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治疗痤疮58例

36内蒙古中医药

俞募配穴法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

董 坚* 乌兰格日乐* 孙 飞*

关键词:喘证; 俞募配穴; 肺; 肾

中图分类号:R256. 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 01-0036-01

俞募配穴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中极有优势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对脏腑之病确有疗效。俞穴因其分布于背部, 又称/背俞穴0, 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 多适用于五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募穴是脏腑精气汇集于胸腹的部位, 多用于六腑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俞募配穴指本经俞穴、募穴的配合运用。临床中用此法治疗肺肾两虚型喘证方法简洁, 疗效显著且可靠。

喘证在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有愈演愈烈之势, 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均可致喘证的发生。平喘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之急务。

喘证早在5内经6中就有描述, 为呼吸急促, 亦有谓上气、喘逆等。喘证的发生从祖国医学来讲, 与肺肾关系最为密切。咳喘、呼吸少气、倚息不得卧是喘息之状; 肺肾是喘息之脏。5素问#脏气法时论6:/肺病者, 喘咳逆气, , , 肾病者, 腹大胫肿, 喘咳身重。05中藏经6:/肺者, , 虚实寒热皆令喘嗽。05素问#逆调论6/夫不得卧, 卧则喘者, 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 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 主津液, 主卧与喘也。0肺肾两虚喘症的典型表现是:喘息短促无力、动则喘息尤甚、语声低怯、痰多而粘、口干不欲饮、腰膝酸软, 舌淡或舌紫、苔少、脉细。1 典型病例

某农妇, 73岁,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20余年, 每于冬春季多发, 喘促不得息, 咳嗽咳痰粘,

但近年来春夏季节也发作

频繁。本次急性发作以来, 经静点阿奇霉素、氧氟沙星、氨茶碱症状不见减轻, 夜不得卧, 咳痰粘而不止、动则喘息尤甚、口干不欲饮、暇痒、腰膝酸软明显、舌紫胖大、舌有裂纹、苔少、脉细数。运用俞募配穴法治疗, 即针喘即止。取穴如下:中府、肺俞、太渊、京门、肾俞、定喘穴、肺俞、太溪、三阴交。平补平泻, 同时在定喘穴、肺俞穴拔火罐。留针及罐30分钟。效明显, 针毕喘止, 连续治疗6天。后追问其子, 回家后病情稳定未复发, 生活完全自理, 夜间可平卧睡眠好。2 讨 论

喘证大多久病, 元气大伤, 气失所主, 故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肺气不足, 咳声低弱, 动则喘息尤甚, 咳久气津两伤, 水津失于输布通调, 咳痰薄白而粘, 口干不欲饮; 母病及子, 腰膝酸软。外感而喘者宜治肺, 内伤而喘者宜治肾。5类证治裁6曰:/肺为气之主, 肾为气之根, 肺主出气, 肾主纳气, 阴阳相交, 呼吸乃和。若出入升降失常, 斯喘作焉。0以中府、京门、肺俞、肾俞俞募相配交通脏腑之气, 阴阳交贯, 吐纳有序, 气息平稳, 太渊、太溪为太阴、少阴经之输穴、原穴, 亦为土穴, 有培土生金之效, 同时合以定喘穴标本同治。有研究认为:针刺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度降低, 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 渗出减少, 故使气道阻力减低, 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应用俞募配穴疗法之所以疗效明显是因其交通了人体之阴阳, 进而使处于痉挛状态的气道松解下来, 喘促停止, 正如-难经本义. 所言:阴阳经络, 气相交贯, 脏腑腹背, 气相通应。用此法治疗本型喘证方法简洁, 疗效显著且远

*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014010) 2007年5月7日收稿

期疗效稳定、满意, 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刺血拔罐治疗痤疮58例

赵宏澜* 孙履东*

*

董 坚*

*

摘 要:目的:观察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58例患者均门诊患者。用三棱针特定穴位经针刺放血加拔火罐, 隔日1次, 7次为1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5%。结论:刺血拔罐治疗痤疮疗效满意。关键词:痤疮; 刺血拔罐

中图分类号:R246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 01-0036-02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多发于青壮年面部及胸背部, 反

*包钢三医院(014040) **包钢职工医院(014000) 复发作, 可迁移不愈。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过食肥甘厚腻, 以及化妆品使用不当, 造成了痤疮患者增多, 严

2008年1期

疗法治疗痤疮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为门诊患者) 中女性41例, 男性17例; 年龄最小12岁, 最大48岁。12~20岁12例, 21~30岁28例, 31~48岁18例; 病程最短半年, 最长18年; 其中过敏性痤疮18例, 寻常痤疮30例, 囊肿性痤疮10例。2 治疗方法

取穴:大椎、肺腧、膈腧、曲池、耳尖。

治疗方法:常规局部消毒皮肤, 左手拇、食指提捏皮肤大椎穴、肺腧、膈腧, 用三棱针, 分别点刺5~8下, 见少量出血后拔火罐。视患者的皮肤拔罐10~15分钟, 曲池点刺挤出3~5滴血, 擦出血迹隔日1次。揉捏耳尖, 使血液充盈, 放血5~8滴, 双耳。隔日1次, 7次为1疗程。3 治疗观察

3. 1 疗效标准:治愈:治疗1个月, 痤疮基本消失, 随访半年没有复发。较好:治疗1个月, 痤疮基本消退, 偶发, 留有色素沉着。无效:治疗1个月, 痤疮无明显好转。

37

3. 2 疗效结果:本组58例, 治愈45例, 占78%, 好转10例, 占17%, 无效3例, 占5%。有效率为95%。4 典型病例

张某, 男, 28岁, 2005年5月就诊, 患者颜面反复出现痤疮2年, 经中西药治疗无显著疗效, 就诊于我科, 症见; 两侧面颊及额头可见毛囊性丘疹, 脓疱, 背部丘疹较多, 有大脓泡, 舌红苔黄腻, 脉弦。在疱疹集中部位三棱针点刺放血, 加拔火罐10分钟, 术后痛减, 经5次治疗, 疼痛消失病愈。5 体 会

5医宗金鉴6认为痤疮时由/肺经血热而形成。0、/凡治病必先去其血。0刺络拔罐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5内经6曰:/宛陈则除之者, 去血脉也0。刺络出血可排出瘀血以祛毒, 疏通经络, 调节脏腑气血, 协调人体功能。拔罐加强通经活络之功。现代医学认为:刺络拔罐时, 由于血液排出和局部的温热作用,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 有利于消散炎症。

拔伸牵引手法治疗落枕121例

张 燕*

摘 要:目的:临床治疗落枕的方法。方法:运用一手托患者下颌, 一手用拇指和中指点在患者枕骨粗隆下(风池穴) 处, 双手用力缓慢将患者头部托起, 拔伸牵引颈部。结果:121例患者, 优109例, 良12例, 差0例, 优良率100%。结论:运用手法拔伸牵引治疗落枕, 疗效显著。

关键词:落枕; 中医疗法; 拔伸牵引手法; 治疗; 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08) 01-0037-01

落枕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作者自2004年9月~2007年9月应用拔伸牵引手法治疗121例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121例中男性73例, 女性48例; 年龄最大的60岁, 年龄最小的11岁; 病程1~7天;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 活动受限, 颈肩背部综合征, X 线表现未见明显异常。2 治疗方法

患者坐位, 术者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托患者下颌, 一手用拇指和中指点在患者枕骨粗隆下(风池穴) 处, 双手用力缓慢将患者头部托起, 拔伸牵引颈部, 嘱患者深呼吸并放松, 持续3

分钟后, 再做前后屈伸运动, 逐渐加大活动度, 5~8次后再做左右旋转运动, 持续5~8次结束, 让患者转动颈部, 不痛为佳, 一般治疗1~2次。3 治疗效果

优109例, 良12例, 差0例, 优良率100%。4 临床体会

落枕属于祖国医学/痹证0范畴, 主因风寒湿三邪侵犯筋脉、肌骨, 引起荣卫凝涩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 故颈部疼痛不能转侧。运用手法拔伸牵引, 可以疏通经络, 解除肌肉痉挛, 矫正颈椎畸形和小关节错位, 恢复颈椎序列, 使椎间孔和神经根位置得以改善, 从而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使紊乱的经络、骨缝开错复原,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内蒙古电力中心医院(014030) 2007年11月3日收稿

参考文献

[1]孙绍良.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M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