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态意义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3/2007

论发展现代农业的生态意义

吴敬秋

摘要:生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当前,我国总体生态环

境呈不断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不仅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也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意义

作者简介:吴敬秋,中共黄冈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湖北省经济学会理事(邮政编码 438000)中图分类号:F323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07)03-0079-02

长期以来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我国总体生态环境呈不断恶化的趋势,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的形势还相当严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受到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把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已成为我国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国际合作委员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研究得出:中国氮肥施用量的一半在被农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到水体环境中,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

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

二、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而且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可以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一是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态保护和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所带来的污染;用于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的基因工程及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可降解生物塑料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将解决传统塑料难以降解从而给农牧渔业、电力设备、河流和生活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二是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一些发达国家,综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农业专家系统、作物及禽畜生产管理决策系统,使精确农业和设施农业应运而生,不仅极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而且也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三是生物

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物质装备落后,不仅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保护和建设。因此,必须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帐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已刻不容缓。二是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利用薪柴生活燃料消费量最大的国家。长期大量砍伐薪柴,导致地面植被减少,水土冲刷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发展清洁能源,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三是发展新型农用工业,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用工业是增强农业物质装备的重要依托,也是保

能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提供了发展空间。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渐趋枯竭、环境压力日益沉重、需求和油价持续上涨及世界能源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和能源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大势。我国发展生物能源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而且还可基本解决秸秆露地焚烧、畜禽粪便和塑料地膜等污染源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五、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思想先导

树立现代发展理念,最为关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现代农业建设。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过上安心的日子。胡锦涛同志指出,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二是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产业,劳动过程归根到底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生产中人与自然关系处理得好,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将起改善、保护作用,否则会造成对环境资源以至生态系统的损坏。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的现实,因此,必须严格保护好耕地,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自然资源,坚持控污和治污相结合,不断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产业平台

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

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从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合理化入手,通过工程与生物措施强化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通过改善农田景观及农林复合系统建设,使种群结构的合理多样化,恢复或完善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链接,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结构及物质的循环利用。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是拓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和建设生态的重要产业平台。二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是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实践证明,发展观光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极大提升。三是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农村支柱产业,是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支柱,并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但在畜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恶性传染病频发和畜产品药物残留给动物性食品安全不断带来隐患,致使近几年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

六、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主体力量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

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农民素质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也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其科学发展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培养新型农民打下坚实基础。要大力开展农业职业培训,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按照农业生产岗位技能要求,加大绿色证书的培训力度,培养更多的农民技术骨干。同时,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二是倡导现代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要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革除生活陋习,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杜青林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R]1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061

[2]马凯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R]1中共中央党校报告选,20061

(责任编辑 孔祥敏)

四、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市场导向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

要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自食自用,而是为市场提供商品,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农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因而,它需要具有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农产品商品率都在90%以上,有的区域和领域几乎所有的农产品全部用于出售,商品率接近10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数量型转向质量型,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农产品消费时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绿色消费已成为国际性消费潮流。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