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的金融支持

【财政金融】农业经济2006/1

把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的金融支持

◎张志晖

去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把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今后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坚持“多予少取”作为实现这一任务的基本方针,应该说是切中了目前农民增收缓慢的要害。为实现这一任务《,意见》中强调,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推进农村金融改“三农"革和创新,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义务的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以切实形成金融对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力支持。

农产品的硬性商品价值在于满足人类对食物的基本需要,其软性价值有自己的特点,既包括农产品的口味、产地、营养保健功能、食用方便性、保鲜这样一些附加的实用效用,也包括品牌、深加工、饮食文化、包装、礼品馈赠等带来的附加的品位和文化等效用。传统农业提供的基本是农产品的硬性价值,现代农业则更注重对农产品软性价值的开发,其收益更多的来自于这种软性价值带来的附加值,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农业附加值已成为农产品竞争的重要领域。

中国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很低。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多在2.0-3.7: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中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保能力方面寻找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契合点。其中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农村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和财政金融的支持,发展农民自主型的加工业,把农产品的附加值留在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农民增收与农村融资机构增效的双赢。

一、小额农贷的支持点与不足

当前农村资金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和农户自身的信用担保能力差这两条。四年前推出的小额农贷更多考虑了后一条,尽量降低信用标准以满足农户小额短期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实践表明,小额农贷对稳定农村和农业生产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意义并不大,在信用风险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承贷主体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加之自然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农户偿债能力没有保证;二是贷款的分散性和主要以个

人信用为保证,出现了农户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赖债、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中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转贷高利贷、冒名贷款等失信现象;再加上目前大部分1/3。再从农产品出口看,近年来农产品的年出口额仅占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都来源于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信用社本身也面临潜在的政策风险。上述因素在实践中的演化在一些地方就形成了小额农贷“两难”(农民贷款难和信用社收款难)的非良性循环局面,难以实现农信社与农民的双赢。

我国总出口额的5%,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1%,只及几个农产品出口大国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同时,原料型及初加工型的产品占到很大的比例,而科技含量高、深加工增值型的产品很少,更谈不上有享誉全球的著名品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洋品牌农产品开始登陆国内市场,其价格高出国内普通产品几倍,而国内大量的农产品仍以初级产品和原料的形态从农村和农业领域进入城市和工业领域,这些都说明,争取以高附加值农产品进占世界市场和开拓国内市场,我国农产品加

二、发展农民自主的加工业把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

针对这一局面,应在进一步采取完善措施继续推行小额农贷的同时,从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增强农户信用担

-69-

【财政金融】

工都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其巨大的效益空间恰是农民增收和提高投资回报率的源泉。

农业经济2006/1

必须依靠发展农业教育,财政应把发展农业教育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战略任务来抓,这可以说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基石。例如在荷兰农业教育和培训是终身性的。全国设立了1200所各类农业职业学校,供农民不脱产地培训;90%以上的农民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此外,在今后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实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过程中,应着力提供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的公共产品,加强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合作经济大发展创造所需的外部环境。

当前最为困难的还在于资金来源。以合伙制方式可以筹集部分资金,但依靠银行中长期贷款仍是基本的现实选择。现在中央已将增加对农业的中长期贷款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来,如果说小额农贷支持的对象是农户经济的话,那么中长期贷款支持的主要对象就应该是农村合作经济。与农户过于分散,贷款成本高,单个农户难以建立与农信社稳定的信用关系相比较。通过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使分散的农户组成较大的信用联合体,增强了偿贷能力,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的成本,也有利于克服有限次博弈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企业规模弹性较大的产业类型,其资本密集度也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因此,可以从最低规模和最低资本密集度做起,这有利于在企业初始阶段避免大规模的资金瓶颈障碍,以人力资本代替设备等固定资本的投入。就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可以借鉴类似日本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的主银行制度中的一些做法,追求长期稳定的金融合作所带来的好处,不仅提供贷款服务,而且还提供信息咨询、代理等方面的服务,同时介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以企业的成长指数作为贷款决策的重要参数,避免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因资金的釜底抽薪而导致创业失败。

农民自主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了将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改变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以非农企业为主的局面,在这一契合点上可以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金融机构增效的双赢。其成功之道除仰赖资金和人才、技术、管理等内部因素外,关键在于市场的开拓。著名的美国加州“新奇士”柑橘,能够行销世界,新奇士柑橘农协会功不可没。这个协会完全是农场主自发的合作组织。其主要职责就是为他们开拓国内外市场,并且指导柑农按照市场的需求,组织规模化生产和定点收购,帮助和指导改进品种及栽培、加工技术,以达到大幅度增值和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一经验可作为我们发展农民自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在联合开拓和占领市场方面的有益借鉴。

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曾以龙头企

(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力图使农业生产向流业带农户

通、加工环节及综合服务等领域延伸,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把农村产业经济链条做粗做大。一些涉农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纷纷把经营触角伸向农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对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从总体情况看,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不明显,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增收幅度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在"

龙头"企业带农户的模式中农民没有成为真正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只是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者,享受不到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增值效益,也难以有效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据山西省社科院有关课题研究资料表明,农民从生产的农产品中所应得到的利益,大体上有43%左右在加工和流通两个环节流失掉了,而在美国由合作社加工的农产品占到总量的80%,可见,这一模式难以实现将农业的附加值留在农村,因此,必须通过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农民自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三、创建农村合作加工企业的金融与外部环境支持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特别是入世以后中国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与国外大规模现代化农业难以竞争的问题开始显现。不可否认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和与农业有关的各类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40多万个,其中规模较大、管理较好、活动比较规范的有14万多个,参加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左右。但真正由农民自己建立和自主的并不多。以个私经济发达的浙江为例,截止2000年底,浙江省2667个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中,由农业部门组建的占45.14%,由供销部门组建的占3.38%,由科协部门组建的占12.75%,由政府其他部门组建的占13.57%,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占创新农村经济合5.32%,由农民自己组建的仅占19.84%。

作组织,就是要以发展农民自己组建的合作组织为核心,针对当前农业附加值被分割于农村之外的现状,应首先把创建农民自主的农产品合作加工企业作为重点。

创建农民自主的合作加工企业,首先必须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同时,政府应给以积极的引导和扶持。对大多数农村和农民来说,创建这样的合作加工企业,所需的信息、人才、技术和管理以及资金都是难以凭自己的力量解决的,因此,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必备的前提条件。就所需的人才、技术和管理而言,从长远看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212013

-7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