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案卷上,在本试题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龙图腾在哭泣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某些专家认为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更好地接受,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这种观点不能不让众多国人为之震怒并心有余悸。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龙图腾在中国由来已久,传承了几千年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中。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已见端倪,到新石器时期,开始形成有关龙的信仰。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遗址里描绘了一个“骑龙升天”的美好神话。这说明6000多年前我们的民族信仰中就已经有龙了。

中国龙的喻义之深远绝不是英语一个单词Dragon就可以全面解释的。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龙争虎斗,到龙井、龙眼、龙脉、龙头,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与西方文化中霸气和攻击性的内容根本扯不上关系。

更确切地说,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近年来,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普及和弘扬优秀传统时没有适时地增添与时俱进的新元素,以至于让很多年轻人接受起文化来很是困难。或许由于缺乏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导致了很多年轻人缺乏足够的民族自信心,甚至变得虚无。但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居然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出现了障碍,他们非但不努力地研究推广,却一叶障目,为赶时髦,而视民族精粹为封建残余和一文不值的垃圾,并庸人自扰地担心我们的龙会被西方人误解,要把我们几千年来传承的文化推翻,这不仅仅证明某些专家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选自《新闻晨报》,有删节)

1、从原文看,以下对“龙”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龙在中国和在西方的喻义有很大不同

B、龙在中国人的眼中一直都是尊贵、吉祥的象征

C、龙是代表中国人勇气和智慧的一个标记

D、龙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中国的龙文化自中国有历史记载开始,就已经根深蒂固地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中。

B、关于对龙的崇拜,早在旧石器时期,就已经形成有关龙的信仰。

C、“中华第一龙”是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已6400多年。

D、在中国龙图腾出现的时候,英语单词里根本还没有“Dragon”这个词,甚至欧美一些国家连个轮廓和雏形还没有出现。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纯粹是我们向西方宣传

“龙”文化太少造成的。

B、为了能和西方文化更好地接轨,为了能被洋人很好地接受,必须取消中国龙图腾的标志。

C、某些专家认为取消龙图腾的标志势在必行,说明这些专家不仅仅具有严重的崇洋媚外思想,更说明他们对我们本土文化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最起码的热爱。

D、龙文化虽然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但只有抛弃它,外国人才能高看我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租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合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游夜郎。会赦,还寻阳。

(《新唐书·李白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更客任城”的“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B、力士素贵,耻之。

C、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D、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5、下列句中的“之”字全指李白的一项是 ( )(3分)

①白之生,母梦长庚星 ②因以命之 ③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④见郭子仪,奇之 ⑤力士素贵,耻之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李白天才英特,十岁通诗书,苏颋说他少益以学,可比相如,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他在沉香亭醉中题诗,更表现了他才华横溢。

B、李白喜欢喝酒,做“竹溪六逸”时,日沉饮;做“酒中八仙”,更是经常饮酒。当翰林供奉,还经常与酒徒们酒醉倒在街上。

C、李白蔑视权贵,对高力士这种有权势的太监更不放在眼里,曾经借着酒意,当着皇帝的面,要高力士为他脱靴。后来浮游四方,对权贵们也是旁若无人。

D、李白最后成了皇权争夺的牺牲品。安禄山反,李白被永王李璘辟为僚佐,李璘起兵争夺帝位失败,李白也被牵连,判处死罪,由于郭子仪援救,才改为长流夜郎,后来遇赦才回来。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子,谪仙人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8、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愁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春愁难遣强看山”一句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9.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

(3)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乙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若两大题都作答,则只计算前面大题得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3分)

艺术心灵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的“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王曦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镜,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梁上人的性灵。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出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

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杆,诗的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李方叔词《虞美人》云:“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风风雨雨也都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诗境,是画意。

中国画堂的帘幕是造成深静的词境的重要因素,所以词中常爱提到。韩持国的语句:燕子渐归春悄,帘暮垂清晓。

况周颐评之曰:“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静而见深。”

董其昌曾说:“摊烛下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他们懂得“隔”字在美感的重要。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天,冷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间,画家

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

然而“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蕴说得好:“酒正引人著胜地”,这使人人自远的酒正能引人著胜地。这胜地是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于是谈“充实”!

10、(1) “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文中“觉心”指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东坡的诗句“静故了群动”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认为艺术空灵化要具备哪两个条件?(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文全篇谈“空”,末句却为“于是谈‘充实’”。作者认为空和充实是什么关系?(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认为只有在心无世务,浑然忘我之时,才能产生出艺术心灵。

B、作者引用王曦之的话,意在强调与物象的距离与间隔能诞生种种美景。

C、作者引用《诗品》中的话,意在从几个方面说明空明、淡泊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D、“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这境界”指的是由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而产生艺术上的神韵。

E、作者认为从观察到创作,从分析到鉴赏都离不开空,即淡泊,舍此则不能进入胜地,充实自己。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23分)

无 名 草

覃 旭

凤崖村原来春夏秋三季要到岩口挑水吃,来回一个小时。岩口洞窄路滑壁陡水深,要照明才能吊起水,曾经因此跌死过人。冬天水落吊不出来,只能吃大塘水。大塘在村前,除了挑水吃,洗菜、洗衣服也都在里面。水脏,吃了常拉肚子。好在无名草能治,好在村边有的是无名草。

前年,县、乡里帮村里搞成自来水,由各户买管接水进家。村民穷,不愿买铁管,都买塑料管。村小学的韦老师看见大路边的管埋得太浅,就对负责施工的青年们说:“多用点力,挖深点,不然车来牛往容易把管压裂。”没有人听他的。

用上自来水,村民很高兴,但很快便习惯了,好像从没有过岩口挑水和吃脏水的苦。

正像韦老师讲的,才过一年,路边的水管就被压裂几处,日夜不停地漏水。湿路面,车碾牛

踩,湿泥渐渐烂成浆,成坑,成沟。人下不了脚,就绕道从墙根过,从菜园过。没有人想办法修水管,只有韦老师趁水停时用水泥堵裂缝。旁观人笑道:“这不是拿沙子塞泉眼吗?果然不久,水又开始漏了。久而久之,漏处积之成塘,可供鸭子游玩。

有药贩子听说凤崖村无名草多,进村收购,价钱不低,村民争着扯草卖。看到草越扯越少,韦老师多次对大家讲:留点做本嘛,不然哪天自来水一断就傻眼了。没有人听他的,他也开始扯,但不卖。

夏天,抽水房的电表被雷劈坏了,供电局叫买新的,村里不买,就断电,水也停了。村民骂过娘后又到岩口挑水吃,很快又习以为常。村里开过几次会讨论筹钱买电表,都没有结果。 大路湿处渐干,人们又可以直来直往,就有人说:没有自来水也有没有自来水的好处。 冬季,村民自然地吃大塘水,自然又有很多人拉肚子。起初还找得着无名草,后来一根都找不到了。韦老师这时才卖草,价钱比药贩子收购的高几倍。人们骂他,但又不得不买他的。 韦老师用卖草的钱买了一个新电表,装在抽水房,村民又吃上自来水,很快又习以为常。 只有韦老师担心:以后怎么办?

他更加用心地教村里的学生。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4、请概括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8分)

①开端:_____________ ②发展:______________ ③高潮:_____________ ④结局:______________

15、小说反复出现“很快便习惯了“”很快又习以为常“,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的结尾写韦老师“更加用心地教村里的学生“,韦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举例分析村民的性格特征。(列出四点即可)(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语言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栉风沐雨沽名钓誉琳郎满目 B、汗牛充栋每况逾下拖沓冗长

C、犹豫不决不记其数 计日程功 D、家徒四壁为虎作伥张皇失措

19、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人类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

B.2009年实现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既定目标,关键看官员能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

C.欧美建筑以前有“古典”及“派别”的约束,现在因科学结构,又成新的姿态,但它们都是西洋系统的嫡裔。

D. 如果世界上的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

20、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对新教材的修订,大家已经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最后我再补充几点,权当抛砖引玉吧。

B、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保护知识产权不可能一挥而就,政府还面临着法律执行、机制、资源、教育等问题,仅仅通过几个法律文件还不够。

D、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

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力学的引力原理解释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创立了天体力学。

②在西方,古希腊人也有多种宇宙学说。

③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认为天空是包围地球的一个球层,恒星在内层,太阳和月亮在外层。 ④毕达哥拉斯认为,地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都在一个同心球上围绕中央旋转。 ⑤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伽利略亲手制造天文望远镜,开拓了人们的天文视野。

⑥托勒密总结了古希腊的天文学成就,著《天文学大成》,认为地为球形,静止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行,创立了“地心说”,统治本文天文学界一千四百多年,直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16世纪发表《天体运行论》,创立日心说。

⑦公元前600年左右,住在米利都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地球是一个圆盘,漂浮在一片汪洋中。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⑦③④⑥⑤① C.②⑦④③⑥⑤① D. ⑦②③④⑥⑤①

22.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6分)

青春是一首歌,她波动这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______,她_______;青春是________,她________。

23.根据下面的文字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不超过25个字)( 6分)

这里所讲的“社会福利”是在最广泛的意义基础上使用的。社会福利是指采取一定的社会措施,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保障劳动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提供医疗保健、提供社会服务、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等等,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使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

答:

24.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说起唐朝,谈及唐诗,不能不提及李白《行路难》中的妙句:“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飘出豪迈和浪漫。唐朝流逝了,唐诗也就不可避免地退出了文化舞台,紧接着便是宋词,以词为主的宋朝,于是涌出现了大量的词人,像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我最欣赏的还是岳飞和他的《满江红》。词中岳飞的爱国之情让我大为感动,那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常让我吟叹不已。

唐诗和宋词,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双璧”。

请以“品味唐诗宋词”为话题作文,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淮滨一中高中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18

19

20

21

答案

第Ⅱ卷

7、翻译句子(10分)

(1)

(2)

(3)

8、诗歌鉴赏(9分) 3分4分3分

(1)

4分

(2)

5分

9、默写(6分)

(1),。

(2) ,_______ ______。

(3) ,

选考题(23分)请从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在选定的大题前的“□”内打“√ 三

10、(1)

4分

(2)

4分

11、

6分

12、

5分

13、【】4分

14、①开端:_____________(8分)

②发展:______________

③高潮:_____________

④结局:______________

15、

4分

16、

3分

17、

8分

五、

22、(6分)青春是, ;青春是

,。23、(6分)不超过25字

座号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