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学习专题讲座之一

第一章:了解心理健康

主讲人:安岳县岳新乡初级中学 田太忠

2012.07.02

第一块:本章内容摘要:

一.缔造幸福人生的首要条件是心理保健。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青少年一代的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二.完全的健康观念应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心理健康四个不可少的条件是:①.积极的自我观念;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丰富的主观经验。

三.正常心理和变态心理(行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从白色到黑色之间由浅入深的渐变的过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状况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处于过渡带的不同位置。

四.心理和身体是一体的。情绪状态和人格特征与心身健康关系密切。心身疾病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五.与心理相关的因素极为复杂,我们至少可以从三个视角讨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生物——医学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社会——文化的视角。每一个视角都对我们认识心理健康的起因,探寻心理保健的方法有所启示。

第二块:本章内容纲要:

一.教师职业与心理健康:

(一).完美人生的要素:

在一般意义上讲,完美的人生至少具备三个要素:工作、家庭、健康。从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身体残疾、心理健康的人仍能拥有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身体健康、心理失常的则无法适应正常的生活。

(二).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统计事实表明,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三).来自教师职业和生活的心理压力:

1.职责重大。

2.期望值过高。

3.角色冲突。

4.身心透支。

5.职业倦怠。

二.健康心理的特征:

(一).健康心理的界定:

1.从生物医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2.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4.心理健康最简洁的界定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5.健康心态的三个要点:①.善于体察自己的真实感受;②.能适度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能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健康心理的标准:

1.正常心理的十项标准:

①.充分的适应力。

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③.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适当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⑨.能做有限度的个性发挥。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对个人基本要求作适当的满足。

2.适合于教师职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

②.对现实有正确的感知能力并能做出有效的适应。

③.从事有意义的工作。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⑤.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比重。

⑥.适当调控情绪。

3.健康心理的四个必要条件:

①.积极的自我观念。

②.恰当的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丰富的主观经验。

三.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界定:

(一).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与异常的心理:

1.正常心理(健康心理)的三大功能:

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担负起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③.能使人客观、正确地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适当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2.异常心理(变态心理)的标准:

①.行为偏离所处社会的规范;

②.失调行为持续存在;

③.个人内在的活动和人际活动受损害的程度。

(二).心理卫生与心理保健的目标:

1.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

2.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3.预防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4.症状的缓解或康复。

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

(一).情绪与身体健康:

不同的情绪生理反应的模式不同;情绪体验的强度不同,相应的生理反应强度也不同。

(二).性格特征与心理健康:

乐观、豁达、随遇而安,怀有“接纳自然之心”。

五.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从生物——医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

1.遗传因素。

2.孕期及分娩。

3.生理疾病和外伤、毒品等因素。

4.内分泌异常。

5.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30页启示一、二、三内容)

(二).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

①.自我超越需要;

②.自我实现需要;

③.审美需要;

④.认知需要;

⑤.尊重需要;

⑥.爱和归属需要;

⑦.安全需要;

⑧.生理需要。

2.心理压力与应激:

心理的外部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突然变化,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意外打击与挫折。

心理的内部压力主要来自过高的自我期待、过强的心理冲突和不健全的个性特征。

3.心理矛盾与冲突:

①.认知冲突;

②.情感冲突;

③.知情冲突;

④.动机冲突。

4.挫折反应与自我防御机制

5.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37页启示一、二、三)

(三).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心理健康:

1.影响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

2.影响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其次,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沟通方式。

3.影响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个人生活的大背景,众多的因素交互作用,置身其中,或多或少会受到牵连、熏染;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到个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目前,最值得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此外,我们居住的社区环境对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4.我们得到的启示(略,见P48页启示一、二、三、四)

第三块:本章精粹语句撷取: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的生活状态像是自然界绽开的花朵,每一个健康的必要条件就是一个花瓣。无所谓完美,但自然、和谐,生机盎然。

《教师心理健康六项修炼》学习专题讲座之二

第二章:自我成长,内在和谐的修炼

主讲人:安岳县岳新乡初级中学 田太忠

2012.07.02

第一块:本章内容摘要:

一.“真我”的本质是“爱、喜悦、和平”,它被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角色)认同包裹在自我机制的核心部位。

二.想要感受到“爱”,就必须先理解“死亡”。“死亡除了肉体死掉之外,更深的含义是指心理活动的止息——‘我’或‘你’的活动骤然停止下来”。“只有每天把重担卸掉的心,才能终止每日的问题,让心保持纯真。从此,人生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然后你才能发现什么是爱”。

三.“和平”在这里指的是“不抗拒现实”,尤其是面对我们不愿意接受的现实。衡量内心是否“和平”的主要指标就是“是否抱怨”。

四.奥尔波特提出的健康成熟人格的六项标准: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自我接纳能力、实际的现实知觉、自我客观化、统一的人生哲学。

五.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既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更是一种尊重。

六.“我们身处的社会及世界就是我们本身,这个世界跟我们是没有分别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而我们都困惑、野心勃勃、贪婪、追求权力、地位与威望。因为我们残忍、暴戾、充满着攻击性,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去了解自己,因为我们就是这个世界。”

七.自我省察策略:重新和身体联结、臣服于当下、定静思想、觉察身份认同。

第二块:本章内容纲要:

一.我不只是教师:

(一).初遇“另一个自己”:

“我并非生而知我,我是经后天探索而清晰的。”

(二).“我”是看到的自己吗?

1.教师的自我意识:

作为教师,能否意识到自己对本质工作的态度,能否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影响,能否做出积极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自我意识。

2.教师的自我状态:

①.儿童自我状态。

②.父母自我状态。

③.成人自我状态。

(三).“真我”的样子:

“真爱的本质”是“爱、喜悦、和平”,它被身体、情绪、思想、身份(角色)认同包裹在自我机制的核心部位。

1.关于“爱”:

“只有每天把重担卸掉的心,才能终止每日的问题,让心保持纯真。从此,人生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然后你才发现什么是爱”。

2.关于“喜悦”:

“喜悦”与“快乐”不同。快乐是由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当外界刺激改变或消失的时候,快乐也就随之改变或消失了。而喜悦是由内而生的,与“爱、和平”一样,是一种深刻的存在状态,它与此时此刻密切相连。

3.关于“和平”:

“和平”,此处指的是“不抗拒现实”。对现实的抗拒只能徒增自己和他人的他人的痛苦而对生活本身没有任何积极的影响。只有接受现实,才能认清现实,才能对现实做出正确的回应,生活才会改观。 衡量内心是否“和平”的重要指标就是“是否抱怨”。

奥尔波特提出的健康成熟人格的六项标准: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自我接纳能力、实际的现实知觉、自我客观化、统一的人生哲学。

(四).分离后的遭遇:

1.在“小我”中迷失: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既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更是一种尊重。

2.在“小我”中挣扎:

二.什么阻挡了我与“真我”的联系:

克里希那穆提——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说:“我们身处的社会及世界就是我们本身,这个世界跟我们是没有分别的。我们是什么样子,世界就是什么样子,而我们都困惑、野心勃勃、贪婪、追求权力、地位与威望。因为我们残忍、暴戾、充满着攻击性,我们的首要责任就是去了解自己,因为我们就是这个世界。”

(一).第一关:各种角色的“小我”。

(二).第二关:作怪的思想。

(三).第三关:被操纵的情绪。

(四).第四关:被忽略的身体。

三.自我省察的策略:

(一).策略一:重新和身体联结:

方法1:加强你的免疫系统。

方法2:让呼吸将你带进入内在身体。

(二).策略二:臣服于当下:

方法1: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当下”。

方法2:一天的忧愁就够了。

方法3:观察你的痛苦。

(三).策略三:定静思想:

方法1:宁静的观察着。

方法2:沉默的见证人。

(四).策略四:觉察身份认同:

方法1:与“小我”的告别。

方法2:发现“存在的喜悦”。

第三块:本章精粹语句撷取:

人首先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自己悦纳自己,自己珍惜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始终活在成长的历程中。 不要觉得是他人扰乱了你的心潭,一定是你内心深处早已波涛涌动,因他人的一颗石子,恰巧激起了你的共鸣。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第四块:本章读后感想:

教师的职业平凡而琐碎,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许多人被功利迷糊了视线,迷失了自我,遮蔽了灵魂,失去了“真我”。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担负着引导未成年人个体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启迪他们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美好情怀,给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又该怎样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进行内在和谐的修炼呢?

本章通过理论、案例和发现“自我”的众多练习与接近“真我”的策略与方法等内容,告诉我们:要学会与自己相处,自己悦纳自己,自己珍惜自己,自己鼓励自己,始终活在成长的历程中。

所以,我们要做到内在和谐的修炼,就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像呼吸一样自然地在工作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别“小我”,享受每天努力的过程,而不太在意结果,这样就会少些失望、少些心理不平衡、少些忧烦,才可以抛弃抱怨,接受现实,改善它或者离开它,也才可能用心体会到行动过程中每一刻“存在的喜悦”,感悟到“我能够生存,能融入群体,能有所贡献,有所作为,让我所处的世界,我周围的人和事,因为我的存在而井井有条。我就是我,自得其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