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参悟

《鬼谷子》一书,原本就是总结归纳游说(shui)的规律、方法和道理,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外交家,所创立的一门有关游说天下的学说。书中从“捭阖篇第一”到“决篇第十一”,由游说辨士的立身开始,一直讲到游说辨士最终为人主和人臣决断为止,传授了游说辨士在历经游说的全过程中,方方面面所能够涉及到的知识和学问。其不光自成体系,而且还涵盖了立身、立事;择主、择人;御事、御人;御说(shui)、御辞等内容。

鬼谷学说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王公大臣。虽然“王公大臣”只是在《决篇第十一》中有所提及,但在《鬼谷子》十一篇中所传授的鬼谷术,无不是围绕着游说王公大臣而设。那个时代,鬼谷子所传授的求学者尽是些没得地位、没得钱财的顶极聪明人。他们千辛万苦求学鬼谷术,也决不是为了用在身份卑微的普通人身上。

鬼谷学说的精髓是:“而阳取之”。“阴”是指“暗中”,而“阳”是指明处。‘阴谋’原本是指暗中计划、盘算和策划,但人们把‘阴谋’和暗中做坏事,或暗中谋害人联系到一起后,‘阴谋’就变成了贬意词。其实不然,‘阴谋’是东方人的大智慧,更是弱者的战胜策。大凡弱者要想取胜于强者,必用‘阴谋’,这又正是让强者特别害怕的数术。可以说:鬼谷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用精准的语言,全面总结‘阴谋’的规律和方法的鼻祖。

鬼谷学说的体系,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捭阖篇第一》到《飞钳篇第五》组成,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游说?”;第二部分由《忤合篇第六》组成,主要讲的是“向谁游说”;第三部分由《揣篇第七》到《权篇第九》组成,主要讲的是“怎么游说”;第四部分由《谋篇第十》和《决篇第十一》组成,主要讲的是“游说什么”。整个学说体系,由众多的相关“道理”和众多的相关“数术”构成,可以说是篇篇相接、环环相扣,其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和针对性极强。

《鬼谷子》一书中,为求学者树立了两个学习榜样,即:伊尹和吕尚。同时,还通过例举“古之大化者”、“古善反听者”、“古之善背向者”、“古之善用天下者”、“古之善摩者”等等,为求学者确立了奋斗方向。

《鬼谷子》一书中,几乎篇篇都引入了“圣人”的行为。鬼谷子所例举的这些圣人行为,是为游说天下的求学者确立的立身标准,更是学习成效的检验标准。

学习《鬼谷子》要以原文为主。由于历史上的原因,《鬼谷子》长期受到所谓正统的压制和排挤,该学说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堂而皇之的公开研究。历史上有些著名人士注释《鬼谷子》后,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留下,而公开研究《鬼谷子》学说的知名人士也是屈指可数。可想而之,这部属上古时段的文言文,在没有一代代传承详细注解的帮助下,现代人就更难读懂它了。

当前,学习《鬼谷子》流行于以翻译白话文为主,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少学习的心态不对,想急于求成。然而以白话文为主,最容易被作者误导,因为这类书中很多翻译的词语不仅文不通、且理也不通,会时常让你产生莫名其妙的感觉。这是由于现代出版的《鬼谷子》,大多作者原本就没有读懂《鬼谷子》,仅从字面意思来意译。这类没有结合历史背景、上下文意思、鬼谷子所传授的对象、游说所针对的对象,再加上断句、断段、加注标点符号的错误,以及传抄时所带来的错误,让无缘人难以学懂《鬼谷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鬼谷先辈的那个时代,没得纸,是在竹块上作文章,其相当不方便。加之,那个时代一个字的不同意思比现在还要多,所以学习《鬼谷子》,而不去读通原著,是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只有当认真读懂原著后,才能让你具有‘翱翔而不迷’的思索空间,更能让你参悟出《鬼谷子》的深邃真谛。

总而言之,读懂《鬼谷子》原著,是学懂鬼谷子学说的唯一正确方法。读其翻译的白话文,充其量只能辅助你读原著罢了。

鬼谷子在开篇《捭阖》中,高屋建瓴地推出圣人行为曰:“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从表而上看,鬼谷子所言及的圣人行为,与“捭阖”毫无联系。其实不然,在鬼谷子所推崇的圣人行为中,内含着两大目的。一是向后人告之:鬼谷学说源于圣人的所作所为;一是针对《鬼谷子》的求学者昭示:“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圣人的六大能力,就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就是求学者的学习目标。

假若求学者按立身要求,学得精通,可如苏秦、张仪、公孙衍之流,纵横天下;

次之,学得其中大部,可如范睢、郭隗、吕不韦之流,可以说国;

再次之,学得其中一部,可如冯谖、侯赢、公孙戍之流,可以说家;

再再次之,学得其中只言片语,可如现代人,或侃价、或推销、或恋爱攻略、或防害己之人等等,可以说人。

鬼谷子所推崇圣人的“观、知、筹策、通达、见、守司”等六大能力,不但是求学者的立身要求,而且也是求学者的检验标准。学成如何?实战如何?能否胜任?都可以用六条标准来检验自己。

《鬼谷子》推出的六大圣人能力,既非空洞的概念,也非口号标语。是实实在在地能力展现。。然而,圣人的六大能力究竟是如何展示其能力作用的呢?求学者应该怎样做,才能学到圣人的这些能力呢?在《捭阖》篇的段节中;在《鬼谷子》的其它章节里都可以寻觅。

比如:圣人“通达人心之理”的能力。在《捭阖》篇的后面段节里,《鬼谷子》详细分解为:第一步,将通达对象,按“贤、不肖、智、愚、勇、怯”的不同材品分类;第二步,从“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等方法中,挑选出或组合、或单挑的合适方法;第三步,在“以无为牧之”的基础上,运用“微排其言”、以及第二步中所挑选出来的方法,直接与通达对象进行沟通,以求得对方内心的实情。

再比如: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何谓“筹策”?古代用于计算的竹码子,比喻筹算、谋划、揣度料量。何谓“万类”?犹万物,《反应》篇中,将游说中的各类话题内容,诠释为“论万物”。何谓“终始”?从开头到结局,即:事物发生演变的全过程。而《捭阖》篇中,将游说中的“阳言”话题内容,诠释“始”,将游说中的阴言话题内容,诠释为“终”。由此可见,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的能力,在游说中具体展现为:或谋划、或谋断游说的“阳言”与“阴言”话题,也就是“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这里的“言善以始其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启始其好事成真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这里的“言恶以终其谋”,就是或谋划、或谋断用以终止其厌恶恐惧的方案,及其实施办法。

《鬼谷子》的圣人观,不但为求学者彰显了榜样的力量,而且还被标榜为求学者的学习楷模。也就是说,《鬼谷子》所标榜的圣人行为,既能为求学者学到,也是求学者身边生动且鲜活的学习楷模。

比如:《捭阖》篇中,鬼谷子曰“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其大意为:圣人始终把握着事情的变化关键。圣人是如何把握住事情的变化关键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把握事情的变化关键”分解为:第一要“审察其所先后”;第二要采用“度权量能”的方法;第三要比较相关事物而“校其伎巧短长”。值得提醒的是:“其所先后”是指对事情轻重缓急排序的把握;“度权量能”是指对采用“度、权、量、能”等四种不同方法的把握;“校其伎巧短长”是指对事物进行相关比较的把握。

这里须提醒的是:因为上古汉语多为单音词,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度权量能”,解读为“度权”和“量能”。《反应》篇中的“动作言默”也应当单音词解读。

比如《内揵》篇中,鬼谷子曰“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这里的“以此先知”,是指用“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的方法,来判别和选择游说对象。而圣人又是如何揵住万物呢?《鬼谷子》在其后的论述中,将“揵住万物”分解为:第一,要从“道德、仁义、礼乐、计谋”等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游说;第二,要从《诗》《书》中,选用能加强自己游说的说辞内容;第三,游说中要“进退”有据;第四,游说成功后,要再接再励,不断择机进献谋略和谋断,直至建功立业。

值得提醒的是:内揵术与飞钳术是不相同的。就前者而言,其考虑的是:如何通过不断进献谋略和谋断,来实现长期揵制住游说对象的目的,其追求的是,能长期有效揵制的效果;而就后者而言,其考虑的是:如何能在游说的瞬间中,实现飞快地钳制住游说对象所言及实情的目的,其追求的是,能迅速有效钳制的效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