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党代会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共创美好生活

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陆留生

2011年6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生活,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奋勇前进。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在党中央和省委、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第二个率先‛目标,高扬发展、富民、创新主旋律,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圆满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巩固全面小康基础上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出了坚实步伐。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全市经济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地区生产总值从295亿元增加到730亿元,增长1.47倍;全口径财政收入从45.2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8.9亿元增加到70亿元,均基本实现翻两番;工业总产值从680.8亿元增加到1900亿元,增长1.8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1300亿元,年均增长14.4%;进出口总额从35.8亿美元增加到8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8亿元增加到141亿元。

——过去五年,是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提升,现代农业全国领先,三次产业比例从5.0:60.4:34.6调整到

3.7:57.4:38.9;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和新型化程度明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太仓港跃升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科技投入大幅增长,创新体系不断完善,‚522‛人才品牌全面打响,科技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五年前下降21%,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港区、新区等开发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科教新城正式设立,央企、德企等特色品牌持续做大,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

——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按照‚一市双城三片区‛发展理念,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主城区、新港城和三个中心镇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扩展到41.7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1.6%,现代化中等

城市框架快速拉开。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一批新型村庄和社区相继建成,‚三集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六纵七横九连接‛道路体系,水利、能源、环保、通讯等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成功实施一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配套项目。‚绿色太仓‛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荣获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过去五年,是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的五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9%和11.8%。创新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太仓模式‛,保障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深入推进,‚精致和谐、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市民整体素质、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公共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高位均衡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并进,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健全,人口计生服务与国际交流合作取得较大成效,体育事业快速提升,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档案事业全国领先,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平安太仓、法治太仓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得到创新和加强。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等称号。

——过去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谋划部署,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广大

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序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工作活力和整体功能明显增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源头防腐工作持续加强,‚勤廉指数‛测评和电子化监督等创新工作全省领先,‚勤廉太仓‛品牌进一步打响。

五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经历宏观环境跌宕变化、经受复杂局面严峻考验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显著成绩,离不开党中央和省委、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离不开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老领导和老同志的关心帮助,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太部队、在太部省属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太仓市委,向所有为太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首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一)必须坚持率先争先,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是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动员全市人民矢志不移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我们始终牢记上级党委‚争做‘两个率先’排头兵‛、‚当好苏州发展生力军‛的重托,大力度推进思想解放,高标准确立发展定位,不断用‚加快建设、跨越发展‛来激励全市人民,立志率先、拼搏争先、奋勇当先、实干为先;始终不渝地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以港强市、经济国际化、可持续发展和接轨上海五大战

略,全市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共创伟业的浓厚氛围,呈现出现代经济、现代城市、现代文化、现代社会全面跨越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必须坚持放大优势,积极探索太仓特色发展之路。沿江沿沪是我市最大的优势,只有持续发挥优势、放大优势、创造优势,才能把现实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我们牢牢把握省、苏州市全力支持太仓港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加快繁荣太仓港,扎实推进港口码头、临江产业、现代物流、新港城‚四位一体‛发展,不断增强港口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世博会举办等重大机遇,着力在产业转移对接、基础设施交融等方面全面突破,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中实现了更大作为;着力发挥港区、新区、科教新城和各镇园区产业特色优势,打造形成沿江沿沪产业带和以沙溪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圈。‚以港强市‛、‚接轨上海‛主战略的深入实施,特色经济的形成和优化,推动我市走上了一条优势不断叠加、持续放大的特色发展之路。

(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不断提高全面协调发展水平。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重大关系,充分挖掘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提升发展质量。我们始终坚持保持均量优势与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速度与加快转型升级并举,统筹把握和协调处理经济与社会、强市与富民、城市与农村、业态与生态、物质与人文、整体与特色等各方面关系,并有重点地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和服

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社互动‛、‚三集中‛和‚三置换‛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重大举措,对文化太仓、平安太仓、法治太仓、绿色太仓等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民生优先发展,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着力打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并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广泛开展惠及民生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得到提高,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实现了同步提升。

(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着力保障改革发展顺利推进。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只有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我们坚持以抓基层、打基础为关键,努力构建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着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施‚五大工程‛、健全‚五大体系‛,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核心,运用科技手段、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广大党员做到政治上清醒、

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充分调动各方的创造性、主动性,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规模相对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任务还很艰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仍需加快,新时期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部分干部开拓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今后五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要不失时机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苏州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在实现‚第二个率先‛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作为苏南板块的重要一员,太仓应当牢记肩负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全力当好全省‚第二个率先‛先行军。

今后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主题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

设为保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现代创新格局、推动现代港口发展、加快现代城市建设、加速现代文化繁荣、促进现代社会和谐,把太仓建设得更加美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确保‚十二五‛中后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水平的现代化迈进。

具体目标是:

——经济更发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港口开发开放跃上新的台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城市更宜居。城市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增强,中心城区集聚辐射作用明显提升,新港城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市,现代田园城市特色基本形成。

——社会更和谐。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相对差距缩小,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市民行为文明有序,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全社会的安全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文化更繁荣。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开放、多元、创新成为城市文化新意象,文化产业和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生态更文明。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

——人民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普遍提升。

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前提是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今后五年,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等为我市参与国内外竞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带来了重大机遇;太仓自身已经在现代化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有三分之一指标已经或即将达到苏州市初步制定的现代化考核标准。同时,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等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压力和挑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充分用好各种有利条件,着力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把战略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

实现上述目标,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再创一个转型加速期。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与兄弟县市相比,太仓加快发展的要求更加强烈。在推进‚第二个率先‛进程中,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提升标杆积极作为,推动全市综合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相

协调,更加注重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动,切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实现上述目标,最核心的动力是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再创一个活力迸发期。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强化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要深刻认识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把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引擎,牢固树立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的基础上。要全面提高开发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努力以开放促进改革、推动创新、加快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最根本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再创一个幸福提升期。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是推进‚第二个率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第二个率先‛实际成效的评判标准。要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基层新鲜经验,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要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新要求,切实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社会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全市今后五年发展的总目标。我们要整体谋划、系统安排、统筹推进,着力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加快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1.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产业集聚区载体建设,努力形成资源利用率高、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价值高、特色鲜明的产业空间布局。重点打造港区临江制造业大载体,放大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构建科教新城科技文化产业高地,提升中部地区和各镇特色园区,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着力提升港区保税物流中心、老城区商贸中心,加快建设新区中央商务区、浏河长江口旅游度假区,积极打造天镜湖文化商务区、沙溪古镇等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服务业品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沿沪地区及城镇之间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形成城市和田园交汇融合的美好景象。

2.提升产业结构水平。坚定不移地狠抓有效投入,深入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和服务业‚三年倍增‛计划。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重大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提升发展传统优势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加快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拓展,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把服务业真正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关联、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港口物流、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现代商贸、高端金融等服务业,逐步向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和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社会服务和生态保障能力。

3.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以培育国际化大企业大集团为重要方向,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创新型企业和竞争力强的地标型企业。鼓励企业在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购并或跨区域联合重组,支持上规模、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立足本土建设总部基地,面向全球配置资源,开拓高端市场。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育风投、创投和股权投资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开发一批技术领先产品,实施一批品牌示范项目。扶持中小企业成长,在产业联盟、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实施贴身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壮大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二)完善现代创新格局

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全方位推进科技进步、人才开发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更高平台集聚发展资源,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为关键,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步伐,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型企业群。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构建公共创新平台,加强创新载体和专业孵化器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加快知识产权向技术标准的转化,创建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积极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2.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深入实施‚522‛人才工程,创新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本市籍高层次人才回乡工作。加强以新生代企业家为重点的培训工作,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依托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一步扩大‚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影响和规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健全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主体的人才发展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提高人力资源投资比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人环境,增强‚娄东英才‛等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以多种形式留住高层次人才,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3.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着力破除转型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营造更加科学、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沙溪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

探索‚区镇合一‛管理体制。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提速,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加快消除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促进民间投资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三)推动现代港口发展

围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目标定位,坚持以港口建设促进开发开放,以扩大开放加快港口发展,不断增强港口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

1.建设国内一流大港。牢牢抓住太仓港作为全省‚十二五‛时期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的战略机遇,全力加快太仓港发展,力争早日把太仓港建设成为集装箱干线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集装箱四期工程等重点项目,推进沪通铁路太仓港支线、疏港高速、疏港快速路、杨林塘整治等集疏运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市场开拓水平,探索打造太仓港自有市场经营主体,加大航线开辟、货源组织力度,深入推进区港联动和无水港建设。着力提升港口功能,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持续提高口岸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太仓港对外吸引力。积极构建大载体,争取批准设立国家级太仓港经济开发区、太仓保税港区和苏台(太仓)自由贸易港区,形成新的政策优势。

2.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坚持港口功能开发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培育龙头型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的国际采购、分拨和配送中心,拓展信息、金融、经贸等物流增值服务,不断提高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持续引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保持临港工业大开发、大投入、大建设的态势,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建设全省领先的新能源产业园、先进装备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

3.扩大对外开放优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放大以德企为标志的欧美企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接央企和其他国内大企业、大集团,集中资源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兴产业项目,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结算中心和营销中心,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努力把服务外包培育成为我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工厂、销售网络和研发基地,不断提升跨国经营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进我市与上海等周边城市在区域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接合作,更加深入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统筹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加快打造功能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环境更加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1.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强化规划全覆盖管理,按照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市双城三片区‛空间结构,编制各城镇控制性详规,协调推进城市形态开发和功能提升。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做优做美中心城区及拓展区,不断完善新港城城市功能,大力推进沙溪、浏河、璜泾等三个中心镇建设,加快构建各城镇节点间的快速交通、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打造形成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城融合、联系密切的新城市群。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管理向区镇延伸,推进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努力形成与现代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2.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深入推进‚三集中‛、‚三置换‛,到2015年农用地集中规模经营达90%、镇村企业集中度达90%、农民集中居住率达80%左右;开展土地整治,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抓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示范村建设,加大扶持经济薄弱村力度,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注重长效、社会参与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广泛应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加快建设节

地、节水、节能的节约型城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健全环境价格调节和生态补偿机制,构建和完善环境安全体系。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工程,促进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快实施‚绿色太仓‛工程,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编制实施绿道规划,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五)加速现代文化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主战线、主阵地、主力军‛地位,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不断增强思想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始终把思想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丰富、拓展、提升太仓城市精神,促进城市精神与时代精神相交融、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铸造出新时期太仓发展的‚精气神‛。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健全完善公共文明体系,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积极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维护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正常秩序和促进诚信的社会机制,增强全社会守信意识。

2.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以投入的持续增长推动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着力推进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社区)文化资源优化整合和综合利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

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充分挖掘‚郑和航海起锚地‛等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品牌。繁荣文化艺术的创作和生产,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

3.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力争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建立完善文化产业市场,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现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数字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文化领军企业和基地,培养一批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六)促进现代社会和谐

积极把握现代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征,大力加强和创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1.不断提升就业保障水平。更加突出富民优先,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特别是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农业、创业、就业、物业、股业‚五业富民‛,力争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内实现倍增。加快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并轨步伐,做到覆盖更广、保障水平更高;建

立社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构建形成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实现社会特殊群体保障全覆盖。

2.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城乡教育规划建设,加快教育优质化、均衡化、信息化、国际化步伐。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现代医院管理、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为一体的医疗卫生制度。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健全体育运动项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口发展宏观调控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高度重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法治太仓建设,积极开展江苏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努力构建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和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继续深化平安太仓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大防控‛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市镇村三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网络体系,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努力使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不断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群众诉求表达、矛盾排查调处和预警、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工作的

前瞻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推进‚政社互动‛创新实践,做精社区警务,高度重视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加快形成完善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实现今后五年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证。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强化思想引领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第一个率先‛的继承和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不断强化思想引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真正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现‚第二个率先‛的要求上来,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科学发展、共创美好生活的实践上来。要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健全完善学习机制,构建评学体系,切实提高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整体素质。坚持不懈推进思想解放,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主动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

(二)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任务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努力构建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集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大胆选拔使用发展思路清晰、工作成效显著、人民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抓好后备干部建设和党外干部、女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交流机制,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全面加强干部培养锻炼,深入开展全覆盖、多渠道、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把干部放到艰苦地方去培养、复杂地方去锻炼,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扎实推进强基工程,夯实党的组织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扩大基层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继续深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深化党内民主建设。统筹整合利用党建资源,大力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

助机制,深化‚红色1+3‛主题实践等活动,加强城乡一体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树立良好形象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要始终坚持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要始终坚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权力制约为核心,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要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紧密结合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预防腐败,继续深化‚勤廉指数‛测评等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更大实效。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凝聚更强的发展合力。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巩固和壮大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工商联、残联和侨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

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坚持党管武装,积极支持驻太部队建设,认真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同志们,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伟大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和苏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锐意创新,务实奋进,为太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