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幽兰,空谷芳菲 --"故宫三部曲"打捞故宫近百年历史

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九十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故宫三部曲”——《变局》《承载》《守望》于2015年10月22日在故宫宝蕴楼举行新书发布会和作品座谈会。

“故宫三部曲”可谓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分为《变局》《承载》《守望》。作者章剑华用近百万字和404幅罕见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故宫近百年的动荡历史。有关故宫的历史,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在几十年中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缺乏全面的、详尽的记述。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了故宫的前世与今生。

“三部曲”中,《变局》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记载北京紫禁城由明清两代皇宫变为故宫博物院的全过程。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倒塌,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内廷;从《清室优待条件》的废除到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大变局,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新社会的开启。《承载》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起点,记载故宫博物院在“九一八事变”后,实施“国宝南迁”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以马衡、易培基等为首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日战争”。《守望》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记载两岸分离以后形成“一宫两院”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一桩桩往事、一件件国宝、一缕缕乡愁,见证着中华民族同宗同祖、故宫文物同根同源、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昭示出故宫国宝聚首合璧、两个故宫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

作者章剑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广电总台台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江苏省文联主席。他在发言中详细回顾了创作的经过:2003年,我调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由于工作上原因,我有机会多次来到位于南京朝天宫的南京博物馆地下文物仓库,看到存放在那里的北京故宫的部分南迁文物。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并对故宫文物在抗战中辗转外迁的历史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向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院长请教,采访当年参与故宫文物外迁的老人,与老一辈的故宫人的后代进行交流;几次走访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当年故宫文物外迁的部分路线和贮存地。在此基础上,我着手写作,并在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的时候,即2010年,我完成了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的写作,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承载》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发表评论文章,《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等7家报纸予以连载,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为《承载》做了七档专题节目。台湾世界书局购买版权,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台湾多家媒体连载或发表新闻和书评,台湾诚品书店为《承载》设有专柜。这是对我的极大鼓励,使我产生了新的写作冲动。我在写作《承载》的过程中,除了对故宫文物在抗战期间外迁这一事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外,对这一事件的前后历史也有所掌握,即皇宫是怎样变成故宫的?“一宫”是怎样变成“两院”的?于是,我决定写一部“故宫通史”,从故宫博物馆的成立一直写到现在。终于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际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

章剑华在发言中介绍说,本书虽然是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但尽量依据真实的史料,力图做到主要事实、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真实性。当然,书中有一些还原、想象和虚构的内容,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属于纪实文学允许的范围之内。章剑华最后表示,将再用10年时间,精心研究,精心修改,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时,修订再版“故宫三部曲”,力争有所完善、有所充实、有所突破,使之成为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版“故宫通史”和“故宫观止”。

“故宫三部曲”以纪实文学的方式打捞出故宫近百年的历史,在真实的基础上还原并复活了这段历史,记录了故宫的人物和文物。当然,不仅记忆了故宫,更丰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史和文化史,为民族的文化建设和传承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变局》《承载》《守望》 章剑华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11月

如果说故宫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记忆,那么,“故宫三部曲”就是文学版图中的“故宫通史”。作为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变局》《承载》《守望》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打捞了故宫近百年的历史记忆?又是以怎样的叙事勾勒出几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纠结?还有如何记录那些沧桑文物的前世和今生?

往事并不如烟,每个中国人都应铭记这段历史,都有责任将之传承,但是能够承担这种大任的知识分子却较为少见。毕竟关于故宫的文物还是一个颇具“专业”的难题,而且资料的收集也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富有责任感的章剑华勇敢地接受了这一挑战,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展开了这场文化的传承。

在这种发自内心承担意识的召唤下,章剑华从大量的历史细节中打捞出了宝贵记忆,用近百万字和四百多张照片记录了故宫人物与文物的动荡和传奇,写下了《变局》《承载》《守望》。

有图有真相,有人有历史。作者必须是一个既能打捞出无数鲜活细节,又要善于制造“矛盾”的人,唯如此,才能够把动荡不安的历史演绎得更加跌宕起伏和有声有色。比如李石曾,作为朝廷重臣的后二代,他在三岁时就被慈禧赞誉过,以为长大后会是朝廷的干将,没想到却成了皇宫变故宫的领军人物。再比如吴瀛与易培基的友情令我们唏嘘且汗颜,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纠结尽在其中,为了为易培基洗清冤枉的罪名,吴瀛的孤注一掷就是文人耿直的一面旗帜。还有面对两个故宫,故宫的老人和新人都在挑战中走向文化之根。几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与他们所处的历史紧密相连,章剑华为他们记录下了这些易逝的散乱的波纹,写出了一颗颗温暖的、真实的、充满力量的心灵。也可以说,“故宫三部曲”复活了故宫人的血肉和肌理。

“故宫三部曲”中还有众多的文物传奇故事,比如散氏盘的再现、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夨氏盘的出世、二希的归来、五牛图的传奇、平复帖的千金散去、富春山居图的离合等等。作为书法家的章剑华不仅讲述了故宫中书画的传奇经历,还有着精彩深入的解读,对读者来说,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诚然如是,书和远方可以改变一个人。经典永远是经典,不管你读或不读,她就在那里,若空谷幽兰,兀自芳菲。这就是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魅力。

清末的紫禁城

故宫,是中国文化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藏,可以说,故宫是感知,认知、了解中国文化的必经途径。金秋十月,故宫博物院迎来90华诞,在生日之际,一份特别的礼物悄然而至:江苏作者章剑华历时近十载创作的近百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之《变局》《承载》《守望》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0月22日,在故宫博物院举行了首发式上,作者向故宫博物院赠送该书90套,以此祝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孙家正、单霁翔、何建明、仲呈祥等领导和学者参加了首发仪式和座谈会。

南迁文物装车情况

国脉 民脉文脉

金秋,是故宫最美的季节,蓝天下的太和殿,日落时的角楼,挂着圆溜溜果实的石榴树,枣子一树一树弯弯的枝条,还有从朱檐金扉掠过的一阵阵鸽哨……以朱红高墙为背景,是永远看不尽的风景,也是永远读不够的故事。金色琉璃瓦顶下、朱红高墙内,圈住的是有形的宫阙亭台,播散的是无形的历史氤氲。

传统文化对民众引发的吸引力令人瞩目。就在这个秋天,北京故宫,即使在正午骄阳下,也有安静地排长队人群,等候六七小时,只为亲见“石渠宝笈特展”中的《清明上河图》《伯远帖》真迹。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首次全景式地呈现了故宫的前世与今生,在这个秋天,把故宫之“国宝”、“人文传奇”,捧上读者的书案,窸窣翻动的书页间,翻卷起一幕幕有关故宫的历史剧。对于即将建成600年的紫禁城来说,近百年的叙事实为片断,不过,“故宫三部曲”其所浓缩的风云激荡亦足以折射出悲欣交集的家国命运。

从文学版故宫通史中,从国宝传奇故事中,感受到故宫的温度、温情、温馨,“故宫三部曲”讲述中华文化的国脉、民脉、文脉。文艺评论家王干在接受东方文化周刊、东方独家采访时说:“故宫是有特色、有文化含量的地方。这部ˋ三部曲ˊ解开历史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宫故事,是学习近代历史,了解两岸文化的实录,两岸文脉相同相通,正像三部曲中《守望》的书名,历史文化在共同守望中传承,对两岸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传承具有现实意义。这部书,细述了国脉、民脉与文脉。故宫是近百年来中国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承载。辛亥革命后,皇家紫禁城成为百姓可以参观的博物院,故宫是近代中国史的历史镜像。这90年的历史,是有生命,有温度和正在创造历史的历史。

纪实生命独特魅力

历史的伟大在于真实,文学的进步在于创造。“故宫三部曲”在文学的创造中,展现了历史的真实与伟大。该书在对历史传奇的叙事中,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作品座谈会说,“故宫三部曲”用文学的笔触,全面描述了故宫博物院90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史料翔实,挖掘深刻,结构庞大,叙事生动,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文学性“故宫通史”,对于记录和传播故宫历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书的出版,是给故宫博物院90岁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

“思以其道易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文化中最受关注的是人,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心性、人性、生命、社会、人生。章剑华的“故宫三部曲”,不仅是书写传世国宝,不但是思辨文化史观,传奇叙事中最令人感动是人之为人之心性,以及与之相伴的“忧患感”。

书写故宫近百年的通史是颇具有挑战性的。作者在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又谙熟中国的传统文化,且能通过众多鲜活的历史细节让动荡不安的历史变得跌宕而丰富,实为难能可贵。如作为三希之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溥仪在当天被赶出皇宫时竟然悄悄将之卷入行李中,后被查出。再后来,张作霖向首任故宫院长易培基索要此帖,院长灵机一动,推说这件书法锁在保险柜里,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三人持有,因此无法打开。没想到十几个小时后,张作霖就被炸死了,宝帖差点成了随葬品。类似的细节在“故宫三部曲”中可谓是比比皆是。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近日,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的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章剑华花费近十年的时间,用近百万字和400余幅罕见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故宫近百年的动荡

民国初年的紫禁

该书以纪实手法、用直抵肺腑的细节,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故宫,使读者收获中华文明的精、气、神,以及诗意和精彩,在阅读中感受历史,思索今天——在文化和生活中,我们做有根的中国人。阅读“故宫三部曲”,也会开启一场书画的启蒙之旅,作为书法家的章剑华不仅讲述故宫中书画的传奇故事,还对艺术之精妙的做鞭辟入里的解读。他说,自己30年来就围绕着三个文的工作,文字工作、文化工作、文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力争做到三个做,就是做人、做事、做文,今后还要一直坚持下去。

打捞历史记忆故宫

李石曾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

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应红介绍说,章剑华先生用近百万字且配有404张罕见的珍贵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由故宫近百年的动荡历史,五年前我们出版过章剑华的《承载》,《承载》主要是讲述故宫文物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后来在社会上引起热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关注,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台湾成品书店设有柜台。在出版了《承载》之后,章剑华现实又一鼓作气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即第一部《变局》,《变局》是鸟瞰式的记载了由皇宫变成故宫的曲折过程,欲改造其国家,欲改造其文化,在中国必须走文化立国、文化强国之路。第二部《承载》全景式的展示了故宫文物在抗日战争期间历经千难万险实施国宝南迁,在另一个战场上鲜为人知的壮举,着力表现了一批优秀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和历史担当,他们是真正的中国脊梁。第三部《守望》,交错式的记录了两岸分离后故宫文物与人物的命运,以及两岸故宫的建设与发展,描绘了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主题,展望了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良好愿景。对于文物的安守以及从事的文化工作,让章剑华先生意识到故宫历史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和宝贵性,也从文物南迁的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分子应有的承担意识。在这种发自内心承担意识的召唤下,作者从大量的历史细节中打捞出了历史的宝贵记忆,同时把动荡不安的历史演绎的更加跌宕起伏,有声有色,使这套书不仅具有纪实性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传奇性。这种书写历史的方式不仅保留了历史的丰富、动感和趣味,又不失其应有的严肃和认真,是一部较为难得的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化逸韵的好作品。

形象感人生动故宫

隆裕太后在紫禁城旧照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故宫是一门学问、一门学科,兼具历史学、文物学、社会学、建筑学、美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部独特的学科。这门学问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属于前人类,全人类就只有一个故宫。“故宫三部曲”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全景式讲清故宫的历史沿革,讲清故宫一部历史沿革里面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讲清故宫历史沿革里面彰显出的中华民族独特的美学精神,功不可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部书为故宫学增加形象的、感人的、生动的、丰富的成份。我作为读者,读了以后确实是丰富了对故宫的认识,感到很不简单,所以我是很感谢作者,很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这样的书。

变局 承载 守望心愿

溥仪大婚

作者章剑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东方文化周刊社社长、江苏广电总台台长,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现任江苏省文联主席。他向大家回顾了创作的过程和动因:我2003年到江苏省文化厅工作后,一次到南京博物院搞调研,我来到南京朝天宫地下库房,那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造的一个地下文物仓库。我到地下仓库一看,有1000多箱的故宫文物堆在里面,而且都没有拆开来的,还都是封条封好的。所以我就非常感兴趣就问起故宫南迁文物的一些经过,后来我就开始关注,因为经常有台北故宫的人到南京博物院来交流,南迁文物的后人也经常到南京博物院进行访问,有时候,有重要的客人来了我陪同,就和这些故宫人有交往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不断地了解这段历史,我还曾经五次到台湾,采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后代,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我就产生了要把这段历史反映出来的写作的动机。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溥仪出宫时,将王羲之墨宝偷偷卷进随身行李

我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这段历史有一些记载,但没有全景式的反应和展示,所以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承载》,写作的过程中因为我要进行大量的采访和搜集资料,对故宫怎么从皇宫变成故宫博物院的这段历史,也就是辛亥革命以后这段历史我也有所了解,我觉得这段历史也非常有故事,而且这段历史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大变迁。在写作过程中,同时也了解了南迁之后的历史,也是解放之后两岸分离,由我们的故宫一宫变成两院的历史,我觉得这段历史非常珍贵,就把故宫90年的历史做一个全面的展示,写成了《变局》《承载》《守望》三部曲。“故宫三部曲”虽然是采取纪实文学的笔法,但尽量依据真实的史料,力图做到主要事实、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的真实性。当然,书中有一些还原、想象和虚构的内容,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属于纪实文学允许的范围之内。

溥仪出宫时的养心殿原状

章剑华先生向大家表达了两个心愿,一是希望把故宫的题材、故宫三部曲改编成影视作品,另一个是希望再用10年时间,精心研究,精心修改,到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00周年时,修订再版“故宫三部曲”,力争有所完善、有所充实、有所突破,使之成为一部高质量的文学版“故宫通史”和“故宫观止”。

在首发式上,新影集团的董事长金越先生章剑华先生手中接过了“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的影视作品的改编工作”委托函,大家期待着通过影视作品了解这段珍贵的历史。

以文化之乃成于大

合上是一卷史话,打开是万顷波澜,“故宫三部曲”演绎了一个魅力无限的题材。欲成其大,不自为大,而以文化之。文学创作者的工作在于“发现”,尤其书写纪实文学,发现隐藏在纷繁芜杂现象背后的“真实”,并将其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个“真实”不仅是眼见耳听的,更重要的是创作者用心体验到的。章剑华先生,五年前,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政界、文化界人士都高度称赞《承载》的内容及其意义。在创作出版《承载》之后,章剑华先生一鼓作气,又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作者在工作繁忙之中能创作出“故宫三部曲”,这不仅与才华毅力有关,还与作者作为文化人的内在使命休戚相关。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故宫三部曲”以纪实文学的方式打捞出故宫近百年的历史,在真实的基础上还原并复活了这段历史,记录了故宫的人物和文物。不仅记忆了故宫,更丰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史和文化史,为民族的文化建设和传承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学教研室主任邢军纪说,“故宫三部曲”是一部手法独特、别具一格,同时也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充满多样风格的优秀纪实文学作品。《承载》是三部曲中最早完成的作品,评鲁迅文学奖时它在近200部纪实文学作品中就非常突出,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作者非常大胆,敢于用章回体写纪实文学作品,敢犯文体大忌。章回体是古代小说的体裁,它像一个个框架一样,为长篇叙事设定出一个大致的走向,是叙事类作品最常用的手段。但《承载》是写故宫,写故宫人、故宫事、故宫文物,写故宫的百年历史,它承载着周围五千年的文化结晶,因此它的文体要求只能是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但是,拒绝故事情节、拒绝细节描写,拒绝人物心理活动等等的纪实文学作品,往往缺乏可看性。让人佩服的是章剑华先生从第一步纪实文学《承载》开始,到《变局》、《守望》三部小说都是章回体,而且比小说好看。故宫三部曲最成功之处则在它的可看性和生动性,在作者的笔下,故宫上演着一出出惊天大戏,一幕幕传奇故事。故宫人就是其中的主人公,三部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故宫人的形象。作者秉笔直书,追求真实,同时用文学的手法让历史更美。这让我想起黑格尔的那句话从一方面看,美与真是一回事,这就是说美必须是真的。由此,我想到作者为了获得故宫的美为了达到理想的预期,他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守望者,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不舍不弃,一直守望着他亲爱的故宫,终于得到了这样的丰硕的收获。

一座故宫三种遗产

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说: “故宫三部曲”的出版发行,对故宫、对整个文化建设非常有意义。一座故宫三种遗产。一是物质遗产,物质遗产又分可移动遗产可不可移动的遗产。物质遗产首先是不可移动的遗产,不可移动就是它是皇宫。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持得最完整的,饱含深厚文化的一座皇宫。第二可移动遗产,曾经它被迫南迁。故宫的文物所承载的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我一直心存敬畏。第三是精神财富。一代一代的故宫人守着国宝,安于清贫,毕生忠于国家文脉的传承,一丝不苟,可以为保护文物献出生命,这是故宫人的精神。“故宫三部曲”通过纪实文学手法,把每件文物都故事讲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回望历史筑梦未来

故宫是壮美的,其间一直盘旋着一股精气神。“故宫三部曲”呈现历史真实生命状态、生活和价值观,呈现那个时代爱、美、力、诗意,文化的力量、经典的魅力感动了我。读“故宫三部曲”之前,我们以为这些历史建筑等等只是岁月的结晶,读了故宫的内涵故事、风雨历程、沧桑巨变后,不禁为中国民族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而自豪。历史可以解惑。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会帮助每个人看到遥远的过去,展望更清楚的未来。

  现代快报记者 赵杰 摄

首次全景式呈现故宫的前世今生

“故宫三部曲”是首部文学版的“故宫通史”,分为《变局》《承载》《守望》。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几十年来,虽然有许多当事人写了一些回忆录和文章,但几乎都是零星的、片断式的追忆,缺乏全面的、详尽的记述。长篇纪实文学“故宫三部曲”,对故宫的前世今生,首次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

《变局》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记载北京紫禁城由明清两代皇宫变为故宫博物院的全过程。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轰然倒塌,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内廷;从《清室优待条件》的废除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的大变局,预示着一个新时代、新社会的开启。

《承载》以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起点,记载北京故宫博物院在“九一八事变”后,实施“国宝南迁”的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以马衡、易培基等为首的一批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抱着“文化之根在,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在另一个战场上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日战争”。

《守望》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记载两岸分离以后形成“一宫两院”的发展过程与现状。一桩桩往事、一件件国宝、一缕缕乡愁,见证着中华民族同宗同祖、故宫文物同根同源、两岸文化一脉相承,昭示出故宫国宝聚首合璧、两个故宫交流合作的美好愿景。

《快雪时晴帖》差点成了张作霖的随葬品

书写故宫近百年的通史是颇具有挑战性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拥有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又谙熟中国的传统文化,且能通过众多鲜活的历史细节,让动荡不安的历史变得跌宕而丰富。比如当年将溥仪赶出皇宫的李石曾,在三岁时曾得到慈禧的褒奖,慈禧预言他能成大器,没想到他变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再比如作为三希之首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溥仪在当天被赶出皇宫时竟然悄悄将之卷入行李中,后被查出。再后来,张作霖向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索要此帖,院长灵机一动,推说这件书法锁在保险柜里,而保险柜的三把钥匙分别由冯玉祥等三人持有,因此无法打开。没想到十几个小时后,张作霖就被炸死了,宝帖差点成了随葬品。

类似的细节在“故宫三部曲”中可谓是比比皆是。同时,阅读“故宫三部曲”,也是一场书画的启蒙之旅,作为书法家的章剑华,不仅讲述了故宫中书画的传奇经历,还有着精彩深入的解读,对读者来说,会有更多意外的收获。

以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向故宫献礼

现任江苏省文联主席的章剑华说,他2003年担任江苏省文化厅厅长时,见到朝天宫地下仓库储存的故宫南迁文物,发现有一部分还没有打开,由此对打捞这段历史产生兴趣。从2005年开始,章剑华开始接触、收集故宫南迁文物的历史,并走访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采访故宫早期创建人、工作人员的后代,全面了解故宫历史。

2010年章剑华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承载》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和广泛好评。台湾世界书局购买版权,在台湾出版了繁体字版,台湾多家媒体连载或发表新闻和书评,台湾诚品书店为《承载》设有专柜,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等政界、文化界人士都高度称赞《承载》的内容及其意义。

在创作出版《承载》之后,章剑华一鼓作气,又用了近五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近百万字的“故宫三部曲”。

章剑华说,该书的出版,是给故宫博物院90岁生日献上的一份礼物。他有两个心愿,首先,希望能把“故宫三部曲”拍成影视剧,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历史,以此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另外,他准备对三部曲重新修订,到故宫创建100年时再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