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原始社会

第一编 原始社会

第一章 原始群(约前170万年-约前10万年)

1、原始群: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生产能力低,依靠群体)

2、采集植物果实、猎取鸟兽

3、原始群前期的古人类化石:云南元谋县的元谋猿人(距今一百七十万年,我们所知的中

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两颗猿人门齿化石,后来又发掘出旧石器、带有人工痕迹的动物骨片和用火的灰烬)

陕西兰田县兰田人(八十至六十万年,头盖骨和门齿化石,旧石器和动物化石)

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人(七十至二十万年,举世闻名:丰富的猿人化石及其文化遗存,体质结构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自然辨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猿人各部发展的不平衡性——手的劳动引起上下肢的分工,上肢就比下肢发展的快。脑的发展是随着手的劳动和四肢分化而逐渐发展的,因而北京猿人头部的原始性质就更明显些。北京猿人已经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木器、骨器,更多的是石器。工具的制造和使用,证明他们跟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在走向人的道路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能够使用火和管理火了。北京猿人彼此之间,已经产生了其他动物所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联系,那就是共同制造工具,共同使用工具的联系,并且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语音。北京猿人脑模上语言区部位的隆起,表明他们已经有了语言。狩猎和采集是北京猿人主要的生产劳动。寿命不长,在发现的大约四十多个个体的遗骨中,他们的寿命一般都不长,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活不到十四岁就死去了。

4、旧石器时代早期:打制石器

5、人类属于“猿人”阶段;

6、婚姻形态:杂交时期

7、原始后期的古人类化石: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体质已不同于北京猿人),距今一、二十万年

8、旧石器时代中期:石器有进步

9古人阶段:人类的体质比起猿人有所进步

10、婚姻:父母和子女不得婚配,同辈进行

张传玺 中国古代史纲 上 第一编第一章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一册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

范文澜 中国通史 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

南开大学历史系 中国古代史 上第一章一

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第一册一 附录一二

恩格斯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

第二章 氏族公社(约前10万年-约前4千年)

第一节 母系氏族公社

1、 开始于距今10万年左右(从距离现在大约四万年的时候起,中国远古文化进入了“新

人”阶段。渔猎经济有了显著进步,母系氏族公社在逐渐形成。

2、 旧时代晚期:石器制作技术更有进步,除用直接打击法,还用简接打击法。已发明弓箭

3、 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山顶洞人(距今一万八千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的柳江人和来宾县的麒麟山人。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萨拉乌苏河两岸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河套人。在华北,有距今二万八千年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顶部洞穴里有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身体结构和外貌跟现代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劳动经验和技能超越:石器有了新技能-磨光、刮削、钻孔、刻纹和着色,最能反映的是骨针,装饰品:选材、打制、砖孔、研磨、着色,有点用赤铁矿染成红色。山顶洞人或在他们以前可能已经会以人工取火了,从保存火种到人工取火,人类支配自然的力量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恩格斯认为取火的发明笔蒸汽机的发明还要重要。他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 反杜林论)

4、 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时期: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距今七至五千年之间

距离现在大约六七千年前,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散步者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由东北北部起,经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的广大地区内,有仰韶文化。在黄河上游一带,有马家窑文化。

仰韶文化比较清晰的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的原貌。仰韶文化的中心区域在陕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它的分布,南达汉水中上游,北至河套地区,西及甘肃境内的渭河上游,东到山东省。

黄河流域的居民,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家畜饲养。这时的石器已不再是过去打制的粗糙石器,而是使用以磨制为主的比较精致的石器。农作物主要是粟,还种植蔬菜。那时已发明了一些简单的谷物加工工具。

人们经营农业之后,能够获得自己需要的食物,能够定居下来。但是,初级阶段,自然条件,收货量低,氏族部落全部或一部迁移。渔猎是仅次于农业的生产活动。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的遗址发现的圈栏和动物骨骼看来,当时饲养的主要家畜是猪和狗。牛羊马鸡可能处在驯养阶段。采集仍是不可缺少的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数量及质量的提高,是手工业发展的标志。大量磨制工具的制作、已经采用了切、削、磨、钻的技术。有倒刺的鱼叉、鱼钩和穿孔骨针的出现,标志着原始手工业的制骨技术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纺织和缝纫也有了较大进步。制陶,是当时新的、有特色的手工业。陶器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重大发明之一。它表明人们的智慧不限于自然物的加工,而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来。

与氏族制度的结构相适应,那是的村落已有一定的布局。半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氏族村落,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村内有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的房屋布局颇有条理。有着一座很大的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其它中小型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围绕居住区挖筑了一条深宽各约五六米的沟。沟北边是氏族的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窑场。这一幅图景,反映出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过着平等的生活。死后又埋葬在一起,表示他们同属于一个氏族。

妇女在氏族的地位是高的。以妇女为中心的埋葬习俗。在陕西省华县元君庙和华阴县横阵村,发现了几十个母系氏族的迁移合葬墓。人死后,大概是先把尸体作临时处理,遇到母系氏族中一个地位较高的妇女死亡时,就先直接把她的尸体仰卧埋在葬坑里。同时,将跟他同氏族的早死者的尸骨迁来,排在一起,同墓合葬。这种以妇女为中心的葬俗,表明她们在氏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从半坡遗址和陕西省临潼县姜寨遗址的墓葬的随葬品看,女性一般比男性多。

集体劳动和生产资料公有的性质,决定了母系氏族公社的产品分配必然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消费。半坡和姜寨遗址立储存东西的地窑,密集的分布在房屋之外。有点十多个集中的分布在一个地方,形成窑群。这可能就死集体储存的一种形式。从墓葬看,氏族成员死后大多数以基本相同的葬式埋葬在同一墓地内。

第二节 父系氏族公社

1、 父系氏族公社是氏族公社走向解体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大约在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后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大体上属于这一时期氏族部落的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氏族部落的分布很广,东至海滨,西至渭水中游,北达辽东半岛渤海湾沿岸,南及湖北、安徽、江苏三省的北边。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渭水流域。总的看来,它的分布范围比仰韶文化更加广阔,而且地域性的差别比较显著。齐家文化的氏族部落,生活在皇后上游甘肃省东部和青海省西部。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汉水流域。青莲岗文化分布在长江下游,主要在江苏省境内。良渚文化分布在钱塘江下游和太湖周围地区。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省与江苏省、安徽省北部。

龙山文化时期,生产水平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和以轮制陶器、冶铜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工艺水平的提高。这时出现了石镰、蚌镰等新的农具。龙山文化表现在农业上的发展是收割工具数量的增多。有些地方的收割工具甚至比垦植工具多近一倍乃至三倍的情况。仰韶文化的农具却是恳植工具大体多于收割工具的一倍。龙山文化的收割工具增多和改进的事实,说明龙山文化在农业的收获量上有了增长。

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氏族部落,把沼泽地带开辟成为水田,载种了水稻。

这一时期,饲养的动物种类增多:猪狗牛山羊马和鸡。饲养诸的增多,为人们提供了肉食来源,减少了对狩猎经济的依赖。饲养家畜已成为新的谋生手段,并在经济生活中逐渐显得重要了。男子在参加农业劳动的同时又从事畜牧业,因而获取生活资料主要成为男子的事情,生产所得的产品也多归男子,而妇女主要只从事于家内的劳动了。正是这些畜群,逐渐成为父系家庭重要的私有财产。

渔猎和采集经济,作为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补充手段,这是还在继续进行。已经创造了转动快的陶轮,借着陶轮急速旋转的力量,吧陶土塑成器皿:形状整齐、厚薄均匀、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陶器的生产效率,封窑的技术,在高温下,因窑密封的结果,使烧柸中所含的铁素还原,灰色陶器。山东龙山文化的氏族部落轮值陶器特别发达:薄如蛋壳的黑陶器,更选用高岭土烧制了少量表面都很白净的陶 。

金属加工业是父系氏族时期生产中的一项突出成就。红铜的出现,突破了中国原始社会若干万年的制石工艺,是个创造性的新工艺,使生产力有了提高。一部分人从事了这项专业,促使了手工业的分工。人们制出了红铜器,由此逐步认识金属的性能,也为以后的金属制造开

辟了道路。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还是生活在集体公有与集体分享的原始共产制之下,而维系氏族的依然是血缘纽带。氏族成员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离开自己的氏族的。

2、 代替的根本原因:男子的生产劳动越来越重要,男女之间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

3、 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距今四、五千年

4、 农业、家畜饲养、手工业:陶器由手制发展为陶制,龙山文化的蛋壳陶

5、 大汶口文化和齐家文化等的墓葬和随葬品,反映了当时的居民已拥有私有财产,并发生

了贫富分化,已出现了用奴隶殉葬的现象

6、 这时各部落间、各部落联盟间经常进行战争,以掠夺对方的财产。由军事领袖、氏族大

会、氏族议事会组成的机构是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导机构。这一时期被称为“军事民主制”时期。我国的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关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以及他们之间多次进行战争,既反映了军事民主主义的一些特点,同时亦反映了国家政权在酝酿产生之中。

7、 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在婚姻关系上更为牢固持久的一夫一妻制的出现,从而确

定男系血统的延续。男女合葬墓:女子处在屈从、依附的地位。在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中,跟母系氏族家庭完全两样,繁杂的家内劳动已从原来为社会的服务变成一种为私人的服务。墓葬的随葬品,体现了男女的分工,而妇女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因而失掉了原有的社会地位。另外,象征男性祖先崇拜的陶石雕塑,也是父系氏族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8、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社会阶段。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和

占有奴隶,都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的。最主要的私有物是畜群,流行以猪腭骨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尺。随着私有的产生出现了贫富分化。墓葬规模大小不同,随葬品多寡悬殊和有无的不同,是死者生前占有财产多寡的记录,是贫富分化的反映。在父系社会中,滋生着奴役关系。

9、 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的许多遗址中都发现了卜骨。占卜的方法是在猪牛羊的肩胛骨上用

火灼出裂纹,判断吉凶。日益脱离劳动而专门从事占卜活动的巫者的出现。他们的活动,可能不仅是向自然祈求,并且逐渐具有了阶级压迫的性质。

中国古代史纲 上 第一编第二章

中国史纲要 第一册第一章第二三姐

中国史稿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第二章 第三章

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二三四五节

中国古代史 上 第一章二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第一册二三四 附录三四五六七八九

司马迁 史记 五帝本纪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二九部分

马恩列斯论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 93-156页

第二编 奴隶社会

第一章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

1、夏从禹开始,到桀灭亡,共有十四世、十七王,经历了四百多年。

2、夏的活动区域,大约西起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沿黄河东至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省,北至今河北省,跟其他部落所占地区相交错。疏松的冲积黄土平原,适于原始耕作。古代天文知识和历法的发展,跟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夏历。

夏使用了铜器,但较多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对于农业生产工具的加工是会有帮助的。

3、夏王朝的家天下:《中国通史纲要》53页 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意味着原来代表氏族成员意志的、自由调理本身事物的部落组织,转化为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国家机器了。

4、《礼记 礼运》:“大道行之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又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这是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由原始社会向阶级设会转变的描述。

参看书目:

中国古代史纲 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稿 中国通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司马迁 史记 夏本纪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二九部分

第二章商朝(前16-前11世纪)

1、有 氏简狄 吞玄鸟之卵 生契(谢)《诗 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反映了正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诗 商颂 殷武》:“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说明了商灭夏之后,国势强大。此后,商五次迁都,至盘庚时,迁于殷。

2、以商王为首的贵族都是大奴隶主,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广大劳动者,都是奴隶。农业奴隶叫“众”或“众人”,家内奴隶叫妾、 仆等。(中国通史纲要9页)在战争中俘虏来的异族人多留作奴隶。这个王朝是由商王和奴隶主贵族组成的政权。官职,多在固定的贵族家族内世袭。王朝掌握着一支雄厚的武装力量。甲骨文立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记载。王朝军队的骨干是贵族成员。士兵的基本来源是平民。部分奴隶也被强制充当徒兵并服军事杂役。军队用青铜武器装备。商后期,车兵是作战的主力。每辆战车驾马两匹,车上有甲士三人:一人驭车,一人持戈或矛,一人操弓箭。战车的两旁和后面还有徒兵配合。王朝设置了监狱,制定了十多种刑法。甲骨文中有 字,像罪犯带着刑具被囚在监狱。又有象刑具的字,如“执”字,象一人双手带上刑具。

商王朝已经具有了成套的暴力机器和精神统治的武器,同时还掌握了发展到相当水平的文字。这说明它已具有奴隶主王朝的规模,但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社会的遗俗。先批特祭,祖批同以天干字为称号,这表示女权在商代仍受到很大的尊重。

武丁时期种族战争:《易 既济》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商朝势力范围:《诗 商颂 玄鸟》邦 千里(中国通史纲要9页),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商朝主要实行种族奴隶制。在农业方面,奴隶主贵族强制奴隶们在公田上进行集体劳动。卜辞曰:“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协田是集体耕作,奴隶主们在归他们使用的土地上一家一户的进行生产,向奴隶主纳贡赋。《孟子 滕文公》:“殷人七十而助。”

商代的青铜铸造业,青铜礼器以酒器为主。司母戊鼎。商业初步,海贝亦有少量铜贝。以朋为单位。

商代的社会经济:

商的畜牧业的生产基础雄厚,狩猎的习惯一直保持着很长的年代:祭祀用大量的牲畜,甲骨文中关于狩猎的记载也较多,在甲骨文中,对于牲的类别和牝牡,都有严格的区别,这也是畜牧业发展的一种反映。

商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郑州商代遗址中,有稻谷的痕迹。见于甲骨文的农产品,有禾、粟、黍、麦、稷等字,还有米字,副业有桑麻。在安阳殷墟发现有贮藏粮食的窖穴,甲骨文中有廪字。

商代已能酿造不同种类的酒,酒的酿造和饮酒风气,是跟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有关系的。

商代已有铁的发现和使用,但还没有发现铁制农具。这时的农具,还主要是木石等制品,其中有起土用的木制 ,除草用的石锄以及收割用的石蚌刀镰。

商代的青铜器冶铸,是手工业中工艺最高的部门:王室直接控制的青铜器冶铸作坊。司母戊鼎。商代的陶器,除一般灰陶、黑陶、红陶之外,还有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等。

在纺织业方面,商代有了麻布,也有了丝织物。不仅有平纹组织的绢,还有提花的菱纹绮。 海贝和铜贝的出土。贝是装饰品,后来发展为货币。

农业和畜牧业:天文知识,天文知识又必须与数学相关。商的历法,反映了当时天文学和数学的重要成果。力学的应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编 封建领主制社会

周族原是生活在陕西西北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的一个部族。有邰氏姜原 巨人迹

古公亶父因遭受西北方戎狄的威胁,岐山下的周原。他放弃了穴居,建立起房屋和城郭,吧民众分别组织在很多被称为“邑”里居住,并设官官理。利用周原肥沃的土地 农业

文王将都城迁到丰邑(陕西省沣水西岸)以便继续向东发展。文王晚年,周的势力今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南省西部,对商朝朝歌形成进逼。

武王迁至镐(陕西西安市西南) 周公东征 营建洛邑为东都 周的王业是在周公东征和营建东都以后才巩固起来的。

周政权性质是奴隶主贵族专政。在王朝内部,在王的领导下,形成王族和其他贵族的联盟政权。在诸侯的封国内,在公侯的领导下,组成公族和其他同姓和异姓贵族的联盟政权。 周的封国 同姓 异姓(姻亲 商遗族 古老部落)从西往东,重要的封国在黄河北岸的是晋卫燕,在黄河南岸的是许、蔡、陈、宋、曹、鲁、齐。东南最远的吴和建立较晚的秦和郑 宗法制度

政权机构

军队:车兵是主力

礼和刑:刑是镇压奴隶和平民,礼是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天的授命是不固定的,这要看人间子孙们的行为是否能得到天眷。祖先神就与上神分开。这是周的宗教比商发展的地方,也是周初政治思想在宗教思想上的反映。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