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成语

被人误解的成语

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 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

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 “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 “不到黄河心不死”

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 “王八蛋”

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 “衣冠禽兽”

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

有了贬义。

10 “相濡以沫”这个成语就比较典型。后面那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一次恐怕也与现在差别很大。

11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给歪曲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12 “呆若木鸡”一词,词义也略有变化。

13 “每下愈况”

原出自《庄子,知北游》,现在多写作“每况愈下”。记得鲁迅先生在他那个时代就曾经批判过一位文人。不过说实话,现在约定俗成,还真的就写成“每况愈下”了。至少我用微软拼音“每况愈下”能直接打出来,“每下愈况”反而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敲。

14 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 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15 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 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干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16 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 弯曲(句) ,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17 床笫之私(床第,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床笫”也就是床铺。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18 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 凭啥愣改呀?)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黄花,也就是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9 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

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20 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 把醒汉弄醉? 甭管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21 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22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3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24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25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26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27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

28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9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30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

31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32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33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34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35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6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37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38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9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4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41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

42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43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

44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5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46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

47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48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49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50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51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52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53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54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55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56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57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