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

武术理论课

林新利

1.武术概述

1.1什么是武术

武术是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

体育项目。

1.2武术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我们都知道武术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一招一式,都有着深刻的文化的底蕴。武术的产生

是在原始的劳动和获取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狩猎是原始人群的主要生产活动。在狩猎中,人们不仅依靠拳打、脚踢、躲闪等徒手动作,而且还利用武器做出劈、砍、刺的动作。这些动作是一种原始形态的攻防格斗技术,这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活动。这些在世界上的其他的国家都曾经出现过,如:击剑、泰国拳。但是从原始的格斗发展成为搏击、舞蹈成为一体的,只有中国的武术。这是在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的影响下所形成的。

商周时期出现了“武舞”,就是把武术编成舞蹈来训练士兵。当时的五行说、八封说,为

以后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后来的形意掌、八封掌就附会了前两者的学说。。

秦汉以来武术逐渐由单纯军事技术向竞技方面发展。出现了“角抵”、“手搏”等形式的

武术竞技比赛,武术体育性质明显。汉代是武艺大发展时期,已出现了“武艺”名称,并形成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象形拳术开始在汉代出现,已发现有模拟动物或吸取动物动作特点并结合攻防方法的拳种。这对后来象形拳、形意拳等拳种都有深远的影响。

隋唐武术总体上看有以下三个特点:1科举制促进了练武活动,武艺出众者如“猛殿之

士”、“矫捷之士”、“疾足之士”大量出现,并出现了职业教习武艺的人。民间武术蓬勃兴起。

2.在武器上“废长兴短”、“以铁代铜”,是武器发展的大转折时期。步骑兵大发展,战场上的戈朝逐渐被淘汰,剑作为军事技术被刀所代替,但作为套路演练仍发展着。高超的剑术套路技术在唐代很受欢迎,舞剑还有音乐伴奏。这对后世套路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枪术的发展也较快。3.武术的体育性质更加明显。相扑、角抵、手博有了进一步发展。

我国的武术源远流长,宋代是形成的重要时期。唐代以前的武术和武艺混相,到了宋代就开始明显地分枝,标志着武术的形成。具体表现在:1武术作为社会的娱乐活动,已独立地存在。2.社会上已有了以表演武艺为生的专业艺人。3.武艺有实用的“教法格”图像,武术有固定的表演旁路。

元代由于戏曲发展的需要,武术被搬上舞台。“十八般武艺”名称开始出现。元初在《敬德不服老》中写道:“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蹈书看得来滑热。”武术的套路被舞台艺术化,但在手到、眼到、手眼相随的配合上,身法以及套路演练技巧都有所发展提高。

明代出现了许多有关武术的著作。武术专著有程宗配的《耕余剩技》、戚继光的《拳经》

和《纪效新书》、高颖的《射学正宗》等不胜枚举。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是过去历代所未有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在技术、技击与健身方面的发展。拳术在明代始有内、外家之分。

清朝,有人根据练功特点,把武术简单地分为内家、外家;也有人把佛门所谓“在家出

家是也”而分内家、外家(《少林拳术秘诀》)。此外,还有南派、北派之说,即把长江一带

架式小而势紧的拳术称南派.把鲁、豫一带架式大而势宏敞的拳术称北派。也有按山川进行分类的,如武当派、少林派、蛾眉派;按流域分类的有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拳派等。以上分类尽管混乱,却反映厂清代武术流派的繁多。清代较大的拳系有几十个,一般流

行的套路多达几百种,流派特多。其中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有太极拳、形意拳、八封掌等。

清代开始形成整体观的武术理论。不少拳术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来研究人体运动的内在联

系及运动规律的,长期以来指导和推动着武术的发展和提高。如长拳中的“八法”,讲内外结合,“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太极拳讲“意、气、力”三者合一,形意拳讲“内三合”、“外三合”。

清代的武术名家层出不穷,如陈王廷、甘风池、杨福魁、孙禄堂等,他们有高深武功并对武术事业有杰出贡献。

陈王廷是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原是明末的一名武将,明朝灭亡后,他回到老家

河南温县陈家沟,潜心研究武艺,并以教授子孙习武为乐。 在研究武艺的过程中,他以戚继光的《拳经》为研究对象,经过不断地汲取,他创编了十三势、炮捶、长拳等,后来与王宗岳的《大极拳论》的理论相结合,演化成今日的大极拳。以后又从戚继光的三十二势中吸取了二十九势,刨编成太极拳套路十三势五路、炮捶拳一路。陈王廷编的太极拳结合了导引、吐纳术,并运用了经络、阴阳学说,成为独树一帜的拳种。自陈王廷创编了太极拳后,陈家沟陈氏世代练习太极拳至今;现在,太极拳运动已在国内外得到普及,被众多的群众所喜爱,它的保健医疗作用,逐渐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视和研究。太极拳的创编和演练,丰富了武术的内容。

甘风池是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个武术名家,他善长内外家拳法和剑法。他的力气很大,能

把石头握成粉末。有一次,甘凤池外出,看见两头公牛在路中央顶撞,过路的人都被拦在一面过不去,但是人们谁也不敢去拉开那两头牛。甘风池见状,大步向前.只见他左右开弓,用力—推,两头牛都被推到路边的水稻田中,因为陷的太深,两头牛都不能动了。牛的主人又央求甘风池帮他把牛拉出水田。甘风他二话没说,手抓牛犄角竞一把把它从水田里拽了出来。还有一次,甘风池到山东济宁游玩,当地一位武林高手,听说甘风池武艺高强,便设盛宴招待。见面时,他乘甘风池弯腰施礼致敬时,用腿从甘风他的头卜飞快一扫,而甘风池好象一点都不知道。等到酒席散后,那人便得意洋洋地讥笑甘风池。正在这时,甘风池派人给他送来一个小包,他打开一看,里面是两小块青白绸科。他很奇怪,不知是什么用意.经人提醒,发现这两块布料和身上穿的夹裤的两种绸料是一样的。急忙察看,发现自己的裤挡上有一个洞。到这时,他才明白,原来甘风池在他抬腿时,已迅速地抓下了他裤挡上的两块布而自己竞全然未知,反而讥笑甘风池,方知甘风池的功夫是何等高深。这时,他心服口服地

拜甘风池为师。

杨福魁又名杨露禅,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他自幼酷爱武术,因仰慕陈式太极拳盛名,十岁那年就投奔到陈家沟——太极拳的发明地,想和陈王廷第十四世孙陈长兴学习太极拳。但因当时武林中守秘成风,自家拳术均不传外人。杨露禅在陈家学武数年,都学不到其精粹之处。一夜,他心情郁闷到院中散步.听到隔壁传来习武之声,他便梢悄队墙隙中愉看,原来是陈长兴在月光下为陈家侄辈教授太极拳的攻防之术,杨露禅大喜。从此后,他每天深夜都偷学太极拳技术,然后自己再仔细揣摩动作,独自刻苦学习,数年之后,武艺大有长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杨露掸竟然把陈氏予侄一一击败.陈长兴见状大惊,同时更为杨露掸的聪颖和毅力所感动,于是将自已的全部技艺都悉心地传投给他。杨露掸更是如免得水.太极技艺日进千里。杨露掸在陈家学习艺成之后,仍不满足,开始游历名山大川,寻访高于,切磋技艺。由于他武艺高强,好战必胜,人称“杨无敌”。后来,杨露禅来到北京,担任了京师旗营的武术教官,由于他武德高尚,技艺高超,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也纷纷前来求教。杨露掸不仅熟练擎提了陈式太极拳的技术要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苦心研究.根据一般群众练武的特点,删改了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劲、腾跳和难度较高的动作,创编了一套架式舒展,结构严谨,动作简洁,速度均匀,似行云流水,柔中寓刚,富有独特风格的杨式太极拳。

孙禄堂是一位形意拳大师,同时又是孙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孙禄堂自幼喜武练武,跟随师父(形意拳名师郭云深)习武甚为刻苦,每回都是师父纵马驰骋,他在后面手揽马尾紧随奔跑,一日百余里,练就了惊人的速度。后又投师八封掌名家程廷华门下学习,不久又尽得八封掌奥秘。

孙禄堂集三种拳派精华于一体,练就了一身惊人的绝技。1939年,年已古稀的孙禄堂,受聘到江苏省国术馆任馆长。在开学典礼上,学员幻请他表演一下,孙老一得长露说到:“好,就在这大厅里,你们一起来促我,摸到我衣服的,算他胜。”只见一百多名学员立即向他身边涌去。孙老身穿长衫,在学生的人隙中飘来飘去,好久,众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始终没有摸到他的衣服,这一下,一百多名学员佩服得五体投地。孙禄堂虽然武艺甚强,但十分讲究礼仪,一生崇尚武德,他常说,要以德服人,不要以力服人,练武术必须讲武德。孙禄堂不仅武德高尚,更有很高的民族气节。

1923年,一位日本武士道大力士板垣,来中国与孙禄堂比武,扳垣说,他不信中国的太极拳能以柔克刚,而且要用硬功撅断孙禄堂的胳臂,气势非常盟张。比武一开始,板垣象只恶虎一样扑向孙禄堂,但连孙禄堂的衣服都碰不到,更别提伤到孙禄堂了,这时板垣气得哇哇大叫,恼羞成怒,竞象野兽般以头撞向孙禄堂的胸部,孙禄堂稍一闲身,扳垣一头按向书架,书架应声而倒,他半藏身子埋在书堆里,只得服输。他们高超技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

气,他的武功也因此逾震海内外。

清朝的著名武术家,还有单刀李存义,义侠大刀王五等,都是一代武林大侠,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了。

民国初年,习武开禁,拳技之风蓬勃一时。当时以技击名展天下的是秘踪拳创始人霍元甲,该时期,民间出现许多拳术社、武士会、武术会,其中以上海的“精武体育会”员为庞大。它在许多省设分会,并传播到香港、东南亚一带。

国民党统治时期,l927年“中央国术馆”(1926年,改武术为国术)在南京成立,后来相继在24个省市建立了国术馆,中央国术馆曾于1928年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过两届国术比赛,进行了拳术、长兵、短兵、散手等比赛。还组织过一些规模较大的武术表演活动,如1929年杭州的“国术游艺大会”、1936年中国武术旅行团访问东南亚等。同时,该时期还举办过各种形式的短期训练班,开展学术研究工作,出版了不少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华武术走向了世界。1987、1989年先后两次分别在日本、香港举办了亚洲武术锦标赛,并多次派出武术专家出国交流和传授技艺。1990年,武术首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1991年10月,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表演和比赛。中华武术己开始走向世界,名扬天下。

1.3武术分类

按照运动的形式武术可以分为三大类:

1.3.1搏击运动。它是两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目前包括的有:散手、推手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散手的平时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打沙包,打树桩,打手靶、脚靶和摔打布人。

在比赛的过程,散手运动员共分几个级别:散手运动员按体重分为9个级别:48公斤级(48公斤以下,含48公斤),52公斤级(48公斤——52公斤),56、60、65、70、75、80、85公斤级。散手实战中主要的战术形式有几种:散手实战中的战术形式主要有直攻、强攻、佯攻、迂回制长、制短、多点、重创、突袭、反击、下台、边角、体力、心理战术等。

推手:是两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挤、靠、按等方法,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来决定胜负的项目。

1.3.2套路运动。套路运动是指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缓慢、刚柔、虚实等矛盾的运动的变化的规律编成的整套的练习的形式。套路与搏击的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主要的目的是在于练习,为搏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充分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的相克相生的哲学观。套路主要包括的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1.3.2.1拳术。这里和前面的散手不一样,散手是由两个人来进行的,而拳术只是由一个人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拳术有很多种类,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等。不仅可以用来强身健体,而且这些是搏击的基础的动作的构成。

1.3.2.2器械。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目前最常用的器械是刀、剑、枪、棍。作用是

1.3.2.3集体表演。练习时可以变换对形,也可以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伍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3.3功法运动。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例如,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腿力等。

2.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2.1武术的特点

2.1.1寓技击于技术之中 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将技术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套路运动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型动作有所变化,但在动作方法上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2.1.2内外和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法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2.1.3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分别适应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需要,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较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2.2武术的作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祖国之瑰宝。历史发展到近代,随着火器的兴起,武术和冷兵器退出了战场,武术逐渐演变成体育项目,武术作为体育项目的作用还是很突出的,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1.改善和增强体质 武术运动具有强体健身的作用,近年的研究证明,武术运动对人体外部形态和各内部器官都有良好感响。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可使人的身心得强更全面的锻炼.经常练习武术的人有助于人体身高和各部围度、宽度、厚度,以及体重的均衡发展,获得健美的体格。同时还能提高人体肌肉的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改善骨骼的结构,提高弹跳、耐力、速度、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各项素质。练习武术还能够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内脏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起到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的作用。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息,改善

机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是十分有益的。 2.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 火器早已替代了冷兵器,武术从整体上退出军事技术体系,形成一项体育运动后,武术的攻防技术发展成了体育化的武术对抗运动,以及人们自卫抗暴的防身术。通过习武,不仅可以掌握各种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方法,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持之以恒地练功,还能增长进攻劲力、抗击摔打,克敌制胜,具备防身自卫的能力。若系统地训练,还可掌握防身制敌的本领。

3.修身养性,培养道德情操 武术的学艺和练功,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还需要常年不懈,坚持有恒。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拨、勇敢无畏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良好手段。历史上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侵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十三棍僧救唐王,以及近代霍元甲拳打东洋人等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充分表现了武侠们高尚的爱国主义和匡扶正义、扶危济困、除景安良的英雄主义精神。他们运用武术救国卫民,抵擒外侵的美德,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学练武术的时候,应该用这些英雄事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武术在长期的传习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要求习武者具有手德、口德、公德。培养武憾是武林界的传统。武德教育作为培养共产主义精神道箔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练武习信可以培养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武术运动能使人获得美的感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享受。这种审美价值,产生于技击美和技艺美融合的武术美。武术的技击美、以人们对武术攻防功利的认识为基础,通过实战搏斗动作的攻防实效和套路演练动作的攻防含义表现出来。人们在观赏武术格斗运动时,从双方表现出的勇敢、力量、合理的攻防招法以及健壮的体魄中获得美感,直至为胜利者欢呼,为其体能和技能倾倒。古籍中记载有很多上至帝王,下及庶民喜好观赏武术格斗运动的事迹。不同阶层的人们对武术格斗运动的观赏兴趣,表明武术的技击美,自古就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武术的技艺美,是充分发挥人体运动能力,表现出的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动作符合规格标准和运动规律的程度越高,技艺美的程度也就越高。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还通过传神、比兴、夸张等艺术手法来加强武术姿势规格美和运动规律美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武术技艺美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人们对武术美认识的深化,对武术审美价值的利用,促进了习武者和民间武艺人对武术美的追求。加快了武术脱离军事技术,形成一个运动项目的步伐。完成了体育化进程的武术运动,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武术自身合有的那些能激起观赏美感的审美因素被逐步固定下来,武术的技击美相技艺美融合一体。人们观赏武术,能从形神兼备、以形传神的武术演练中,感受到武术的神韵美;从立身中正、三尖相照、六合相应的姿势中,感受到武术的和谐美;从动静相间,刚柔相济等“反向相求”

的技法中,感受到对比美;认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平衡时求运动的运动中,感受到动态平衡美;还能从武术搏斗中,感受到健力美、自强美;从以巧打拙、以轻克重的技巧中,感受到武术的技巧美;从“告己从人”、“非遇甚困则不发”、“点到为止”等要求中,感受到习武者的深邃涵养。人们对武术美的感受,使其审美需求获得了某种满足,从而起到娱乐身心的作用。对武术美的感受,还能诱发和提高审美情趣,激发积极求胜的斗志,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此外,武术中包含了许多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哲学、宗教、教育、中医。因而青少年练习武术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还有,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指,武术将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学习内容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4.学习武术的方法

4.1学习并求握一定的武术知识。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武术基本理论知识,例如:什么是武术;武术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练武术的意义,所学的拳术或器械的特点和运动规律等,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对武术具体技术的习练大有益处。当对武术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时,可以认识到武术这一中华民族瑰宝的伟大性,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树立学习目的,当对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时,可以便我们了解到武术区别于其它项运动的独到之处及锻炼价值,从而坚定刻苦练武的信念。

4.2、一定要掌握握看图学武术的能力。 对于自学武术的青少年朋友,书就是不说话的老师。武术的技术动作在书上都是用图解来具体说明的。所以说青少年朋友要想自学武术,首先学会省武术图解,这样,才能很好地展开自学。

4.3、全面锻炼,善抓重点。初学者,必须注意全面锻炼,但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般说,身体每—部位的练习,都有简单省时、锻炼效果好的方法。这些内容,按顺序进行练习,无疑是一种既简单、效果又好的手段。但随着功夫不断长进、练习内容愈来愈多,就可以在其中选择较为突出的交叉绕环为肩臂练习的重.这祥即符合素质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保证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新的内容。

4.4、多动脑,勤思考,认识运动规律。自学武术,切忌一味蛮干和急躁冒进,每一动作都要边学习边用心思考,直至弄通它的要领和含义,这样才能真正学会动作。同时还要注意摸索运动规律。如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左右交替进行的,而我们往往习惯一边的

动作。认识到这些,我们就应适当多练些不习惯的另一边动作,这样既促进了身体的均衡发展,也符合运动的规律。

再如,我们做腾空飞脚时,自己党得动作更绩和技术要求都做到了,弹跳能力也不算差,可就是完不成空中造型,究竟是什么原因呢7其实道理很简单,熟练程度不够,机体能力发挥得不充分。前者需耍的是练习数量,要通过“量变”而达到”质变”,从掌握动作要领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后者需要的是完成动作的方法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在起跳腾空的瞬间.把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力量以及动作的速度、协调、内在的精神意识都集中体现出来。这些显然不是几日之功所能做到的,但我们决不可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拳谚中有“拳打千遍,身法自然”的说法,追求打拳时的身体自然尚需干遍演练,那么,耍追求动作在空中的优美造型,表现出高水平、高质量来,又何尝不能打上“千遍”呢?

此外,还应注意有同伴一起练习时要多进行交流,遇到有习武经验的人要虚心请教。

4.5、制定练习计划。这对自学者来说,很有必要,可防止盲目性并能督促自己练习。制定计划时,要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练习基本功和基本动作阶段,主要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时间。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一般是早、晚和课余时间为宜,时间长短可根据个人体质、课程安排、生活环境等具体情况来合理安排。每次练习最好能保证在1—2小时之间。其它时间,如节、假日,课间,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做整体计划时,都应有所考虑,并在不影响工作、学习的情况下,安排适宜的练习内容。(2)内容和进度。根据安排好的时间,确定练习内容,开始时,可试验一个阶段,检查一下自己的接受能力和运动时的身体反应。本着前面讲到的原则、要求,在学习内容、练习组数、进展速度、运动量等方面,力求做到切合实际,以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3)采取的方法及要求。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是比较多的,比如,可以边学边练,可以早上以学为主,晚上以练为主;也可以划分学习阶段和训练阶段。在手段上可以学会一动作,精练一动作;也可采用“循环练习法”。总之要求准确掌握动作,不断巩固提高。随着练习的不断深入,计划也应有阶段性,练习内容、数量、方法和要求也要根据情况变化而更新。开始时,练习内容少,要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就需要靠增加密度来提高运动的强度。增加了新的内容之后,运动且也需随之加大,这样各方面的要求就提高了一步,内容;数量、方法及要求就应在计划中进行合理调整。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组合动作和基本套路之后,就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套路学习了。

4.6自学武术的步骤 第一步,从基本功入手。基本功是拳术的基础,“打拳先练功”,要练好拳术,必须先从基本功入手。一般基本功以柔功为主,增强力量的功法为期。通过有针对性的选练.获取必要的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以保证学练动作时肢体屈伸能到位,不感到吃力费劲。学练兵械还应以拳术为基础练习。专门基本功是所学拳械自身的基本功。通过练习能

了解该拳械最基本的运动特征,具备学练该拳械员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力。例如,学练长拳,先应学练“长拳四功”(桩功、腿功、腰功、臂功);学练形意拳,先应学练“形意三桩五拳功”;学练八势摹,先应学练“八卦转旋功”;学练太极拳,先应学习“太极桩功”等等。学练兵械,同样要先学该兵械的基本功(包括握待方法和基本器械方法)。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射箭高手,他们百步穿杨的高超射术,是与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射艺的基本功训练分不开的。“纪昌学射”的故事,大家或许听说过,相传纪昌决心学射,想成为一名射箭高于,就拜在飞卫的手下为徒。师傅飞卫说:你在学射之前,首先要练习眼力,等眼力练习好丁我再教你射技。纪昌回到家中,想来想去,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当他的妻子织布时,他就躺在织布机下,用眼使劲盯住来回穿梭不停的机梭,每天坚持练习,二年之后,能达到锥至眼前而眼不眨。纪昌很高兴.马上拜见师傅,告诉师傅,然后要求跟师傅学射,飞卫这时又对纪昌说,这还不行,你现在还需要你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做到这一点后,你再来找我,纪昌遵照师命,用牦牛的毛将虱子系住悬在窗记上,每天用眼看,历经三年后,在纪昌的眼里虱子相车轮一样大,看其他的东西都象山丘一样,这时纪昌张弓搭箭,一筋射出,正贯虱心,而绳子不断,飞卫得知后,高兴地说;“你得到了射箭的真谛啦。”同学们,你们看当时的人们是多么重视基本功训练,而现在有些同学在习武时,不能持之以恒,殊不知,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台为将来高难度动作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基本功练好了,再学习套路自然就容易,而且扎实,否则,充其量也只是徒有外表的花花动作。

第二步,学练基本动作和典型动作,选练武术功法。在第一步学练的基本功内容中,往往已包含了一些基本动作和典型动作。此时要扩大学习面,将欲学拳械(或套路)中带有技法规律性的动作、反复出现的动作、运动特点突出的动作抽出来,先行学练,为全面学习铺平道路。如学练目的以掌握得斗技能为主,应结合技法需要选练相应的功法。例如学练擒拿者,应练卷棒劝、上罐功等,学练散打者,应练靠臂功、拍靠功、吊袋功等,以增强击打能力和抗御能力。

第三步:进行套路的整学零练,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可以较快地学会拳械套路,转入难点动作练习、组合动作练习、分段练习,逐步向整套练习过渡。同时,通过“拆手”、“喂手”等方法,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体会动作的攻防用法。

第四步:进行武术套路训练或格斗训练。学练武术必须按步骤循序渐进,不能越过某步骤去体会自己知识技能水平还不及的技法,也不能越过某步骤去学练自己技能、体能还不胜任的动作。急于求成,会使动作走样,甚至引起运动损伤。此外,在学习时要注重学会武术共性的技法规律和系统知识.此时的练是为学会。在练习时,耍注意集中训练内容,突出个性特长,形成擅长门类相绝招,此时的学习,是为了纠及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学习时,运动

负荷要适量,以能保持良好的神经兴奋状态为佳。训练时,运动负荷应大些,要不断增加运动负荷,锻炼提高技能和体能能力。

5.练习武术须注意几个问题:一些同学,开始自学武术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学了二招三招,却又觉得学武术太难,却步不前。这是由子他们不了解学武术的根本途径所致。根据历来学武术的经验,青年练武须注意以下问题:

5.1目的要端正。学武术是为了强健身体、决不应将武术作为打仗斗殴的资本。5.2、如果有条件,要找老师指点。武术千百年来由老师口传言授,代代相传,因此,要想得到武术的诀窍奥秘,最好要请有直功又有武德的老师指点。大家在自学武术时,肯定会遭到许多疑难问题,无法从书上得到答案,尤其是初学阶段练基本功时,有了老师指点,就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并能防止偏差,可以事半功倍。当然,在老师的指点下,看些武术图解等指导书就更好丁,更何况“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另外。在自学了—段时间后,应当诸有经验的教师对所学的动作和套路加以纠正。

5.3、要下苦功夫。“拳不离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说学习武术贵在下苦功夫并天天坚持。那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十日寒”的锻炼,无论是对增强体质还是对提高技术,作用都不大。 :

5.4、要循序渐进。一般的学习步骤:先练基本功,再练单个动作,进而练组合动作,最后才练完整的套路。先练简单的套路,再练复杂的套鲍。先练拳术,后练兵器;。先练短兵器,后练长兵器。先练单器械,后练双器械。先单练,后对练。

5.5、要遵守武德。我国传统的武德,强调尊师重道、敬长爱友、济危扶因;反对恃强凌弱、争勇斗狠。学习武术,不仅要发扬这种高尚的武德,更要发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遵守社会主义法纪。

5.6、防止伤病。出现伤病,不仅打乱了自学计划;而且还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同学们在武术练习时,要做好准备活动,不能蛮干硬拼,安排好运动量和强度,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6.武术图解知识与方法

6.1武术图解知识 武术图解包括文字说明和插图两部分。文字说明是讲解动作过程和要领的,插图是描绘动作姿势和身体各部位运动路线的。它具有以下规律。1、运动方向 图解中的运动方向是以因中人的身体(躯干)为准,来定位的。图中人的身前为前,身后为后,右侧为右,左侧为左。此外还有左前、左后、右前、右后之分。同时运动方向也随动作(躯干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有转体时,以转体后身体的位置再定前、后、左、有。有些书籍也用东、南、西、北的写法表示方向。这和看地图的方向一致,即左西有东,上北下南。用这种

方法定位,就有变换方向的问题,但首先要定好起式时的方向,一般是面向南。总之,武术动作很多,也很复杂,身体变化也大,但始终以躯干姿势来确定方向,不受头部和视线的影响,这样方向就不会搞错。2、动作路线 图中一般用虚线(„>)或实线(—)表示该部位肢体或器械下面的行进路线。箭尾为起点,箭头为止点。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左、右或者上、下,一般左虚右实。也有动作都用虚线或实线表示的或者上虚下实,但其作用相同。各种虚线或实线所表达的意思如下:(1)直线,表示肢体或器械直线运行。(2)弧线,表示肢体或器械弧线运行。(3)平圆线,表示肢体或器械与地面平行绕圈。(4)立圆线,表示肢体或器械与地面垂直绕圈(5)环转线,表示肢体或器械过程中有圆转轨迹。(6)曲转线,表示肢体或器械曲转绕行。(7)交叉线,表示动作肢体或器械交叉运行。(8)螺旋线,表示连续统环的动作如绞剑、绕枪等。(9)旋转线,表示身体统垂直轴旋转,一般在人体腰部或头领、头顶标画。(10)连续线,表示连续运转、起落、有转折的动作,如垫步、击步等。3、往返路线 武术套路由若干段(趟)组成,每段的行进方向一般是一致的,单数段向左(以起式时定位),双数段则转回来向原来的右。有转身动作,在转身后仍向原来的方向前进.较为复杂的套路每段的前进方向经常变化,但总方向是一致的。4、写法顺序 文字说明中,一般先写下肢动作,再写明运动方向,再写上肢动作,最后再写目视方向或部位。特殊情况下,则以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先后顺序来写。文字说明中,写明“同时”时,不论先写后写的身体各部位都要一齐运动,不分先后。一些动作不写“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因为武术讲上下相随,一动无不动,停无不停。另外说明中的“左(右)”写法,是指左右互换,或左右均可的意思。5、动作要领 在一些图解中,动作的后面附有动作要领、要点之类说明。它是提示该动作的要领或中心问题或应该注意之处,是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应仔细阅读,认真掌握。6、插图 图是每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结束姿势以及动作过程中的分解姿势的动作外形的描绘。它包括根据固定拍摄角度的正面、背面、侧面图。附图是起补充作用的,可以使读者从不同角度更清楚地看明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和运动路线。7、名词术语 为了使文字解释简单精练,图解中运用许多名词术语来说明该动作。”武术动作名称多以下肢的主要动作结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如“马步冲拳”、“弹踢冲拳”等等。还有一些根据动作形象命名,如“白鹤亮翅”、“手挥琵琶”等等。动作术语是约定俗成的叫法,如马步、弓步、穿掌、弹踢等等。了解一些武术的名词术语的含义,再看图学习,就容易多了。

6.2看书学武术的方法 看图学武术时,一般通过准备、学习、充实、提高四个步骤:1、准备阶段:书本上图解的武术技术动作,是按照武术图解方法描述的,文字解说中使用术语较多。因此,欲照书本图解学武者,需先要学习武术图解的基本知识,学些基本武术术语。然后‘翻阅选学书籍的目录,看其中有无关于图解说明的内容,如有亦须先看懂。经过这番准

备;再开始依书上的图解摹习动作,就容易了。2摹习阶段:摹习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摹会一式,再摹下一式,不能贪多图快。摹习时,先看前一图和紧挨着的下一图。前一图是动作开始时的形象,下一图是动作终了时的形象。然后看标在前一图上的动态线,这些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由前一图形象过渡到下一图形象的肢体位移情况。看“动态线”时要看清是左手还是右手,是左脚还是右脚发生位移,看清位移的方向和路线。把图象和动态线看清楚后,再看文字解说,注意看清肢体位移的动作路线和行进方位,行进过程中肢体自身有无转旋,动作有无方向变化。有变向者;要记准变向的方位。此后,再按照图解顺序摹习动作,如果动作过于复杂,可以先摹习上肢或下肢动作;也可先摹习左侧肢体或右侧肢体动作。等各部动作单独摹习会了,再串联为完整动作。如果是与同伴一起习练武术,可以在看清图象和动态线后,由同伴读文字解说,自己按照图摹习。如无同伴帮助,也可将文字解说制成录音,替代同伴口读的作用。摹习时,还应注意由前一图至下一图是否是一个完整动作。凡一个完整动作披分解为几图者,逐一摹习会后,要连贯一气地完成,中间不能有停顿。3、充实阶段:摹习只学得了动作的外形,还需自学有关拳理,以理论指导带动实践,使动作做法符合所学拳术的技法原理,体现该拳术的攻防持点、劲力特点、节奏持点和风格特点。一般方法是阅读有关专著,集阅同类文献,逐步积累知识,加深认识。4、提高阶段:自学者应该创造条件多观摩他人练习同类拳术(或观摩影视)。通过观摩,对照检查自己是否学对了。观摩时.首先看动作规格和神态;然后看动作衔接的转换方式,再看全套动作的行进路线和布局,还要看清拳术的节奏处理方法和总体运动待点,以观摩借鉴,纠正自己自学中的误解和不正确的动作。如果有条件和机会,可以请有关专家、教练等.当面加以指导,这对技术的提高大有益处。

6.3看书学武术的注意事项1、通过图解学武术动作和套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反复练习,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才能逐步掌握武术图解知识的规律。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2、遇到复杂动作时可先学下肢动作、再学上肢动作,然后将上下协调配合起来。3、初学时一定要固定方向,不要经常变换练习方向。因为动作不熟练,变换方向会打乱方向感,不易回忆初记忆。4、学习时、可以有二人或三人一组合练。由一人看图解,一个做动作.一人检查,然后相互传授,或者大家边看、边练、边议。这样能相互纠正错误,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果和速度。5、动作要点“要领”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关键,要认真领会加以掌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6、如遇一个动作有多个图或写明(上动)不停时。要完整练习,不要停顿。7、图中人运动方向与看图人运动方向一般是相反的,学习时要加以校正,可以用将图中人背对自己的方法校正,这时两者运动方向就一致了。8、武术中对眼法的要求很多,而图解中,通常只写定势时的眼法要求,很少写运动时的眼法变化。这要在学会动作之后的练习中

特别注意,做到眼随手动(运动时)、目随势注(定势时)。9、有些书上的插图并没有将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路线全部标明。因此,要详细阅读说明,以免漏做或错做动作。10、整套学会后反复巩固,并按照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体会套路的特点、风格、韵味。不要停足不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