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雪说课稿

《下雪的早晨》说课稿

玉门市第二小学 马菊荣

一、教材分析:

《下雪的早晨》这首诗是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全诗分为三个小节,描述了

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我的思绪随着雪花飘飞得很远:想起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的

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这个回忆又由飘飞的雪花、宁静的早晨等现实形象组成。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这样的体裁的课文容易接受。读通顺,掌握生字词速度较快,但是深入理解诗

歌的思想内涵则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带领学生入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质疑: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相机板书:下雪――

夏天的树林)

(二)、目标启动(见课件,请阳光帅气的男生朗读)

1、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课文。

2、领悟作者把真实与联想、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合作释疑:1、闭上眼睛听朗读后,指名读并评价,男女生分小节读。探究点:诗

人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在冬夏的对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

读诗歌,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勾画出重点的词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课件出示:

自学要求)自学4分钟。(课件出示:组学要求)组学5分钟。

(四)、展示提升(课件出示展示要求):重点句段点拨:1、第一小节范读,并让学生配

乐读,充分感受雪的“静”(板书:安静、洁白,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导朗读)仿写“雨下

着,下着„„”,描述雨景图。2、点拨学习第二小节中描写小孩子的句子,展开想象,描绘

雪天小男孩的情景。(课件出示描写小男孩的诗句,相机板书:小孩天真、活泼)3、组内朗读

感悟后全班男女生分别朗读体会。4、提升感悟:作者回忆中的这个小男孩在作者的笔下是如

此的活泼,如此的可爱,那么大家想想,作者在写他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依据发言板

书:喜悦等)5、限时背诵第三小节,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五)、当堂检测:小练笔,文中这个在夏天如此可爱的小男孩,在这个下着雪的粉妆玉

砌的早晨会做什么呢?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想到的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1、课件出示描写雪的诗歌。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描写雪的成语或

者诗词。(贴在黑板上学生共享)

(七)、反思收获:生自我反思(一分钟),指名总结发言,继而进行学科班长总结。

(八)、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夏天的树木 安静、洁白 小孩天真、活泼 喜悦和期盼

四、教学反思:

1、课前只顾自身准备,忽略了学生的情绪调动和心理安抚,致使孩子们一上课就特别紧

张,没有进入状态,这是上诗歌的大忌。

2、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的学生结结巴巴,许多平时上课时的积极分子也“呆若木鸡”,

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课堂时间把握不准、分配不均,解决问题时随机应变的能力需加强,出现意外情况时

不能及时引导,导致气氛更加紧张,致使教学效果不良。篇二:下雪的声音说课稿 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下雪的声音》说课稿 半壁山学区佛爷来小学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雪的声音》,我要从教材、学情以及教学流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内容:《下雪的声音》一课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教材编排:

本组教材围绕“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一文化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将孩子们带进了大自

然的美丽画卷,想让孩子们从《桂林山水》《望天门山》《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

从《秋色》《大海的歌》《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

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如,“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

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主题的这个单元里,编者选此文的目的是引领我们走进白雪

飘飞的世界,教我们用心聆听“下雪的声音”,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策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中段阅读教学阶段目标和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

本文教学采用“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

书,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从读中感悟,在读中展开想象,理解学习语言、

训练语感。

“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应注意的事项:第一,减少烦琐分析,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课

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落实“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遇到难读的

地方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二,在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上,要充分发挥教师范读作用。 第三:提高读书的实效:明确读的目的,创设读的情景,讲究读的形式,注重读中体验

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认读9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

窸窣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境。感悟课文意境的美。 ?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美。激发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愿望,学会用心感受大自然的

美好。

?增进孩子对阅读的喜爱,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文字美、语言美。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9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

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情境,感悟课文意境的美。

二、学情

1、我班学生正处于 “有感情朗读”的学习阶段,大部分学生有“有感情朗读”的意识,

但缺乏技巧,所以有待于老师的范读引领。

2、 我班学生初步学会了默读,但还有个别指读,出声的现象,应继续加强训练。同时

要鼓励学生在默读中多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3、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词句能力,但方法单一,缺乏梳理。所以在课上我将在引导学

生的解词方法上多些指导。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借助字典词典解词、找近反义词

解词、采用分合法解词等。

4、虽然我们身处山区,孩子们接触自然的机会很多,但孩子们往往会忽略身边的很多细

节,对大自然的了解并不深刻。

三、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入手,情境导入

1、 同学们,大自然的声音是非常奇妙的,你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从生活实际入

手,以拉家常的方式提问,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 ( 运用多媒体播放下雪时的画面。)孩子们,下雪我们都见过,但你是否听过下

雪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用耳倾听、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板书课题)

[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雪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出示了读书的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字音、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初

步理解新词意思。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理解的生词以及弄懂了哪个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

明确学习要求,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全班交流识字情况

(1 ) 分段朗读。(纠正读音)

(2)句中提炼词语,并说说词语含义。(解词方法的梳理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词、

借助字典词典解词、找近反义词解词、采用分合法解词等。)

(3)词语中提炼生字,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并在写字书中进行 书写练习。

三)提出质疑,整合问题 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读通顺、读流利。读后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不明

白的地方?

[以读代教,在读课文的基础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环节要

充分 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学生对

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师生一起整合问题,以便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围绕这些问题

展开学习。]

(四)、指导写字。

对第一次全班交流后的生字,进行第二次书写指导。

[书写要求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板书设计:

下雨的声音

像有亲朋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 像慈爱母亲的呵护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下雪的场景,师引导“下雪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然而作者笔下 下雪的声音究

竟是怎样的声音呢?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设计意图:创设白雪飘飞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下雪的声音是怎样的?]

二 、细读文本、自主感悟

1、作者笔下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1)默读课文,自读感悟 (默读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再次进行默读训练,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

思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划下来,问问同伴,或等会儿和班里的同学交流 。)

(2)师生交流学习体会,多层次理解朗读。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如,相机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

婷婷”并同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想象雪中的画面,想象雪的声音。 如,抓住“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

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帮助学生理解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学习过程中相机渗透对比等表达方法)

2、 作者是怎样感觉到这种下雪声音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话说说如

何感觉到这种声音。(1)出示“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谈一

谈在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验吗?(交流中领悟关联词的用法。) 你能用“与其----不如----”说一句话吗?

(2)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体会句子深刻内涵。 (可与: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对比理解。)

(3)、指导朗读,体会句式特点,进行仿写训练。 找生分别朗读5、6和8、9自然段。教师进行必要地指导,重点感受句式的特点。 课件出示雪景图。教师引导,你心中下雪的声音是一种怎样的声音?仿照说一说![设计

意图:创设白雪飘飞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3、 美丽的雪景下还隐藏着一个绚丽的春天。让学生自己美美地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

对春天的向往。

4、入境悟情,配乐朗读 本文文质兼美,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分读、配乐朗读等指导学生用心去读。读出与

作者的情感共鸣,积累优美语言。5、这么美的语言,你愿意牢记下来吗?请把你最喜欢的句

子背下来,和同桌一起分享。(播放画面和音乐)指名背诵。

三、课外延伸 拓展练习

1、读读下面描写雪的好句子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 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

雪山。

2、把你课下积累的一些描写雪的好句子或好段落,和同学一起分享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累一些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会

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

四、记忆字形 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说说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识字方法和汉字字形的比较,努力使学生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

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加强书写指导,努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起着辅导作用,根据本课特点,我将“用

心去感受”作为板书的主干,设计了如下板书:

2、下雪的声音 用心去感受 (赞美雪、向往春天、热爱大自然)篇三:下雪的声音说课稿 《下雪的声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下雪的声音》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它是一篇精讲课文。

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本单元课文的内容语言优美,意境悠长,因

此,教学本组的教材时,应紧紧抓住本组语言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感悟,读中和作者产生共鸣,读中去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爱。

《下雪的声音》一课在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语言,感受大自然之美好方面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

读来回味无穷。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

雪的声音”,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

的美好,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积累优美词句。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我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

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我将落实以下基本理念:

(1)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乐于学习。“阅读是学生、教

师、文本三这对话的过程”,只有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对话”才能够

畅通。因此,课堂上,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力求通过“平

等的对话、亲切的指导、愉快的合作、真诚的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2)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多品,多想。“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也是理解、感悟

课文的有效手段,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 绕“读”这一主线创设多种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

(3)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加强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渗透学习方法这一

策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

具书,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等。

(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史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得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学习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以“读、品、议”为主要学习方法,抓住课文重

点词句学习、领悟课文;我将引导学生运用画面想像,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

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需用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两项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整体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二课时让学生学习课文,用心感受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并在

学习过程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一)谈话入手,情境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中有许多非常奇妙的声音,你喜欢大自然中的什么声音?

2、多媒体播放下雪时的画面,学生倾听说感受。 (从生活实际入手,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雪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3、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聆听那下雪的声音。(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学习字词情况:

(1)难读字词:袅袅婷婷 屏气凝神 窸窸窣窣 黏 易错的词:翩翩而至 耳畔 绚丽

(2)把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一下,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

法体会词语意思)

3、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顺课文,并交流读后感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作者笔下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1)默读课文,自读感悟 (默读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

书、思考”。)

(2)师生交流学习体会,多层次理解朗读。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如,相机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

婷婷”并同时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想象雪中的画面,想象雪的声音。 如,抓住“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

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帮助学生理解下雪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 (学习过程中相机渗透对比等表达方法)

2、作者是怎样感觉到这种下雪声音的?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话说说如何

感觉到这种声音。

(1)出示“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谈一谈在生活中你

有这样的体验吗?(交流中领悟关联词的用法。)

(2)理解: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体会句子深刻内涵。 (与“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

啊?”对比理解。)

3、美丽的雪景下还隐藏着一个绚丽的春天。让学生自己美美地读这一部分。感受作者对

春天的向往。

(四)入境悟情,朗读欣赏 采用教师引读、学生分读、配乐朗读等指导学生用心去读。读出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积

累优美语言。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练习去完成。

1.、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说一说,也可

以写在“小本本”上。

2、摘抄本课你喜欢的语句;

3、背诵这篇课文;篇四:人教版语文八年级说课稿汇总 八年级目录:

下(12):1藤野先生 2我的母亲 11敬畏自然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旅

鼠之谜 14大雁归来 15喂出来 16云南的歌会 17端午的咸鸭蛋 18吆喝 19春酒 20俗世奇人 八年级上:

2《芦花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环境(单元说明)

《芦花荡》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而

在血与火的战争中,真善美与假恶丑,人类的意志力、智能、体能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结

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我认为本单元的情感与态度目标是:让学生获

得对战争(战争的根源、战争的历史、战争的性质以及战争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的正

确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选文以叙事作品为主。联系七年级教材,不难发现,从八年级开始,教材在七年级着重

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开始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本册一、二单

元安排的均是叙事性作品,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而阅读叙事性作品(记叙文)

的基础,就是能清楚地把握记叙的要素。因此,从知识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就是要复习、

掌握记叙六要素的知识,通过抓六要素来把握课文内容,从而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人物和事件,

获得自己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的独特的领悟。 从过程与方法目标上来说,单元要求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能迅速抓住记叙的

要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比较、思考课文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

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默读技能,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2、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抗日战争

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子的“英雄的行为”,显示了

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跟孙犁的大多数小说一样,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课文的主要

艺术特色。

根据《课程标准》关于课堂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

综合”的要求及以上分析,本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知识与能力

①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②感知老头子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③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情感与态度

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迅速抓住记叙要素,初步感知人物形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

读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揣摩景物描写,品味语言。 教学重点:

①通过分析情节感知人物形象。②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方法

拟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听读、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品 读揣摩→迁移”的教学模式,感知、品读中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抗日英雄的故事。 说明: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对人物活动的环境——芦花荡有一个直观的

了解,创设有利于课文学习的情境;采用听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的方法,既是因为国家《语

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也是根据课文散文化的

结构,诗化的语言又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的特点,试图培养学生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课

文内容,又能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教学模式的制定则是根据情意原理和

循序渐进的原则。

根据学情,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在理清记叙要素基础上把握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复述,引导学生探究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

三、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㈠ 导入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

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

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 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

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

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 说明:此导入,意在通过真实的图片叩击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爱,

对侵略者的恨的情感,油然而生对英雄的敬意,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简介作者后,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㈡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边听边想像边概括(最好不看书):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试着用几句话概括出来。

说明:听的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听故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同时,听读既给

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听来捕捉有

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兴趣。 方法指导:听的时候注意把记叙要素变成问题,以利于概括。 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补充,教师小结并过渡: 具体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老头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㈢ 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①分析情节的具体发展层次。 ②说说老头子给你的印象,并请找出相关语句。 方法指导:克服“唇动”“手动”式的默读,养成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的默读

习惯。

㈣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并引导合作,深入探究: ①小结情节层次:护送(开端)→受伤(发展)→复仇(高潮和结局) 合作探究:

课文开头的几个自然段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说明: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从分析情节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也是小说阅读的一般

规律。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布局谋篇。 ②归纳人物性格(相关语句要求绘声绘色地读出来) 爱国、爱憎分明、智勇双全、自信自尊,核心是自信自尊 合作探究:

①你能说出这些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吗? ②怎样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

用? ③透过老头子这一形象,你能看到些什么? 说明:小说就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形象的把握影响到对小说主题的

理解。因此,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扣住人物个性化的东西。 老头子性格的突出特点也是学生最容易把握的就是他的自信自尊,可做重点分析。其他

的有一定的难度,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要求学生把相关语句绘声绘色读出来可以检测学生

理解的程度。

探究的问题则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的突出特点、思想内核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㈤ 小结。

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这节课的感受或收获吗? 说明:这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强调教学目标的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㈥ 布置家庭作业:

①请你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把这个故事复述给你的家人听,并请把你家人的评价带回来。

②朗读课文,归纳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 说明:设题目的,一是为下课时做准备,二是锻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同时

可增进与家人的沟通。 6《阿长与》说课稿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重视积累感悟、陶冶和培养语

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根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字词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描写的作用和方法

4、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真实美。 其中目标2是教学重点,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和欲扬先抑的写法是教学的难

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根据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我

采用略读、细读、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人物感情,领悟美

文在写作上的技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进一步运用圈注、复述、讨论、探究、合作等方

法。

四、说教学过程的设计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又是名篇名作,我设计用2课时来完成。整课的流程为:整体感知

——讨论探究——研读品析——美点寻踪四个板块,层层深入。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要

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都洋溢着爱的时空,人们歌颂着爱:父爱、母爱??

但鲁迅先生却歌颂了一个身份特殊人物的爱一保姆的爱,那是中年鲁迅拾起的儿时的爱。你

知道 他的保姆是个什么样的人吗?请看《阿长与》。 设计意图:这样紧扣本单元“爱”的主题,快速切入主题。

2、简介作者

根据预习作业,学生七嘴八舌起来介绍鲁迅,同时教师给以补充,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自主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此步意在夯实基础。)

2、复述课文(既可全文复述,也可部分复述) 目的在于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再读课文,讨论探究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

2、每件事表现了阿长是个怎样的人?分别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什么思想感情?作者是按什

么顺序安排材料的?

3、作者先写憎恨、讨厌,但结尾又写“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灵魂”,

抒发出一种深沉的怀念之情。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里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个问题,紧扣课文重点、难点,虚实相间,层层深入。同时,三个问题的设置如同“一

缕春风,吹皱一池春水”。创设了一个活泼有序,实在多变的教学空间,自然引起学生的兴趣,

很快进入讨论。

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加以适当板书,巧妙的让学生悟到:文章

是按作者对阿长妈妈感情变化,组织安排材料的,这种感情变化实际上就是“先抑后扬”的

手法,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研读课文,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语句,并分析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首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刻画

人物的句子,进行评点,批注。然后各自发表见解,进而归纳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如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就全文核心部分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体

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生体会、归纳,让学生明白:鲁迅的描写之所以出色,功夫在于选择、提炼,或

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精神,共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

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五)、美点寻踪,探究作品的不朽魅力 根据新大纲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

疑问,我设计了此环节:

你认为这篇文章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互动探究后,小组代表发言) (美在细节描写、性格刻画、情感抒发??)

(六)、小结课文

(七)、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四: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物,写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新大纲强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

本题意在启发学生由本文产生联想,并进行仿写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设计处处考虑到学生实际,着眼于“放飞学生个性”,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采

用“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附: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情感: 不大佩服 讨厌、不耐烦 敬意 怀念 阿长: 烦 琐 愚昧 迷信 善良 朴实 真诚 7《背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背影》,《背影》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的一篇文章。

下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理解、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首先谈谈课标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和作用。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

益启示。

《背影》是朱自清早起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写父亲买橘子的背

影,体现了父子之间相爱相怜的真情。文章语言朴实,但却饱含深情。在学习本文时应在整

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 根据以上两点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能够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内容。

2、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品析用词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并学会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去阅读、

理解、品味文章。

3、领悟父子之间情深似海的真情,学习作者懂得爱、善于爱的人生态度。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目标2也是教学难点.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我将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境,为学习打下情感基础.

2、品读感悟法 利用品读感悟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涵.

3、实践练习法 通过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灵活使用,并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接下来我想谈谈学法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请您毫不犹豫地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理解新教材吧,那样

您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基于这一理念,我准备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

在自主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了使教法和学法充分运用,我拟采用多媒体课间、出示情境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

使我的课堂生动、活泼。

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我的教学程序的设计,在这里我是按照”三板块五环节”的模式设计

的。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我将利用课间出示课文的插图,并结合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这是一个普通

的背影,但是它能让大文豪朱自清永生难忘,能让无数读他的人潸然泪下,这是为什么?因

为它折射出父亲对儿子的无限疼爱,也溢满了儿子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

进朱自清、走进背影去体会那份让无数人感动过的感动吧!(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了

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环节大约用时2分钟。

二、出示目标,整体感知篇五:八年级物理温度说课稿 《温度》说课稿

仙临中学 刘雄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

1节的内容《温度》。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

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

本节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

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

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本节课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使学生

认识温度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难度不大。因此教学方法易灵活多样,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

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

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

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我根据《物理课程

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

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示数,因为平时学生

很少接触温度计,有些东西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所以,要把它转换为理性认识,我将主要

用小实验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5.教学准备

只有准备了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教学以及演示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实验又是中学物

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同时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是发展

学生能力和使学生获得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选择了以下教具: 教师:演示温度计、烧杯(2只,分别装热水、冷水)多媒体设备等 学生:实验用的温度计、烧杯(3只,分别盛热水、温水、冷水)、试管、滴管、烧杯(内

盛红墨水)、带细长玻璃管的橡皮塞、透明吸管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结合课标的要求,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制作和体验,把自己的感

受说出来;培养对生活环境温度的感知能力,对摄氏温度的规定只作初步了解,重点锻炼学

生的认读能力和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作用。

能做的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做,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来说,不能用教师的一味说教代劳,采

用教法:实验、观察、讨论、训练和讲解相结合,启发式综合教法。 学法: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等,依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在原

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采用学法:小组讨论学习、动手实验、

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以炙热的钢水和寒冷的雾凇两幅图片,引入温度的概念: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

理量,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

生活当中。随后引导学生做课本第47页图3.1—1“想想做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感觉冷水,

热水,温水的感觉,交流论证感觉有时并不可靠。 第二环节: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自制温度计:初二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

认识,但并不全面。因此,学生通过自制温度计,然后把自制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再放入

冷水中(最好使用冰水,这样使得效果很明显),让学生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让

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通过自制温度计演示,让学生体会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第三

环节: 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1.以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为例(预先将温度计发放下去),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

外壳,液体,玻璃泡,刻度)。温度计这一小节的内容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看懂,让学生自己

阅读教材的内容。

2.通过看桌上的温度计,看书和观看播放的课件,学生互相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量

程、分度值、摄氏温度的读法、如何规定零度和100摄氏度等知识。并通过老师提问,学生

回答的形式加以深化。

3.介绍一些常见的温度。书上给学生准备了常见的一些温度计的资料,拓宽了学生的知

识面。

4.分组实验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先用手估 测一个温度,再实际用温度计测量一下,并比较估测的与实际测量的温度的不同。学生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体会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四个会:会认、会放、会读、会看)。老师

相应地设计一些问题以补充知识点。在此环节,我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在使用温度

计前要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掌握正确使用

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方法。再配以多媒体,把常见的错误集中展现,让学生印象深刻。 第四环节:深化理解,延展新知 学生对体温计的使用应该不陌生。为了讲清楚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可以设计场景,

让学生分别用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来测量人的体温。让学生自己发现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不同,

并从中分析出体温计的结构特点。 第五环节: 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采取口头小结的方式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要掌握温度数值的读写及温度计的正

确使用方法。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记忆,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习

题。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1节 温度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摄氏度(℃)2.摄氏温度?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构造:?

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3.温度计??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 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或壁?使用方法? 会读:示数稳定,不能离开液体???会看: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工作原理:液体热

胀冷缩符号t

?构造特点:缩口4.体温计? ?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四、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了指导——探索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层层创设情境来不断引导

学生学习,是教学模式从传统的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教学目标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发

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只 起创设情境、主持,激励和归纳总结的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