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器发展史

玉的人文内涵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古老的文明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灿烂的光辉。据学者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玉器,这是区别于世界上其它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标志。

玉,就是美石。古老的中华民族在以石为器,选石制器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一些石头,美观、耐久、稀有,天生丽质使它们与众不同,因而被人们用来作装饰品,这是原始的审美观念造就的玉与石的分离。

考古发掘表明,在兴隆洼文化时期人们就已开始辨识和鉴赏美玉了,还学会了磨制专供观赏使用的玉器,可见玉器文化拥有十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是中华民族,也唯有中华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寄托理想,直抒情怀。

我们的祖先们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认为君子德比于玉。这多少让玉在繁多的珠宝美石中有些阳春白雪的味道,玉既有“无价”的身份,又具有个性独特的精神气质,身价高贵。

《管子》记载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几乎都是玉制成的。传说中用15座城池交换的“和氏璧”,据说就是中国用玉玺的始祖。君王们所看重的,也许就是玉的德行与灵性。

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根深蒂固。中国的国字四框里是一个玉字,国中有玉,玉是中国之魂,民族之魂;玉字是王字加上一点,王者之尊;神仙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玉帝、玉皇大帝;所谓“宝”,有玉方成宝;人事物命名与玉相关者不胜枚举,地名如玉门、玉溪、玉田、玉泉山等,人名就更加数不胜数了,如神话故事吹萧引凤中的弄玉、国画大师齐白石(又叫齐璜)等;国人把最高尚的、最坚强的、最纯洁、最美丽的东西,都用玉来形容。比如:形容人的气节:宁可玉碎,不可瓦全;形容女人的美丽:亭亭玉立、冰肌玉肤;珠圆玉润形容歌喉之美;形容仙山胜境有琼楼玉宇。咏玉,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主题。晋唐宋元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咏玉佳句涌现。

玉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最高境界、最高层次。玉文化渗透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领域,上至帝王,下至庶民,无不对玉有着深厚的情感。

中国玉器在世界历史文化中之所以如此光辉灿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质地优良,蕴藏丰富的玉材,玉材中的精英便是和田玉。

中国人制玉爱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当时新疆和田玉便有了开发和利用的历史,这些极富特色和品质的美石被开采出来,与瓦砾相别,秉其令人仰慕和渴望的气韵和品质,跃入人们视野中,成为代代相传的珍宝。

在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脉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和田玉矿藏,成矿带全长1200公里。和田玉是一种珍稀玉种,属透闪石质软玉,是由透闪石的纤维状晶体紧密交织而成的毛毡状结构集合体。其摩氏硬度在6.5—6.9之间,质地细腻,具有独特的润泽的油脂光泽,有“软玉之王”的美称。相较于世界其他品种的玉石,软玉韧性最高,不易碎,耐磨损,极难染色。和田玉的坚韧使它经得起精雕细琢。和田玉透明度不高,一般是半透—微透,这使和田玉美的朦胧温和,更突出其油脂光泽的柔润细腻,观赏价值极高。

关于和田玉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传玉是美丽而善良的姑娘的化身。相传古代于田国的玉河畔,居住一位技艺绝伦的老石匠,带了一个徒弟。在六十岁生日那天,老石匠在玉河中拾到一块很大的羊脂玉,老人爱不释手,将这块绝世美玉精心雕琢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玉美人。老石匠情不自禁地说:“我要有这样一个女儿多好啊!”果然,这玉美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拜老石匠为父,取名叫塔什古丽(玉花)。不久老石匠去世,塔什古丽与小石匠相亲相爱。可是,当地一位恶霸,趁小石匠外出,抢走塔什古丽,妄图强迫成亲。塔什古丽不从,恶霸用刀砍她。她身上发出了耀眼的火花,点燃了恶霸的府第,而自己化成一缕白烟,向故乡昆仑山飞去。小石匠得知后,骑马去追,沿路马蹄飞扬,撒下了许多小石子,成为后人找玉的矿苗。

维吾尔族人民历来崇玉爱玉,谚语说:“宁做高山上的白玉,勿做巴依(地主)堂上的地毯。” 我所接触最多也正是和田玉,可以说和田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石、中华瑰宝,尤其是市场上颇受推崇的羊脂玉,其美感正如中华文化的秉性一样——虽含蓄但精光内蕴,盛名累累却不张扬。雕琢的时候更是一点点显露出脱俗的气质,不是笔墨可以轻易表达出的。

古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即使是名扬四海的中华瑰宝和田玉,天然养育的形态也不能将其清丽高雅、油润细腻的内在美完全显露出来,未经人工雕琢时的玉正如待妆的美女,蒙尘的明珠,需要一双发掘美的慧眼和妙手。

琢磨了璞玉,美玉出焉。琢磨了君子,圣贤出焉。“玉文化”的精髓,是承认美在天然,美在历经磨难,美在智慧和真诚的谦虚,美,还在生生不息的创造。

中国玉文化由来已久,对于琢制和田玉自有一套代代沿袭并不断改进的程序。早在《诗经》中简练的“切”、“磋”、“琢”、“磨”四个字就说明了古人琢玉的各项工艺。现代玉雕受益于科技的发达,更是长足发展,制作时间及器饰的精细程度有了质的飞跃,玉饰品是变化多端,美不胜收。

现代玉雕一般分为选料,设计,琢磨,抛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内容。

一.选料

选料如相马,须了解玉料的内外部特征,以便正确合理地用料,达到物尽其美。首先要根据质地、色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等指标来判断玉料的种类及品质,从而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必要时,还要进行去皮、去脏、切开等清理的工艺,以“挖脏遮绺”,避免或减少玉料的缺点。“脏”指玉料中的杂质和包裹体,“绺”是玉的内外裂纹。选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料的好坏一般占有玉器成品价值的一半左右,正确认识玉的本质,发现其特色,巧妙用料,就能使产品效果更加突出,让人爱不释手。

如果玉质好,绺裂和瑕疵少,可依靠颜色、块度及形状确定选用,通常方形料宜于器皿造型,三角形料宜于花鸟造型,长条形料宜于人物造型。如玉有皮,或有瑕疵和绺裂,可选一处切下表皮,进行观察,以确定选用。

二.设计

玉器饰品件件有变,即使寓意相同,构思一样,其造型也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玉器制作过程之中。首先是造型设计,即因料构思,根据玉料特点设计造型,扬长避短,结合造型美的艺术,突出玉料的不同优势。一定要将料质之美及特色发掘出来。质地美就发挥玉的温润特性;颜色美就注意表现其色彩动感。造型设计还要从玉的性质出发,保证工艺技术可以制作。造型设计有四个基本的原则。一是用料干净,充分展现玉的质、色、形、工之美,所谓“用美”;二是用料合理,把玉质最美的部分放在最显眼地位,并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料,降低损耗,所谓“用尽”;三是量料施工,根据玉料的色质,恰当施工,所谓“用绝”;四是有艺术价值,形象逼真、细致生动、富有情趣、主题突出,各部协调,所谓“用雅”。

设计好后,要在玉料上进行粗绘、细绘两道绘图工序,粗绘是制作前,把造形坯样画在原料上;

细绘是作出粗坯后,将细部要求画在坯上。制作过程中要随机应变,设计制作互相配合,力求精益求精,巧用活用,其成品会更加生动有趣,还可提高玉的利用率和艺术性。

三.琢磨

设计完成之后,制作者利用磨玉器械、金刚砂、磨粉等,将其加工成形。技法千变万化,归根到底是琢和磨。琢就是利用铡铊、錾铊等工具,将造型中的余料切削掉。磨就是利用冲磨工具将造型中的余料研磨掉。基本造型完成后,为使细部清晰,还要进行勾、撤、掖、顶撞等工艺,即勾线纹,去除小余料,清理底部,平整底纹等等。此外,还有叠挖、翻卷等工艺,把花瓣、衣边做的飘逸。打孔、镂空、活环琏等特殊工艺是琢磨的同时进行的,此外要注意玉器成品尽量保持重量,重量也是玉器价值高低的重要评定条件。

琢磨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创造性劳动,中国琢玉尤以高超精巧称誉世界,正如世界许多学者、艺术家所说,玉及其雕琢的特技,是中国人的天才创造和杰出贡献。

四.抛光

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抛光首先是去粗磨细,即用抛光工具将粗糙表面磨得光滑;其次是罩亮,即用抛光粉磨亮;再次是清洗,即用溶液清洗玉器上的污垢;最后是过油、上蜡,增加光亮度。玉器的抛光,要求玉面平顺,以反映玉的温润美。

经过上述程序制成的玉饰品,配以古色古香的包装,以美化和保护玉器,衬托其身份,并置于典雅华贵的店堂,一种儒雅的消费氛围就会吸引来来往往的人驻足赏玩。

一件玉器从选料到全部完成,少则一月,多则数年,稍不留意就是损坏的危险,琢玉艺人呕心沥血始见成效。所以,玉器饰品不仅玉料宝贵,琢磨之功更是难得可贵。

中国人奉玉为通灵至宝,历代出土文物,举凡衣食住行生活用品、礼仪巫仪、政治吏制无处不见玉器的身影。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除祭天祀地外,还有辟邪和象征权力、财富、阶级等功能。

几乎每个朝代,中国玉器都会因社会的发展和统治者的喜好而出现一些创新性的工艺特点。这也正是玉器被看作梳理历史文化脉络的一条重要线索的原因。

王朝没落,艺术却永远留存下来。玉器的主要纹饰及特点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也能够反映出其源头文化的不同特征,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映像。玉器以特有的方式把各个朝代兴衰沉浮的时代特点鲜明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一种沉默的文明方式,凝重,让我们尊重。

京作、苏作、西番作

从古至今玉器上雕琢的各种纹饰,或朴实无华,或精雕细琢,或寥寥数笔简单勾画,或繁复叠加,纹饰丛生。其雕刻技巧、构图寓意从各个方面反映了玉文化精深的底蕴。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其玉器纹饰在构图、造型及所表现的主题等方面,常常各有侧重,各有其不同的寓意。

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雕玉风格。主要常见的为京作、苏作、西番作。

京作即北京的玉石雕刻,也叫做北方作。它从造型上看多立体器物,即浮雕的多。京作品种繁多,有各式各样的造型。做工有勾花、勾撤、高浮雕、打洼等复杂的雕琢。做出的玉器大气朴实、端庄正统、神态自如逼真。

苏作是苏州雕工王器,代表着南方的工艺,也叫南方作。它多雕小件器物,如别子、佩饰、花片,玉坠、玉牌、玉环、鼻烟壶等。苏作的特点是造型简单,做工细腻婉转、精细入微、图案精美。

西番作的代表作品是痕都斯坦式玉器。痕都斯坦玉制作从清代开始流行,乾隆时期是西番作工艺最鼎盛时期。西番作的特点是多选用单色的玉材来雕琢,尤喜纯白色的和田玉,追求一种纯净的美,以实用品为主,如碗、盘,壶、刀把等。西番作的雕琢胎子以薄、轻二字即可概括,清高宗誉之“莹薄如纸”,比之为“蝉翅”。由于器壁细薄,甚至可以从内壁看到外壁上的雕花,给人以莹润剔透的透明感。它的装饰图案多以写实的花果为主,成翻卷交缠状,纹饰多是剔地阳纹,即浅浮雕的工艺手法。西番作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富有少数民族特色,其风格有中西合璧的味道。

正如南北两地不同的人文社会习俗,京作的大度风骨凛冽,苏作的清雅精致唯美,形成了两种迥然不同的美。精致华丽的西番作经过近代的演化,已逐渐集中于陈设器皿件,并少有精品出世。而佩饰受到文化交流的影响,与内地京作苏作多有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流派,题材涉猎越发广泛,雕刻技法也越发精湛,粗中有细,繁中有简。

中国玉器被世界公认为独一无二的艺术,颇受西方人的青睐。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玉器文化已深深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发挥着其他工艺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审美的烙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

从原始的夏商周到封建社会唐宋元明清,玉如美人一步步走来,汲取各种历史的人文的精华,成长为一位渊博的学者。到了现代,秉承前朝玉器艺术底蕴,更是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多彩光芒,随着现代生活的前进有了新的内容,风格也向世界时尚拓展开来。

比较古今玉器使用的状况和玉器功能的演变,不难发现,人们对玉的欣赏角度和审美价值也有了很多潜移默化的变化,扳指、簪钗、鼻烟壶这些用具现已作为单纯的收藏品被关注。当今的玉器因经济大潮大势所趋,除了继续把握其文化脉搏,也已成为一个贸易热点,它包含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对玉器艺术的追求不改,二是兼顾市场的变化,不再深藏不露,凭借影像宣传、专业零售企业、网络等多种多样的媒体或途径,传播数千年的东方文化。

现代是中国急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飞跃性的工艺水平为中国玉器的制作提供了无限可能。相较于古代玉器的古朴庄重,威严淳厚,现代玉器更加活泼善变,飘逸灵秀,更富有艺术感染力。以人物来说,不仅注重其外貌的刻画,也着意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情绪,不同的造型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其动态、情节、陪衬都与主体息息相关。而花鸟则充分发挥现代工艺的优势,力求细腻逼真,即使有创意性的夸张表现某一部分,也绝不突兀,既协调也很别致。产品中但凡是有情景的,更讲究层次分明,主题突出,融合中华民族东西南北的地域特色和艺人们独到的雕刻技巧,博采众长,可以说是玉器史上“百花齐放”的鼎盛时期。

人们对玉器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对仿古器的关注也在升温。得益于现代工艺的精湛,我们可以见到很多风格神似,做工更加精良严谨的仿古器,其布局其线条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着7000年玉文化的深厚魅力。现代玉器不仅发挥了玉的天生丽质,更将其色彩美发掘的淋漓尽致,俏色产品的蔚然成风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现代玉器以艺术形象动人为主,以玲珑剔透见长,一眼就能让人察觉到造型美和做工的精致,直观效果更强烈。

无欲则刚,有情则苦。人生在世有七情六欲,也就酿造出喜乐苦悲,怡情烦躁等许多的情绪,兴之所至会将心爱之玉取出来把玩一番,烦闷无聊时也会将愁绪投注于玉,多是睹物思人。玉是一种物化的精神,它以耐用和养生益寿的特质,代代相传。赏玩玉器的人在玉的神韵之中修身养性,经年累月而生成一种固若金汤的心理,可以平和地面对很多大起大落之事。也正是这种不会过忧过乐的心态,帮助人们健康长寿,知足常乐。

以上是我从事玉雕几年来所学习和体悟到的一些肤浅认识,个人见解难免狭隘,望大家指正。

1、 2、 3、

4、 中国玉器鉴赏图录(上、下),作者:邱运荣、李建伟,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赏玉与琢玉,作者:刘道荣,百花文艺出版出版; 中国和阗玉,作者:唐延龄、陈葆章、蒋壬华,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宝玉石大典(上、下),作者:李劲松、赵松龄,北京出版社出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