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查杀及预防

课程名称:病毒查杀及预防

一:病毒含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二:病毒特征

传染性:病毒通过自身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达到破坏电脑正常运行的目的,但是它的感染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病毒程序必须被执行之后它才具有传染性,才能感染其他文件。

破坏性:任何病毒侵入计算机后,都会或大或小地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轻者降低计算机的性能,占用系统资源,重者破坏数据导致系统崩溃,甚至损坏硬件隐藏性。病毒程序一般都设计得非常小巧,当它附带在文件中或隐藏在磁盘上时,不易被人觉察,有些更是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不经过仔细地查看,一般用户是不会发现的。

潜伏性:一般病毒在感染文件后并不是立即发作,而是隐藏在系统中,在满足条件时才激活。一般都是某个特定的日期,例如“黑色星期五”就是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才会发作。

可触发性:病毒如果没有被激活,它就像其他没执行的程序一样,安静地呆在系统中,没传染性也不具有杀伤力,但是一旦遇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它就会被触发,具有传染性和破坏力,对系统产生破坏作用。这些特定的触发条件一般都是病毒制造者设定的,它可能是时间、日期、文件类型或某些特定数据等。

不可预见性:病毒种类多种多样,病毒代码千差万别,而且新的病毒制作技术也不断涌现,因此,我们对于已知病毒可以检测、查杀,而对于新的病毒却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尽管这些新式病毒有某些病毒的共性,但是它采用的技术将更加复杂,更不可预见。

寄生性:病毒嵌入到载体中,依靠载体而生存,当载体被执行时,病毒程序也就被激活,然后进行复制和传播。

三:病毒分类

1)按传染方式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混合型病毒。

文件型病毒一般只传染磁盘上的可执行文件(COM,EXE)。在用户调用染毒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首先被运行,然后病毒驻留内存伺机传染其他文件或直接传染其他文件。其特点是附着于正常程序文件,成为程序文件的一个外壳或部件。这是较为常见的传染方式。

混合型病毒兼有以上两种病毒的特点,既染引导区又染文件,因此扩大了这种病毒的传染途径(如97年国内流行较广的“TPVO-3783(SPY)”)。

2)按连接方式分为:源码型病毒、入侵型病毒、操作系统型病毒、外壳型病毒。 源码病毒较为少见,亦难以编写。因为它要攻击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在源程序编译之前插入其中,并随源程序一起编译、连接成可执行文件。此时刚刚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便已经带毒了。

入侵型病毒可用自身代替正常程序种的部分模块或堆栈区。因此这类病毒只攻击某些特定程序,针对性强。一般情况下也难以被发现,清除起来也较困难。

操作系统病毒可用其自身部分加入或替代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因其直接感染操作系统,这类病毒的危害性也较大。

外壳病毒将自身附在正常程序的开头或结尾,相当于给正常程序加了个外壳。大部份的文件型病毒都属于这一类。

3)按破坏性可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

新兴一族:宏病毒。宏病毒是近两年才出现的,如分类它可算做文件型。

4)传染对象来分只不过四类:BIOS、硬盘引导区、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病毒。 四:计算机病毒的检测

1)使用无毒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CMOS设置。

3)使用最新的系统安全更新。

4)禁用Windows Script Host(WSH)和FSO对象。

5)启动防火墙 。

6)启用宏病毒警告 。

7)邮件附件的处理。

8)安装杀毒软件。

五:计算机病毒的检测方法

1)特征代码法

2)校验和法

3)行为监测法

4)软件模拟法

5)启发式扫描技术

六:计算机病毒的清除

1)引导型病毒的清除

引导型病毒的一般清理办法是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磁盘,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病毒被杀掉的同时有用的数据也被清除掉了。除了格式化的方法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恢复。

引导型病毒在不同的平台上清除方法有所不同,在Windows 95/98下,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1)用Windows 95/98 的干净启动盘启动计算机。

(2)在命令行中键入下列命令:

fdisk /mbr (用来更新主引导记录,也称硬盘分区表)

Sys C: (恢复硬盘引导扇区)

(3)重启计算机。

在Windows 2000/XP平台下,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恢复:

(1)用Windows 2000/XP 安装光盘启动。

(2)在“欢迎安装”的界面中按R键进行修复,启动Windows的修复控制台。

(3)选择正确的要修复的机器的数量。

(4)键入管理员密码,如果没有密码,则直接回车。

(5)在命令行键入下面的命令:

FIXMBR 回车 FIXBOOT 回车

(6)键入EXIT,重启计算机。

2)文件型病毒的清除

(1)检查注册表

(2)检查win.ini文件

(3)检查system.ini文件

(4)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根据文件名,在硬盘找到这个程序,将其删除。

3)宏病毒的清除

在Micrsoft Office应用程序中打开“工具”→ “宏”→“Visual Basic编辑器”,早期的版本为宏管理器。进入到编辑器窗口,用户可以查看Normal模板,若发现有AutoOpen、AutoNew、AutoClose等自动宏以及FileSave、FileSaveAs、FileExit等文件操作宏或一些怪名字的宏,如XXYY等,而自己又没有加载这类特殊模板,这就极可能是宏病毒在作祟,因为大多数Normal模板中是不包含上述宏的。确定是宏病毒后,可以在通用模板中删除被认为是病毒的宏。

还有一种方法更为简单,通过搜索系统文件,找到Autoexec.dot和Nomal.dot文件,直接删除即可。Office应用程序启动后会重新生成一个干净的模板文件。

4)网络病毒的清除

(1)系统加固。

(2)建立病毒预警检测系统。

(3)在互联网接入口处安装防病毒网关,将病毒隔离在外部网络。 七:病毒的预防

1)杜绝传染渠道

病毒的传染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网络,二是软盘与光盘。如今由于电子邮件的盛行,通过互联网传递的病毒要远远高于后者。为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在网上的行为。

1、不要轻易下载小网站的软件与程序。

2、不要光顾那些很诱惑人的小网站,因为这些网站很有可能就是网络陷阱。

3、不要随便打开某些来路不明的E-mail与附件程序。

4、 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公司提供的防火墙,比如赛门铁克的个人防火墙软件,并注意时时打开着。

5、不要在线启动、阅读某些文件,否则您很有可能成为网络病毒的传播者。

6、经常给自己发封E-mail,看看是否会收到第二封未属标题及附带程序的邮件。

对于软盘,光盘传染的病毒,预防的方法就是不要随便打开程序或安装软件。可以先复制到硬盘上,接着用杀毒软件检查一遍,再执行安装或打开命令。

2)设置传染对象的属性病毒其实是一段程序或指令代码,它主要针对的是以EXE与COM结尾的文件,由于它天生的局限性,因此预防病毒的另一种方法便是设置传染对象的属性,即:把所有以EXE与COM为扩展名的文件设定“只读”。这样一来就算病毒程序被激活,也无法对其他程序进行写操作,也就不能感染可执行程序了,因此病毒的破坏功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关于宏病毒

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使用Word的朋友都曾经与宏病毒狭路相逢过。宏病毒的产生主要是因为Word本身配有内置语言,简单地说就是具备编程功能,因此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就利用了它的这一功能制作出宏病毒。宏病毒的检测其实

非常简单,只要点击Word界面上菜单栏的[工具]→[宏]→[宏],接着在“宏名”列表中查看是否有AutoExce与AutoOpen两个自动宏便可。

预防宏病毒,宏病毒通常是驻留在文档或模板的宏中,如果打开这样的文档或模板,就会激活宏病毒,并使病毒进入Normal.dot模板文件中。为此要预防宏病毒,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Word本身具有清除宏(病毒)的功能。当Word识别出一个打开的文档中具有自动执行宏时,它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让用户选择是否打开宏,为了预防宏病毒一般我们选择[取消宏]按钮。

2、在Normal.dot模板文件中创建一个自己的宏(AutoExce),具体代码为: “Sub Main DisableAutoMacros 1 End Sub”这样就能禁止其他自动宏的运行,预防宏病毒的感染。另外注意一点,此程序是在Word的“工具/宏/Visual Basic编辑器”中完成。

3、将文件保存为TXT(纯文本文件)或RTF形式(文本文件,但可以包括其他一些非文本文件信息,例如:图片,表格等)。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