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特点、结构、传播媒体,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初步的传媒素养;

②指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尝试写作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培养学生初步的传媒素养,并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特点、结构、传播媒体;

②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指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尝试拟写一句话新闻和新闻标题,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注意: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的设计,要注意融合三个维度,不能割裂、油水分离、甚至相互冲突。)

4、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教师方法指导与学生写作训练相结合)

1、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新闻材料从而得出关于新闻相关知识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新闻的认识;

2、指导学生尝试写作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从而训练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闻传媒

1、调查采访:

(教师模仿报社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1)你经常看新闻吗?说说看新闻的好处?

看新闻很重要:

(1)获取信息,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积累作文素材)

(2)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思想的洞察力。(分析与预见册能力)

(2)你最喜欢通过什么传播媒体看新闻?说说你喜欢的这种传媒有什么特点? 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

报纸:

①容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

②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

③适合于尝试解释信息

④缺点:时效性差,读者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

电视:

①长于纪实再现,时效性强

②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按顺序播放,选择性差

广播:

①用描述性话语,创造视觉图像,使人身临其境

②口语化,重复关键信息

③缺点: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按顺序播放,选择性差

网络:

①快速,及时(滚动报道,即时翻新)

②网络新闻标题比传统新闻标题更简洁和追求眼球效应(分层隐藏,由页到层的革命) ③网络报道生动活泼,趣味性更强

④网络新闻往往是动态的、联系的

⑤网络新闻更为多样,报道更为立体(滚动新闻、视频、图片、相关资料、评论) ⑥网络新闻发挥技术优势,增强了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的互动(评论栏、评分栏)

2、展开辩论:

辩题:网络媒介会不会代替报纸?

正方:报纸会灭亡

反方:报纸不会灭亡

正方:

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内容,形式丰富多样。

网络新闻及时性强,可以滚动报道,即时翻新。

网络新闻不需要纸,更适合环境保护的需要。

反方:

报纸可以在公交车上阅读。

阅读网络新闻所需要的设备(如电脑)成本太高,报纸便宜。

报纸是言行商投放广告的理想媒介。

网上阅读对视力有损害。

目前,二者是各占一部分秋色,甚至可以相互借助、共同发展。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媒介会不会彻底击败报纸,就要靠时间来检验了。

二、新闻的定义

讨论探究:

提供几组关于“新闻”的解释,探讨“新闻”的含义。

1、关于“新闻”概念的几种解释,说说你的理解:

(1)《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评:1是狭义的新闻体裁“消息”;2是新发生的事件本身。)

(2)《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评:1是广义的各种新闻体裁作品;2是新奇事件本身。)

(3)新闻(news )就是东(East )西(West )南(Spitj )北(North )四面八方的信息汇集。

(评:指各种新信息(事件)本身。)

(4)新闻就是“关于突破事物正常轨道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报道”。

(评:指异常性事件的报道。)

(5)“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评:指异常性事件本身。)

(6)韦氏百科全书:第一,它指“消息”,凡是最近发生的事儿、新知识和新信息都可以算是“news”;第二,它专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评:1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2是广义的新闻。)

2、探究归纳“新闻”这一概念的三方面的基本含义:

(1)一是新闻的实质特征,有人概括为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评:即新发生、新发现的事件本身)

(2)二是各种新闻体裁的报道形式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定、报告等; (评:即广义新闻各种体裁作品)

(3)三是专指消息这种体裁,包括简讯、电讯等。

(评:即狭义新闻体裁“消息”)

我们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一书侧重于第二层含义,即主要指的是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评:即广义新闻)

三、新闻的要素

1、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要把一个事件报道明确,必须要说清楚哪些要素? 新闻也是一种叙事性文体,记叙的六要素也就是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即:“5W+H”

何人?(Who ?)

何时?(When ?)

何地?(Where ?)

何因?(Why ?)

何事?(What ?)

如何?(How ?)

可概括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2、训练: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1)阅读下面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中新网 7月6日 电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称定于 2008年7月8日 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纪念钞一张。纪念钞面值10元,与现行流通人民币具有相同职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

Who陈述对象:中国人民银行

What做何事:发行奥运纪念钞

When何时: 7月8日

再补充其他关注要点:面值10元,等值流通

答案:一句话新闻: 7月8日 央行将发行10元奥运纪念钞,具有流通职能。

(2)全国高考试题:

用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

①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已有140亿年历史的恒星。②它的形成能够追溯到宇宙形成的初期。③这颗恒星被编为HE0107—5240。④其罕见之处在于:与其他历史稍短的恒星不同,它完全是由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几种简单元素组成的,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Who 陈述对象:德国汉堡大学的天文学家

What做何事:在银河系中发现了一颗恒星

再补充其他关注要点: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颗不含金属元素的恒星

三、新闻的特点

1、真实性:

(1)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是新闻的生命。

例①:国外媒体充满偏见的假新闻。

记者调查揭穿达赖所谓“中国军人扮僧侣”谎言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4月5日 播出):日前,有国外媒体称:有中国军人扮成僧侣,并刊登出一幅“数十名武警手里抱着喇嘛的僧袍”的照片。一经刊出,即引起很多网友的质疑。最后确认,这是一张2001年拍摄的照片,与“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完全无关。

照片一发出就引起了人们的质疑。记者围绕这张照片进行了调查。

确认这张照片是2001年9月,武警西藏总队官兵在拍摄电影《天脉传奇》过程中,充当群众演员,分发演出服时拍摄的。记者找到了照片中的两位战士。他叫刘鹏勃,当年是一级士官,现在已经提干担任武警拉萨支队某中队副指导员。

武警拉萨支队某中队副指导员刘鹏勃:当时这士官就是我。这个照片是2001年9月中旬,我们参加《天脉传奇》这个电影充当的群众演员,这张照片具体内容就是我们当时在领取剧服,当时我们穿的是八七式军服,面料是布的,我们现在,2006年5月1号以后,我们部队的服装已经换了,换成仿毛料的,当时还没有胸标,我们现在有胸标,还有臂章。 照片上的这名战士名叫邵洪,2004年12月他就已经复员,现在在拉萨市工作。 退伍战士邵洪:2001年9月份,中旬拍的《天脉传奇》,主要是当时天气比较热,就是穿的夏常服,八七式的,而且当时的周围的群众都穿得比较单薄

另据记者调查,照片中三轮车上蓝色帘布是2004年10月份以前的款式。2004年月10月以后,拉萨市的人力三轮车全部统一使用这种蓝、红、绿相间的帘布。

(让学生说):国际影响,对中国形象的贬损!

例②:周老虎假新闻事件。

《华南虎照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12日 ,陕西省林业厅公布华南虎照,称在镇坪发现野生华南虎; 10月15日 ,有网友质疑照片经过合成而出,一时间被热捧;

10月23日 ,周正龙与陕西林业厅一行向国家林业局汇报“拍虎经过”;

11月16日 ,四川一网友指出虎照原型出自一幅年画;

12月3日 ,包括神探李昌钰在内的六方专家共同为虎照鉴定,得出照片中老虎为假老虎;

2008年1月14日 ,国家林业局专家赴镇坪调查;

2月3日 ,陕西林业厅就未按程序草率发布华南虎信息向公众致歉;

6月29日 ,陕西省政府宣布华南虎照系周正龙造假。

2008年6月29日 上午10点,陕西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华南虎照片事件”调查结果:

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是一个用老虎画拍摄的假虎照。涉嫌诈骗犯罪的周正龙已被公安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华南虎照片事件”涉及的13名相关公务人员受到处理,其中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孙承骞被免职;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万云、信息宣传中心主任关克被撤职;陕西省林业厅去年10月做出的“周正龙提供的华南虎照片是真实的”和“对周正龙奖励2万元”的行政决定被撤消;陕西省镇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干部李骞因虚造华南虎照片勘验报告等严重失职行为被开除公职。

(让学生说)“周老虎”假新闻的影响:

1、“周老虎”这条假新闻欺骗了13亿中国人,在国内外造成巨大恶劣影响:不单是败坏了陕西的形象,更是政府公信力的丧失!重创了中国新闻的真实性,重创了政府的诚信!给中国政府形象带来很大的危害!国人还相信国内的新闻和各级政府吗?国外还相信中国人、中国政府和中国的事情吗?

陕西的政府官员为什么一路开绿灯?第一,我们不排除他合谋的可能性,就是合谋策划制造陕西镇平有野生华南虎这样一个假象,来向中央骗取巨额拨款,要成立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方面就是说,他没有和周正龙合谋造假,但是他在这个照片的过程中故意放纵了这个行为,甚至把他推到前台来,让上级也好,让人民也好,以为这有野生华南虎,然后

来提升他的政绩,或者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周老虎”事件的所谓水落石出,再一次证明了网络力量和民意表达的强大,从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1)促使 2008年5月1日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行,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2)最后中央介入,处罚了13名政府公务员!坚持正义的信念:假丑恶必败,真善美必胜!

(3)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要一致。

讨论探究:

书本:“里根儿子领取失业救济金”新闻事件的不同标题与不同解读?

学生讨论回答。(不同媒体的报道倾向:媒体观点倾向)

结论:

倾向性:经过主观选择和加工,受生活背景、文化程度、习俗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纯粹的客观、真实是不存在的。新闻工作者的倾向性与事实表现的倾向性要一致。

(3)“合理的想象”并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讨论探究:

书本:帽子与头发,黄继光的心理活动。

结论:

新闻界基本达成共识:“合理的想象”并不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时效性:

简单的说,就是新和快。要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件,而且报道的速度要快。 上午的头条,就是下午的末版;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3、重要性:

信息:有的有用,有的无用。

新闻重要性:要满足读者需要,也就是看新闻的人很关心的,或对他来说有帮助的。

4、其他:

以书上《14岁的小斌在网上玩游戏》为例,让学生谈感受说特点:

(1)新鲜感(独特,新颖)

(2)异常性(独特,新颖,不同一般人一般事,还包括趣味性、可读性、人情味)

(3)接近性(年龄、身份、心理、事件)

(4)显著性(在接近性基础上而比较特殊的一个)

四、新闻的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①标题: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

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

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③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分的事实表现主题。 ④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⑤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可有可无,视具体情况而定。

2、新闻报道为什么要“打破顺序”?

新闻要求简洁、凝练,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充分的信息;在所有新闻要素中,强调那些“含金量”最大的内容。

“七秒钟效应”: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一下子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如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

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钟效应”。

3、训练:拟写新闻导语(压缩语段)

指导:导语往往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使读者看过导语后,不用看下文,就能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避免了消息写作中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淹没在大量一般性事件中,突出了“七秒钟效应”。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是导语“金字塔式”结构的最上层,是新闻的核心。

要求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可看作标题和正文之间的一个中介成份。

例①:

阅读下面新闻材料,请拟写新闻导语(不超过100字)。

玉柴职工为抗震救灾捐款91万元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玉柴人的心。 5月15日 ,由党委和工会统一部署,玉柴集团举行了抗震救灾捐款仪式。公司领导晏平董事长、股司李天生总经理、集司古堂生副总经理、刘碧清副董事长、股司梁萍书记等公司领导带头捐款。各单位纷纷响应,在捐款中,物流公司捐款数额达9.2万元,销售公司捐款7.8万元,发动机一厂捐款6.2万元,地处外地的玉柴海南公司、厦门公司、专汽公司、桂林工程公司,以及从玉柴主辅分离的单位如服装公司、康源公司、纸品公司等也纷纷响应,积极捐款。

心系灾区,职工捐款热情高涨,纷纷奉献爱心,20 元,50元,100元,200元„„,金额不在多少,在于时刻牵挂灾区的爱心。吴宗海是玉柴冷加工厂的一名普通员工,家境并不

宽裕的他,捐出1020元,朴实的他说,我通过电视看见四川大地震伤亡很惨重,感到很难过,看到很多人去抗震救灾,感到很感动,我只是捐一点钱,尽一点社会责任。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玉柴员工,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传递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爱。现在,员工的捐款总额已上升至91万元,而捐款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

答案:导语: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玉柴人的心。 5月15日 ,玉柴集团举行了抗震救灾捐款仪式,一万多名职工仅用一天时间就捐出91万余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赞歌。

例②:

全国高考题

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面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2分)

自从(a)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震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2万元。这些钱物已经转送(j)到了灾区(k)。

答案:仔细分析这段话的划线词语其实是比较符合上下文语境的,但是在“广播稿”这个外部语境的制约之下,好多地方就显得不得体了。“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赈灾”与“震灾”同音,听广播分不出来。“逾100万元之巨”不合通俗、口语化的文体要求,要改成“超过100万元”。括号中的话也不能读出来,也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

五、课堂总结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传媒,定义,要素,特点,结构),学会阅读新闻,养成多看新闻的习惯,积淀传媒素养。

(1)新闻传媒: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

(2)新闻定义: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上发表的对新近乃至现时发生的事件的报道。

(3)新闻六要素:即“5W+H”: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概括为一句话: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4)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其他(新鲜感、异常性、接近性、显著性)

(5)新闻的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2、尝试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导语,提高筛选、提炼新闻材料的敏锐性和语言概括表

达能力。

(1)拟写一句话新闻:

根据新闻六要素把主要新闻事实概括为凝练的一句话:

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2)拟写新闻导语:

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扼要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新闻事件的高度概括。

要求以简约、精炼的文字,把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的要点和要旨揭示出来,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并引出新闻事实的主体。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