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

  历史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其中既有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核心内容,也有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内容。高考文综试题中常常有文艺作品、自然科学的一席之地,这些考题充实了文科综合的知识体系,也使卷面更加丰富多彩。   例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8题)“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关键词】蓝脸的窦尔敦,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易混点】戏剧脸谱、真实形象;文艺作品、历史史实。   【解析】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人物角色、脸谱颜色形成固定的搭配,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红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黑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白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紫脸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金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作为文艺体裁的古代戏曲把人物脸谱化,显然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排除A、C;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歪曲了历史人物,而不是提升其价值,排除D。   【答案】B   例2(2013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试题第72题)图为古文字“马”发展演变的过程,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马”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型的演变   B.甲骨文“马”字线条瘦劲,风格质朴   C.金文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   D.小篆字形规范,是秦朝通行的标准文字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小篆。   【易混点】汉字字体的特点与朝代对应。   【解析】甲骨文、金文中“马”字具有明显的象形特征,且各有两种(或更多)的写法,小篆则演化为唯一的文字符号,A项叙述正确。B项对甲骨文的艺术赏析符合图片材料。D项对小篆的通行朝代符合教材表述。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系统的汉字应该是甲骨文。   【答案】C   例3(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4题)《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关键词】贫富,调均,上下相安。   【易混点】调均贫富、去富、劫富、济贫。   【解析】本题以《春秋繁露》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董仲舒的儒家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内涵。《春秋繁露》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材料表述的“富而不骄”、“贫而不忧”等内容与备选项中的“强制去富”、“劫富”无关,排除B、D项;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不仅仅是济贫问题,故排除C项。   【答案】A   例4(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关键词】朱熹,理学。   【易混点】诸父老、后生弟子,三纲五常;劝农、保守家业,以农兴业。   【解析】考题借助材料探究朱熹《漳州劝农文》的原意。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材料中“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都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要循规蹈矩。A、B、C三个选项或截取“后生弟子”、“去恶从善”等片段,或根据“劝农”之大意,得出狭隘、偏颇的结论。既体现重视理学,又体现重视生活细节的选项,只有D项。   【答案】D   例5(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27题)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明代,小说,更广。   【易混点】文学体裁、宗教信仰;世俗文化、等级价值观念。   【解析】题干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比喻成“一教”,与儒、释、道并列,极言受众之广泛,并非原本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材料只是反映出爱好小说者甚众,却无法推及封建等级价值观念。   【答案】C   例6(2013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试题第17题)我国有许多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关键词】A联:二表,三分鼎;B联:翁,醉,亭;C联:诗中圣哲;D联:招魂,湘流,九歌。   【易混点】屈原、诸葛亮、杜甫、欧阳修的生活时代及主要事迹。   【解析】A联中“一诗”指的是《梁父吟》,“二表”是指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表》,“三分鼎”指的是天下三分,“万古千秋五丈原”更洋溢着对诸葛亮的称颂;B联见于滁州醉翁亭,巧妙地嵌入“醉翁亭”三字,必然是为了纪念欧阳修;C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优秀品质,内容深刻,对仗工稳,尤应关注“诗中圣哲(诗圣)”字样;D联嵌入屈原的作品《招魂》、《九歌》、《呵壁》(即《天问》),赞美了屈原崇高的品德。   【答案】A   例7(2013年大纲全国卷第15题)《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关键词】《窦娥冤》,《水浒传》。   【易混点】揭露黑暗统治的文学作品、反对君主专制的“异端”思想;文学作品写作的时代、反映的时代。   【解析】从文学角度说,两部作品揭露了贫富不均、矛盾尖锐、社会不公等问题,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改造社会、追求平等的愿望。从历史角度说,宋、元、明时期重农抑商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李贽等反对君主专制的“异端”思想家尚未出现,封建社会整体上处于上升、繁盛时期。   【答案】C   例8(2013年江苏历史卷第4题)清朝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关键词】仕,商,宾亦主,不归乡。   【易混点】典仕而商、摒弃抑商政策。   【解析】题干材料《望江南百调》主要体现的是:商人在扬州经营盐铁致富,购置房产,不再回归家乡。A、D两项不符合明清加强重农抑商的史实,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C项夸大了官员经商现象。   【答案】B   例9(2013年江苏历史卷第6题)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A.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关键词】能教民智渐开通。   【易混点】于今最有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报馆如林立、报纸产业多元化;“中央”“大同”、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题目考查大众报业的发展。紧扣题干中“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近代报纸有教化功效。   【答案】C   例10(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15题)“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关键词】剪掉辫子,反朝廷,鞑子。   【易混点】剪掉辫子、移风易俗;独立、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本题借助歌谣考查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含义,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前后,辫子再次成为政治风向标。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而不是简单的移风易俗。“民族区域自治”之说与题干毫无关联。“鞑子”指满清统治者而不是帝国主义。   【答案】B   例11(2013年山东高考基本能力试题第74题)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自海达长江,为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关键词】御园火,五口通商。   【易混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解析】诗歌概述了19世纪列强数次侵华战争的过程及影响。A项具体解析“御园火”,C、D两项概括全诗大意,表述均正确。“五口通商”是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规定,应在鸦片战争后。   【答案】B   例12(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21题)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关键词】朝鲜战争。   【易混点】不同历史时期的军队名称。   【解析】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东北野战军,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而来。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后,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提法。中国人民志愿军是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的中国方面部队的名称。   【答案】D   例13(2013年天津历史卷第9题)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中期,茫然。   【易混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时间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解析】题干引用诗句“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不知所措、难以适应。结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时间限制,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答案选D项。   【答案】D   例14(2013年四川文综卷第1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BCD   【关键词】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书法的写意性。   【易混点】行书、草书。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及其特点。不必深究书法家或识读文字,单凭字体即可作出判断。A项是行书名篇(王羲之的《兰亭序》),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B项是魏碑,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刻板;C项是篆书,特点是形体匀称整齐;D项是草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答案】D   例15(2013年上海历史卷第4题)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关键词】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   【易混点】备选项所列的时间。   【解析】题目旨在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时期。希腊进入城邦时代是在公元前8世纪,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在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帝国在公元前1世纪才建立,B、C、D三项均不符合时间要求。   【答案】A   例16(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19题)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关键词】宗教题材以外,表达人物内心,肖像画。   【易混点】不同时期绘画流派的艺术特色。   【解析】从关键词可以推断出人文主义,从人文主义自然联系到文艺复兴。   【答案】A   例17(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15题)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关键词】1788年,十三,联合。   【易混点】与美国相关的各项制度、体制及原则。   【解析】从材料时间1788年可以看出,此时通过了1787年宪法。从“出港”可见美国确立的联邦政体加强了中央权力,也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原则,A项正确。分权制衡原则主要适用于国家机构之间,排除B项。共和制在美国建立之前已经确立,排除C项。主权在民原则侧重强调总统和议员等由选举产生,D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答案】A   例18(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23题)贝多芬历经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剧变,给后人留下震撼人心的音乐史诗。对其《第三(英雄)交响曲》解读有误的是   A.作品充满时代气息   B.作品有田园风光般的抒情   C.作品含蓄地献给一位无名英雄   D.作品具有英雄史诗般的雄伟气势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第三(英雄)交响曲》。   【易混点】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献给拿破仑•波拿巴”、“献给英雄”。   【解析】贝多芬的《第三(英雄)交响曲》以音乐体裁记录了法国大革命及欧洲社会的剧变。B项表述“田园风光般的抒情”明显错误。   【答案】B   例19(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8题)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   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   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关键词】自然科学,独立宣言。   【易混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的成就及其影响。   【解析】问题的核心是“独立宣言”,哥白尼的日心说早于伽利略、牛顿和达尔文的学说,也就是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最早从神学中独立出来。   【答案】A   例20(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23题)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   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   【关键词】音乐电视,源于美国,传入拉丁美洲。   【易混点】美国、拉丁美洲;文化入侵、文化共享、现代化。   【解析】音乐电视由美国传入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文化共享,并不是美国与拉丁美洲“相互促进”;“现代化”的范畴也比“文化”大得多。A项表述错误。   【答案】A   例21(2013年江苏历史卷第18题)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   【关键词】不主张写实风景或肖像,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利用下意识表达情绪和形状,创造现实。   【易混点】浪漫主义、印象派;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   【解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革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米勒的《拾穗者》描绘了农村秋季收获后,人们从地里拣拾剩余麦穗的情景,是现实主义美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作。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印象派名画。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兼有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符合题意。   【答案】D   例22(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22题)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关键词】20世纪历史,概括,争议最少。   【易混点】客观概括、具有政治色彩和倾向的说法。   【解析】“帝国主义”、“社会主义”、“第三世界”、“殖民体系”等均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争议较大,只能代表部分人的观点,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   【答案】C   例23(2013年山东文综卷第35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解析】此题以宋代话本为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另一面,还原了完整真实的历史。第(1)问要求根据老妪之言论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第(2)问要求辩证分析文艺作品与历史史实之间的联系。   【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例24(2013年浙江文综卷第38题)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析】材料二引用诗歌,以小见大,折射出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从“农人纺经十之六”、“无复有心种菽粟”推出“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的结论;从“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推出“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的结论;从全诗可以得出“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的结论。   【答案】(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历史是多元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内容为考题增添了鲜活的元素。诗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与文科综合考试结缘,体现了学科交叉和渗透的倾向,与当今的“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