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教案

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执教者:汨罗市三星中学 罗利红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

点;

2、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式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

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那么,你

知道生活中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你能举一些例子

吗?

二、 提出问题,了解新知:

1、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

系?

2、荒漠中的骆驼、荒漠中的骆驼刺、寒海中的海豹和山峰上的旗

形树,它们分别是对什么的适应?

3、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4、你还知道有哪些生物影响着环境?

5、你能举出课外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例子吗?

三、合作探究,掌握新知: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思考:它们在形态结构、生活方

式上与环境间有哪些联系?

2 、小组讨论。 3 、全班交流,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4 、继续讨论: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

适应的例子吗?

5 、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

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

6、教师小结: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

长的年代,不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

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

请学生说说自己这一小组是怎样进行该探究实验的,包括试验的

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和得出结论。

2、学生评价哪组的实验探究更严密更全面更深刻。

3、教师小结,表扬表扬突出的学生。

4、讨论: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

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5、教师总结: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

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

欣向荣的生物圈。

(三)技能训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

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

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

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

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

思维,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改变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荒漠中的骆驼和骆驼刺 ——— 对干旱的适应 寒冷海域的海豹 ——— 对寒冷的适应 旗形树的树冠 ——— 对风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增加空气湿度

2、动物的活动影响环境 ——— 蚯蚓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技能训练: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后记:

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

说课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该节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考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确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也为下一节“生态系统”的学习作好预设。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另一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呈现的方式也直观,前者就四幅图片,后者是一个探究活动,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提高说明问题的能力;

2、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3、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2、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点;

3、利用技能训练,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重点又是难点;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是重点,新教材倡导探究性学习,应该利用好每一次活动,来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五、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

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二)新知学习: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重点又是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让学生观察教材的四幅图片,引导从“形态结构”、“生

活方式”与环境间的联系展开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选择一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可是思维发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课堂风格。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性的,充满灵性的。

第二步:启发学生还能找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第三步:媒体呈现配有介说词的图片,如:乌贼的墨囊;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尺蠖的拟态等等,让同学们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

断与环境摩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下来而形成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会学到。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这部分的知识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步:让学生亲身验证“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 课前亲自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课上交流。这样安排体现1、有做事的过程;2、有明确的目标;3、有明确的结果;4、使用语言传达信息5、体现过程的真实性。这是任务型教学的五要素。交流时注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程是比结果更重要,但在这儿,由于结果涉及到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应以激励和引导。

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

第二步:再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a、地下耕耘者是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b、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从生物对环境产生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认识生物的存在确实影响着环境。

第三步:让学生尝试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时反馈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动画“屎克螂出国记”,以生动的画面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同时在学生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再一次激起他们的兴趣。

3、技能训练:

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别有用心之处,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优势。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谁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收获,这点很重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及时帮助他们构建概念,点睛突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在生物圈,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重要!

(三)、作业练习:(见教材)

1、 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组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

这是两道开放性题,既能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又能煅炼思维,

体现知识与社会、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有所用。 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就是这样安排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

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教学自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因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论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本节时候采用“创设情景---温故知新----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的教学策略。

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课前的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除此之外,我认为本节课在教学是还有两个亮点:一是“在做中学”。本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并不难,运用前一节的探究活动方法完全能够完成,所以这个活动我安排在课前,课上

主要是组织各小组交流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处理方法。学生从“做中学”中亲身验证了植物对空气的湿度有影响,有利于认识生物是可以影响环境的。让知识的获得渗透在过程的体验中,让成功的喜悦体现于精彩的交流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的参与中。 第二是“在乐中学”。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启发学生例举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环境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有两个好处,1、既考验了前一节课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两课内容的紧密联系;2、创设了情景,激发了兴趣,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课。 其次是在授新过程中采用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交流 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愉快地“享受”学习。

课堂实录: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复习提问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个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生物,说说它的生存都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吗?

生:学生会说出自己家中养的花,要受到阳光、空气、水、土壤以及其他生物的影响等例子。

师:回答得很好!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它生存的环境,那么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又是如何面对的呢?生物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适应环境,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又在影响着环境。

师:同学们说的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分别出示1.沙漠中的骆驼;2.沙漠中的骆驼刺;3.寒冷海域中的海豹;4.旗形树的树冠——四个图片资料,让学生分析每一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特点,展开讨论。 生:对图片1的讨论如下:沙漠炎热缺水,骆驼和别的动物不一样,它有高高的驼峰储藏大量的脂肪,当它又渴又饿的时候,脂肪会慢慢

分解,变成它需要的营养和水;骆驼平时不出汗,只有体温达到46℃才会出汗;骆驼平时一次能喝下100多升的水,而每天排出的尿不到一升,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即使在沙漠上行走一个月也不会感觉渴,这些特点是动物对干旱的适应。

对图片2的讨论如下:沙漠地区降雨量少,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它生活的区域有地下水源,骆驼刺的根长得非常长,而且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而骆驼刺在荒漠中也能得到水,这是植物对于旱的适应。

对图片3的讨论如下:海豹是哺乳动物,在寒冷的海域生活,要保持体温,就得有件厚衣服,海豹的皮下脂肪非常发达,可以达到60 mm,这是动物对寒冷的适应。

对图片4的讨论如下:树的枝条偏向一侧,是长期受一侧风向的作用,使得树冠的形态改变,看起来像一面旗帜,故得名旗形树,这是树对风的适应。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对,由于生物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物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中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是生物通过漫长的年代,不断和环境磨合,自身不断进化,生存了下来,就形成它现在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同学们还能找到生物适应环境的其他例子吗?

生:动物的警戒色,壁虎的“苦肉计”,长颈鹿的颈,刺谓的刺,雪莲花的叶,沙漠植物仙人掌,等等。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现在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看配有解说的影像片段

影像镜头(一)鸟类骨骼质薄,有的中空,适于空中飞翔; 影像镜头(二)乌贼的墨囊,有利于它逃避敌害;

影像镜头(三)猫头鹰的利爪,有利于捕猎食物;

影像镜头(四)含羞草的叶与多暴雨的环境相适应;

影像镜头(五)尺蠖的拟态。

师:在学生为生物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适应现象惊叹不止时,告诉学生生物的生存斗争是非常残酷的,或风吹雨打、天寒地冻,或被抓捕,或饥肠惋辅,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生存下来。所以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具有普遍性的,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实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也在影响着环境。让同学交流课前布置的探究植物影响空气湿度的测量结果。

2.课前探究活动的交流

师:首先老师要间你们,为什么我们测量时要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这样三个环境测量空气的湿度?

生:a.因为这三个环境植物的种类、数量不一样;b.用不同的环境可以作对比。师:分析得很对,如果在不同植被环境同一时间测量湿度结果不一样,就说明植物影响环境,是不是?现在请各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结果。

生:第一小组:测量时间早上,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二小组:测量时间中午,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第三小组:测量时间晚上,裸地、草地、灌丛——灌丛的湿度最大。

师:如果在同一个地方测量,不同的时间,它的湿度是不是一样呢? 生:第四小组:也不一样,早上湿度最大,中午湿度最小。湿度最大的地方是早上的灌丛。

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坐标曲线图,讨论比较后,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验证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同学们这次合作得非常好,而且还能对你们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你们不但亲身验证了生物也可以影响环境这一结论,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师: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很多,请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然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2.为什么我国开发西部强调要退耕还林和还草?

生:蚯蚓没有眼睛,善于钻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泄物还有大量的氮、磷、钾,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它每天吃的食物是土壤中的有机杂质,帮助我们处理了垃圾,改善了环境,是人类的好帮手。 师:很好,通过蚯蚓沃土,我们看到生物也能影响环境。那么,在我国西部退耕还林和还草、沙漠植树又是为什么呢?

生:我国的西部现在沙化越来越严重,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师:对,生物改善环境的例子很多,谁还能举出一些?

生:学生说出土壤中的腐生菌使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森林的作用,

等等。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看一个科教片《屎克螂出国记》 讲解:屎克螂,学名蜣螂。

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畜牧业闻名的国家,众多的牛羊每天要留下一亿公斤的粪便,使得牛粪堆积在草场上,风干硬化,牧草被遮压且枯死,草场上出现了块块秃斑,草场退化严重,苍蝇成灾,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来,澳大利亚从我国和其他国家引入屎克螂,因为屎克螂主要以牛羊粪便为食物,且把它们的卵产在粪便中,滚成一个大的粪球,这样就帮助澳大利亚人“打扫了卫生”,使草原又恢复了生机。同学们看,生物的作用大不大?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下面我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做一道技能训练题,大家开动脑筋。

4.技能训练

师:同学们看本节教材的技能训练,你们观察一下猫和兔的双眼长在头部的什么位置?

生:讨论后学生回答,兔子的眼长在两侧,猫的眼睛长在正前面。 师:眼睛的位置与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吗?

生:有。兔子双眼长在两侧,视觉的范围大些,便于发现周围敌害,及时逃避敌害。猫捕食老鼠,它的双眼长在前方,利于捕食。它们的形态与生活方式有关。

师:非常好!同学们对这个解释满意吗?如果还有其他的想法,同学们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最后,我们一起总结一下今大学的知识。

5.授课总结

师生:本节教学内容:生物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又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改变环境,它们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也生活在生物圈中,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回报给人类,所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啊!

三、巩固练习

看教材练习题

生:讨论、回答

师:引导、帮助、纠正、鼓励。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