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预案

传染病防治及应急处理预案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遵循教育"健康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长效常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和职责

组长职责:负责全面协调工作,督促做好各项预防措施的落实.

组员职责:做好病人的隔离治疗,负责对病人所有活动区域进行全面,高密度消毒.开展卫生宣教,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交叉感染,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工作.

二、目标

1、加强学院传染病防治工作,降低学生传染病的发病率,防止学院传染病疫情的爆发流行,保护学生健康和生命。

2、维护学院的正常教学任务完成和生活秩序,维护教学质量和学院的发展。

三、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在领导组具体指导下,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传染病在学院的防治任务。

在学校传染病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防控工作各组织机构,并分工协作。

(1)组织指挥组:负责对校区的医疗机构进行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

(2)卫生防疫组:负责整个校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出现疫情时实施对环境不间断的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注射,预防用药等。组织对疫区人员的体检、卫生宣教和疫情报告等。

(3)医疗救治组:对发生疫情的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诊断救治,采用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并视具体情况请求上级医院会诊、支援或转诊。

(4)后勤保障组:负责所需物品、器材的采购、供应及生活保障。

3、卫生防病分管部门具体承担、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学院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4、各学生部门负责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行政管理,把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学生工作计划,作为考核学生工作的一项内容。

5、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学生晨检、因病缺课,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

6、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7、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8、医师职责

(1)当好领导参谋,做好和属地疾控中心联系沟通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疾病防治工作的培训。

(2)参与学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

(3)完成新生入学的入学体检,传染病筛查、免疫接种任务,配合属地疾控中心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

(4)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5)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校医须认真做好病人的治疗、登记工作,做好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报告工作.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6)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7)做好有传染病人员的动态管理工作。

(8)对传染病人上课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9)每年按规定要求组织实施,完成学院校区的消杀工作。

(10)搞好学院食品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食堂饮食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学院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卫生工作,重点做好食堂、超市的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检验、食品加工、食品存放工作的管理工作、预防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

9、水源管理

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防止水源污染,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10、学院教学区(含学生公寓、招待所)禁止养狗、养禽,禁止工作人员及外单位人员遛、放宠物。

11、各职能部门用不同方式,加大力度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开展爱校卫生运动,使全校人员积极参与,人人参与,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学习环境。

12、严格传染病报告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章规定,发现有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及时上报学院领导组,经核实后,必须在短时间内及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采取相应措施。

(2)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应于6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4)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进行报告。

13、建立校门登记制度,做好来访人详细登记.

四、每季度传染病防治重点

(一)春季

春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经常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定期清扫和保洁制度.实行湿式清扫,防止灰尘飞扬.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教育学生做到不去和少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应戴口罩;不到病家串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拧鼻涕,打喷嚏和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家庭或住校学生应做到勤晒被褥,勤洗澡换衣.

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但亦可借手,手帕,食具以及其他用品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临床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流感中毒症状以及相对轻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2,水痘.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分批出疹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病人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带状疱疹病人.水痘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借被病毒污染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播.病人有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症状.皮疹多见于头部及腹部,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为红色斑疹变为丘疹,进而呈充满透明液的疱疹.

3,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主要症状表现为高烧,咳嗽,眼结膜充血,流涕,皮疹等,可伴发肺炎,中耳炎,心肌炎,喉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春季节流行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

(二)夏季

夏季以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内的饮用水,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粪便,垃圾的卫生管理,要保证学生能喝上开水.学校的食堂一定要遵守《食品卫生法》.进货渠道要符合卫生要求.在操作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守基本规范和要求.工作人员须体检合格方可上岗,自觉地认真做好饮食卫生,保证让学生吃得干净卫生,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不吃零食.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有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甲型肝炎和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亦可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水和食物得以传播.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注射,输血及血制品等经血传播.肝炎患者常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纳减,恶心,厌油,腹胀,腿酸或有肝区隐痛症状. 2,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它的传染源是急,慢性病人以及带菌者.该病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污染食具,用具,食物或水,因苍蝇的机械传播而造成发病.凡有腹痛,腹泻,大便粘液或脓血状,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等症状,多半可拟诊为本病.

3,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眼结膜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源是以病人为主,病原携带者次之,本病的两种主要传播途径分别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和经水传播.该病的早期是眼内有异物感,继而眼部疼痛,畏光,浆液性分泌物,出现结膜充血乃至出血和水肿.

(三)秋季

秋季以肠道传染病的防治为主.

1,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大脑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常情况下,病毒首先感染家禽和家畜,蚊虫叮咬和吸吮这些被感染的动物血液后,通过叮咬健康人,将乙脑病毒传入人体血液内,在人体内繁殖而发病.乙脑常见的早期症状一是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C以上,且持续不退;二是剧烈头痛,烦躁不安;三是喷射

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状呕吐.

2,细菌性痢疾.

(四)冬季

冬季以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

1,流行性感冒,水痘.

2,流脑.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通过咳嗽,喷嚏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颅内感染,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早期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流涕,咽喉疼痛,咳嗽等.第二阶段,病菌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高烧,寒战,头痛,皮肤上出现血点,淤斑.第三阶段,病菌进入颅脑和脊髓,引起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颈项强直,抽搐,惊厥,昏迷,休克等一系列神经严重症状.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