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山东高考考试说明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

文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又要体现学科间的联系,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并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基本思维过程拟定“文科综合能力侧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是分别对每一考核目标不同层次和水平的界定)见下表

二、考试内容

(一)思想政治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以及时事政治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内容。另外,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2009年版)》中“《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的指导精神,结合山东省思想政治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中的思想政治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1 .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

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人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 .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 .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

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 .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7)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 .各具特点的国家形式和国际组织

(1)政体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国家形式

单一制与联邦制的区别

(3)国际组织

现代国际组织的发展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1)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

(2)法国的民主共和体制

(3)英、法政治体制比较

3 .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以美国为例

(1)美国两党制的实质

(2)美国联邦制的特点

(3)“三权分立”制的实质

4 .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区别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1)联合国

(2)世界贸易组织

(3)欧洲联盟

(4)中国与国际组织

选考二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1)公民道德建设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2)公民的道德生活

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职业道德

2 .辨析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要求

(1)诚信伦理

(2)竞争伦理

(3)职业伦理

(4)注重效率、维护公平

3 .面对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伦理冲突

(1)科技发展与观念更新

(2)现代科技的伦理准则

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问题

网络科技运用的伦理问题

4 .解决环境中的伦理困惑

(1)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要求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

(3)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伦理要求

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

(二)历史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其中,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中实验省区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的模块和专题”的指导精神,结合山东省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历史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三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沦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 .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 .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 .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 .梭伦改革

2 .商鞍变法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4 .王安石变法

5 .欧洲的宗教改革

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7 .俄国农奴制改革

8 .明治维新

9 .戊戍变法

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 .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1)洛克

(2)卢梭

2 . 17 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

(1)大抗议书

(2)内战

3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1)《独立宣言》

(2)《人权宣言》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 .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1)法国大革命

(2)19 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5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2)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3)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6 .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宪章运动

(2)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选考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非战公约”

(4)国际联盟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瀑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中东战争

(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4)海湾战争

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三)地理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以及《全日制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

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中关于“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的指导精神,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 .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耍特点

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界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 GPS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四部分 地球地图和区域地理

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 .世界地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一个大洲(如亚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4)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3 .中国地理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6)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7)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8)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0)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1)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2)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

(2)旅游点的确定,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

(3)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4 .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1 .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1)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2)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3)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4)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选考三 环境保护

1 .环境与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 .环境污染与防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II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 150 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I卷和第II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单向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40。其中,必做题部分共4道题,110分;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命题范围的每个选考模块内容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题分值均为10分,共30分。选择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必做题部分根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必考内容命题。其中,思想政治必做题的分值比重约占36%.。地理,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