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毕业论文

益阳市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居民健身状况研究

刘 海

(湖南城市学院体育系2001级体育教育专业,湖南 益阳 413000)

“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城市居民住宅小区内的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是关系到引导小区中每个成员选择健身手段、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社区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是构筑社区、单位、家庭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新格局的关键,是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住宅小区体育设施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运动就在家门口”的保证,其规划和建设直接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因此,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是保护体育活动经常化、生活化的需要。

商品房住宅小区已成为现在和未来社区的主流形式,也是未来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从20世纪末开始,福利分房的取消,货币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商品住宅小区的发展。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开发商对商品住宅小区的开发理念也越来越紧密结合现代社会消费群体的需求。有专家认为,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消费就是健康消费,体育运动已成为人类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现代人购房不仅仅考虑小区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房屋结构、价格因素,还把小区内的体育配套设施作为自己选择购房的重要条件之一,据2006年的《中国体育报》报道,70%以上的房产广告都以体育配套设施作为重点卖点之一。

随着商品住宅小区的发展,小区内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和居民的健身状况已成为社会体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将反映益阳市商品住宅小区内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和居民运动健身状况,从而为未来小区的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和积极地引导小区居民进行运动健身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研究的住宅指的是益阳市市区的商品房住宅小区。选取益阳市12家大、中型商品住宅小区。这些住宅小区建设较完备,可代表益阳市现在和未来小区的发展趋势。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在网上,书刊收集相关资料,并总结分析。检索查阅了有关体育教育实习与紧张心理研究论文和专著。

1.2.2问卷调查法:由物业管理部门协助,对小区居民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为97.2%,有效问卷442份,有效率为88.4%。

1.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

1.2.4 走访观察法:直接与居民住宅小区的开发商、物业管理人员和业主进行访谈,并直接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核对。对部分房产开发商进行电话访谈。

2 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住宅小区体育配套设施的调查

2.1.1住宅小区内体育设施的配备情况

商品住宅小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设施建设的形式上有的小区以会所作为主要的健身场所,有的小区除会所外还配备室外运动场地,有的小区除内部配套体育设施外,还临某学校或体育馆,这虽不属于小区的运动场地,但邻近小区,可为居民健身提供便利。

在调查的12个住宅小区中,共有小区体育设施:篮球场6片,网球场3片,门球场1个,羽毛球场地12片,健身房1个,乒乓球室2个,12个住宅小区都有活动室(棋、牌)。40%左右的小区内设有数量不等的大众健身器材。

与发达城市的小区体育配套设施相比,益阳现有的差距很大。据了解,益阳几个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在开始规划时都有配套的体育设施,后都因经费等问题而未建或改建。如新和香江城等。

从图1可以看出,小区居民对小区内体育配套设施的满意程度。只有21.7%的居民表示满意,44.9%的居民表示一般满意,33.4%的居民表示不满意,需再添置。

图1 住宅居民对体育配套设施满意程度

44.90%

2.1.2 关于商品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的日常使用情况

根据对小区物管部门的走访和现场实地调查,大多数居民小区的体育设施均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室外活动场地。由于城市居民大多有清晨和晚饭后出外活动、散步的习惯,这一时段的体育设施利用率最高,尤其是近年来在各小区增建或新建的一些老年器械健身设施,有时甚至供不应求。这一方面说明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小区体育设施的不足。另外,设施的老化、场地的不平整、缺乏管理与维护等也是小区体育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重要原因。

由场地管理员协助,粗略统计了小区内体育设施的日常使用情况,随机抽取周三白天、周六白天和周二晚间(6:00~10:00),计算实际出租时数和规定出租时数的比率(约值),见表2。调查统计表明,小区内体育设施的日常使用率明显有两个划分,双休日和晚间使用率较高,日间使用率较低。这也反映了小区居民的运动健身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和晚间。

表2 小区内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统计表

类别

乒乓球室

羽毛球场

网球场

篮球场 日平均 (周三代表) 25 35 20 44 双休日 (周六代表) 92 100 90 100 晚 (周二晚代表) 88 25 82 85

门球场

健身房

棋牌室

2.3 居民参与体育状况 33 25 100 100 100 100 83 100 100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业余时间的增加,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更多参与各种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居民在业余时间主要有看电视、进行体育健身、上网和逛街等。其中,把体育健身作为平时参加最多的活动项目的人员参与达到28%,仅比看电视的人数少2%。

2.4 参与体育活动种类

从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类型上看,最主要的集中在散步与跑步上。其中,散步又占其中的绝大部分,这说明居民对这种方式的偏好;也说明社区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居民难以做出更多的其他选择。除该选项外,球类活动、体操舞蹈、器械健身和棋牌相互之间差异不大,均在14%~21%比重之间[1]。

2.5 参与体育活动场所

根据对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场所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在社区内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其中,多数是在小区内的公园与广场,占60.7%,而去城市免费公园或广场,以及去城市收费体育场(馆)的比例分别只有8.9%和7.1%。说明目前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仍集中在短距离、邻近住宅的地方。由于社区内体育设施较少,选择“社区内体育设施”的居民只有14.3%。另外,选择在“城市街道路边”的居民只也达到16.8%,这也反映现体育场地的缺乏带来的影响。

2.6 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期望

从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所存在的问题的态度来看:一是“种类单一”与“数量少”,二是“缺乏管理”、“缺乏指导员”等其他选项。另外,在小区中最希望增加的设施中,多数居民选择了小区健身设施、羽毛球场和篮球场这3项。然而,年龄段的不同,希望增加的设施存在较大差异,20~49岁的中青年更多选择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一些活动量较大的设施,而50及50岁以上的中老年则倾向于小区健身设施和室内活动设施。 [1]刘建兵,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

2.2 商品住宅小区居民的运动健身状况调查

2.2.1 小区居民健身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

调查显示,在经常从事运动健身时间的选择上,选择周末的占42.8%,晚间的占32.2%,周一至周五日间的占11.4%,清晨的占13.6%。周末和晚间(6:00~10:00)成为小区居民运动健身的第一时间,其次是清晨,再次是周一至周五的日间。在健身地点的选择上,选择在小区内的占46.7%,小区外其他体育场所的占53.3%。

2.2.2小区居民健身运动状况

调查显示,就年龄划分,住宅小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者,7~20岁占23.4%,21~40岁占18.3%,41~60岁占32.7%,60岁以上占30.6%。运动内容,选择较多的是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篮球、健身、武术、网球。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及爱好的等原因,也有居民选择小区外的其他体育场所活动。因缺少运动技能和专人指导,运动的组织形式,以自主分散型为主,基本没有小区内集体的体育活动和比赛。

2.2.3影响小区居民参加运动健身的因素

问卷调查显示,年龄在30~45岁之间者占构购房人数的76.32%,30岁以下占13.38%,45岁以上的占10.3%;绝大多数小区居民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96.3%的人认为运动对健康有益。以上调查表明,商品住宅小区居民的人群特点是以中、青年为主,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对运动健身有较强的意识,但由于事业和家庭的双累或其他原因而影响到他们的运动健身。对此,作以下调查,见表3。

表3 居民参加运动健身影响因素调查表(N=486)

影响因素

业余时间少

无锻炼习惯

场地条件限制

经济条件不允许

缺少运动伙伴

缺少运动技术

人数 228 99 181 67 35 108 百分比 46.91% 20.37% 16.67% 13.79% 7.2% 22.22%

2.2.4小区内居民运动保健常识调查和对运动健身的认识

运动保健常识是居民从事运动健身的基本需要之一,对运动保健常识的掌握,将使居民更健身地从事体育活动。居民对运动保健常识的了解情况,见表4。 表4 小区内居民对运动保健常识的了解情况调查表(%)

内容

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运动后的恢复与营养

运动中损伤的一般处理 完全了解 23.6 7.2 3.7 一般了解 69.28 44.32 21.93 不了解 7.12 48.48 74.37

调查结果表明,小区内居民对运动过程中的保健常识完全了解的较少;对于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恢复与营养,一般了解的较多;而对运动中损伤的一般处理,不了解的占半数以上。

3 现状分析

3.1 小区居民对体育配套设施重要性认识不够

经济发达城市70%以上的人在选购商品房时,将体育设施与小区周边环境、住房结构、房屋价格、交通条件一起纳入购房的条件。在益阳还没有发展商以体育配套设施作为小区的重要卖点之一,80%以上的人在选购商品房时,关注的是区周边环境、住房结构、房屋价格、交通条件,对小区体育配套设施重要性认识不够。

3.2 体育设施配置不完备不均衡

从调查结果看,商品住宅小区内体育设施的数量少、面积较小、体育设施和种类单一,且分布不平衡,属于严重匮乏状况,与国家要求人均体育面积0.32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长远看将不能满足小区居民的健身需要。体育设施涵盖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单一,不足以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从调查的情况看,体育设施的类型多以羽毛球场、网球场和棋牌室居多。棋牌室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机麻,诚然,在小区体育休闲会所中,麻将室目前的利用率是最高的,这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意识不强造成的暂时现象。作为生活时尚的倡导者,小区体育休闲会所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体育休闲方式。网球场都是收费的,即便不收费,此种类型的体育设施

只能给极少部分青年人去使用,而适合大多数人的活动场所,如羽毛球场、篮球场、多功能运动场地等较少。仅有的几个篮球场也多是半个场地的。

3.3 购置体育设施经费短缺

从对小区管理员的调查中得知,每个小区都有体育设施规划,所以难以落实,问题都是资金不足。体育设施的投资主体,老住宅区主要是街道;新住宅区主要是开发商。由于开发商对小区的其它投入已经不堪负重,所以投入体育设施的经费很微薄,甚至不投入。近几年来,体育设施的建设,主要依靠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健身路径建设。

3.4 布局方式随意性强

体育设施的分布从开发商或经营者的角度考虑的比较多,从居民锻炼的角度考虑相对较少。从调查看,多数人希望小区体育休闲会所布置在小区内部,以方便业主使用,保证业主活动的私密性。而从实际情况看,开发商出于体育休闲会所日后经营的考虑,多将其布置在小区外部入口或临街位置。这样虽然可以方便所的经营,减少对外开放对业主生活的于扰,但不利于业主对会所的利用,造成会所人员的混杂,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小区体育休闲会所建设的初衷。

3.5 缺少体育指导,体育设施管理不健全

据调查在12个居民小区中,均无社区体育专业指导员和辅导站。小区管理中,对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的使用、管理、维修等体系也不健全,使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

4建议

4.1 新区“建”设施

新区“建”设施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凡新建住宅小区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社区开展健身活动需要的配套体育设施构建,为新区居民就近提供体育锻炼场所,使全民健身计划向更广泛、更高的层次发展。

4.2 老区“增”设施

所谓老区指已建成的住宅小区,绝大多数是建筑密集,幢与幢之间距离近,绿地、空地少,就是有资金,体育施施也无处可放。因此,增建体育设施时,必须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老区“增”设施是指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凡已建

成的住宅小区,或在原有体育设施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对部分建筑与场地(绿地)进行综合性地改建,在尽可能不改变原有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解决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匮乏的目的。

4.4 体育场地设施建筑的优化,增强实用性和多样化,并突出区域特色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符合国情和区域文化,同时要符合“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突出区域特色。城市小区内体育设施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特点、特色,建设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是一般体育场所、空地、公园、绿地、小径,也可以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等;在各个层次上应本着多样化互补的建设原则,即设施的建设应具有一定覆盖面,避免同一项目的单一建设,才能满足群众的多种需求。在此基础之上,可突出一些项目特色,吸引周围群众参与,还可发挥“市场杠杆”作用,在服务于民的基础之上,适当兼顾经济效益,补贴设施运行管理费用。

4.5 合理布局场馆设施

一是布局要位置适宜,交通方便。必须体现以居民为中心的思想。二是要与环境共生。会所布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客观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另外要尽量做到布局紧凑、节约用地,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必要的室外场地。最后要与整个设计相协调。

4.3 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维护和保养是小区体育设施创建、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保证。住宅小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中相关的调查表明,有66.49%的体育设施部分受到损坏,设施完好的仅占被调查小区的31.38%,由此不难看出设施的受损情况较为严重。因此,体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除资金筹措外,建议广大体育工作者走入小区,对小区居民进行运动技术和运动保健常识的指导与传授;对小区内的体育爱好者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某种体育专长的业余体育指导员,在小区内组成多个锻炼小组,定期进行体育活动,使居民对运动健身产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培养人人爱护体育设施的习惯为导向,最终使居民们形成“情同于足”的体育情感为目标来实施。

4.4 由于商品住宅小区居住的明显集中性,建议由发展商和物业管理公司赞助和组织,组成小区运动代表队,与其他小区或单位进行友谊比赛,加强对外交流,增强小区内的凝聚力,同时也扩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的影响。

在小区内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比赛可以加强邻里之间的交流,活跃小区内的文化气氛,改善人际关系。以上做法可以使小区内居民的运动健身组织形式多样化,将更利于小区居民的健身。

5 结束语

体育设施是影响社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现阶段还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进行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新区“建”施与老区“增”施的建设方法,主要是通过社会及社区自筹资金为主要途径,来改善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的建设。这是符合我国住宅建设的需要,也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城市的社区体育才能不断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推动社区走向文明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1-117.

[2]赵立,骆秉全.社区体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9-41.

[3]韩梅,等.城市居民住宅小区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社会纵横,2003,

(4):22-24.

[5]范振国,等.广州市商品住宅小区体育设施建设与居民健身状况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37-39.

[6]中国体育报.2001-05-16.

[7]肖焕禹,等.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

[8]张洪潭.社区体育运行简论[J].体育与科学,2002,(1).

[9]赵忠伟.大众体育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2,(1).

[10] 王凯珍.对北京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4(6):1-4.

[11] 孙倩.对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的思考[J].建筑,2002(1):58-60.

[12] 马英.社区体育设施发展建设探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1):94-96.

[13] 赵克,兰自力,等.城建居民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的立法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5-7.

[14] 韩会君.广州市新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1):5-9.

[15] 林显鹏.国外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及服务方式情况[J].中外群众体育信息,2001(6):4-9.

[16] 国家体育总局.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17]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中国大众体育网,2002.12.6

[18] 刘建兵,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