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悲壮的一幕]一次校本研究的真实

三上《悲壮的一幕》一次校本研究的真实

校本研究是把关于新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教育者(主要是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一种研究活动。我校的课改中心组就是校本研究的重要阵地。 这一学期,校课改中心组在活动时讨论了一个难题:即如何上好情感性较强的课。困为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表面上看似乎好处理,但真正让学生进入情感之中,与文章中的情感交融,却是并不容易的事。这几乎成了我校教师们的共识了。如何上好这类课呢?我校课改中心组决定在现有的条件下尝试一下。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我的肩上。 我选取的课是《悲壮的一幕》。这一课是说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在飞船即将坠毁之际,向地面指挥员汇报工作,与亲人话别的事。读着读着,催人泪下。如何让学生泪下就成了我教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 高估学生,曲高和寡门庭冷落。 1.设计---春风得意马蹄疾。在设计导入时,我就想抓住文题《悲壮的一幕》中的“悲壮”一词来好好作文章。如何让学生能充分地领略到这“悲壮”的含义呢?我在备课时就想到了刺秦的荆柯。当年,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歌,那份悲壮之情特别让我感动。 然后再让学生读读书,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特别能让你感到“悲壮”的语句,划出来,再好好体会一下情感。为了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为了课堂中能出现让学生感动的效果,我在备课时把教材看了好多遍,在书上圈圈点点,尽量地能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我想:这样上课,应该能有一定的感情被激发出来了。 2.上课---门庭冷落鞍马稀。上课了,我满怀激情地开讲了荆柯的故事,还念了那句名言。当我问学生时,学生告诉我:荆柯是个不怕死的人;荆柯愿意为了别人去死;荆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为什么学生没能从故事中体会出那种“悲壮”呢?我暗暗纳闷。 导入时没有能出现那种效果。接着,我让学生读书,希望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悲壮”语句。学生读完了,就开始交流,找出的语句挺多的,我暗暗窃喜。 接下来该重点进行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了。首先要让学生体会科马洛夫在他的生命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却先向领导汇报工作的一段。不知为什么,我班的学生就是谈不出他们的体会。即使能讲的学生也只是在表面上东捞一把,西拉一下,就是没能让全体同学感动。为什么学生就没有被他的这种牺牲精神所感动呢?我暗暗着急。 科马洛夫与亲人告别的那几段更让人感动。我想高潮应该出在此处了。我让学生先体会一下当时科马洛夫与他的亲人各是什么样的感情,再进行分角色朗读。一阵喧哗后,开始进行全班交流。可学生的读书就是进不了状态,与其说在有感情地朗读,还不如说在比试谁的朗读技艺高明。我暗暗愤恨。

3.评课---众人拾柴火焰高。上完课,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为我评课。首先大家都提出来:课的导入时采用的荆柯刺秦的故事明显不合适。学生根本不理解荆柯为何刺秦,刺秦有什么用,又如何理解“悲壮”呢。大家建议还不如用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自己牺牲的故事好! 其次,如何让学生进入情境,大家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首先,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要充分,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对课文的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方可进入情感中去。如既要交流感受,还在把对文本的感受(文字的理解)与朗读三者交融。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启发。有了真心的体会,才会有真实的表达。

二、 体验不足,浮光掠影难成气候。 1.修改---增强体验切实行。采纳了众多同事的意见,我又一次修改了教案。当然,导入时不能使用荆柯的故事了,改用了王二小的。 在课堂中如何才能点燃学生的激情呢?首先,在导入时,我就应该用悲壮的语言来叙述故事的大意,先给学生一点震撼。其次,在课开始上的时候,要让学生增强体验,我在这里设计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感受科马洛夫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圆满”意味着什么?二是降落伞打不开了,这“打不开”又意味着什么?让这两个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在品词析句过程中,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要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初科马洛夫一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情景,设想一下失去亲人后的情景,这对于感觉科马

洛夫和他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将有更大的冲击力。 2.借班---无可奈何花落去。上课了。在导入时按预定的设计采用了王二小的故事。在交流中,有个孩子果然谈到当敌人的刺刀刺中王二小的身体时,鲜血从他的身体里喷射出来时,有一种悲壮之感。 接下来是让学生谈谈降落伞打一开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学生倒也能说。学生们开始交流了。我期待着学生能从文本中发掘出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其他同学也能在同伴的启发下有所得。可是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浅层次的:从中找出了词语,就在解释词语了;找出了一个句子,就又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似乎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学生们浮光掠影的叙述是在猜测老师的答案,没能让自己真正地领会到文字中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说法没能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因此课堂中没有产生共鸣,所以接下来的朗读仍然只停留在技艺的层面上,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涌现出来。 3.反思---情到深处方会浓。为什么还是落得这般田地?课后,大家的一致意见还是课堂中没能让学生深入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所以课堂的效果就出不不来。 如何让前苏联的科马洛夫的遭遇与几十年后的外国学生产生联系呢?大家建议还得好好地强调一下他从事的科学探险活动对全人类的帮助,了解一下科马洛夫在牺牲前顾不着家人,只顾工作的精神。 在课堂中如何更深地引导学生读书,产生情感的问题,我们在总结以往的听课、评课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一,教师在课堂中要作了感情的引导,同时,要充分利用一部分人的情感去触发另一部分人的情感。。二,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的使用对引起学生的情感能起极大的作用。有位教师讲到在一节公开课中,当学生们看了一部片子中宇航员与女儿的生离死别的录像后,演员们出色的表演使每一个学生为之动容。 三、 把准学生,调动情感真情表达 1.再版---双管齐下盼奏效。再一次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考虑了几点:一是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视觉和听觉这两方面给学生的心灵以巨大的冲击。二是要引导学生走近科马洛夫,为此,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航天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文章,还推荐学生去浏览航天网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以期形成对航天员们的敬意。课中,要引导学生跟文本联系起来,就是要唤醒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心,跟科马洛夫和他的家人的心紧紧靠在一起。 2.上课---似曾相识燕归来。在提出第一个问题:科马洛夫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意味着什么时,学生在课外对航天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回答就显得相当踊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紧接着,我提问;科马洛夫打不开降落伞意味着什么时,有的学生说:意味着科马洛夫的生命即将消失;有的说:意味着这次飞行的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有的说:意味着人类的航天事业受到重大的打击„„学生能进入情境了。 开始读书、理解课文了。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有了对课文的深刻感悟,学生对科马洛夫为什么要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有了自己的深刻的理解。朗读更带劲了。 当我开始放映从录像里剪辑下来的一段(宇航员在生命最后关头与女儿的对话)时,我隐约地感觉到有的女学生的眼睛有些闪光了。接下来,我让一位学生读书,谈自己的理解。当她讲到了她的爷爷在世时对她的关心时,竟然哭了起来。情感出来了,其他同学也都在默默地看着她,听着她也跟着她在真情地朗读。 3.小结---小园香径再徘徊。下课铃响了。评课中,大家都对这节课感到满意。尤其是课堂上有学生当场哭了起来,只有情景交融,只有心心相印,只有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才会产生这种效果。 在这校本研究中,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要上好情感性较强的课,教师还要花很大的功夫。首先,教师的预设要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感基础一步步靠近,不能好高骛远。其次,语文课还不能光靠一本书来唱戏,教师要不怕麻烦,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课堂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没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就没有真正的感悟。还有,课堂中要充分利用情感世界比较丰富的学生,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朗读、评述带动全体同学,让所有的人都能产生相同的情感,形成一种气氛,这就更有利于学生进入境界之中。 我们还发现,没有巨大的感官冲击和一定的环境氛围,学生(任何人)都不可能感动得哭起来的,所以创设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课件在这种课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背景图案、背景音乐、光线刺激、

声音刺激等等都是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行之有效的工具只有预设到位,生成的内容才会更加精彩。 当然,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还有很多。我校课改中心组的成员们都不辞劳苦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也都受益匪浅。理论从实践中来,也要回到实践中去。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习他人之长,将别人的成功经验用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也要善于自己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 作者姓名:蔡淳之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3年9月 教龄:12年 任教学科:语文 职称:小学高级教师 通信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北港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21302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