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归纳

考纲实验归纳

一、各实验比较:

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归类如表:

二、观察类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取材。

注意材料处理:浸泡、染色、解离、保持生活状态等。 注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相关具体问题: 实验1

(一)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

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考点推测:高倍镜的使用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2

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考点推测:NaCl 溶液,盐酸溶液,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实验3

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考点推测:实验选材及健那绿染液特点 实验4

一、 实验目的:

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渗透吸水失水的条件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

考点推测:实验选材;吸水失水条件;实验的应用(判定细胞的死活,溶液浓度,矿质元素的选择等) 实验5

一.实验目的:

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实验原理: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

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思考题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考点推测:

实验中主要的几个步骤名称;解离和漂洗的目的;视野中多为间期细胞解离后细胞死亡如观察各时期需要寻找不同细胞。 实验6(简)

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

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实验7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法

2.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

1、进行正常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体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用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使纺锤体形成受到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考点推测:实验试剂的作用(如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低温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实验8(见类型二) 实验9

实验目的:体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 实验原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是细胞膜一种生物膜,可利用细胞吸水涨破获得细胞膜。

考点推测:细胞吸水涨破的条件;选材的原因。

蛋白质的鉴定与原理: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试剂。在碱性溶液(NaOH) 中,双缩脲能与铜离子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就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实试剂发生颜色反应,从而鉴定蛋白质的存在。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及区别

斐林试剂甲乙两液先混合后加入到待测溶液中并要水浴加执、双缩脲试剂先加A 液再加B 液无需加热 (4)实验物质鉴定结果:

还原糖 +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脂 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 肪 + 苏丹IV → 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

实验2

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于丙酮中,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从而分离四种色素。 考点推测:

(1)材料的选取条件

(2)二氧化硅、丙酮、碳酸钙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溶剂的选择。

(3)滤纸条上色素分离的原因 (4)实验现象的总结(色素种类,在纸条的位置与溶解度的关系,带宽与含量的关系)

1、 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等.

2、 方法: 分组调查, 汇总数据, 统一计算. 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00% 考点推测:

发病率调查的样本选择:随机的人群 遗传方式调查的样本选择:一个家族 选择调查的遗传病类型:单基因遗传病 实验2

一.实验原理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1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考点推测:调查方法及丰富的统计方法 实验9

原理: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弱分布较均匀的生物)。动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个体较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 考点推测: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区分选择

(2)标志重捕法计算 (3)实验结果数据的处理

类型四 探究实验类

生物实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验证性实验, 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 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 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

探究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探索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分离现象的关系, 预测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等等.

根据实验目的,书写表述时有以下几方面须注意:(1)探究一般性结论(如“酶的专一性”学生实验)时探究内容可写作“探究酶的专一性”;探究新设情境下的结论(如“某品牌牛奶中有无三聚氰胺”)时须写作“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三聚氰胺”。

(2)探究的结果须分类讨论即“1。如果..........(现象),则............ (结论)。2. 如果..........(现象),则............ (结论)。”(一般区分两类结论须至少一个标准,三类结论须两个标准,此与“如果”个数直接相挂钩。)

而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根据实验目的阐述即可。 阐述实验原理时也如上。

一、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

第一步:准确的把握实验的目的,找出自变量

第二步:确定实验的原理。实验原理通常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题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

处理,确定实验变量的检测方案,再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确定实验的原理

第三步:设置对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对照方法

第四步: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材料要根据原理来选择或题干所给的信息来确定) 第五步: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时最好能理顺实验思路,设计步骤时一定要注

意遵循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步骤基本模式如下: (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或相应的实验对象等随机平均分组,并编号(目

的是为了防止偶然误差);

(2)施加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而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

因素相同且条件要适宜);

(3)进一步相同处理(如条件适宜相同环境);

(4)检测因变量、观察、统计、比较。如果实验现象是隐蔽的,必须找出具

体的检测方法,以显现实验结果,便于观察,之后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记录、统计、比较实验数据和现象;

(5)有些实验可能需要反复操作本实验。目的是防止偶然误差。 第六步: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的原理分析或推测其可能的情况,并将所有可能的结果和结论一

一列出。探究性实验回答的基本模式:如果(若)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则(说明)相对应的实验结论。

实验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三: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实验(一)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络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遇碘后,不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是能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实验(三)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插条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考点推测:(1)实验原理的分析(2)实验试剂的选择

(3)实验的设计及变量的控制(4)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

实验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真核单细胞生物,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通过控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可以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产物。 CO 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用这两种溶液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 2产生情况。

橙色的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用来检测乙醇的产生情况。

考点推测:(1)实验装置的辨析(2)产物的鉴定(3)液滴位置变化推测呼吸方式及相关计算

实验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考点推测:(1)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2)数量的统计方法(3)种群数量波动原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验五: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考点推测:(1)生态缸的培养条件(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特点)(2)物种的组成 实验九: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实验原理

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合成的有机物的数量。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利用真空渗水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气体,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吸收CO2并排出O2,产生O2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强度密切相关。 O2溶解度很小,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因此可依据一定时间内叶片上浮的数量,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考点推测:(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原理 (2)不同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变化的数学模型 (3)各因素对C3和C5数量的影响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