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作者:孔莎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3期

摘 要: 1921年1月鲁迅以一年前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著名小说《故乡》,而祖农·哈迪尔的小说《精疲力尽的时候》发表于1948年,这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白色恐怖笼罩新疆的最黑暗的年代。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闰土和巴海性格变化及命运走向有异曲同工之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病态社会环境下贫苦农民的不幸。

关键词: 闰土 巴海 转变 病态社会

一、人物性格从跃跃欲试到驯服不争

《故乡》中少年闰土的形象英俊,天真可爱。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红活圆实”。他一说起那“天下的新鲜事”来,总是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娓娓动听。他能在大雪天巧妙地装捕鸟雀,敢在月亮地里“手捏一柄刚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教给“我”雪地捕鸟的方法,邀“我”月夜看管瓜地、刺猹,“告诉”我夏天捡贝壳、潮汛时看跳鱼儿等“我”素不知道的许多新鲜事。分别时他难过得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后来还托他的父母带给我一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衣着得体、健康活泛、机智勇敢、朝气蓬勃,把同龄的“我”当成一个好朋友,喜欢分享,思想里并没有阶级观念,与“我”兄弟相称。少年闰土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孩子,有着一个少年该有的健康体态及心态。

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形容枯槁,苍老呆滞。他脸色灰黄,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深冬时,头上还“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神情木讷,吞吞吐吐。他“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像个木偶人了”。他虽然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过了一会儿他的态度突然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老爷”。接着,他又“拖也躲在背后的孩子水生”,分明地教孩子“给老爷磕头”,他还认为这是合乎天理的。不这样,就不成“规矩”。二十年后闰土的体态,衣着,精神面貌,以及思想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更让“我”诧异的是儿时亲切的“迅哥儿”称呼突然恭敬地变作“老爷”,并教育后代给老爷磕头……分明已被体制化了。

《精疲力尽的时候》以维吾尔现代农村为生活背景,描写农民巴海在精疲力尽的时候被黑暗社会吞噬的悲剧。巴海的人生遭遇集中地表现了20世纪40年代维吾尔族农村一部分农民哀苦无告、濒于绝境的真实情景,是对旧社会发出的一份沉痛的控诉状。

巴海性格鲜明,带有普遍性。他淳朴实在,对姑娘的追求不是靠甜言蜜语,而是靠丰硕的劳动果实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争得姑娘的爱情。他在“辛苦麻木”的生活中,承认了神的威力,向神低下了头。他把自己“切近”的愿望寄托在对神灵的祈求、祷告上,希望神灵的偶像帮他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