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专题检测卷(十三)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 每小题7分, 共42分)

1.(2013·安徽高考)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 。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 最合理的选项是 (

)

2.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

A. 图1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 图2装置制取并吸收HCl C. 图3装置量取8.5 mL的稀硫酸 D. 图4装置模拟铁的腐蚀

3.(双选)(2013·广东高考)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

4.(2013·浙江高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 用乙醇和浓H 2SO 4制备乙烯时, 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 氯离子存在时, 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 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存放在铝制容器中

D. 将(NH4) 2SO 4、CuSO 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 都出现沉淀, 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

5.(双选)(2013·海南高考) 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滴定液润洗

B. 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瓶支管口 D. 振摇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

6.(2013·丽水联考)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 利用Ⅰ装置制取Fe(OH)2 B. 利用Ⅱ装置制取C 2H 4

C. 利用Ⅲ装置进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 D. 利用Ⅳ装置收集NH 3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58分)

7.(18分)(1)进行下面的实验, 必须用到下列哪种仪器, 请用该仪器的名称填空

:

①欲干燥NH 3需使用仪器 ; ②欲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态物质, 需使用 ; ③欲分离液态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组分, 需使用 ; ④欲分离浮于液体中的固体物质, 需使用 。 (2)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填写下列物质分离时需使用的方法

(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

①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 。 ②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 ③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 。 ④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 。 ⑤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 。 ⑥根据两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 提纯物质: 。 ⑦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 8.(18分)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 工艺流程如下

: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1)欲制备10.7 g NH4Cl, 理论上需NaCl g 。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 析出NH 4Cl 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 (4)不用其他试剂, 检查NH 4Cl 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 (5)若NH 4Cl 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 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

9.(22分)(2012·浙江高考) 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O) 2

O +CH3COOH

CH 3COOAlCl 2+HCl↑等副反应。

制备过程中还有CH 3COOH+AlCl3主要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

:

(Ⅰ) 合成:在三颈瓶中加入20 g无水三氯化铝和30 mL无水苯。为避免反应液升温过快, 边搅拌边慢慢滴加6 mL乙酸酐和10 mL无水苯的混合液, 控制滴加速率, 使反应液缓缓回流。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1小时。 (Ⅱ) 分离与提纯:

①边搅拌边慢慢滴加一定量浓盐酸与冰水混合液, 分离得到有机层 ②水层用苯萃取, 分液

③将①②所得有机层合并, 洗涤、干燥、蒸去苯, 得到苯乙酮粗产品 ④蒸馏粗产品得到苯乙酮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 ; 装置b 的作用: 。 (2)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 理由是 。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 可能导致 。 A. 反应太剧烈 B. 液体太多搅不动 C. 反应变缓慢 D. 副产物增多

(4)分离与提纯操作②的目的是 。

该操作中是否可改用乙醇萃取? (填“是”或“否”), 原因是 。 (5)分液漏斗使用前须 并洗净备用。萃取时, 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 经振摇并 后, 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片刻, 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 应先 , 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6)粗产品蒸馏提纯时, 下列装置中温度计位置正确的是 , 可能会导致收集到的产品中混有低沸点杂质的装置是 。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 每小题6分, 共42分) 1.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 正确的是 ( )

A. 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线, 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 点在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其pH C. 用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 再进行焰色反应 D. 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时, 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 2.(2013·嘉兴一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进行分液操作时, 应先打开上口活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的小孔, 然后打开旋塞, 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漏斗上口倒出

B. 纸层析法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 水为固定相, 有机溶剂作流动相。用该方法可分离Fe 3+和Cu 2+, 层析后氨熏显色, 滤纸上方出现红棕色斑点

C.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都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量器, 它们在使用时都要进行检查是否漏水、水洗、润洗、注液、调整液面等几个过程

D. 金属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 所以金属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白磷则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3.(2012·浙江高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 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 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 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

B. 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 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 将其浸于水中, 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 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

C. 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 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应小火加热蒸发皿, 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D. 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 应先用大量水冲洗, 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 最后用水冲洗, 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4.(2013·嘉兴二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硅酸钠溶液的保存和碱溶液一样, 存放在橡胶塞密封的广口试剂瓶中

B. 用如图所示操作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

C. 用移液管取液后, 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 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 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 数秒后, 取出移液管

D. 欲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物质的量比为1∶1), 先将样品溶解, 然后加热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后冷却, 过滤得硝酸钾晶体; 将母液加热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 用余热蒸干, 得氯化钠晶体

5.(2013·杭州模拟)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 装置①中,d 为阴极、c 为阳极

B. 装置②可用于收集H 2、CO 2、HCl 、NO 2等气体(必要时可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C. 装置③中X 若为四氯化碳,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并能防止倒吸 D. 装置④中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 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6.(2013·宁波质检) 如图表示从混合物中分离出X 的两种方案, 根据方案Ⅰ和方案Ⅱ指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方案Ⅰ

方案Ⅱ

A. 若含X 的混合物为溴水, 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CCl 4, 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 上层为X 的CCl 4溶液

B. 若含X 的混合物为苯和苯酚, 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浓溴水,X 为三溴苯酚

C. 若含X 的混合物为皂化反应后的混合物, 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残留液中含有甘油

D. 若含X 的混合物为Fe 、Al, 可通过方案Ⅱ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过量NaOH 溶液,1 mol X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 转移3 mol电子 7. 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 图①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少量NH 3或O 2

B. 可用从a 处加水的方法检验图②装置的气密性 C. 实验室可用图③的方法收集Cl 2或NH 3

D. 利用图④装置制硫酸和氢氧化钠, 其中b 为阴离子交换膜、c 为阳离子交换膜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 共58分)

8.(18分) 某学生用0.100 0 mol·L -1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如下:

(1)配制待测液:用2.50 g含有少量杂质的固体烧碱样品配制500 mL溶液。需用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外, 还需要 。 (2)滴定:

Ⅰ. 用蒸馏水洗涤酸式滴定管, 并立即注入盐酸标准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Ⅱ. 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 并记录读数。

Ⅲ. 移取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 并加入2滴酚酞试液。

Ⅳ. 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记录滴定管液面读数。

①上述滴定步骤中有错误的是(填编号) , 该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②步骤Ⅳ中滴定时眼睛应 ,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③若步骤Ⅱ中仰视读数, 步骤Ⅳ中俯视读数, 则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3)按正确操作测得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①a 的读数如图所示, 则a= ;

②烧碱样品的纯度为 %。

9.(20分) 紫菜与海带类似, 是一种富含生物碘的海洋植物。商品紫菜轻薄松脆、比海带更易被焙烧成灰(此时碘转化为碘化物无机盐), 用于碘单质的提取。已知:

以下为某兴趣小组模拟从紫菜提取碘单质的过程: 紫菜

焙烧

浸取

操作①

操作②

蒸馏

粗产品

(1)实验室中焙烧紫菜用到的仪器有 (填写相应的字母) 。 A. 烧杯 B. 表面皿 C. 蒸发皿 D. 坩埚 E. 试管 F. 酒精灯 G. 泥三角 (2)将焙烧所得的紫菜灰与足量的双氧水和稀硫酸作用,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操作①的名称是 ; 试剂A 为 (填本题表格中一种最佳化学试剂的名称), 不使用另外两种试剂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 ; ② 。 (4)操作②中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 振荡、静置, 应首先将

分离出来。

10.(20分) 硫酸工业中废渣的成分为SiO 2、Fe 2O 3、Al 2O 3、MgO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将硫酸渣中金属元素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分离开来。

已知常温下,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转化为沉淀时溶液的pH 如下:

(1)固体A 溶于NaOH 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11.9 mol·L -1的浓盐酸配制250 mL 3.0 mol·L -1的稀盐酸, 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量筒外, 还需要 。 (3)上述流程中的试剂Y 最好选用下列中的 (选填字母编号) 。 A. 水 B. 氧化镁 C. 氨水 D. 氢氧化钠

(4)写出溶液D 中的金属离子在加入试剂Y 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实验室可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上述流程中所需的CO 2, 仪器如下, 装置A 产生CO 2, 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 顺序为a → , 装置C 中应盛放的试剂为 。

答案解析

一、1. 【解析】选B 。

2. 【解析】选D 。A 项, 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 否则会倒吸, 错误;B 项, 应该是浓硫酸滴到浓盐酸中, 错误;C 项, 量取8.5 mL的稀硫酸应使用10 mL量筒, 错误;D 项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模拟实验, 正确。

3. 【解析】选A 、C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浓硫酸因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碳化, 浓硫酸因强氧化性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 所以蔗糖固体变黑膨胀,A 正确;Al 片放入浓硝酸, 因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Al 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 阻碍反应继续进行,B 错误;Na 放入无水乙醇中, 会与活泼性较强的羟基反应, 臵换出氢,C 正确;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和氢气,D 错误。

4. 【解析】选C 。

5. 【解析】选A 、D 。

6. 【解析】选B 。实验室制取乙烯, 温度计应插入反应混合液中, 以控制反应混合液的温度为170℃,B 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7. 【解析】(1)题是对几种常见仪器的名称及主要用途的考查。熟悉分离提纯实验中使用的每一件仪器, 明确它们的构造原理, 是避免这类问题出错的关键。

(2)题是对分离物质的几种常用方法:过滤、蒸发、分液、渗析、蒸馏(或分馏) 、结晶、萃取等原理的考查。要熟悉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条件, 如蒸馏:物理方法, 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 将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加以分离。结晶:物理方法, 根据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将溶质从溶液中析出。萃取: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 将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

答案:(1)①球形干燥管

②分液漏斗 ③蒸馏烧瓶、酒精灯 ④漏斗 (2)①分液 ②过滤 ③蒸发

④渗析 ⑤蒸馏(或分馏) ⑥结晶 ⑦萃取 【解题技巧】常用分离或提纯方法使用的仪器小结

8. 【解析】(1)由题目所给工艺流程图可得关系式:

NaCl ~ NH 4Cl 58.5 53.5 m(NaCl)

10.7 g

=

解得m(NaCl)=11.7 g。

(3)为了最大程度地析出NH 4Cl 晶体, 在保证不析出Na 2SO 4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温度。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在33℃和100℃时,Na 2SO 4的溶解度相同, 温度再低时就会有Na 2SO 4析出, 故温度最好在33℃~40℃之间。

(4)所得NH 4Cl 产品中有可能混有Na 2SO 4, 若要检验NH 4Cl 产品是否纯净, 可利用NH 4Cl

NH 3↑+HCl↑而Na 2SO 4受热难分解的差异加以检验。

(5)因为NH 4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 2SO 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所以应选择重结晶法来提纯产品。

答案:(1)11.7 (2)蒸发皿 (3)35℃(33℃~40℃都可以)

(4)加热法; 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 加热, 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 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9. 【解析】(1)仪器a 的名称是干燥管。由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 制备过程中会发生CH 3COOH+AlCl3

CH 3COOAlCl 2+HCl↑等副反应, 而该副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有

毒气体HCl, 所以装臵b 的主要作用是吸收HCl 气体。

(2)由于乙酸酐和三氯化铝均可发生水解, 所以若有水存在, 二者均会发生水解。 (3)若将乙酸酐和苯的混合液一次性倒入三颈瓶中, 则由于二者大量混合, 且浓度都很大, 所以反应速率会加快, 副产物随之增加。

(4)由于在水层中会溶解一部分苯乙酮, 所以再加入苯的主要目的是提取水中溶解的苯乙酮, 以减少损失; 由于乙醇会和水互溶, 所以不能用乙醇萃取水层中的

苯乙酮。

(5)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漏。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操作时, 先后加入待萃取液和萃取剂, 经振摇并放气后, 将分液漏斗臵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臵片刻, 分层。分离上下层液体时, 应先打开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以平衡压强, 保证下层液体顺利流下。

(6)在进行蒸馏操作时,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臵必须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 否则会导致不同沸点的馏分蒸出从而导致分馏物质不纯。若水银球位臵过低则距离酒精灯太近, 导致温度计所测馏分的温度高于所需馏分的温度, 导致错误判断而使一些低沸点物质混入产品中。 答案:(1)干燥管 吸收HCl 气体

(2)防止三氯化铝与乙酸酐水解(只答三氯化铝水解或乙酸酐水解也可) (3)A、D (4)把溶解在水中的苯乙酮提取出来以减少损失 否 乙醇与水混溶 (5)检漏 放气 打开上口玻璃塞(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6)C A 、

B

一、1. 【解析】选D 。A 项, 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制溶液, 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 冷却至室温, 转移到容量瓶中,A 项错误;B 项,pH 试纸不能润湿, 润湿后会改变待测液的浓度, 从而测定不准,B 项错误;C 项, 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盐酸洗涤并灼烧, 如用NaOH 溶液洗涤会使NaOH 粘附在铂丝上, 干扰检验其他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 项错误;D 项正确。

2. 【解析】选C 。容量瓶不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移液管使用时不需要检查是否漏水,C 说法错误。

3. 【解析】选A 。在“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 若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 则说明已经不再形成原电池, 说明锌镀层已经完全反应,A 正确; 未燃过的火柴头中主要含有氯酸根离子而非氯离子, 所以这种方式不能检验火柴头中的氯元素的存在,B 不正确;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过程中应该蒸发浓缩至溶液表面出现晶膜为止,C 不正确; 受到强碱腐蚀时应该用2%的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涤, 但是酸灼伤时应该用稀的小苏打溶液洗涤后再用水冲洗,D 不正确。 4. 【解析】选C 。硅酸钠溶液应放在细口瓶中,A 错误; 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 应把浓硫酸倒入浓硝酸中,B 错误; 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时, 提取KNO 3后的母液仍含有较多KNO 3, 加热蒸干不能得到纯净的NaCl,D 错误。 5. 【解析】选D 。装臵①根据电流方向, 则a 为正极,b 为负极;c 为阳极,d 为阴极,A 说法正确。装臵②从a 口通入气体可用于收集H 2, 从b 口通入气体可收集CO 2、HCl 、NO 2,B 说法正确。装臵③中,NH 3或HCl 都不溶于CCl 4, 气体从CCl 4中逸出时可被水吸收, 故可防止倒吸,C 说法正确。装臵④中,HCl 不能用碱石灰干燥, 也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吸收时要防止倒吸,D 说法错误。

【变式备选】(2013〃桂林二模) 用下列实验装臵进行相应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装臵甲:除去SO 2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B. 装臵乙:用浓硫酸配制1 mol〃L -1的硫酸 C. 装臵丙:检验HCl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 装臵丁: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 2

【解析】选C 。A 项, 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同时SO 2也能被溴水氧化, 错误;B 项, 浓硫酸的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 容量瓶不能用来配制溶液, 错误;C 项,HCl 极易溶于水, 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 气球膨胀, 正确;D 项,NO 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错误。

6. 【解析】选D 。若含X 的混合物为溴水, 可通过方案Ⅰ进行分离, 加入试剂为CCl 4, 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 因为CCl 4密度比水大, 所以下层为X 的CCl 4溶液,A 错误。B 项中生成的三溴苯酚可溶于苯,B 错误。C 项中的分离方法应该为过滤,C 错误。Al 可与NaOH 溶液反应而溶解,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且1 mol Fe 与Cl 2反应转移3 mol电子, 所以D 正确。 【解题误区】物质分离和提纯的误区

对于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因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记忆不清楚以及忽视分离提纯的原则, 顾此失彼而造成失误。

1. 过滤能用于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溶液, 却误认为也能分离胶体和溶液。 2. 从溶液中得到含结晶水的物质、不稳定性物质以及易水解的物质时, 一般应用蒸发浓缩、冷却过滤的方法, 而不能采取直接蒸干的方法。

3. 分离是把混合物各组分分开, 得到各组分的纯净物质, 提纯是除去杂质, 不需要考虑剩余杂质的成分和状态, 错误地认为分离与提纯是同一种实验过程而导致选择试剂和操作的错误。

4. 在蒸发时当加热至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 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干, 而

不能直接加热至蒸干而导致固体发生分解。

7. 【解析】选C 。图①可以利用碱石灰(或生石灰) 与浓氨水制取氨气, 用MnO 2和双氧水或Na 2O 2与水反应制取氧气,A 项正确; 图②关闭止水夹, 从a 处加水,U 形管中产生液面差, 静臵一段时间, 若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好, 若不能形成液面差或液面差发生变化, 则气密性不好,B 项正确; 氯气密度比空气的大, 收集时应从长导管通入, 而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收集时应从短导管通入,C 项错误; 以Pt 为电极电解Na 2SO 4溶液, 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故S

通过

阴离子交换膜(b)到阳极产生硫酸; 同理Na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c)到达阴极形成NaOH,D 项正确。

【解题技巧】装臵气密性检查

1. 检查装臵气密性三环节:若欲检查气密性的装臵本身是一个非气密性装臵时, 第一步要将装臵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 第二步想办法使密封系统内产生压强变化; 第三步观察体系内压强是否变化。 2. 常见的两种气密性检查具体操作。

二、8. 【解析】(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需要在固定容积的容量瓶(500 mL 容量瓶) 中配制。

(2)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 还必须用待装液洗, 否则会导致浓度偏小, 用量增多, 最后计算出来的结果偏大。滴定前溶液呈红色, 滴定后应变为无色, 同时一定要注意半分钟内不恢复。步骤Ⅱ仰视, 起始读数偏大; 步骤Ⅳ俯视, 最终读数偏小, 故导致所用标准盐酸的体积偏小, 计算结果偏小。

(3)注意滴定管的读数必须到小数点后两位。三次实验所用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0.20 mL,故NaOH 的纯度为

×100%=80.8%。

答案:(1)500 mL 容量瓶 (2)①Ⅰ 偏大 ②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溶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 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偏小 (3)①22.60 ②80.8 9. 【解析】(1)实验室中焙烧紫菜属于对固体物质的灼烧, 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泥三角等。

(2)将焙烧所得的紫菜灰与足量的双氧水和稀硫酸作用, 双氧水在酸性条件下把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 离子方程式为2I -+H2O 2+2H+====I2+2H2O 。

(3)操作①为过滤, 试剂A 为四氯化碳。酒精与水互溶, 裂化汽油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 故不能选用酒精和裂化汽油作为萃取剂。

- 21 -

(4)操作②为分液, 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分液漏斗, 振荡、静臵后, 应首先将下层液体分离出来。

答案:(1)D、F 、G (2)2I-+H2O 2+2H+====I2+2H2O

(3)过滤 四氯化碳 ①酒精与水互溶 ②裂化汽油能与碘发生加成反应 (4)分液漏斗 下层液体

10. 【解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及氢氧化物沉淀pH 可知试剂X 可以是MgCO 3、Mg(OH)2等。

(3)为达到分离开Al 3+和Mg 2+的作用, 应选择强碱溶液, 故选NaOH 。

(5)为除去CO 2中混有的HCl, 应通入饱和NaHCO 3溶液, 故气体流向为a →d →e →c →b 。

答案:(1)SiO2+2NaOH====Na2SiO 3+H2O (2)25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D (4)Al3++4OH-====Al

+2H2O 、

Mg 2++2OH-====Mg(OH)2↓

(5)d→e →c →b 饱和NaHCO 3溶液

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 22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