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

一、媒介生存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1.媒介生存环境是指媒介所处在的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主要包括:(1)社会制度(2)政府与媒介的关系(3)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4)社会文化传统和文明发展程度

2.媒介生存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1)决定媒介制度(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4)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5)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收集、制作和发布信息。传播信息是媒介最基本的职能,媒介的其它功能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派生的。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提供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促进大众参与国家决策,传授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技能.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包括理解社会和理解自我,指导个人作出行动决策,满足娱乐和社交需要,实现个人的社会目标。4.促进社会整合,传播和构建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协调社会各利益集团以求社会平衡,满足各利益群体的知晓权、表达权等。 三、大众传媒与政治

1.政治体制决定新闻体制,政治活动体现在新闻传播中。政界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并通过媒介引导控制社会舆论系统。

2.政治活动对媒介的利用主要表现为:(1)发布政治信息(2)宣传政治主张(3)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4)引导社会舆论

3.大众传媒的政治作用(156页):(1)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球化及媒介对外交事务的广泛介入, 人民外交,文化外交以及各种其他形式的外交纷

纷通过大众媒介登上国际关系的舞台,加盟于当今新型的“大外交”。 一、新闻自由

1.新闻自由的现代含义:新闻自由是现代政治自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法律范围内借助媒体传播信息和意见的自由,出版自由是通过出版物表达思想和科学成果的自由。新闻自由的根本精神是批评政府的自由,这种批评受法律保护。 2.新闻自由的历史作用:(1)新闻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2)新闻自由是其他自由的保障;(3).新闻自由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①民办报刊出现,新闻领域的繁荣;②政治新闻成了一般报刊的主要内容;③报刊可以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 3.新闻自由的属性(1)新闻自由的政治性。新闻自由是一种政治要求,新闻自由与政治自由是统一的。新闻自由的核心是对各级官员的政治举动、道德表现进行监督,讨论国家的政治得失,批评评价政府的政策和行为。(2)新闻自由的相对性①新闻自由必须服从真理,服从事实真实,服从社会发展趋势;②新闻自由不能超越人民选择的法律界限;③新闻自由和责任义务联系在一起;④新闻自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同步,与社会民主的发展同步。(3)新闻自由是普遍权利。基于现代民权理论,新闻自由是全体公民共享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但必须指出,这种自由权的分配是不均等的,受财产、能力、社会地位、职业等的限制。

4.新闻自由的具体权利(1).传统的七项基本权利①创办新闻媒介权;②发表权或报道权,记者发表消息和言论;③编辑权;④采访权;⑤保护新闻来源权。有权保护提供消息者的姓名和身份;⑥使用传媒权;⑦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2)现代三种重要权态,争取公众对政府的支持(2)参与政治决策,提供参与决策的相关信息,表达公众的意见和要求。(3)塑造政治文化。阐述国家政治制度的合理性,说明国家的政治目标,鼓励大众参政议政,唤起大众的参政意识和政治热情。(4)进行舆论监督。大众媒介将公众的监督传达给政府,同时也将政府的所作所为呈现给公众。同时媒介自身也是引导甚至制造舆论的重要力量。 四、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1.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1)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2).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3)经济发展推动大众传媒快速扩张(4)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力量

2.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62-165页)(1)通过传播信息影响经济发展①发布各种经济新闻,经济报道大幅度增加,各报开设有经济专版,电视有经济频道,有专业的经济报纸期刊,各网站也有经济信息专页。②对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的分析解释Wall Street Journal,Business Week,Fortune,Financial Times,Economist,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③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不仅是经济新闻,本身就对国家、地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是树立国家地区形象的重要手段,反过来,也是衡量国家地区的发展程度的指标。(2)监测经济环境。大众传媒承担监督市场秩序,维护公众利益,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差和不公正现象。(3)刊载商业广告,推动经济运作。①实现社会生产总目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②大众传媒通过广告增加自身实力,广告通过大众传媒提高传播效果.(4).媒介自身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形成现代传媒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办公电脑化,卫星传送版面,激光排版系统,快速全自动印刷系统、广播电视数字化等。 五、大众传媒与文化

1、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大众媒介是传播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工具。大众媒介通过新闻报道和各种信息传播活动为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服务。

2.什么是主流价值观: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称为主流价值观(或称基本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走向,反映出一个国家主流社会的基本意愿。在中国,主流价值观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道德。 3.主流媒体为什么要呵护主流价值观:(1)职责。主流媒体是代表国家主流社会利益的媒体,主流媒体的使命就是为国家主流利益服务。(2)作用。主流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维护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最重要的工具。任何社会都必定会使用主流媒体来宣传维护主流价值观。

4.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1).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对象一致。大众传媒是具有最广泛性、最无阶层差别性的传播媒介,与大众文化的对象最为切合。(2)大众传媒的特性符合大众文化的要求①大众传媒能够满足大众文化潮流性、轰动性、消费性的要求。②大众传媒能够满足大众文化追求感官刺激的形式要求。 5.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169-172页):(1)限制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制约了人们接触其他文化媒介和文化内容的可能性。(2)削弱文化的社会功能,更强调现实的物质生活,而失去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批判功能。(3)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消费欲求,为奢侈社会,为消费型社会推波助澜。(4)警惕大众传媒成为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工具。

6.大众传媒全球化给国际关系带来了重大变化:(1)大众媒介对于国际事务的推进作用。

大众传媒使国际社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全球性的问题上,如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人权问题,防止化学、生物武器,战争问题等,在这种政策重心的演变过程中,大众传媒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2)大众传媒改变了传统的外交信息来源。除了官方信息和情报信息外,大众媒介是政府官员主要的信息来源。如今政策制定者还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取大量的、具体的信息。这些信息。(3)大众媒介影响国家的对外事务决策。媒体参与外交事务的报道,通过对国内外高层决策者的采访以及对某些全球性问题的大篇幅连续报道,提高了本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也使得各国的外交政策及议事日程更加全球化。

7.大众传媒在外交活动中的运用(1)新闻媒体可以为政策的出台或重大外交活动做信息舆论的铺垫。造舆论、造声势,烘托气氛,并为具体实施作外交铺垫。新闻媒体的参与实际上成为各国政府外交努力的一部分,在外交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宣传报道本国的外交政策和意识形态①通过新闻报道影响国内外公众②通过娱乐节目影响公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并不只体现在政治新闻的传播上,娱乐媒介所起的宣传作用也不可忽视。(3)新闻媒体可以传达特殊的外交信息并试探对方反应.:召开记者招待会,报刊评述和专访,故意走漏消息或吹风,组织公关宣传活动,组织记者参观访问,向媒体提供背景材料,官员接受记者采访等等。(4)大众传媒突出了首脑外交。电视使极具新闻价值的国家元首成为大众传媒注意的焦点,而首脑和中心权力机构则由于具有这一特殊优势,便充分利用传媒树立其国际形象,控制局势发展,推行其外交政策。(5)增加了外交的渠道和层次,丰富了外交工作的内容。由于媒介的全利。现代新闻自由的关注点引入了受众,强调了受众的新闻自由权:①知晓权与知情权;②交流权与对话权;③更正权与答辩权 二、新闻法规

1.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1)以立法形式颁布《新闻法》(2).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准来审理新闻案件(3)无《新闻法》,在《宪法》、《民法》、《刑法》等有相关条款。 一、概念

1.私有制媒介(1)完全由私人独资或股份制的媒介。如美国三大广播公司,英国独立广播公司(IBA),日本民间放送联盟为代表,还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日本《朝日新闻》等。(2)私营媒介的特点①依托财团,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关系密切。所以不同程度代表各大财团的利益。②以盈利为目的,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③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以民众代表自居。

2.公营媒介(1)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政府保护,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德国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国家的公共电视台,教育台等。(2)公营媒介的特点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制节目,强调对公众负责,不对政府负责,不代表任何党派。②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英国收看BBC节目的年费为38英镑,日本收看NHK的年费约18美元。③不播广告。

3.国营媒介(1)由政府直接管理,归国家所有的媒介。

(2)①完全依赖政府,领导由政府任命,经费全部或大部来自政府。②政府的宣传机构。自觉为政府服务。③节目严肃。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行体制(P190-193)

1.以赢利为最终目标;2.以收视率作为节目的制作和播出的直接目标;3.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4.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三、以中国为代表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

1.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家;2.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以宣传党和政府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为职责;3.实施“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 四、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双轨运行体制(193-195页) 1.各国有哪些主要的公营台和私营台? 2.各国实行公私并举的原因?(P194) 3.各国目前有哪些问题?(P195) 五、国家对媒介的管理

1.国家对媒体的管理理念基于传媒业的双重属性。(P196)一般来说,国家总是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传媒业利益。媒体具有公共性和公共利益优先是世界公认的基本原则

2.国家对传媒业管理的三个层面(197页)(1)市场准入层面的管理,从市场源头进行管理。(2).内容层面的管理,真实原则,法律管理,公正原则,保护儿童原则,提供讨论机会等。(3)结构层面的管理,严禁垄断,保护正当竞争。

3.国家从这三个层面对传媒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什么:保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保护不同媒介的合理生存,满足正常的信息需要,防止和避免恶意或不良的信息传播。 一、概念

1.核心竞争力:某一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和传播规模上的独特优势。(1)时代华纳:传播规模(209-210页)(2)央视一套:传播内容(重要、权威)(3)湖南卫视:传播形式(新颖、大众)

2.公信力:公众对媒介的信任程度,是媒介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基础。 3.传媒业经营的三大基本原则(206-209页)(1)普遍服务原则。公众利益至上的体现,不计市场成本地公平、公道地为全体人民提供信息等服务。(2)编营分离原则。禁止“有偿新闻”“广告新闻” ,保证编辑的独立性,保证新闻的严肃性公益性,这是世界各国传媒业都遵守的一项原则(3)受众中心原则。以受众为中心,根据受众需要确定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最大限度满足受众需要。 二、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212-213页)

1.集约化:集约化经营就是走内涵发展之路,合理化整合内部资源,开拓资源利用价值,提高生产率。集约化必然走向集团化。例:①单一种类的大型媒介集团:解放日报集团、浙江日报集团等;②混合种类的大型媒介集团:美国时代华纳公司(209-210页)

2.专业化:主要指广播电视针对特定受众的媒介或频道、频率、栏目等,为什么?例:电影频道、《寻宝》、《非诚勿扰》、交通台 3.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①迅速做大做强的途径②为客户提供全面市场服务(广告服务和传播服务)③打造完整的产值链(立体组合的产品群)

4.媒介集团化(1)媒介集团化的优势:整体运作、立体式炒作、层层推出产品(2)媒介集团化的途径(兼并融合)(3)媒介集团如何做强(4)中国媒介集团的现状及问题

一、概念

1.受众的概念(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受众(221页)各种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

播领域里,主要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接受者。在我们的课程中,主要指新闻媒介组织的信息接受者。 2、表达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1、受众决定媒介内容的取舍2、受众决定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3、受众决定媒介的变革方向和进程4、受众为传媒赢得财富和权力 三、新闻受众的特征

1. 广泛性:新闻媒介的受众在人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都有着最大的广泛性。而新闻媒介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首先来于其受众的广泛性。越是为广大受众接受和信任的媒介就越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2. 混杂性:混杂性是在广泛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此广泛的受众,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世界观和价值观千差万别、必然会对新闻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关注点。

3. 隐蔽性:新闻媒介是通过大众传播发布信息的,这是跨越时间空间的传播,因此,在拥有广泛受众的同时,也带来了其受众的隐蔽性。媒介难以直接地确知自己的具体受众。

四、受众的细分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划分:报纸读者、杂志读者、网络用户、电视观众、广播听众等。

2.按照人口统计学指标划分:年龄、性别、学历、地域、收入、民族、职业等 3.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1)稳定受众:习惯性、固定性接触(2)不稳定受众:露批评。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问题。(2)实事求是①核对事实,主要事实和关键

细节都必须准确。②态度客观,全面分析。(3)适时、适量、适宜。注意选择时机,把握揭露批评报道的量,把握揭露批评报道的度。(4)保护批评者的合法权利,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五、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党性原则的涵义:新闻媒介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加强对各级党组织的指导,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引导,使新闻宣传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工作目标服务。

2.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性(1)是使党的新闻事业永不变质的保证(2)保证新闻事业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立场(3)能充分发挥新闻事业的积极作用(4)有利于划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界限。(5)推动和指导我国各项改革的顺利前进

3.贯彻党性原则应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1)坚持鲜明的倾向性和真实性的统一(2)坚持维护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3)坚持宣传党的原则和掌握灵活的宣传策略的统一(4)坚持严肃的态度和生动活泼的文风的统一 一、新闻

1.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与新闻选择的关系(1)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2)新闻写作的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3)新闻编辑过程是再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 偶尔接触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划分:(1)一般受众:信息需求指向性比较模糊,主要接受大众化的一般性传播内容。(2)特殊受众:信息需求指向性比较明确,主要接受特定的传播内容。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划分:(1)现实受众:已经确实在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2)潜在受众:还未使用,但有可能使用的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的传播对象划分:(1)核心受众:媒介所明确针对并尽力满足其需要的相对固定的受众。(2)边缘受众:不是媒介的特定传播对象,但因为某些原因,也有可能对这类传播内容有兴趣。 五、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1.新闻媒介受众定位: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版面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

2.(1)受众区域定位:确定一定区域内的核心受众,在稳定区域内受众的前提下向周边辐射扩张。例《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广东卫视、湖南卫视(2)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按照身份职业对媒介的核心受众进行定位,满足核心受众出于身份职业而需要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等。(3)受众年龄定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提供其需要的信息和传播方式。(4)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针对受众的文化教育程度确定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 一、新闻真实性

1.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2.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241页):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的表现一个事件。

3.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即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的现实的真实。

4.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新闻真实与本质真实不是一回事,新闻真实可以帮助人们走向本质真实,但新闻真实决不能等同于本质真实。新闻真实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5.真实与真相:真实是指已经人们所见到的客观事实的真实,真相是隐藏在事件背后的事情发生的原因、规律、过程等。新闻真实不等同于真相。 6.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新闻真实性:(1)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有助于受众正确认识客观世界。(2)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有助于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的联系。(3)真实是最有力量的,如实报道事实本身,才能取信于民,有说服力。(4)坚持真实才能使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构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舆论氛围。 二、新闻指导性

1.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 2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1)鼓舞。报道宣传我国我党取得的成就,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信心。(2)示范。提供先进榜样,学习革命精神,倡导新风尚。(3)论证。用典型的、新鲜的、生动的事例来论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提高人们的信念,提高执行当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4)启发。介绍先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经验、生产措施,给人们新的启发,供人们学习仿效。(5).解释。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国家社会重大事件和热点进行分析评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事物,作出正确决策。(6)预测。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思考,概括当前种种变化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帮助人们作好相应准备。(7)警戒。提供各种典型案例,向人们展示不良后果,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警惕。 (二)正确认识和体现新闻指导性(264页)

1.新闻指导性是真实及时地传播大众关心的事实,又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思想,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1)要具有新闻本身的特点,有一定的信息量。(2)观点和事实统一。(3)选择适当时机发表。

三、新闻事业群众性

1.在内容上尽量满足群众需要。2.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3.尽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便于群众接受。 2.全党办报,群众办报(277-279页)(1).各级党委要重视党报工作,加强对党报的领导。(2)党的各级新闻机构必须自觉主动地接受党的领导。(3)组织党员和群众为党报提供信息和稿件。(4)倾听群众意见,积极改进新闻工作。 四、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1.(1)产生强大的威慑力,迫使违法乱纪者有所收敛,促进问题解决。(2)把党和政府各级机关置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克服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3)加强党和人民的关系,密切党群关系。(4)体现我国新闻媒介的根本宗旨。 2.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

二、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含义: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时新性(2)重要性(3)接近性(4)显著性(5)趣味性

3、新闻选择的过程图 二、宣传价值

1.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包括五个方面:(1)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2)针对性(3)普遍性(4)典型性(5)时宜性

三、在新闻业务中,有哪几个环节起重要作用 采访、写作、编辑 一、新闻专业理念

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坚持新闻专业理念要面对的压力 1.政治压力2.经济上的市场压力 三、新闻职业道德

1、职业理念2、职业态度3、职业纪律4、职业责任 四、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5、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 一、30年的四次跨越(1979-2011)

1.第一次跨越:高扬新闻规律的旗帜(337页):1979-1982年,强调新闻规律是为了回归新闻本身,使新闻真正成为社会的观察者、监视者,新闻的喉舌作用必须是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基础。

第一次新闻改革的成果(337页):(1)摒弃“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性质说。(2)摒弃“假大空”,提倡“短快新”,重新确立新闻真实性的权威。(3)经济报道逐步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4)肯定“读者需要论”、“社会需要论”,肯定新闻价值在新闻选择中的作用。

2.第二次跨越:引进信息概念:1983年开始提出,新闻媒介不仅要从事宣传,还必须提供各种信息,满足社会信息需要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责。在满足信息需要的同时进行宣传。

3.第三次跨越:重新认定新闻事业性质。1992年开始提出,就新闻事业生产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来说,它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但是就它为全社会提供经济活动和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知识和娱乐来说,它有属于第三产业,即信息产业。 4.第四次跨越:从单一走向多元。1996年开始,传媒业结构调整和结构转型,转变媒体增长方式,这是中国媒体的深化改革。 二、中国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

1.从自发走向自觉,中央掌握改革主导权。2.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成为新闻改革的主动力。3.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新闻报道成为新闻改革的主攻目标。(346-347页):从恢复广告经营,自办发行,扩版扩台,多种经营等,转向核心业务改革,即新闻报道改革。报道内容、报道视角、报道形式、报道风格等的改革。4.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中国党报打造主流媒体:主流媒体是社会政治的稳定器,一般都以硬新闻为主,以时政报道和评论取胜,以社会精英阶层为主要受众,改革党报,主要是新闻改革,使党报真正成为传媒业核心和老大。 三、中国新闻媒介的走势

1.制度架构从人治走向法治①建立新闻法②提升大众社会权力,实施舆论监督③建立真正法制的理想制度

2.竞争格局从相对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竞争

问题:垄断竞争对现实新闻业有什么影响?(352-353页) 主体集中 有序竞争 走向世界

3.媒体运作从传者为中心走向受者为中心:传者为受者服务,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满足受者需要

4.受众兴趣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化①受众的分化②媒体的分化

5.新闻理念从新闻学走向大众传播学:从新闻研究到传播研究,从宣传层面到信息层面,尤其是吸收大众传播学的受众理论和效果理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