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大正能量]20**年优秀教研室

2015年优秀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始建于2006年,发展至今,形成了一支有活力、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佳木斯大学等各项工作中都走在前列,2006年初第二次获得佳木斯大学优秀教研室称号。一、 抓好教学基本建设一直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建设遵照教育部及学校有关文件,关于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开展和实施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在教学大纲、培养方案、教材使用以及实践教学大纲等具有指导性教学文件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随着理论学时比例的削减,实践学时比重的上升,为更好地实施实践教学,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计划。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相应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利用春季学期的两个小假期(清明节和五一),为学生布置开展社会调查的作业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并要求递交调查报告,根据报告的质量登记分数,计入平时成绩,其它形式诸如:实地考察,参观文化场馆、基层社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等,都有学时、分数记录归档等细节设计,其中每年组织学生代表到鹤岗矿史馆、东山万人坑参观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常规内容;2015年以“我心目中的哲学”为主题,在全校2014级学生中开展一次校园DV大赛,收到参赛作品100余部,参与活动的学生占该年级学生的25%,活动开动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教研室活动计划中,也会专门设计部分时间来探讨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途径,以及如何将其纳入到学分考核等教学计划以内。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两部实践教学教材,为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础。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为保障教学工作能够有质量、有效果地开展,教研室秉承了 “以科研、教研工作带动教学工作”的一贯理念。首先在学术队伍的发展方面,有规划,有建设实施步骤:在2014年9月,对教研室全体成员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教研团队和科研团队,将10位老师分为两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此举对教研室的教研、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上,近3年,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课堂管理、成绩考核、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例如在学生成绩考核方面的改革,教研室实施开卷考试已经是第三个年头,通过与学生进行的一年一度的教学反馈座谈会中了解到,目前的开卷考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为使考核发挥应有的效用,规划在未来期末考核的方式上(尤其是对开卷考试的形式)将进行完善与改革,这一工作正在筹划中。从2010年起,每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就召开以“教学效果反馈”为主题的座谈会,选取部分学生代表集中到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对本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情况、教学效果、改进意见等方面进行座谈、讨论,全体教师都要求参加。从反馈座谈的情况来看,每一次座谈,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收获,为下一轮次教学效果的提升指明的方向、铺平了道路。三、科研成绩显著科研成绩比较突出,体现在课题、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还有就是在学术报告方面的表现。科研课题24项,人均2.4项,其中省级以上16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博士后资助1项,教育部2项,省哲社:8项(主持),科研论文20篇,发表到核心期刊11篇,科研奖励6项(省级:2)大学级别3项。教研立项19项,省级以上4项,教研论文10篇,获奖2项。近三年,做学术报告4次:卢老师生态文明建设,刘洋博士论坛俄罗斯问题研究与大学智库建设,尹金萍2次,博士论坛,认同机制构建,骨干教师培训归来交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历史悠久,为我省及全国装备制造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铸造与模具技术人才。该专业多次被评为省重点专业,“十五”、“十一五”验收获得优秀。2009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成为国家第四批建设的特色专业。依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9年获批教育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工程中心,于2016年5月30日通过验收。2011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再次被评为省重点专业。2013年被教育部评为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教研室主要承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教学任务,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课的教学任务。一、合理规划、促进发展材料成型教研室有明确的教研室建设规划,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特色专业规划、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规划进行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各种规章制度健全且完成好。教师能认真完成教学工作量及非教学工作量,并多人获得2013年、2014年年终教学奖。教研活动计划科学可行,活动内容丰富有内涵,形式多样,提升教研活动品质。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师自身素养提高材料成型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6人,实验教师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教授、副教授比例为50%。中青年教师中博士学位50%,青年教师均具有硕士学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专业负责人荣守范教授,佳木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铸造工艺学》负责人。现国家特色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负责人。地方高校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负责人,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理事,中国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讲的《铸造工艺学》为省级精品课。材料成型教研室拥有一批实力较强、勇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不断从学历层次、师德、师风、教书育人、教学科研、双师型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2012年被评为佳木斯大学特色教研室,2015年被评为佳木斯大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教研室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现在读博士3人,2014年优秀实习教师、优秀实验教师、优秀教师各1人,2015年获校十佳教学奖1人。博士后在站1人,有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铸造工艺学》为省级精品课程,《铸造工艺学》、《铸造合金及熔炼》为校级百门课程。选用行业或专业领域中的规划教材,有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内自编教材1门,三年内出版教材2部。三、延伸课堂教学,灵活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材料成型教研室教师认真执行教学进程与授课计划,各种教学资料齐全。将课堂延伸到生产一线,通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讲解,融会贯通理解课堂知识;采用口试、课程论文、课题研究、课堂报告、实际操作、网上答题等多种考核方式,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加强信息反馈,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不断改善教学效果。材料成型教研室教学评价A率30%。教师在厅级、省级、校级评比中获得多项奖励。三年内教师获奖39人次。四、深入探索,开拓思维,履行教科研使命材料成型教研室注重教学团队建设,探索改善教学方法,是佳木斯大学主干课程优秀教学团队。三年内有主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三年内有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项目6项。教研室有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有明确的科学研究方向,在双金属复合材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基础建设。三年内主持和参与3项国家级项目,参与1项省部级项目;三年内主持项目10项,参与3项。三年内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年内发表教研论文14篇;三年内参与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获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大学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得专利8项;三年内发表论文20篇,SCI 5篇,EI 8篇。三年内开展多次面向专业或全校的讲座、学术报告等,聘请日本东京大学杉山澄雄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等来校讲学。有教育部金属耐磨材料及表面技术工程中心,佳木斯市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级“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获奖1项、“挑战杯”省大课外科技大赛获奖3项、华为杯新材料大赛1项、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1项、连续三年参加永冠杯全国大学生铸造工艺大赛获奖多项,学生主持省创新创业项目4项,主持校级学生创新项目5项。五、学科互溶、理工结合、耐磨应用为基、创新培养为辅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前身是1958年佳木斯农机校建校时设置3个专科专业之一—铸造专业,现已发展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厚基础、宽视野、精专业、强能力为目标;以铸造成形与控制、塑性成形与模具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服务龙江,辐射全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科交叉互溶,拓宽知识视野,为工矿企业培养复合应用型、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课程设置为模块教学加专业方向,专业培养为学士学位加工程资质证书相结合,注重学生特色培养。本专业训诫:活泼,明礼,严谨,求是;专业学风:铸智以用,博学为真。教研室研发的耐磨材料技术在全国推广,现在的双金属复合材料技术,达到了研究-开发-中试-应用推广链条式发展模式,达到国内先进和省内领先水平。过去的几年中,材料成型教研室在大学及学院领导的关怀下以及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综合素质高,精通专业,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生,是材料成型教研室全体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方向。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自动化教研室迄今已有31年的办学历史,教研室主要承担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同时也承担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自动化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6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占总数33%;中青年教师4人,占总数的67%,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5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教研室总人数100%。教研室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大学“百人计划”科研骨干教师2名,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团队和谐,凝聚力强,在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诸方面具有较强优势。自动化教研室曾于2012年和2015年先后获得佳木斯大学优秀教研室荣誉称号。教师中曾经获得过佳木斯大学“三育人”十大标兵、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十佳”教学优质奖(3人)、青年教师竞赛奖和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教学科研方面,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自动控制原理》为校级精品课程,《供配电技术》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校级百门课程。教师科研方向明确,每位教师有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教研室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项目,有2项黑龙江省级教研主持项目。几年来教研室教师先后获得省级和校级各类教学和科研成果奖励。教研室教师曾经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佳木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和多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年来,出版教材及专著共计5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EI检索6篇,申请国家专利8项。基于学生的差异和志向要求,教研室深入研究自动化教学培养模式,将学生分为应用技术型和考研学术型两种人才培养方略。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自动化实验室和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带领和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各类科技竞赛以及企业生产实训等内容,主要侧重学生的科技创新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培养。同时依托开放实验室和大学科技园,开展产学融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考研学术性人才培养过程中,每年举办考研学习交流会,建立考研学习QQ群,为学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成立自动控制原理和电路学习小组,为学生无偿辅导答疑,指导学生考研,复试以及调剂等事宜。通过考研学习小组的建立,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考研的热情,几年来考研人数逐年提高,已经有10多位同学考取博士或者博士毕业,为我校自动化专业赢得了荣誉。教研室注重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档案管理齐全,分类合理、规范,有专人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全体教师认真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和非教学工作量,无教学差错,积极参加教研室活动;教研室有活动计划,认真执行,每周进行集体备课或者教学讨论,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对教研室活动有总结、分析,并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整改。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

  经济管理学院物流教研室成立于2003年,于2007年开始招收物流专业本科生,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建设原则,经过12年的发展和壮大,已发展成为学院二表专业在校生规模最大的专业。承担着经济管理学院物流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专业的授课任务。教研室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物流教研室目前有8位专职教师,平均年龄为39岁。在学历方面,有博士1人,硕士6人,硕博比例高于90%,并有年轻教师正在积极准备向更高的学历冲刺。在职称结构分布上,教授、副教授职称为4人,高职称比例为50%,这些高级职称教师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研室学术梯队结构较为合理,年龄上老中轻相结合,在职称结构上分布也较为均匀,有梯队建设规划措施得力,落实效果良好。1.课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课程建设上,物流教研室拥有《现代物流管理学》、《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宏观经济学》6门百门课改课程,其中《财务管理》百门课改负责人王欣兰还受邀于2015年4月9日,进行了“晨星讲坛” “百门课程改革工程”课改经验分享系列讲座。2.教材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物流教研室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三年来在清华大学等一类出版社出版教材7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等二类出版社出版教材2部;并编写与本专业相关的专著2部。3.教研工作、科研工作齐头并进,成果喜人物流教研室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按照师资结构、研究方向、老中青结合等原则进行教科研队伍整合,全体教师经过努力,取得了可喜的工作成绩:(1)教研立项及教研获奖方面,三年内承担教研项目共计24项,其中省级项目13项,主持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4项,主持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参与省级项目5(前三名),主持校级课题教研项目11项;三年内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8篇;(2)科研立项及科研获奖方面,三年内共承担科研立项计20项,其中省部级立项10项,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3项,参与7项(前三名),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0项,其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项;三年内有参与省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市级级科研成果奖6项;三年内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科研论文76篇,其中一类期刊发表论文23篇。4.教学管理各项日常工作有条不紊认真执行教研室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一次教研室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物流教研室日常工作主要围绕课堂建设、教学建设、教学效果进行。百门课改的实施办法、非教学工作量考核的具体措施,在教研室活动中都进行过讨论,为教学管理、教师考核献计献策。全体教师工作纪律严谨,无教学事故。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创建于1956年。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3年以来一直为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主持的病原生物学团队获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获批校级研究所。迄今为止教研室走过了59年的历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拼搏,在教学、科研、科技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教研室独有的特色和亮点。一、师资队伍精良,梯队合理,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5名,教辅人员2名。专任教师平均年龄38岁;副高职以上教师2名,博士1名、硕士5名;研究生导师2名。专任教师中获评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1人次,佳木斯市政府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 1人次,校级教学名师1人次,校级教学标兵1人次。学术带头人蔡连顺担任黑龙江省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省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多项学术兼职。二、坚持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成效显著教研室承担7门课程,面向4个层次8个专业开设。年完成教学任务1376学时,人均344学时,完成实验准备1938学时。在教学改革上,多年来坚持PBL、CBL教学,增设了自我设计、自制PPT并进行演讲环节,以及自写小综述并答辩的内容,并作为期末考核项目之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网络技术平台、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微信、QQ、邮箱等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也为多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了多种平台。同时,狠抓教风、学风和考风,教研室采用全面考核综合评定的办法,即:理论课闭卷成绩占50%,其中含病例分析题。标本考核占10%;实验课考勤及实验报告占20%,理论课考勤占10%,演讲占10%。针对考查课纸质考核监考难的问题,本年度以实验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考试,并制定了监考策略,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杜绝了各种考试违纪作弊现象,促进了学风考风建设。近三年,学生反映课堂效果良好,所有主讲教师的测评结果在良好以上,科室获大学双十佳1人次。获得教学课题4 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发表教学论文6 篇,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项。三、加强科研和学科建设,提升了科研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教研室有2个明确稳定的研究方向,近3年完成科研课题4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其中SCI收录3篇,核心期刊 12 篇。获科研成果3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参加国家级教材5部。近3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研究生发表论文3篇。四、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坚持案例导学式教学,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多年来坚持采用案例导学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材上,使用医学寄生虫学案例版教材;在方法上,采用案例导学式;在训练形式上:采用课堂讨论、课外纸质作业或提交PPT、答辩等多种形式,灵活掌握。考核上:采用形成性考核模式,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有3名教师指导了大学生创新课题,18名学生参加了活动。近3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1项。指导学生发表论文3篇,获得全国基础医学实验创新大赛优胜奖1项。产学研相结合,服务于地方经济。自1985年以来,建立了寄生虫病诊室和研究所,形成集教学科研、诊治服务为一体的面向社会的教研机构。30年来,开展了对外咨询、诊治、宣传教育的工作,接待患者几千人,解决了临床上诊断困难的问题,为在三江地区防治寄生虫病做出了较大贡献。基础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基础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现有主讲教师7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3人;讲师2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3人。教师平均年龄为43岁。近年来,教研室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一支教学认真、安心教学、素质高、结构和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由于解剖学科是个艰苦学科,局部解剖学教学工作更为艰苦,教学工作繁重,教学环境相对较差,很多人都不爱干这行,但多年来,全体教师能够把爱岗敬业做为自己坚守的信念,建立一个目标一致、成员稳定、理念统一、管理规范、治学严谨的教学团队。教研室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学规律与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近年来,通过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教研室不断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研项目15项,人均发表教改论文2篇。教研工作推动了教师业务能力,使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佳,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教研室在抓教学质量的过程中, 特别强调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全体教师每人均有科研立项,近三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立项4 项,厅局等级8项,国家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5篇。 鼓励教师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不仅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把国内外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 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利用在教学和学术中的优势,使青年教师和学生接受不同风格的学术熏陶,培养其创新能力。三、规范教学管理, 严格教学制度。按照学校和学院的安排,在各层次教学环节上正常有序地开展工作。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每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有实质性的内容。教研室的各项管理人人参与、专项专人负责,采取微机化管理。坚持教学督学及听课制度, 教研室主任和老教师以随堂听课的形式, 对各层次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进行检查; 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 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及专家反馈意见。注重特色培养,一是重视培养医学生创新素质,通过构建“引导创新”的教材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究问题;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执医态度;三是采用已实践多年的“指导发现教学法”,即创设学生参与、主动发现创新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科学之奥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1996年开始,以课外教学探索班的形式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于2010年正式成立佳木斯大学解剖科技创新基地,使得学生在早期基础学习阶段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发表论文5篇,申报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是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观念新、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几年来,在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促进学科建设、课堂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教研室建设上, 教研室根据教务处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室建设规划,每学期期初制定教研室工作计划,每周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每学期对教研室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总结,有整改措施。教学管理科学规范,分类合理,文件及时更新。在教学建设上,教研室现有教师6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4人,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3人。梯队建设规划,措施得力,效果较好。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的培训。教研室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在认真完成各项教学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扬“创新求变、不断进取”的精神,《社区护理学》课程获校级首批百门课程改革项目,并获批校自编教材。在课堂教学与课堂考核上,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体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环节,规范教学行为,每学期初进行教学检查,包括授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授课方案、讲义、教学参考资料等,尤其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作业和辅导答疑的检查。全体老师均能严格按照教学进程与授课计划完成授课任务,教案书写规范,设计思路清晰,科学新颖,课堂环节完善,有新知识,新成果更新。每学期辅导答疑人均在5次以上,反馈分析记录齐全、规范。作业批改有记录,批注认真。考试管理科学有序,采取流水批卷形式阅卷,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科学、严谨。在全体教师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下,三年内获奖教师人数占教研室教师人数50%。教学评价A率超过20%。近三年,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获校级指导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1项,获校级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发表教科研论文8篇。教研室1人荣获校级“三育人”标兵、优秀教师;2人荣获校级优秀实验教师与实习教师。理学院大学数学第一教研室

  理学院大学数学第一教研室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61.5%。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7人,占总人数的53.8%,学历结构合理。教研室教师平均年龄44.9岁。大学数学第一教研室主要承担了全大学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的教学任务。队伍整体素质好。教研室有科研团队一个,教研团队一个。教科研团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各教学科研团队以学科、系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课程(系列课程)建设为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团队,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科研力量雄厚。通过教学团队优化教师整体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方面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日常教学管理严。教研室各种规章制度齐全,并且执行效果较好。工作纪律严明,教师无教学事故、教学差错,无私自调、串课现象。档案分类管理,规范齐全,更新及时。教研室有队伍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规划等,执行效果好。教研室坚持每周进行一次教研室活动,教研室活动出勤率大于95%。教研活动计划科学可行,活动内容丰富有内涵,形式多样,执行效果好。每学期有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总结,分析总结客观科学,有整改措施,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教研室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进行讨论,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研科研成果优。近三年教研室共发表科研论文9篇,教研论文2篇,主持并参与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科研项目12项,主持并参与省级教研项目6项,校级教研项目14项,获得市级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项;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申请实用性专利6项,高等数学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校级百门课程,三年内编写并出版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数学》(上)、《高等数学》(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部;多名老师被评为校级和院级的优秀教师。数学竞赛奖项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一月一赛”活动,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大学数学竞赛中,共获奖项103个,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个,国家级二等奖20个,国家级三等奖43个;省级一等奖20个,省级二等奖11个,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还增强了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大学生争先创优意识。为人师表作风实。全体教师都能做到为人师表,做好每学期期初的教学准备工作,认真准备每一次课,认真上好每一次课。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履行辅导答疑制度,做好辅导答疑工作,辅导答疑有详细的记录及学生反馈信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作业布置与批改方面,每位教师都能做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工作,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辅导答疑形式多样,在原有答疑形式的基础上,采取了网上答疑这种新形式,效果较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教研室

  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始建于1986年,是我省第一个创办包装工程专业的学校,迄今已有30年历史。2012年包装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专业依托包装工程教研室承担全部包装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教研室,目前成员共计6人,平均年龄39.7岁,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获得硕士学位的教师2人。博士分别毕业于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等,学缘结构合理;学术带头人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梯队建设合理,有规划,措施得力,效果良好。科研方面,现有稳定的科研方向。近三年来,教研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主持的国家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课题4项,主持的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主持校级课题6项;发表的科研论文36篇(一作),其中EI检索12篇;获得的各级科研奖励5项,省级奖1项,厅级奖1项,校级奖3项;获得的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教研方面,近三年来,教研室成员主持或参加的教研项目18项,主持的教研项目9项,其中省级课题2项;发表的教研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3篇;获得教研成果奖3项,其中佳木斯大学教研成果特等奖1项;出版教材或专著共计8部。教研室成员指导学生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已结题),参加国家级竞赛2次,其中获得一等奖学生3人,二等奖学生人数8人。成功举办了佳木斯大学每月一赛之宏杰杯包装设计大赛一次,由黑龙江宏杰包装有限公司赞助大赛人民币14000元,将赞助资金全部以奖金的形式奖励给参赛获奖选手。包装教研室重视学生创新实践与动手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创新创业应用型包装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设计大赛和创业实践。加强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联合培养,构建校企合作新模式。近几年本专业和省内大型的包装企业及黑龙江宏杰包装有限公司建立包装装潢设计平台,企业拿出一些实际的包装装潢设计任务,专业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由企业选出满意的作品进行实际生产,并给予奖励。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研室与三江地区最大的包装印刷企业黑龙江省银手杖印务有限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已签署合作协议,在企业双方共同建立包装印刷实训室,使学生提前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毕业后能更快地胜任岗位的需要。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成立于2008年,其前身为佳木斯医学院基础部公共卫生教研室。本学科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佳木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获批省教厅研究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主要承担研究生(留学生、临床医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留学生、检验医学、卓越医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教研室团队和谐,凝聚力强,在教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在梯队建设方面。现有专任教师4人,兼职教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2人;学术梯队平均年龄40岁。教研室教师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学科带头人邱洪斌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主导师,现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医学数字化规划教材(国家医学电子书包)项目编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截瘫研究会黑龙江省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黑龙江省学位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编委,《Gout and Hyperuricemia》编委等。在课程建设方面,《医学统计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百门课程,《卫生统计学》为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在教材建设方面成果突出,三年内出版教材9部,有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内自编教材1部。在教学工作方面,实行学位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适应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注重创新人才培养,鼓励学生主持或参加大学创新科研项目和参与教师科研,发表研究论文或调研报告,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三年来本科生主持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生主持省级创新科研资金项目1项,校长创新基金项目1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2项。在科研工作方面,与康复医学院合作获批为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教研室有稳定的科学研究团队,明确的科学研究方向(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干预研究;痛风/高尿酸血症的病因、治疗药物研发;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学术氛围浓厚,在项目申请、学术论文发表以及专利申请方面成绩突出。三年内主持和参与发表教研论文11篇;主编及参编教材、著作9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厅局级项目18项;获各类科研奖项4项,其中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7篇,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6项。

  

  

  

   佳木斯大学jiamusidaxueu联系电话:8618869 宣传统战部文章来源:新闻网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