3段为直线。[3]

国家测绘局2003年5月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将九段线称为“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

3.2 不同的主张和解

在中国学界,关于九段线的法律涵义有着多种不同的主张和解释:

国界线说

认为该线划定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范围,线内的岛、礁、滩、沙以及海域均属于中国领土,中国对它们享有主权;线外区域则属于其他国家或公海;

历史性水域线说

认为中国对于线内的岛、礁、滩、沙以及海域均享有历史性权利,线内的整个海域是中国的历史性水域;

历史性权利线说

认为该线标志着中国的历史性所有权,这一权利包括对于线内的所有岛、礁、滩、沙的主权和对于线内内水以外海域和海底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同时承认其他国家在这一海域内的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这种观点在主张线内的岛、礁、滩、沙属于中国领土的同时,把内水以外的海域视同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岛屿归属线或岛屿范围线说

认为线内的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受中国的管辖和控制。

4 相关争议

在1947年前后,段线并没有引起争议的主权表达。与现代海权概念的冲突,成为南海周边国家对九段线产生争议的原因。

1958-1973年间的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明确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床资源归属、海洋科研、争端仲裁等各种权益和规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公布了本国对于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权益要求,以及详细的领海基线。

越南1977年公布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对领海、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和越南大陆架之声明》确定,越南的领海是从基线起向外延伸12海里,其内是越南的内水。毗邻区24海里,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各国也通过各种立法,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权益进行了确认。

一些观点认为段线圈定的并非海域而是岛屿。国际海域划界专家兹瑞克(Daniel J.D zurek)称,传统海上疆域线决定的是群岛的主权,而不是管辖海域的界限。故段续线不能被认为是中国对线内整个海域的声称。印尼外交官贾拉尔(Hasjin Djalal)也曾称,段线既无定义,也无坐标,其合法性和准确位置不明确。

由于段线的产生早于上述国际公约和海权概念的产生年代,另有不少学者认为,用后产生的概念去限制和否定先产生的段续线,缺乏说服力。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潘国平认为“在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生效前,中国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和附属海域权利的界线,也就是说,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在1947年已经形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认为菲律宾相关法律将一些远离海岸超过200海里的地方都划到了其领土范围内,这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在1947年划界之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周边国家一直没有提出异议。这就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张植荣认为“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发现。”[4]

2012年1月7日,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易先良关于“南海断续线”的问题作以下回应:

首先,从时间顺序上,中国公布断续线在前,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后,要求断续线符合《公约》本身不符合实际。

其次,断续线是为了重申中国的领土主权以及相关海洋权益,并不是因为划这条线才拥有这个权益。《公约》不规范、不影响各国的领土主权问题,不能将《公约》作为评判中国在南海主张合法性的唯一或主要依据。

再次,《公约》本身并不排斥在它之前已经形成并被持续主张的权利,更不能为任何国家侵犯和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制造“合法性”。

2012年7月31日,菲律宾公开招标3处油气田的开采权,这些油气田均位于南中国海,其中两块在我国“九段线”内,属中国管辖海域。

2012年5月15日,中国启用新版电子普通护照,包含南海“九段线”暗纹的中国地图出现在第八页左上角,下面是天安门图案。2012年11月,越南和菲律宾分别就其内页中中国地图包含南海“九段线”提出抗议,发生数起中国公民持新版护照签证或入境越南遇阻的事件。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就南海主权争端将中国告到联合国,要求仲裁法庭裁定中国用“南海九段线”划定主权的做法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因此是无效的,应该要求中国做出修改。而中国驻菲大使馆则重申,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对相关海域及其海床和底土享有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方向。1988年邓小平提出“经略海洋”,1008年胡锦涛提出“经略南海”

形势判断:亚太地区是未来世界的力量中心,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政治分量比重不断上升,因此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

中美潜在冲突点增多:

汇率问题、互联网问题、售台武器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中印边境问题、朝鲜核问题

例:叙利亚化武,中俄否决,美国就不打了

东欧心脏之争,普京和西方彻底翻脸

一定程度上讲,军事实力在国家竞争的具有决定性意义。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21世纪将是一个在亚洲争夺主导权的竞赛,因为这里是增长所在。如果不能在亚洲有一席之地,就有可能失去全球领导中心。”

奥巴马:亚太地区为“未来世界力量中心”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加快

“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的对象——中国

尼克松&毛泽东:为美国利益而来vs苏联

美:不允许出现挑战者,与价值观无关,无论中国与俄的制度怎么换都是美国的敌人。

扶植印度vs中国才可平衡

凡是西方帮的国家都是没有希望的国家,凡是西方打压的国家都是有希望的国家。

基辛格《论中国》G2。只有你是个比他还狼的狼才能和他风雨同舟。

日本右翼:引诱中国犯战略性错误,日本才有机会在历史进程中逆转。

美国&英国——中国&日本

永远不要期望中日成为朋友,除非中国成为更伟大的国家。

中印边境:东海钓鱼岛

“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真理的基础是不讲理的军事实力

不要理想化、幼稚、愚蠢

扩张是美国生存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中国人缺狼性,外国人缺人性

大学生打幼儿园:专拣软的切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作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

南海:半封闭边缘海

九段线: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及对海床和底土有主权和管辖权。

“边界就是上一场战争的结果!”

二战的战利品,付出了2200万中国人生命!

《国际法》——禁止反言法,承认了就不许改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历史权利给予认可,不看近不近

南海所蕴藏财富十分巨大;为交通的经济命脉线

“经略南海”

在南海,我国没有军事优势,特别是没有空军优势。

1988年,中越南海战争。 我军官兵素质降低。

第二讲 中国武装力量

一、中国武装力量的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它的基本体制是三结合。 陆军

海军

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空军

第二炮兵

中国武装力量

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人民警察武装部队

民兵

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民兵(地位依次下降)

(一)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是是中国武装力量的主体力量,它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历经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等发展阶段。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俗称野战军。由陆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组成。(美国的解放军由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

A 陆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①定义:是以步兵、装甲兵、炮兵为主体,主要在陆地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②兵种: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电子对抗

兵(九大兵种,未来还会发展更多)

③级别

四大总部:总参谋部:负责作战指挥

总政治部:

总后勤部

总装备部

七大军区: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兰州军区、成都军区、广州军区 ④基本建制

军师制:集团军(军)——师——团——营——连——排——班

军旅制:集团军(军)——旅——营——连——排——班

B 海军

①兵种:有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崖防兵、海军陆战队五大兵种。 ②历程: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东海舰队的前身)诞生。标志着中国海军的诞生。 1950年肖劲光被任命为我国第一位司令员,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成立。

1980年,我国海军以18艘舰船组成的特混编队穿越赤道进入南太平洋,宣示着我国海军已具有远洋活动能力。标志着我国海军走向强大。

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成功,标志着我国海军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③三大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北海舰队

④军委海军机关设有政治部、后勤部、参谋部、装备部

C 空军

①组成: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和各种专业勤务部

队组成

空军是作战时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是制胜的军种。

②历程: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11年飞机开始用于军事作战

1918年英国皇家空军诞生,标志着世界第一支空军的诞生。

※越南战争是世界高级战争的雏形,因为美国在这一战争中发展了大量的精确作战武器。 ③中国空军

中国空军萌发于红军时期,起步于东北老航校,成立于建国后。1949年11月11日,刘亚楼被任命为中国空军的第一位司令员,标志着中国空军的诞生。

D 第二炮兵

①定义:第二炮兵是解放军地地导弹部队的代称是以地地战略导弹为基本装备,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反击力量。它与海军战略导弹潜艇部队和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②体制:作战指挥权高度集中,受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实行中央军委、第二炮兵、导弹基地、导弹旅的指挥体制。第二炮兵的编制序列为:军委第二炮兵,第二炮兵基地,第二炮兵旅、第二炮兵营等。

③我国第二炮兵诞生于1966年7月1日。

2、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队

预备役军队诞生于1983年,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准正规部队。它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统一编制组成,能在作战时转为现役部队。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是战时首批动员的后备力量。

我军现编有海陆空和二炮预备役军队,列入解放军建制序列,实行统一编制。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省军区,战时转入现役后隶属现役部队。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人民警察部队成立于1982年6月1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1)体制:武装部队属于国务院编制系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实行统一领导管理与分级指挥相结合的体制。武警部队总部,下辖武警指挥部、武警总队、武警机动师和武警院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武警总队,各总队下辖武警支队、初级指挥学校。

(2)组成:

内卫部队:由各省(市、区)总队和机动师组成,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

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公安现役部队):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领导。

黄金、水电、交通、森林部队(警种部队):列入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

(三)中国民兵

中国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民兵诞生于第一次国民战争时期。

(1)组成:全国民兵由总参谋部主管。军区按区域负责。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区)人武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等基层人武部,负责民兵工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2)编制:团营连排班

一般县级人武部部长由团级干部担任,军分区人武部长由师级干部担任。北京的区人武部由副师级干部担任。(北京是首都,特殊)

二、中国武装力量的装备

(一)人民解放军装备

主战装备、电子装备、保障装备——海陆空

导弹——二炮

A 陆军

压制武器,包括各种火炮、地地战役战术导弹(是无核、近程导弹)

反坦克武器,包括反坦克导弹、反坦克火箭、反导弹火炮

野战防空武器,包括地空导弹、便携导弹、高射炮、高射机枪

装甲设备,包括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

直升机(又称旋转翼飞机),包括武装直升机、保障直升机、辅助直升机

单兵装备

B 海军

①水面舰艇部队(包括作战舰艇&舰载武器)

作战舰艇,包括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护卫艇、潜列艇、登陆艇

舰载武器:舰载导弹、舰载火炮、反潜武器、水雷

②潜艇装备

按动力分为:核潜艇与常潜艇

按作战任务分为:攻击导弹潜艇与战略导弹潜艇

③舰载武器,包括潜射导弹、潜射鱼雷、舰载水雷

④航空兵装备

⑤岸防武器装备:以岸舰导弹、岸炮、高炮为基本装备

C 空军

①作战飞机,包括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侦察机、电子战飞机、运输机、加油机、预警机、教练机

②机载武器,包括空空导弹、空地导弹、航空炸弹、航空火箭弹、航空机关炮

D 第二炮兵

弹道导弹

两大家族

巡航导弹

导弹 两种手段 核常打击

固液推进

多种射程 近程:<1000千米

中程:1000~3000千米

远程:3000~8000千米

洲际:>8000千米

(二)武警装备

(三)民兵装备

三、中国武装力量的使命

(一)解放军使命: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为人民服务

A 陆军使命:抗击外敌入侵,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等

B 海军使命:防御敌人海上入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海

洋权益。

C 空军使命:组织国土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

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保障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

利进行。

D 二炮使命:第二炮兵是我国核力量的主体,担负着威慑和实战的双重使命。

(二)武装部队的使命

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

安全。

(三)中国民兵的使命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 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第三讲 美国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一、背景

1、“美国威胁论”:美国软实力、巧实力、硬实力、军事实力都非常强

“中国威胁论”:05、06年中国为台海战争做准备,一大批海军、空军装备进行服役。国际盛行“中国威胁论”。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威胁论”是日本挑起的。

2、奈斯:小布什时期国务卿,美国外交政策掌门人

06年,奈斯访问澳大利亚,与澳大利亚、日本三国外长研究“中国威胁论”,认为暴风雨即将来临

美国国防部出版的《中国军力报告》2005年版写道:“……如果不遏制中国,三十年后,美国也会像吴王夫差一样完蛋。”

※中国军力报告是美国对中国军力的调查,每年一本。历史上只有苏联享受过这种待遇。 ※美国进行计算,认为2035年,中国的GDP总量将赶超美国。此时距200年正好30年。

3、2010年,中日就钓鱼岛问题进行对峙。

“美日安保条约”:在美日安保条约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地区与国家。美日约定,当日本的战争对象涉及到这些国家或地区时,美国会出兵帮助日本。

2010年,希拉里前往越南出席东亚峰会途中,在夏威夷首富檀香山就美国亚太地区战略与外交政策发表了一次重要演讲,题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承认钓鱼岛在《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的范围。

二、美国武装力量的基本情况

(一)基本构成:现役部队:海军、陆军、空军、海军陆战队

后役部队

文职人员

(二)基本编制:

海军是美国最强的一支军事力量。其中编有两个大洋舰队,分别为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下辖六个作战舰队,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舰队。其中第三舰队与第七舰队分别管理东西太平洋,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空军编有2个海外战区司令部、7个职能司令部,共下辖19个航空队(14个现役航空队、2个训练航空队、3个后备役航空队。美国空军的三分之二力量部署在亚洲,而其中的四分之三分别驻军在日本、韩国、关岛地区。

(三)军事部署

将全球划为六个战区,欧战战区、太平洋战区、中央战区、北方战区、南方战区(最小),是传统的五大战区。07年组建非洲战区。

三、军事战略的发展演变

(一)冷战前时代——崛起(1775——1945年)

大陆扩张战略(1775——1898)“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总统门罗“门罗主义” 海外扩张战略(1898——1945)

※两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发展的两次重要机遇。一战后,两国平起平坐。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老大,两国这是和平崛起的历程。而美国只有在建国之初和英国打过两场战争,都是争取独立的战争。

(二)冷战时代——争霸(1945——1991年)

这一期间主要是经历三次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

※越南战争是冷战时期在军事战略上犯下的最大的错误。长达15年的越战,致使美国国力消耗。苏联借此崛起。越战期间,苏联首次颠覆了美苏力量对比,赶超美国,成为第一大国。

※阿富汗战争则是苏联的一大军事战略错误。1979年,美国联合中国对抗苏联。

遏制战略(1945——1952杜鲁门政府)

大规模报复战略(1953——1960艾森豪威尔政府)

灵活反应战略(1961——1968肯尼迪、约翰逊政府)

现实威慑战略(1969——1980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战略收缩时期:形成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选择决定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存亡。

新灵活反应战略(1981——1988里根政府)

(三)冷战后时期——遏制(1991——现在)

原则:防止敌国成为强国,防止强国成为敌国

地区防务战略(1989——1992老布什政府)

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1993——1997克林顿政府)

营造、反应、准备战略(1997——2002克林顿政府)

保卫、防范、战胜战略(2002——现在小布什、奥巴马政府)

三、美国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影响

军事战略(美国版):如何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国家的武装力量来捍卫国家利益的艺术和科学

在威胁对象的判断上,美国视我国为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极力遏制中国崛起,对我国家安全利益构成了严重挑战

美国国防部每四年出一本《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作为每一任总统4年任期内的军事战略基础。

1997年版中,美国认为:

从现在到2015年的安全环境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再出现像冷战时期的苏联那样一个能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形成军事力量挑战的“全球性同等竞争对手”……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在1997——2015年期间内它仍是。

在2015年以后,有可能出现一个地区性大国或是全球性同等竞争对手。……尽管俄罗斯和中国的未来尚未确定,但是,他们都可能成为这样的对手。

2001年小布什版的报告是在2010年9月20日出版的,距911发生仅有9天。

小布什联合中俄出兵阿富汗,报仇雪恨。这版报告是以反恐为主旨的,但是其中仍然涉及中国:

尽管,美国在近期不会面对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是,地区强国仍然有可能发展足以威胁地区稳定的能力,而在这些地区,美国也有重要利益。

具体地说,亚洲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有大规模军事竞争的地区。从中东到东北亚,这里既有正在崛起的、也有日渐衰落的地区大国。

在亚洲保持稳定的平衡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这一地区,存在着出现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的可能性。

从孟加拉湾到日本海的东亚滨海地区,将是一个特别具有挑战性的地区……

※2003年出兵伊拉克,由此控制了除伊朗外所有的中东国家和石油资源。

2006年出版小布什任期内的第二版:

除中东、拉丁美洲和中亚以外,包括印度、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大国和新兴强国的选择,将成为决定2世纪的国际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

印度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关键性的战略伙伴……

俄罗斯,仍然处于过渡时期的国家。他不可能对美国或其他盟国构成冷战时期苏联那种规模或强度的军事威胁……在国际上,美国欢迎俄罗斯成为一个建设性的伙伴,但却日益担心它将破坏性的武器技术售往国外以及采取损害他国政治经济独立和领土完整的行动。

在这些大国中,中国最具有潜力与美国竞争,并部署破坏性的军事技术。如果没有应对之策,这些技术日后可能会抵消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加速发展,以响应中央领导人扩大军事选择、以及应对台湾不利局面的要求。中国军队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已经是地区军力平衡处于危险之中,

由于小布什时期,美国近十年将军事力量投入中东和中亚,中国遇到战略机遇期,经济力量发生巨变。09年奥巴马上台,进行战略收缩。2011年,作战部队全部撤出伊拉克;2011年5月2日,本拉登被击毙,阿富汗战争的目的已经达到,准备撤军;2011年利比亚战争,美国面对巨大的利益却坚决不参与;2012年,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公布《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这一切都是为了回到亚太,遏制中国。

第四讲 日本军事基本情况

背景:日本与我国隔海相望,位于亚州大陆东北部。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就已经策划过钓鱼岛问题。在此之前,已从日本民间了解过许多关于中国的体制、军事问题。是始终影响我国海上安全的领国,也是最有可能我国发生海上军事冲突的国家。2012年安倍晋三执政,企图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

1、日本国民基于国际和平和维持国际秩序。将永远放弃宣战权力、武力恐吓来解决国际纷争,即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战争。

2、为了达到前述目的,不保持军队,只拥有基本武力航空自卫队,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

3、不承认交战权。

4、天皇仅是国家象征

5、权利归属国民

一、日本的武装力量和军事部署

(一)日本的武装力量

1、日本的武装力量

指日本政府拥有的军队和其他武装力量。内阁总理大臣(即首相)掌握着日本的武装力量控制权。

2、组成

日本的武装力量由现役兵力、文职人员、应急预备、一般预备役组成。

其中现役兵力由三支自卫队组成,包括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

3、日本现役部队的编制

①陆上自卫队

陆上自卫队现有兵力15.1万人,占实有总员61.1%。有五个方面队(相当于我国的军区),包括9个师(含1个坦克师)、6个旅、一个中央快反集团、8个防空导弹群、1个空降旅、1个特种作战群。

❀❀坦克师就是日本第七装甲师,原本是对抗苏联的,现在防备中国与朝鲜。

※10式坦克,世界上最轻的坦克,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系统,世界坦克排名稳居第三。

②海上自卫队:

海上自卫队现有兵力4.55万人,占实有总员的18.5%,编有1个联合舰队、5个地方队、1个练习舰队和1个教育航空集团,拥有各型舰艇434艘。作战舰艇143艘,飞机309架。

❀❀日本联合舰队:有四个护卫队,包括护卫舰队、航空集团、潜艇舰队、扫雷对群。每个护卫队装备有8艘驱逐舰和8架飞机,因此又称88舰队。

※宙斯盾驱逐舰:装有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可以反潜并防止弹道导弹。宙斯盾驱逐舰和爱国者3号构成了日本的防导弹系统。宙斯盾驱逐舰在海上进行拦截导弹,如果拦截不住,再由部署在地上的爱国者3号进行拦截。

※日本出云号(22DDH)名义上是直升机驱逐舰,实际上是一艘轻型航母。长达248米,超过了英国“无敌号”航空母舰的长度。在二战中,日本曾有一架“出云”号战列巡洋舰,于1945年被美国击沉。

(DDH是日本对直升机驱逐舰的统称。“出云”号于2010年在日本制造的,距日本天皇统恰好22年,因此得名。)

※P-3C反潜巡逻机。现在24小时不间断监控钓鱼岛。

❀❀2008年,日本商船在索马里遭遇海盗被劫。由于二战战败国的地位,日本不可以出兵对外进行扩张和保护。由此,日本向联合国申请,向索马里派出自卫队进行营救。后来,日本借口反海盗护航任务,在非洲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主要是P-3C的基地。以此插手非洲事务、提高人员的作战能力和军备的服役能力。(中国至今在非洲都没有建立军事基地) ③航空自卫队

航空自卫队,约4.7万人,占总额的19%,编为1个航空总队、1个航空支援集团、一个航空开发实验集团和1个航空教育集团,拥有各型飞机798架,作战飞机364架。

※F-2B型支援战斗机——在美国F16飞机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对海和对地的攻击能力比较强,但是总的战斗力远差于F16

※F-35隐形战斗机——美国宣称最强的战斗机

优点:a具备全频段野生突防能力。

b具有跟己方战机共享敌方战机方位的数据链。

c具有非常强的攻击能力

缺点:a没有进行过实战的部署

b价格不断攀升,现在达到1.4亿美元

④文职人员

共计2.2万人。日本实行文官治军的方针,防卫省长官由文官担任。防卫省内部部局均聘用文职官员和事务官。此外,聘用文职人员在军队有关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后勤、行政等工作。

(二)日本的军事部署

1、变化

冷战时期,日本军力大部分部署在北海道地区以对抗苏联。冷战之后,向西南转移。现在已经确定西南方向为军事部署重点方向。

2、三大特点

①以西南方向防卫为重点

②加强机动作战力量

③海空军主力居中策略

3、三大目的

①强化对中日争议岛屿和朝鲜导弹威胁的防卫

②保护和加强首都地区和中部重要工业区的安全需要

③便于向各方向实施作战支援

4、两大举措

①2002年成立“岛屿防卫”部队,并将组建“水陆机动团”

任务:夺取钓鱼岛

②成立专门监视中国的军队

二、日本现行的军事战略

(一)基本军事战略

1970年,日本首次提出本国的军事战略方针“专守防卫”战略。官方给出三点定位:

一是收到侵略时才可使用力量

二是力量行使的程度仅限于自卫

三是力量保持的规模限定在能够进行自卫的限度内

2013年12月,日本又提出了“联合机动防卫”战略。官方给出三点解释:

A确保日本领域的绝对安全

❀❀这里的领域包括日本单方面主张的200海里区域。

B确保日本周边地区的安全

❀❀周边地区是指整个亚太地区,包括了朝鲜地区和台湾。意味着中国若出兵台湾,日本将进行干预。

C确保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利益

日本宣称“联合机动防卫”是“专守防卫”的一部分。不过“联合机动防卫”的本质是攻击性的军事战略,而不再是“专守防卫”战略的防卫型军事战略。

(二)“联合机动防卫”战略

1、强调面临多种威胁,重点防范朝鲜和中国

日本认为,“在其周边地区不仅集中着包括和力量在内的大规模军事力量,而且还存在着领土和海洋的争端,以及朝鲜半岛和台海问题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安全环境十分严峻。” ①日本认定朝鲜是现实中的主要威胁。有两件事情让日本感到威胁尤其严重:

A 朝鲜研制核武器和试射导弹,尤其是发射的卫星飞跃日本上空问题。

❀❀日本认为,朝鲜的试射导弹极有可能对位置的定位不够精准而是日本遭受无妄之灾

B 朝鲜特种部队绑架日本人的问题。

❀❀80年代,朝鲜绑架13名日本人,以教授特种部队日本语和日本习俗。但是被绑架的日本人遗骸移交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②日本认为中国是仅次于朝鲜的现实威胁。

1996年,日本正式提出“中国是需要防范的国家”。

2004年,日本制定“防中国进攻计划”,认为:第一,如果中国大陆与台湾爆发战争,中国可能袭击日本部分地区,以组织驻日美军援台;第二,随着中日领土纠纷的加剧,中国可能以武力夺取钓鱼岛;第三,中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确保其在东海的利益。

2005年,日本制定《陆海空防卫警备计划》,认为“中日必有一战”。冲突地点在东海,时机一是两国东海争端恶化,二是日本追诉美国卷入台海战争。

2008年,日本防卫省开始专题研究应对“中国军事崛起”。

2009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鼓吹“中国海军威胁论”。

2010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鼓吹“中古是地区不稳定因素,是重要防范对象之一。”

2011年,日本首次公布《中国安全保障报告》(类似于美国军力报告),指出“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家利益扩大是中国增强力量的背景,中国海军为了确保贸易航线和海洋权益,师徒将太平洋训练常态化,并反复在南海训练战斗机空中加油,力图确保航空优势。”

……

2013年,日本《防卫白皮书》强调中国在领土争端中采取“试图以武力改变现状的高压政策”,而且是多起国防网络攻击时间的“源头”。此外,还无根据的渲染中国政府和中国军方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

日本极力渲染“中国威胁”的主要目的:

A为日本自身军力发展造势

B孤立弱化中国,迟滞中国的发展步伐

③日本认为俄罗斯是防范对象

A俄罗斯在远东拥有大规模军事力量

B俄罗斯占据北方四岛的问题

C俄罗斯战机入侵日本领空的问题。

2、战略目标的重点转向防范于未然

A强化威慑能力,避免和排除对日本的直接威胁

B依托同盟伙伴关系,尽早发现和消除对日本的直接威胁

C主导全球安全事务,谋求更大的利益

❀❀A强调要依靠自身的武装力量,消除威胁;B强调盟友和伙伴的重要性;C强调主导,这与日本以前的“参与”是截然不同的。

3、战略原则

A领域防御原则:确保日本领域及周边地区的绝对安全,包括专属经济区和所谓“朝鲜半岛有事和台海有事”等周边事态。

B海外展开原则:运用自卫队积极主动参加反恐和防止导弹扩散的行动,预防、制止和处理武装冲突的行动,以及参与重建支援行动等。

(三)强调建设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提高应急作战能力

1、发展

2010年前,强调“多能、灵活、有效”的基础防卫力量,即通过自身实力的增长来体

现自己的防卫力量。

2010年,强调机动防卫力量,目的是可以自卫也可以攻击他国。

2013年底,强调联合机动防卫力量

2、建设联合机动防卫力量的举措

一是兵力建设方面:准备抽取一部分军区人员组成一支机动防卫力量

二是装备发展方面:总体发展思路:由“传统防御型转装备”转为“高技术攻防型装备”

陆上自卫队:

海上自卫队:

航空自卫队:由“单纯防御型装备”转为“攻防兼备型装备”

(四)突出日美同盟的核心地位,强化军事同盟关系

1、历史

1945年《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美联盟的形成。

2009年鸠山由纪夫执政时期,日美联盟出现裂痕。以鸠山由纪夫下台告终。

2009——2013菅直人、野田佳彦着重修补美日关系。

2013年,安倍晋三不顾美、中、韩的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日美同盟出现又一次裂痕。

后来以冲绳岛机场事件作为修补。

2、日本强化日美同盟的目的

A依靠日美同盟,保障日本的安全

B依托日美同盟,遏制地区危机

C借助日美同盟,谋取全球利益

3、日美关系面临的三个考验:

A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

普天间基地(机场)位于冲绳群岛宜野湾市普天间川市中心,是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

的基地。冲绳民间一度强烈抗议要求美军搬离。

民间反对原因:美国人犯罪率高,平均一天犯罪3.5次

冲绳新生婴儿大量患上怪病,被认为跟机场有关系

大量植被遭到破坏,生活环境出现问题

B反对日本承担驻日美军军费

C反对日本为美军撤走提供搬迁费

三、日本现行军事战略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一)牵制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影响祖国统一进程

1、日方具体表现

A调整军事部署

日本以西南主诸岛为作战重点方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行部署调整,加强西南诸岛

机动防卫力量建设。

B为干预台湾行动制造法律依据

日本在2003年将干预台湾危机的行动写入《应对武力攻击时态法》,从而以国内立法的

形式对干预行动进行了明确。

C以台海危机为背景,频繁进行针对性演习

演戏的科目和目的,明显带有防范和震慑中国、朝鲜的意图。此外,日美联合军事演习

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2、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意图

A确保“海上生命线”的安全

日本对外进口的各种资源由几条海峡引入国内。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台湾的西南

海峡。一旦中台合并,中方很有可能切断这条海峡,影响日本未来的发展。

B对中国军事力量实行海上封堵

日美同盟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的计划中,台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旦中台合并,美

日的军事计划就被颠覆。

C牵制中国,迟滞我国国力快速增长

(二)威胁我国海上安全,压缩中国海疆战略缓冲

日本主要对南海方向和东海方向(钓鱼岛)虎视眈眈。

其中,东海方向:经济价值:资源丰富、天然渔港

位置优势:钓鱼岛位置可以监视中国台湾、福建、浙江宁波等地

(三)对我国实施战略围堵,影响我国军力发展强大

2013年安倍晋三执政短短一年,便访问28国家,包括:蒙古、俄罗斯、美国、东盟十

国等。日本意欲拉拢东盟以南海问题牵制东海问题,拉拢美俄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支持日本,吓唬怒建立一日美同盟为核心,以澳印菲等国为骨干,以东亚为重点,包括亚太众多国家的

“亚洲版北约”,最终形成对中国的“C型战略包围圈”,以此遏制中国发展。

四、小结

随着日本近年来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和防卫部署重点转向西南,日本仔钓鱼岛和东海海

洋权益等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向我国发起挑战。特别是2013年起,日本将中国作为现实

中的主要威胁和作战对手,其军事战略更加凸显主动攻击性,对我国的安全威胁进一步加大。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尤其是日本在海上向我国挑衅的准备,必要时,

以坚决果敢的行动捍卫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

第五讲 国际战略环境

重点:1、国际战略环境和国际战略环境格局的概念

2、五大力量中心是指那些国家和集团

3、冷战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频繁发生的原因

4、美国如何通过地缘布控遏制中俄崛起

5、非传统安全威胁带来的影响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包括国际战略格局(框架结构)和国际战略形势(动

态表现).

国际战略环境是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

和平问题。

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是国际战略格局,动态表现是国际战略形势。

一、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

1、含义

国际战略环境格局:一定时间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

式。

三大要素:力量(主要是指大国的力量)、关系、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格局)

2、历史

一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首形成两极格

局,长期对峙的局面支配国际关系长达半个多世纪。

国际战略格局的总趋势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状况难以根本改

变,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3、五个战略重心: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

①美国——谋求建立单极世界,却难阻多极化潮流

经济实力:排名世界第一,总量占世界31%;保持长期优势主要靠技术含量、高档工业制成

品以及美元的主导地位

科技实力:在多方面占第一位

政治实力:三权分立制度、民主价值观在世界影响很大。自我更新能力、包容能力、创新能

力突出。

文化实力:“三片一网”改变世界。

军事实力: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优势表现在常规力量、战略核力量、各种形式

的军事同盟、遍布全球的军事部署、综合集成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上。

美国的战区以全球为单位划分,中国在太平洋战区;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

※几乎所有国家都不赞成建立以美国为轴心的世界新格局。无论美国如何强大和富有,

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②俄罗斯(地区性的大国)——发挥军事力量的作用力保大国地位

优势:领土优势:继承了苏联76%的领土和70%的国民经济总资产

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丰富,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军事力量优势:尤其是核力量较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国军力抗衡的国家

此外,俄罗斯在其周边地区即独联体国家,拥有领导地位。(格鲁吉亚、克里米亚问题)

缺点: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出口

人口萎缩,民族尖锐矛盾

军费投入只有美国九分之一,军事技术和人才流失

③欧盟(27个成员国)

优势: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整体经济实力不亚于美国

在处理全球或地区性事务中有很大的发言权,尤其是南北地区关系中

在应对气候变化、利比亚冲突等问题中影响力比较大

缺点:欧盟没有共同有效的合作机构,作为民族国家组成的联合体行动能力有限。由于法律、

经济、文化生活的多样性,欧盟几乎不可能成为单一国家。此外,欧盟不足以制衡美

国,也仍未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④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优势: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一,工业高度发达,科技实力雄厚

军事实力较强,在亚洲国家中首屈一指

缺点:日本对于历史的态度是其与其他国家不和的根源之一

客观上的资源不足和主观上的危机意识是日本难以“安分”的原动力

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优势:经济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国防实力增强

缺点:人均水平低

综合国力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软实力发展滞后

⑥其他

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国家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小结

国际战略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单极格局逐渐崩盘,其他力量“极”化尚需时日。

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际化趋势削弱超级大国控制国际局势的能力,增

强广大中小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二、冷战后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特点

(一)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局部地区冲突依然频发

冷战期间,国际形势总体上处于紧张状态,全人类处在世界大战、核大战的阴影之下,

“缓和”表现为良性对抗下的“恐怖和平”。

冷战之后,虽然没有爆发大的战争,但是局部冲突远多于冷战时期。

1、冷战时期积聚的各种矛盾爆发,特别是民族、宗教问题,引发各种武装冲突。

民族、宗教矛盾占据局部冲突的50%以上。

例: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中东地区(逊尼派、什叶派)、巴尔干半岛、阿

拉伯人民革命浪潮、埃及、非洲地区(卢旺达惨案)

2、有关国家围绕领土、资源等利益的激烈争夺,导致一系列新的冲突。

例:石油争夺:美国为石油攻打伊拉克;法国出兵西非马里;西方为石油出

兵利比亚;

水资源争夺: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争夺成为重大的安全风险,增

大地区动荡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是当今世界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操纵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在政治上控制发展中国家,推

行新干涉主义,制造了更多的冲突和战争。

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成为西方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挑战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不可侵犯。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是西方冷战后首次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发动的侵略战

争。

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萨达姆

和“基地”组织有关系。

2011年发动利比亚战争

2012年西方欲将“利比亚模式”复制到叙利亚,但没有成功。

(二)美国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布控,重点遏制中俄崛起(“V”字型)

1、大陆内部:中俄成为美国重点遏制的对象

采用东西布控:西边:北约东扩(现在已经基本停滞),将俄罗斯向欧洲大陆深处驱赶

东边:和军事盟国(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封锁中国

2、西部边缘地带:美国多年身陷中东泥潭

小布什时期发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其中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

争,计划2014年底撤军。

伊朗问题:争夺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不愿研究核武器

中东地区问题:化学武器问题、黎以和平问题、巴以和平问题、教派冲突问

题、伊朗核问题、伊拉克战争

3、东部边缘地带:朝鲜半岛核问题牵动美国战略

朝鲜宁边核设施距中国仅80公里;

美国借口朝鲜,加大亚太军事布控、拉近韩日关系、牵制中国

(三)国际地缘战争竞争向深海、太空和极地等“新疆域”发展

深海:拥有丰富的资源以及航运能力

太空:21实际的战略制高点;拥有太空优势,可以对战争进程起到决定性作用。

美国在轨运行的各种卫星478颗,军用卫星85颗;70%的战场情报依靠太

空侦察系统获取,75%以上的通信以来卫星;绝大多数精确制导武器依赖DPS

全球定位和引导。

极地

(四)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上升,世界处于脆弱安全状态

传统安全:以政治和军事安全为重心的安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所面临的外部武器或威胁

使用武力的挑战。

非传统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对外关系

各个领域。

体现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斯诺登事件;美国拒绝华为、中信等中国民营手机进入美国;

金融安全:金融危机的破坏性甚至超过战争

科索沃战争使南联盟生活水平倒退7~8年;亚洲金融风暴使印尼生活水平

倒退15年。

能源安全:进口国的安全问题、运输方式的安全问题

我国原油主要从中东、西非进口,主要靠海运。中东国家目前处于动荡时期,

而海上海盗十分猖獗。

粮食安全

(五)小结

国际战略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和平中潜伏着动荡和冲突。霸权国家谋求主导世界,遏

制中国崛起。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上升态势。我国有可能较长时间处于和平状态,但并非安

全状态。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

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六讲 中国国防

一、国防定义

世界第一颗卫星是苏联发射的。我国卫星有尖兵系列(侦查)、风云系列(气象)、北斗

系列(导航)。

陆海空天四大空间战&网络战

未来战争:从原子到比特流

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

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重点:主体:国家

两大职能:对内防备、对外抵抗侵略

四个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

我国国防是防御型、自卫型(美国是扩张型)

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九月第三个星期六

二、历史回顾

古代兴衰(四兴四衰)、近代孱弱、现代振兴

三、面临挑战(重点)

(一)当今世界局势的基本特征

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中国威胁论:军事威胁、经济威胁、文化威胁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二)四个观点

1、动荡的世纪,边境的战火

四大局部战争:

最艰难的一仗——抗美援朝

最漂亮的一仗——中印战争(即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

最沉重的一仗——珍宝岛保卫战(1969年3月12—17日,对抗苏联侵犯黑龙江珍宝岛 ) 最痛心的一仗——越南战争(即对越自卫还击战)

2、局部战争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

科索沃战争、911恐怖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东问题(叙利亚、利比亚等)、

泰国危机、乌克兰危机

“颜色革命”“维基革命”“阿拉伯之春”

五大危机:联合国危机、多极格局危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战争危机、世界面临的军备竞赛

升级、核危机

3、多种安全威胁

主权安全:统一祖国大业有重重障碍

4、特殊的边缘环境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四、国防政策

第七讲 世界核生化环境

思考题:

核生化武器的杀伤破坏特点

世界核生化武器的发展趋势

我国面临的核生化威胁

核生化防护对策

一、核生化环境分析

(一)核生化武器特性及其新发展

核生化: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

1、核武器的定义——恐怖武器、人类末日武器

(1)定义

核武器能于爆炸瞬间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被称为“核武器的五大杀手”。

A光辐射:核爆炸形成的高温高压火球辐射出的及其强烈的光和热。火球表现的温度达8000℃,较之太阳表面温度高2000℃

B冲击波:核爆炸产生的高速高压气波。冲击波的初速度可达2000m/s

C早期核辐射:是核爆炸最初几十秒放出的γ射线和中子流。贯穿力非常强。

D核电磁脉冲:核爆炸产生的强瞬时电磁场。被称为“能清零的电波”。

E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地面、人员、空气、水、物体造成的沾染。电离作用比较强,对人体的杀害大。被称为“能杀人的尘埃”。

(2)发展

第一代、第二代核武器是原子弹、氢弹,

第三代核武器向着微型、可控、单项效应增强方向发展,包括中子弹、冲击波弹、核燃烧弹、γ射线弹、电磁脉冲弹、钻地弹等。

第四代是威力更大、体积更小、没有放射性沾染、不受国际公约限制,可做常规武器使用,包括金属氢武器、反物质武器、核同质异能素武器等。

2、生物武器

(1)定义

生物武器旧称细菌武器,是生物战剂及其他施放装置的总称,其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靠生物战剂。生物战剂是指用来杀伤人员、畜牧和毁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以及细菌毒素的总称。

(2)特点

致病性强、污染面积大、传染途径多、成本低、使用方法简单等

(3)发展方向

发展生物化学战剂、研制基因武器、提高生物战剂气溶胶杀伤效应的技术

3、化学武器——非常规武器

(1)定义

用于战争目的,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毁坏植物的有毒物质称为毒剂。装填毒剂并将毒剂造成战斗状态的兵器称为化学武器。

(2)特点

剧毒性、多样性、空气流动性、杀伤持续时间长

(3)发展方向

失能性、刺激性、窒息性、全身中毒性、腐烂性、神经性

当常规武器无法奏效时,人们往往求助于化学武器。最先使用化学武器的是德国,一战中基本每战必用;中日战争、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中都会使用

(二)核生化使用类型

1、威胁使用(以美俄为代表)

企图使用核生化武器。拥有核生化武器,本身就是一种威胁。

美国、俄国的核武器由报复使用变为主动打击使用。

2、有限使用

使用少量、小型、新型核生化武器。

在未来战争的关键时刻,如为加速战役进程或者扭转战局时,可能会有限使用,使用小型、新型核生化武器,实施节点打击,实现常规武器难以达成的特殊作战目的。

3、变相使用:亚核生化武器

亚核生化武器:具有核生化机理的损伤武器,包括贫铀弹、化学类非致命性武器、碳素纤维弹(石墨弹)

4、不使用的使用

不使用的使用,即次生核生化危害,是指用常规武器摧毁破坏对方的核生化设施,使其放射性或者有毒物质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所形成的特殊核生化危害环境。

自身不使用核生化武器,但是会造成使用核生化武器的影响。

(三)核生化威胁研制

1、朝鲜

朝鲜的核生化武器大多在中朝边境,朝鲜一旦遭袭,中国即将遭殃

核武器:具有核打击能力

化学武器:能生产各类毒剂,未参加《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生物武器:生物设施有多处,可实现1—2处战争化生物武器的制造。参加《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2、日本

核武器:拥有53座核电站,核技术水平先进,有能力投放小型化后的核武器 生物武器:731部队

3、台湾

由于台湾不是国家,各类核生化公约无法对其进行国际核查和监督

核武器:1965年开始研究,1988年接近成功,但是“张宪义事件”导致台湾核武器研究无果而终

生物武器:台湾拥有生物战计划

化学武器:有化学兵部队,具有攻防双重能力

4、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

5、印度

强调以“有效的核威慑”遏制中国为收复印占领土可能发动的进攻。

印度拥有核武器,烈火号导弹可以覆盖中国全境。

6、美国

二、核生化环境影响

(一)威胁环境的影响

1、加大战役难度

进行防止产生恐惧心理的教育

准备防护物资器材

建设战场“三防”工程设施

进行防护训练和实兵演习

各种侦查和实施摧毁破坏等方方面面的准备

2、削弱战役作战效能

心理上:士兵产生恐惧

生理上:穿戴防护器材后,由于疲劳,作战能效将降低

3、降低战役指挥效律

指挥内容增加

指挥环境恶化

4、加重战役保障负担

增加核生化防护保护

(二)使用环境的影响

1、战役力量损毁严重

2、战役布势遭到割裂

3、战役指挥干扰中断

未来联合战争指挥依托指挥信息化系统

4、后果消除任务艰巨

三、核生化防护对策

(一)预有准备

1、树立核生化防护观念

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9个,除了中国外,有5个都在我国周边。

2、加强战场核生化防护建设

3、综合制定核生化防护预案

4、有效组织核生化防护训练

强调融合训练

(二)积极摧破

1、主动打击

2、整体抗击

(三)严厉防护

1、群众防护

2、防护举措

(四)专业保障

1、兵种

防化兵

2、防化兵的任务

(五)铸造“撒手锏”

1、武器撒手锏

2、精神撒手锏

3、人才撒手锏

邓稼先、于敏、卢鹤绂等

第八讲 孙子兵法

※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一、兵法产生

孙子,即孙武

1、族谱

陈完(陈国)——田完(齐国)——田书(齐景公)——孙书——孙武——孙膑

陈国发生战乱,公子陈完逃到齐国,改名为田完。后代田书因功劳,被齐景公赐氏“孙”。由此,又称孙书。

2、孙武杰出战争

西破强楚、南服越人、北威齐晋、吴楚柏举之战)

3、产生

①是时代的产物:春秋时代,兵家四起,诸子百家争鸣

②是孙武革新进步的军事思想结出的硕果

③是农战合一孕育的制胜智慧

这种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民族逐步形成重整体、重综合、重宏观的独特视角,以及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引入军事领域,产生出高度重视战争、长期准备战争、将机变、重权谋的制胜智慧。

(东方以农业为主,军事思想目光比较长远;西方的军事思想比较务实,比较具体,比较短浅)

④刚柔结合造就的兵家性格

我国分为南北文化。南方人以宽容温和的态度去教化别人,即使别人横暴无力,也不加以报复,这是君子式的刚强;北方人经常枕着刀枪、穿着铠甲睡觉,在战场上拼杀,死而不悔,这是勇士式的刚强。

孙子先在山东生活,后移居江苏。南北文化被兵法吸收。

二、主要影响(次重点)

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的、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得到世界认可的地位

1、流芳久远的兵事瑰宝

2、享誉世界的东方盛典(圣典/胜典)——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3、世人共尊的成功秘诀——不仅属于军事,更属于所有领域

三、理论精髓(重点)

现存13篇,涉及两大范畴:战争&军队

(一)鲜明的战争观

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慎战思想

《孙子兵法》:“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存在了;人死了,就不能再活了,所以明君对战争需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非利不动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敌人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殆,危险。“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是孙子提出的。

竞争前提:知

战争对信息依赖性大,但是信息不是越多越好。

萨盖定律:戴一块手表的人知道准确的时间,戴两块手表的人反而不知道准确的时间 知彼:(间谍五分法):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从谋求信息优势到谋求决策优势: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用适当的形式

(三)运筹帷幄,庙算制胜

战场条件、战场容量、投入兵力、衡量对比,判断胜负

“庙算”:庙,朝廷。即顶层权利对军事的指挥

1、孙子提出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

道,不仅仅是军事,更是政治

(1)注重以“道”为首

中国的儒家核心是“仁”,日本的儒家核心是“忠”

(2)重“道”的同时,要有

(四)奇变虚实,诡道制胜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行为,要灵活机动,不拘一格制胜

第一步:造势——势险节短

造就不利于对方有利于我方的态势

第二步:动敌——可知可为

调动敌人,让敌人犯错误,使自己赢得

第三步:抓战机——审时度势

(五)全争全破,不战而胜

孙武:“全争于天下“的理论

(六)文武相济,富国强军

(七)五德兼备,选才任能

前五个是战争理论,后两个是军队建设理论

理论(一)是军事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战争观:重战、慎战、备战

理论(二)是指导规律

理论(三)(四)(五)是战争谋略,第三条“庙算”是核心;第四条是变化,第五条是升华,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四、局限性

1、在战争和军队建设问题上不可避免的反映出地主阶级的烙印

2、过分夸大和强调统帅的个人作用,表现出唯心史观

3、在作战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第九讲 信息化战争演变和趋势

一、信息化战争从哪里来——四种战争形态

1、冷兵器时代

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进步,使青铜兵器代替木石兵器,战争进入冷兵器时代

①主战兵器

A长短兵器:戈、矛、刀、剑、戟、钺

B 抛射兵器:弓箭、弩、抛石机

C 古代战车:汉代达到鼎盛,后消失

D 攻城器械:云梯

E 守城器械

②军队编制:步兵、骑兵、车兵

③作战理论

A步战:伍、两阵法

伍,五人为一伍,战争中或纵队或横队,持长兵器者在前,短兵器者在后

两,五伍为一两,一般是“五五方正”

B车站:“品”字形或倒“品”字形

④标志战争

A 国外:卡迭石之战、希波之战、布匿之战、伯罗奔尼撒战争、特洛伊战争、马其顿战争

B 我国:鸣条战争、牧野之战、楚汉战争、汉匈之战、官渡战争、围魏救赵、赤壁战争

2、热兵器战争时代

公元七世纪,火药的发明与利用,终结了冷兵器战争时代,战争由此进入热兵器战争时代。中国在宋朝已经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原始火器。

①主战兵器

火药:公元128年唐代孙思邈发明火药。公元904年,火药首次用于战争。

火枪:南宋陈规发明竹制管型火气

火炮:15世纪,法国发明野战火炮

军舰:18世纪,帆船具备了近代海军军舰的特点

②军队编制

A 炮兵、工兵等脱离步兵,开始作为独立的兵种

B 海军:15—17世纪,海军成为与陆军同等地位的兵种

③作战理论

A 古斯塔夫横队:火枪手、长矛手居中,两翼为炮兵,外侧为骑兵

B 线式战术

④标志战争

A 国外:三十年战争(欧洲)、英荷战争、北方战争(俄国&瑞典)、七年战争(欧洲)、

十字军东征(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战争,出征军人军服上绣有“十”字型标

志)

B 我国:蒙军三次西征(成吉思汗)、收复台湾战争、统一台湾战争(康熙)

3、机械化战争时代

19世纪初,内燃机大量出现,由此进入机械战争时代

①作战武器

A 火炮:火炮制退复进机

B 坦克 1916英国研制出第一台坦克

C 装甲蒸汽舰:

D 巡洋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

E 航空母舰:1918年,英国将商船改装成了航空母舰,“白眼巨人”号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艘航母

F 飞机:一战爆发不久后,法国首先研制出歼击机

G 轰炸机:一战前后,俄国研制出轰炸机(具有瞄准系统、挂弹系统、投弹系统) H 雷达:1933年,德国最早研制雷达;实战中,英国处于领先地位

②作战兵种

装甲兵:英国率先创建

化学兵

海兵:潜艇成为海军的一个独立兵种

空军:英国最先成立空军

③作战理论

诸军兵种合同作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战争形势

A 闪击战理论:集中飞机、坦克,突然袭击,高速推进,以快制胜

④标志战争

A 国外:克里木战争、北国南北战争、普法战争、日俄战争、一战、二战

B 我国:中日甲午战争

4、信息化战争时代

①作战武器

导弹(主战武器):

地空导弹

洲际导弹

核武器:原子弹

网络战武器:计算机病毒武器

微生物武器

心理战武器

太空站武器:空间飞机(美国X-37B空天飞机等)、空间站、飞船、卫星

②作战兵种

电子战兵

网络战兵:2010年美国组建网络战司令部

心理战兵

太空兵

③作战理论

空地一体战、基于效果战、网络中心战、海空一体战

④标志战争

A 国外:第五次中东战争(以电子战决定战争胜利著称)、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二、信息化战争是什么样的新型战争

(一)信息化战争产生的三大原因

1、信息化战争是战争形态自然演变的结果

2、

3、信息化战争是军事变革与战争实践互动的结果

(二)含义

信息化时代交战双方依靠信息化战场,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手段进行的战争。

(三)六大要素

1、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战争形势

2、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3、使用的是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

4、在由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连接的多维信息化战场进行

5、信息在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6、暴力性依然存在,但附带杀伤破坏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四)六大区别

1、主导要素不同

机械化战争是能量主导,火力作战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主导,信息作战

2、战争机理不同

机械化战争靠动能,即动能作战

信息化战争靠智能,即智能作战

3、作战武器不同

信息化战争使用传统硬杀伤武器,概率作战

信息化战争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精确作战

4、决胜战场不同

机械化战争是陆海空三维实体作战

信息化战争是电磁网络心理虚拟作战

5、对抗方式不同

机械化战争是系统对抗,实施协同作战

信息化战争是体系对抗,一体化联合作战

6、指挥控制不同

机械化战争指挥是树状结构:垂直指挥

信息化战争指挥是扁平结构:全向指挥

三、信息化战争往哪里去

1、战争起点:威慑战

三战威慑: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

实力威慑:如美韩每年进行军演,威慑朝鲜

实战威慑:如“海王星之矛”行动

2、战争控制点:太空站

太空情报站:如海湾战争

航天器破袭战:如中国反卫星导弹试验

天对空、海、地打击站

3、战争决胜点:网络战

病毒攻击站:科索沃战争

网络黑客攻击

整体结构破坏

第十讲 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理论

思考:

1. 小平同志提出的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是什么样的转变

2. 江泽民提出的两个根本性改变是什么

3.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目标是什么

4. 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新时期: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一、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概况及主要理论成果

两极对抗→多极化战略格局

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区域化→全球化演变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传统疆域→多维疆域

(一)实现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邓小平

1、背景

背景: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苏联陈兵我国东北

70年代毛泽东:“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迫在眉睫的”

“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背景:国际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开始向有利于和平的方向发展;

文化大革命结束;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

78年邓小平: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争取五到十年不打仗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2、理论

①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由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变至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轨道上来。

②邓小平提出要求:“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③邓小平提出军队高层领导老化问题——裁军一百万

A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精简至一半,大约300万;

B 10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

C 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陆军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变的的重要一步。

(二)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江泽民

1、背景

20世纪90年代,冷战让位于和平,但世界并不安宁。这一时期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车臣战争、索马里战争、科索沃战争。

1993年“银河”号商船在印度洋公害被美国拦截和盘查。

1994年中国核潜艇在黄海被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围堵和袭扰。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导弹袭击。

2、理论

①江泽民:两个根本性转变

A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

B 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性向质量能效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②1997年,江泽民宣布再次裁军,

(三)明确提出新世纪阶段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胡锦涛

2004年,“三个提供,一个发挥”

军队要为当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

2006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中铺开

2007年,建军100周年

2008年,“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二、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一)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

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强军之魂和立军之本,我们要高举这面旗帜,筑牢军魂,确保军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能打胜仗是强军之要

(三)作风优良是强军之基

思考题:1、邓小平提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是什么样的转变?

2、江泽民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是什么?

3、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是是什么?

4、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什么?

第十一讲 军事高技术概述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海湾战争:高技术战争成熟的标志

谁拥有军事高技术优势,谁就能在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一、军事高技术的概念、分类、特点

(一)概念

高技术是指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综合开发的,并能在一定历史时期对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级是的总称。

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技术的一切特征。

(二)分类

微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核心与先导

新材料技术 计算机技术

航天技术

高技术 生物技术

新能源技术

海洋技术

基础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高

性能推进与动力技术、仿真技术、先进制造技术

军事高技术

应用技术:侦查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与信

息战技术、指挥自动化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生武器技术、

新概念武器技术

(三)特点

1、高智力

2、高投资:高技术产品研发经费、科研成果产业化投资、设备更新投资都很大,军事高技

术产品的经费就更大。

3、高竞争:当今世界,谁跟上世纪科技潮流、谁重视科技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就更强。

高技术决定高竞争。

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意味着国家利益受到损害。高技术本身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有时甚至要牺牲科研人员的生命。

5、高效益

6、高保密

7、高速度

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重点)

(一)微电子技术 1、含义

微电子技术是在晶体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使电子元器件和由它组成的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2、意义

微电子技术使武器系统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可靠性更高、作战效能和威力更大。

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而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又取决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新材料技术 1、含义

新材料及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突破口,谁能更快地开发和应用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型材料,谁就拥有更强大的技术潜力。

在许多情况下,武器装备或相关配套部件性能不理想,并非技术原理和结构设计等问题,而是所需特殊材料不过关。 2、

高温材料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各种各样特殊功能的材料。主要有电光材料、电声材料、隐身

材料、“记忆合金”材料等

复合材料:是指把两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加工、复合形成一种材料,具有

强度大、比重小、易成形、透波性、抗腐蚀、导热、隔热、耐高(低)温、隔音、减震等特性。是制造飞机、火箭、航天飞行器的立项材料。

(三)航天技术 1、含义 2、环节

上天→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太阳同步→载人航天 (四)精确制导技术 1、含义

精确制导技术,是特指用于研发制造精确制导装备的专有军用技术。人们通常称其产品为“精确制导武器”或“精确制导弹药”。

越南战争中诞生了第一架精确制导武器,越南战争由此被认为是高技术战争的雏形。 “百步穿针”“灵光导弹”

2、种类

自主制导:导弹的控制完全自主,在飞行中不依赖于目标和制导站,由导弹的制导装置

按预定程序控制其飞行轨迹,保证导弹命中目标。

寻的制导:依靠弹上设备接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确定目标位置和运动特性,自动

控制导弹飞向目标。

遥控制导:乙设在地面、水面或飞机上的指令站,来测定目标和导弹的相对位置,并向

导弹发出制导指令进行的制导。

复合制导: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它可以综合利用几种制导方式的优点,弥补

弱点,提高命中精度。

(五)电子战技术 1、含义

电子战技术,是研制电磁干扰和摧毁电磁设施武器装备的技术。

1895年,世界第一台火花电报机问世,预示着军事通信对抗与反对抗的应运而生。 1904年日俄战争,双方就曾利用无线电设备,侦听、干扰对方的通信。 二战时,电子战的应用范围从通信、导航扩展到雷达、预警。 电子战从战争舞台上“配角”到“主角”是近半个世纪的事。

当今的电子战已经从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发展到电子武器系统的全面对抗。武器电子化、电子武器化,成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一大特点。

夺取并控制电磁权,不仅与夺取、保持制天权、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同等重要,而且是夺取其他制权的前提条件。有人称之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争”。 2、机制

找、扰、毁(摧毁)、防(防护) (六)隐身技术 1、含义

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是利用各种手段减少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和光、电等特征信息,使敌方探测系统(主要是雷达)难以发现或者晚发现的综合技术。飞机隐身技术是军事航空领域最重要的高新技术。

隐身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出现在世人面前,只有几十年。 2、机制——改头换面乔装打扮,以攻为守金蝉脱壳

改头换面乔装打扮:改进飞行器的外形设计,采用能吸收或透过雷达波的涂料或复合材料,

使雷达波有来无回或多来少回,无法准确探测和跟踪目标。

以攻为守金蝉脱壳:主动采取电子对抗措施,发射和敌方雷达工作频率一致或相近的无线电

脉冲,使其荧光屏无法显示或出现虚假信号,以隐藏自己。

(七)夜视技术

1、夜间照明:探照灯、照明弹等装备 2、红外夜视:以红外线照射目标

3、微光夜视:借助增强设备,将夜空中的微光(月光、星光等)无限放大,直至肉眼可以

看到物体

4、红外成像

目前最先进的夜视技术,不仅可以“全被动”的工作,全天候观察,还具有揭露伪装和获得目标状态信息的性能。主要设备是热成像仪。

热像仪的心脏是红外探测器,它的作用是接受目标辐射的红外光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重点)

(一)侦查立体化

指定区域实施多维空间、全方向、全高度、全时域(全天候)侦查与监视。 (二)反应快速化

现代作战,从组织指挥、部队行动到对目标实施打击全过程的最快行动。 (三)打击精确化

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目标,在摧毁或破坏目标的程度、范围、区别、强度等按人意志做出选择。

(四)控制智能化 (五)防护综合化

第十二讲 世界新军事变革

思考题:1、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2、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 3、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实质 4、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规划

一、战争形态的演变历程

历程:冷兵器时代→火器战争(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

军事变革是两种战争形态转变的过程;新军事变革是指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的过程。

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三新一变

三新一变:武器装备的新飞跃

军事理论的新发展 编制体制的新变化 作战方式的根本改变

(一)武器装备的新飞跃 1、信息化武器的特点

体系化、信息制胜——最突出特点 远程化、精确化、隐形化、职能化 2、信息化武器举例

计算机病毒武器:美国“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 (二)军事理论的新发展

五环理论、基于效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空海一体战 1、快速决定性作战

战争一开始就投入决定性的力量,快速行动,对敌进行致命性打击,摧毁敌抵抗意志,赢得战争。

❀❀伊拉克战争是快速决定作战的典型

2、军事理论创新“五步递进法”

提出概念→模拟论证→训练试验→实战检验→形成理论 (三)编制体制的新变化

指挥体制“扁平网络化” 作战单位“小型灵活化” 作战人员“日趋白领化” 比如击毙拉登的特种作战

(四)作战方式的根本改变

1、“三非”作战:非接触作战、非线式作战、非对称作战

非对称作战:科索沃战争“马桶”效应、田忌赛马 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2、太空战 3、网络战 (五)总结

新军事变革的根源是科技的创新,核心和实质是信息化,最根本的变化是战斗力构成要素的变化,表现是战争形势的演变。

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

孕育阶段

全面启动加速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991 2003

(一)美国——全面领先 第一阶段——数字化阶段

通过二进制编码,将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以提高对信息的利用率。 意义:作战控制能力、反应速度、攻击精度大幅提高,战争进入精确时代。 第二阶段——网络化阶段

数字化阶段导致信息大量膨胀、滞留,为了使信息流通,美军向网络化发展。 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无人作战平台将出现,智能导弹可以自主选择攻击目标,开发向人脑一样的微处理器。 即:战争机器无人化+作战体系网络化+体系联动自动化 (二)俄罗斯——激进转型

职业化+常备化+精干化

六大军区→四大联合战略司令部

(三)欧洲——联合图强

(四)日本——借势(美国)还魂

静态威慑“基础防卫”至动态威慑“机动防卫” (五)印度——心大力小

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第一步(2010年前):打基础 第二步(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步(2050年前):实现现代化 (一)武器装备已取得一系列突破

目前,我国武器装备已形成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装备体系,少量世界领先武器正陆续列装。

※美国武器划分为四等,即“四代机”;俄罗斯划分为五等,即“五代机”,两种标准没有本质区别。目前只有美国拥有第四代隐形战机。 (二)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初见成效

陆军:着眼区域防御向全域机动防御转变,重点加强陆军航空兵、新型机械化部队,特种作战部队、数字化部队建设,提高空地一体、远程机动能力、快速打击能力、特种作战能力。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要求,重点发展先进潜艇,完善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提高远海机动能力、远海协同作战能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作战威慑和反击能力。

空军:着眼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重点加强侦查预警、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力量建设。提高战略预警能力、战略威慑能力。

第二炮兵:按照精干有效原则,加快构建“核常兼备”的力量体系,提高快速反应、有效突防、精确打击、综合毁伤和生存防护能力。 (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逐步推进 (四)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大幅提高 (五)军事人才整体素质大大改善

第十三讲 新概念武器

美国的 “福特号航母”上的舰载新概念武器。

一、什么是新概念武器

(一)定义

工作原理、毁伤机理、作战方式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各类高新技术武器的统称。 (二)来历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最早提出新概念武器,“星球大战计划”由洲际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和反卫星计划组成。当时的武器能够有效拦截又避免遭核破坏,将这种基于新思想产生的武器成为新概念武器。后来这一概念泛指许多新型武器。

二、新概念武器到底新在哪里

(一)制造原理新

传统武器制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缺陷:速度慢、威力小、射程短

核武器制造原理:利用核聚变或核裂变瞬间释放巨大能量;缺陷:滥杀无辜、副作用大 新概念武器制造原理:通过声光电磁等能量的转化,制造能杀伤生命的 (二)杀毁机理新

传统武器依靠爆炸等机理。

新概念武器的杀毁机理多种多样。动能武器——高速动能碰撞

激光武器——激光高温性杀毁敌人 基因武器——基因病毒杀毁敌人

次声武器——利用次生引发人体器官的共振 网络武器——网络病毒 非致命武器——使人员或装备失能并使附带破坏最小

(三)作战方式新

传统武器的作战形式很多,如各种作战队形。

新概念武器作战方式:太空站、网络战、基因战、心理战等等。 (四)使用阶段新

三、美国新概念武器对我国的安全威胁

中国是美国新概念武器针对的主要对象,随着美国新概念武器逐步走向实战,对我国安全将构成威胁。

(一)对我国导弹(核导弹)安全的威胁 核威慑战略是我国安全的基石。中国有限的核力量有能力二次核反击,并且能够确保打击美国本土。中美核对核的战略关系,对美国制华占略以及相关政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制约作用,使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的矛盾如台湾、日本等问题时有所顾忌,不至于为所欲为。

目前美国以新概念武器为主要拦截武器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基本具备拦截导弹的能力,并且已经部署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助推段拦截

中段拦截:能在大气层外有效拦截 末端拦截:拦截概率80%

(二)对我国太空(卫星)安全的威胁

目前美国的新概念武器已基本具备反卫能力,对我国的安全威胁很大。美国反卫星武器

主要包括激光武器、动能武器、反卫星武器。

美国激光武器已经具备摧毁低轨卫星的能力

“阿尔法”激光武器 美军“武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目前美国动能武器对低中高轨的普通卫星拦截技术已基本成熟。 “深度撞击”的成功表明美国已经把天战从实验室带到战场。 目前美国初步具备利用卫星攻击、诱捕卫星的能力。 (三)对我国传统安全的威胁

我国的传统武器确实难以有效防御美国新概念武器。 (四)对我国基因安全的威胁

美国基因定位、基因重组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军方的基因武器研究项目越来越向实战目标迈进,人类的基因安全都将面临巨大威胁。

(1)美国有能力制造基因病毒(病毒类基因武器) (2)美国一直在研制种族基因武器

(3)美国在研制动物战士技术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五)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1) 硬打击

(2) 软破坏:美国计算机病毒武器不仅可以在网上攻击,而且还可以离线攻击。 我们怎么办

要迎接挑战,敢于硬碰但不要硬碰,集中精力研发新概念武器,即使只研发一种类型,只要技术领先就能震慑美国。

第十四讲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第一,深刻揭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本质

第二,指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第三,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第四,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五,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主要内容 1、五个方面

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国防建设理论 2、三个核心部分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①党指挥枪——毛泽东:“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②军队是党的工具——毛泽东:“共产党员不要争个人的兵权,要争党的兵权,人民的兵权。” ③毛泽东指挥的三湾改编的主要措施:支部建在连上——由此奠定了创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2、提出军队教育训练的要求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3、确定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官兵一致包括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 军民一致表现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规定人民军队三大任务

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

(三)人民战争思想

兵民是胜利之本

中国革命战争=土地革命+农民战争+共产党领导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既要会打圏,也要会打仗。——毛泽东 (打圈:保全自己;打仗:消灭敌人)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必答题:北京市征兵优待政策

“经济上有优待、政治上有进步、工作上有出路、发展上有前途” 一、15.9万元左右的经济补偿,让学生能自立自强。

二、非京籍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从北京市入伍的退役士兵,被用人单位接收的可落户北京。

三、在部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服役期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四、在校大学生退役复学后,原本科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的,所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免试保送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士兵退役后,退役后三年内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

五、北京市拿出一定数量公务员岗位定向考录大学生士兵,市事业单位、市国企、非公经济组织加在一起,总共提供百分之五十的就业岗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