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模型

2004年第4期(总第68期)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ZHOU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4 2004SerialNo.68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

叶阿忠,陈文静,何 刚

(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将中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创造了经济增长和

,对中国这一经济增长的奇迹进行、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路径,为政府政策制定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均资本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21(2004)04-0017-0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推进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将中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奇迹。奇迹是怎么产生的?国内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主要有三个研究思路:一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王小鲁,2000;魏杰,2000;金玉国,2001),主要侧重于对制度和政府行为变迁的分析。二是从经济增长的现有理论角度(高长春等,2001;舒元,1992),以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因素为重点来分析。三是从其它因素角度(赵志君等,2002),强调了外资外贸和货币的作用。而本文试图在现实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扩展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1]的建模思路,构造一个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对中国这一经济增长的奇迹进行深入的数理分析,求出我国经济高速、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路径,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政府政策制定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或源泉的分析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育,不断扩大教育规模,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强劳动者的技术学习和培训,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加入学习和培训的队伍。所以,我国劳动者在积累技能上所花费的时间在不断增大,一方面使得我国劳动者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也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的教育投资比例还需要扩大,在1998-1999年间,中国对教育的总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对有形资产的投入大约是它的15倍,相比之下,土耳其为2.9%,印度为3.2%,俄罗斯为3.5%,菲律宾为4.2%,而美国是5%,我们的教育支出明显低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对此,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曾指出,中国对物的投资过大,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够,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人瞩目,但只有把资源从公共工程和摩天大楼向学校转移,这种成功才能持续下去。

收稿日期:2003-12-11

),男,福建省沙县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数量经济学博士;作者简介:叶阿忠(1963- 

),女,云南彝良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文静(1977- 

),男,安徽冬至人,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何 刚(1978- 

・17・

2.重视科学技术,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全社会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使得越来

越多的劳动者从事发明创造和科学研究。我国从事发明创造和科学研究的劳动力数量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虽然很小,但在不断提高,因而,一方面我国劳动者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正是重视科研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激励科研创新,并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

3.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当前世界技术不仅水平高,而且增长速度快。由于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一贯坚持的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动现代化,。最终,,我国劳动力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也得到不断提高并快速增长。这表明,正是技术的不断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使中国经济得以保持快速、持续的发展。

4.实物资本的积累和投资。实物资本的投资对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近2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有70%以上是实物资本的贡献。美国和日本早期工业化的经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的实践都印证了这一结论。因此,为了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就需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的投资,使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体系,带动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增长模型

著名的索罗模型描述的是投入要素增长速度、产值增长速度与科技进步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文根据上述分析对索罗模型进行扩展,考虑中国经济只有居民和企业两部门,构造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如下:

(1)生产函数:Y=F(K,ALY)

(2)资本积累方程: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