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个性化补白与创新写作

  对习作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可见,人们希望的写作是开心的、真实的、随性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常常对写作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因为他们不知从何下笔、如何写作。为此,笔者从“口头作文”“片段作文”“模仿作文”三个方面,浅谈个性化补白教材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小学生的写作瓶颈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作,是彰显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出彩的部分,也是最令教学者头疼的软肋。在当下,小学生对于写作表现出来的是兴趣低下,缺乏主动性,没有激情,没有自信,与教学者对写作教学表现出来的重视度相反的是学生往往“谈写色变”,写出来的东西大多缺乏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有的甚至不知所云。

  学生写作遇到瓶颈,主要的原因有: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如何取舍;不清楚该从何下笔,怎么入手;分不清内容主次关系,做不到详略得当;不明白可以用哪些学过的写作手法为文章润色添彩。其实,写作的素材就在孩子的身边,写作的方法也贯穿在每天的语文学习之中。教会学生挖掘身边的文本,个性化地解读、补白教材文本内容,从而作为自己写作的阶梯,学生会发现写作并不难。在这里,笔者以教学《乡下人家》为例,由“口头作文”“片段作文”“模仿作文”三个方面浅谈个性化补白教材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文能言声,口头作文

  古有李白效仿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写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些都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可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无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助自己成功,学生写作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林林总总的书目中,各种作文大法类的书籍充斥着学生的眼球,那么模仿该从何开始呢?

  语文教材选编的,不乏名家大作或感人篇目。其语言深入浅出、入木三分,贴近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且,学课文并不仅仅是学认生字新词、学习作者的思想态度,更是要借鉴作者的写作思路、表达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学课文的同时学写作,事半功倍。

  《乡下人家》一文,为学生构建了“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等美丽场景。学生在学习了这些美景后,必有所思。此时,执教者可以结合文本课后的“综合性学习”和学生来聊一聊:“由这一幅幅田园风光的画面,你们想到了什么?是老家的湖光山色还是与家人朋友游历的名山大川?”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执教者仅仅只是先和学生“聊天”,并不写作。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难免会浮想联翩。此时,执教者正好开启学生的想象大门,回忆学生生活中与课文相关的各类素材,让学生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表达出来。文能言声,写作之前学生需要先有写的素材,有话可说才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这个说的环节,就是让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说给同学听,说给老师听,就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彼此交换自己的回忆,分享自己的想象,听的学生或茅塞顿开,启发了自己想象的方向,或补白了自己原本想到但是不够成熟的部分;说的学生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共鸣,增强了说的意愿,更愿意多想、多说;同时,不足之处也得到了其他同学的修改,思路变得更加顺畅。

  这其实就是借助课文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它的好处在于:与书面作文相比,它容易得多,可以即想即成,不需要担心自己说的不好;可以只是一段话或自己脑海中的一幅画面,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不断完善,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为后面的写作教学埋下了伏笔。与传统写作相比,它的目标容易达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以读促写,片段作文

  《乡下人家》中语言轻快优美,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结合课后习题中“下面的句子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我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一题,让学生读一读、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凭第一印象找到自己心仪的句子,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这句话为例,如果学生选择了这句话,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会启发学生思考这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在分析之后,学生不难发现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在找到了写作方式,反复吟读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也用这样的手法来描写一处景物。这处景物最好是上一个环节中大家口头交流的那一个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教材要传达给学生们的精华流于形式,草草过场,而是将文本中的方式方法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加深记忆。

  在能模仿教材文本的写作手法说出一句话之后,执教者可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这一次,仅仅读这一个段落。读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之前口头作文中积累的素材,进行一个片段的写作训练。如此先读后写,给予学生写作的方向,解决了学生找不到方向的苦恼;同时,有了之前口头作文积累下来的素材,也就可以避免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了。

  有了这些基础,让学生写一个片段就不是难事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至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写出心中的片段。这样的单项训练,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大大地提高了写作信心,不仅把课文教活了,也将这篇课文教进了学生心里。与整篇的写作相比,片段作文的工作量大大地减轻了,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完成起来较为简单,耗费的时间也较短,从而达到练笔的目的。

  形散神聚,模仿作文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篇优秀的文章应该是有真情实感的表达,是有血有肉的,如果只是背诵范文、背诵例句,那么这样的文章是呆滞的、空洞的。在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重新梳理文章的脉络:作者是按照“房前到屋后,白天到黑夜”的写作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篇末点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片段,它们并不是零乱的、分散的,学生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顺序,将这些片段组合在一起,进行润色,从而形成一篇新的文章。学生在受到启发后,即可根据教材文本的写作顺序,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片段重新增补、组合形成一篇自己的习作。在完稿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线索,检查自己的文章是否在谋篇布局上有一定的逻辑思维,文章是否体现了自己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以此来评价自己的文章是否成功。

  模仿作文胜在它给了学生一个有形的标杆,让学生有一条依循的方向。对于初入写作大门的学生而言,最怕的就是无从下手。只有在对如何写作、怎样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才能探索出自己的写作道路。因此在入门时,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写作,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并且降低了写作难度的门槛,让学生学会写、乐于写。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文教学并不是语文教学中孤立的一项,它和日常进行的文本解读是一体的。利用好了教材中的文本,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补白,就可以在遨游文本海洋的同时将所学变为所用,让写作变得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郑旺盆.当前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8(11)

  [2]辛亚宁.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

  [3]黄玉鑫.香港小学写作教学设计的指导理念[J].港澳来风,2002(10)

  [4]孙丽梅.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整体分析[J].学周刊,2013(8)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松柏第二小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