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心理标签:健康,心理知识来源:网络

心理引言: 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

心理健康指人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人不论从事何种活动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同时自身的发展也能达到比较充分的程度。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达到理想水平,这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之中。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只是一个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与干扰,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是产生了心理问题的人其心理功能并未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些问题经过别人的帮助或自己的调节很快就能得到解决。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但只要你的希望之灯永不灭,对未来的憧憬犹存,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生命的巅峰。记住,无论有何种艰难,也要留住希望的种了。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国学者陈家麟认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项:1、能正确认识现实并对之做出有效的适应,思想高尚,有理想、讲道德、守纪律;2、热爱学习和工作,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3、乐于同人交往,人际关系十分融洽;4、情绪乐观稳定,善于避免忧愁、焦虑等消极情绪;5、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自尊自制;6、具有政党的行为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应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应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应与刺激强度相一致等。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我们把人才素质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整体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心理素质是社会文化素质赖以形成的基础与中介,离开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社会文化只能停留在外在形态的层面上而不可能转化为人的素质。第二,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或制约的作用,因而对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第三,心理素质是个性不断完善的主观基础。

由于心理素质在人才的成长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国内外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们都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到了心理素质上。

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然而以往在学习活动中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即把学习只是看做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对其他心理素质,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自我调节意识,其结果就是造成了一批严重厌学、发展片面、畸形的学生。实际上,学业成就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如稳定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明确的目标、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等。当然,其他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也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抑郁症、多动症、孤独症、智力发育迟滞、特殊技能障碍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学会自我调节,对提高学习效率是非重要的。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