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原理

社会工作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一项专业性工作。

社会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实务性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另外还具备实践性、科学性、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特性。

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1、欧美国家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1)、思想渊源

A 、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希伯莱文明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B 、基督教文明的“爱”的概念是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直接思想根源

C 、人道主义价值观念对社会工作的直接影响

(2)、工业革命的推动:

社会变迁;生活十分贫困 ;大量贫民的存在,会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2、产生背景的总结:

(1)、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2)、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社会工作的出现

1、1601年英国的济贫立法

意义:1、政府担起社会救助的责任;2、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观念; 3、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 ;4、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缺陷:(1)可能养成贫民的依赖心理;(2)对贫民的自尊心注意不足; (3)干涉了贫民的谋生的自由。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救困活动

慈善组织会社(COS )的影响:(1)1869年,第一个慈善组织会社成立;(2)慈善组织会社组织大批友好访问员开展工作;(3)其所开展的个别调查成了个案工作的开端;

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

社会工作从一项志愿的助人事业到一个独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人与社会的需求推动了它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工作人员的专门化,作为一个共同体他们也在不断地努力推动它的专业化进程。

1. 对社会工作的理论总结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

1917年,玛丽·里士满出版了《社会诊断》,标志着社会工作成为一门专业。

2.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制度性前提

1893年,英国慈善组织会社创立了“慈善训练”;1898年,美国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训练课程。成立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1952年成立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审议会。

3. 社会工作专业组织发展确立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

1928年在法国巴黎创立了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IASSW );1955年成立了美国的社会工

作者协会(NASW ),旨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质量。1956年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成立

社会工作的对象以最贫弱的个人和贫困家庭、社区为对象

社会工作的领域:公共救助;家庭服务;儿童服务;老人服务;康复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就业服务;矫治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医疗社会工作;乡村社区发展;军队社会工作;社会保险服务。 另外根据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与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一是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服务领域,如在失业、贫困、疾病等领域开展的工作;二是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的服务领域,如儿童、青少年、老人和医院社会工作的等。

社会工作的功能

1、对工作对象的功能: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维护合法权益 2、对社会的功能: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福利思想 “福利”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1、有助于实现幸福的物质和精神手段 。

2、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

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有助于公民生活质量和社群福祉改善的活动、服务及资源,它们既可以是物质支持,也可以是精神帮助;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帮助,也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支持。 狭义地,社会福利是指为社会中最不能自助者(弱势群体)提供的、满足其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资源和服务。

社会福利的功能:治疗性的,也是预防和发展性的功能;

第一,以不同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第二,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和谐;第三,社会福利本身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它可以维护和促进社会和稳定;第四,在出现社会问题时社会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补偿;第五,通过社会服务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第六,社会服务可以当作是一种社会投资;第七,社会福利可以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

社会福利的分类

二分法 1965年 威伦斯基、李宾士 剩余性福利和制度性福利

三分法 1974年 蒂特姆斯 剩余性社会福利、工业成就—表现模式、制度再分配

社会福利的特征

1、社会福利的意识形态色彩 2、社会福利的可变性 3、社会福利的多元性

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里一套有关人类需要和福祉相关的理念、资源、机构和专业人员等制度设置,它同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一起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机制。

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订和推行社会政策的方针与策略,在社会服务领域表现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何筹措资源并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

分类 1、普惠型的(瑞典模式):

(1)强调的是福利津贴的统一费率和社会服务中的普遍主义原则。(2)注重政府对社会福利和相关服务的公共责任。(3)建立在高税收和高度政治共识的基础上。(4)以平等和公正为目标,通过国家全方位的干预来寻求福利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和谐。

2、剩余型的: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扮演有限的角色,政府除了在社会救助和基本的社会服务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外,在其他社会服务或福利领域,基本上依赖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家庭)。

3、混合型的:是公私混合的模式。

强调的是政府与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一是为保证社会公平; 二是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它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的地位:

第一,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它的完善与发展对促进社会福利的进步至关重要;第三,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社会服务的管理。

(二)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第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 第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 第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化; 转型期-------社会化

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1、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社会问题

第一,城乡贫困人口和社会救助问题;第二,城镇失业人员的安置和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安排问题;第三,城市农民工的就业和权益保障问题;第四,城镇离退休职工和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保障问题;第五,新社会问题的涌现,诸如吸毒和艾滋病人群的蔓延、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加、同性恋人数的上升等。

2、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

第一,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和单位办社会福利转向政府、单位、社会团体和社区等多方共同举办的责任共担模式;第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归属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在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里扮演着核心的作用;第三,同居民需要相关的社区服务已经逐步发展成社会化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单一由基层政府行政主导的工作模式;第四,在社会福利体制内,专业社会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社会福利服务的范围,一些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已初现端倪。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中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形成了以城镇和就业为基础的“单位制福利”,其本质上是一种身份制待遇,是行政主导和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

在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社会里并未出现专业的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也未成为一门专门职业。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靠政府各部门、各级行政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发挥作用。使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是行政模式和政治思想教育。

(二)转型时期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原因:第一,社会转型和社会问题的基本背景;第二,政府在社政策领域的理念变化,

强调责任共社会力量的参与,民政部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倡导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三,高等教育的扩张和专业化教育的发展,使得社会工作教育出现契机;第四,国际交流和海外对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支持。

中国社会工作的特征:第一,专业教育先于专业实践;第二,本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理念和实践模式上的衔接还存在制度上的制约;第三,同中国社会文化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尚未成熟;第四,社会工作职业化同现行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冲突。

转型时期中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可行道路:第一,进一步学习和借鉴,加强交流与合作;第二,以中国本土社会为重,逐步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与实务模式同中国社会文化制度的融合;第三,通过专业协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会工作教育不同层次的专业水平,缩小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第四,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在制度层面的改革;

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的重要性

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缺乏这一基础,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

对社会工作者而言,懂得应用正确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对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十分有帮助。

(二)社会工作哲学基础的意义

帮助社会工作者不断澄清对世界、对人性、对真理、对实践的认识并促使他们尽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

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性与意义

(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的信念和价值判断,不仅影响着这个专业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的态度与实践,也影响着受助者生活的信心与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意义在于它的规定性和功效性:前者是对专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般规定;后者是对专业具体行动的标准和执行步骤进行的勾画。 表现在:第一,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确定专业的使命和核心关怀所在,从而确立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专业特质,使得它同其他社会科学表现出明显的区别;第二,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对专业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给出了指引,从而有可能确保专业行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受助者利益,减少对受助者的伤害;第三,社会工作价值体系通过对专业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确保社会工作专业为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发挥应有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及受助者的看法。

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原则:(一)接纳原则(二)案主自决(三)保密原则

(一)接纳的含义:

社工应当理解和看待案主的真正的自我;他的长处和弱点;他的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品质;他的正面和负面的感受;他的建设性和非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完全保持案主与生俱来的尊严和个人价值;接纳原则的精神在于尊重和接纳整体的个人; 它意味着你要能忍受不同,忍受模糊不清和不确定性;它意味着你能够接受什么对一个人来说是对的或好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可能是不对或不好的;

2、接纳的功能:接纳能够帮助社工理解案主真正的他,能使工作更加有效; 接纳能够帮助案主从不想要的防卫中解脱出来;

3、接纳的障碍:社工不接纳自己;、社工的自我中心;社工的偏好和偏见;

(二)案主自决

1、案主自决的涵义: 社会工作者鼓励案主积极参与服务的过程,相信案主有自己判断和决定的潜能,不包办代替。 2、影响案主自决的因素:社工对助人的角色和过程的理解:有关社工---案主关系性质的观点; 3、案主自决的前提: 案主自决的结果不会危害案主、他人和社会;案主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

(三)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是指保守与案主有关的,在助人过程中透露给社工的秘密资料。 保密原则的一般性规定:1、社工可以同他人分享案主透露的秘密,前提是基于一些强制性的专业理由; 2、社工应该完全告知案主,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保密是有限制的;3、社工在录音、记录或准许第三方观察他们的活动之前应当获得案主的同意;4、社工应当保护案主的资料不在不适当的场合泄露;

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公义、个人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廉正、能力

社会工作的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陷入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伦理决定是指人们必须在行动或实践过程中决定 哪一种行为是好的或正确的,必须判断行动或实践本身对受助者的影响,以符合专业行为的道德要求。

(一)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1、保守秘密Vs. 泄露秘密

伦理处理原则:

伤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食物、住所、心理健康,优于其它伤害的考虑,例:揭发隐私、欺骗等。

事前告知案主保密之限制、工作人员预警责任和举发通报的责任。

理清及确认案主意图,审慎评估保密与否可能导致的风险和伤害,采取适宜的处理策略。 社工人员严守资料机密的例外情况:预防案主或确认的第三者遭遇严的、可预期的或即将发生的伤害时,或法律或规定要求揭露而不需案主同意时,社会工作者应揭露与目标达成最必要、最少量且直接相关的信息。

2、案主自决Vs. 家长作风

伦理处理原则:

除非案主本人或第三者生命财产会受到威胁,否则要依伦理守则规定应尊重案主自决。 当案主有行为能力,并被充分告知行为的后果,且为案主当事人个人选择,可尊重案主自决。

陪伴并协助案主自决后,面对可能的不良后果之处理。

若依法须强行介入,应据实以告工作者在尊重案主自决上的限制,进行通报

3、职业界限Vs. 个人利益

伦理处理原则:

社会工作者应信守专业关系的分际,绝不与案主发展专业关系之外的人际关系。

社工人员应避免接受案主礼物或服务,以作为专业服务的报酬;只有在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有例外的做法;社会工作者在接受案主的礼物,其负有完全的责任,表明这项安排不会伤害到案主或专业关系。

如果双重或多重关系难以避免,社工者应采取行动保护案主,并有责任设定清楚的、适当的及符合文化敏感性的界限。

社会工作者应警觉并避免会影响到专业裁量权和公正判断的利益冲突。

社会工作者应超越个人利益来提供他人服务。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工作者有必要顾虑个人的安全,例如:邀请伙伴同往

4、职业价值Vs. 个人价值

(二)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抉择程序:1、识别问题的性质并决定是否有价值观问题; 2、辨别卷入问题的不同方面所持的价值观;3、决定社工的角色;4、辨别介入的目标和目的;5、选择和实施最适宜的介入策略; 6、监督指导实施,注意未预料的结果;

(三)处理伦理困境的策略--伦理顺序原则:1、保护生命;2、维护独立性和自主性;3、营造平等的机会;4、提高生活质量;5、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隐私权;6、讲真话,并开放所有相关信息;7、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行动;

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守则,简单讲是一套指导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活动的道德指引,它通常是由专业共同体(如专业协会)来制订的,并要求所有会员遵照执行。 按照国际惯例,这一伦理守则应该包括:第一,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第二,社会工作者对受助对象的道德责任;第三,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道德责任;第四,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道德责任;第五,社会工作者对机构的道德责任;第六,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社会工作的理论就专业而言,通常分为外借理论和实务理论。

理论对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一,理论可以帮助专业人员认识不同的情境并分析经验的异同之处; 第二,理论可用来解释专业活动,从而使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技术被验证和评估; 第三,理论本身可以反映出社会工作者在特定情况下的知识状况; 第四,理论的储备使专业人员对实践更具信心,并对其他的理论有自己的判断。

社会工作需要理论: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理论及其应用是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助人问题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必然要素,它能有效地帮助工作者澄清社会问题和受助者个人的困境,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技巧和策略。

一、外借理论

(一)、经典社会学家有关福利的思想

(1)涂尔干和道德福利

当社会事实特别是道德规范继续独立于个人存在时,它们只有在转变成个人的内在意识之后才能有效的指导和控制个人行为 。对待福利的发展,涂尔干不同意国家控制作用的扩张。 他不主张以福利立法的社会改革来解决社会问题。

(2)斯宾塞和社会福利

反对政府的强制干预,因此主张采取不干涉主义。 反对《济贫法》对穷人的慷慨施舍和救济。 他极力反对政府行政管理范围的扩张,特别是社会福利的扩展,他对“国家干预”有着天然的敌意,他认为政府的济贫措施违背了人的本性。

(3)韦伯和国家福利

在他的社会分析中,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性只是辅助性的,韦伯对国家福利扩张的担忧在于,正规组织的统治会损害个人自由,并影响到人类精神本身。

(二)、当代社会学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1、以帕森斯为主要代表的功能主义理论

发挥不同功能的社会系统的各部分应该为实现同一社会目标相互支持,共同担当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 社会冲突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影响表现在左派社会政策批评学者和以促进社会进步与改良的社区工作的实践运动中。社会冲突论的思想影响了社会工作者如何看待权力关系、资源分配中的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 。 乔治·米德和约翰·杜威思想的符号互动主义理论。由于社会工作实务一个基本的特点是专业

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关系的建立,因此,强化工作者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建立和帮助人们适应环境的理论无疑会有利于改善社会工作的实务。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1)、对人性的看法

弗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非理性的力量、无意识动机、生物和本能的冲动以及六岁以前某些心理性事件来决定的。对人性的看法是功利主义的,即生命的目标在于获取快乐和避免痛苦。 他指出人类族群最大的挑战是自身如何控制好自己的侵略冲动。

(2)、关于人格的建构:认为人格包括三方面:本我、自我和超我。

(3)、无意识和梦的分析:在弗看来,无意识成为神经官能症的基础是因为个体意识到自身的动机并能使其选择一种行为方式。

(4)、焦虑与人的心理防卫机制

焦虑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发展而来,其功能是为即将来临的危险提出警报。

3、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

作为一种社会分析和批判工具,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思想界占据重要地位。

A 、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学说 核心内容: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劳动异化学说。

B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学说 要点:第一,传统学说的简单化;第二,对社会前途预测的理想化;第三,对生产关系的夸大理解

(1)、哈贝马斯的批判学说:资本主义的“合法化危机”

(2)、马尔库塞的批判学说代表作:《单向度的人》 观点:第一,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人批判意识开始丧失;第二,个人自由性的丧失,工人阶级被同化;第三,资本主义生产所产生的三个危机并存,即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和道德危机。

(3)、奥菲的批判学说 代表作:《福利国家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既不能与福利国家共存,也不能没有它”。 福利国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技术和权威两上层面对资本主义的修补。

(4)、奥康纳 代表作:《国家的财政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两项矛盾的功能:第一、是完成积累;第二、是意识形态本身的合法化。

4、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共同的信念:福利国家是满足男性的需要和利益的建构,社会中妇女被男性剥削和压迫,女性成为依附品并且在劳动领域被排斥。

A 、自由女性主义 B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C 、激进女性主义

5、后现代主义学说

(1)、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内涵:后现代是对现代性合法性确立的挑战和反驳,是对“确定性”、“公理”和一切主导话语体系的解构、分化和重组。后现代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倡导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主张开放,倾听一切人的声音;第二,倡导创造性;第三,倡导对世界的关心和爱护,包括怎样建立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反对绝对的二元;第四,推崇生态主义和绿色主义;第五,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

(2)、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利奥塔,尼采,沃·威尔什

(3)、后现代主义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工作者如何诠释问题富有启发: 1、在澄清和分析受助者的叙述时,应该注重说者(受助者)的权利,并肯定受助者自身的解释权。 2、在分析过程中,专业人员要注重对受助者日常生活的解释,注重个人的经验,反对一般化的理论解释 。 3、在实践过程中,后现代主义还告诫专业人员,应该试图在工作中解构“专家----病人(案主)”的权力依附关系,主张社会工作者倾听受助者的声音。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研究:从本质上讲,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科学性特质提出了

挑战,并将相对主义、主观性作为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一个基本点。但,后现代主义学说及其观点同西方后工业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可盲目地袪除或解构社会工作实践中科学方法与助人模式的有效性。

二、实务理论:实务理论是用来直接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的理论与行动模式,又叫助人模式或助人的理论架构。

(一)评估理论

问题的界定和分析;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受助者的需要分析;

(二)干预理论

社会工作领域里的干预理论主要是指工作者如何通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干预理论的核心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模式,其重点是如何运用一系列概念和工具,来面对不同的系统和问题,将人与资源联系起来,从而制订并有效推行相关的行动计划; 社会工作领域的干预理论或实践模式主要包括: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2、功能派个案工作 3、问题解决模式个案工作 4、行为修正模式

人类行为是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因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基本特点:1、适应性 2、复合性 3、变化性 4、多样性 5、累积性

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家庭、学校、团体、社会、文化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多样性)

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个人必须适应环境,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例:孟母三迁) 3、个人会对社会环境有一定影响。 (例:选举、革命) 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力度并不对等,相对而言,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

儿童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儿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2、弗洛伊德的理论3、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儿童阶段的特性1、儿童的生物特性2、儿童的心理和人格

(三)儿童问题及对策

1、儿童问题 当今,我国少年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

2、原因 家庭对儿童的影响表现在家庭形态变化和家庭教育不当等方面。 学校是向儿童提供学习知识、技术并且训练其社会化的重要场所。 多元化是儿童所在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

3、对策:儿童面临的不少问题和困境是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微观机制 宏观原因

(四)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间接的表现在宏观层面上,包括参与有关各项保障和维护儿童基本权利的福利政策、制度及相关法律的制定与完善,参与保障并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与完善。直接的是指直接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服务。(一般及特殊)

青少年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青少年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理论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3、科尔伯格关于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二)青少年阶段的特性1、生长迅速,生理机能逐步加强;2、身份与角色的混淆; 3、

活动范围扩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

(三)青少年问题及对策

1、青少年问题 表现形式很多: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等。

2、原因(1)社会控制理论(2)社会学习理论(3)拉力理论(4)认知发展理论

3、对策:(1)针对个人原因,一般可以采用微观的社会工作手法。

(2)针对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社会工作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采用相应对策。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1、解决青少年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偏差及越轨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2、推动青少年发展,具体表现在健康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自我发展训练等。3、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即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各项政策。

成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成人发展理论对策1、成人问题1、斯通和邱尔奇的健全成人特性理论2、荣格的分析理论等对成人行为的说明

(二)成人阶段的特性1、成人期的生理状态曲线2、成人的情感与事业成败3、更年期综合症出现

(三)成人问题及对策

1.成人问题:(1)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 (2)社会竞争与更年期问题

2、对策:(1)要对成年人士面临的问题和需要的原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2)提出若干备选工作方案。(3)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诸多因素,在备选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案。(4)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理念、方向、策略、角色。(5)推行工作计划,最大程度地保证可操作性。(6)在达到预期目标时,逐步结束工作关系,并对项目执行的多方面情况进行评估。

老人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老人发展理论1、伯克莱的成长研究2、卡明和亨利的老年撤退理论

(二)老人阶段的特性1、生理衰退越来越显著2、心理特性3、老年人的角色改变

(三)老人问题及对策 :1、老人问题 老龄化是当代的普遍社会现象。经济收入减少、情感生活弱化、各类疾病增加。 2、老人社会服务与社会政策

(四)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在日常生活方面需求的满足要注重生活照顾服务、生活救助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调适、老年人及其家庭人员的心理辅导等工作。在社会生活发展方面的满足一方面要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志愿者活动,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创造机会,帮助老年人在社会参与中获得尊严,感受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以获得心理满足。

社会工作过程的基本要素

(一)社会工作者

第一,具有社会工作执业证照; 第二,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 第三,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 第四,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 第五,将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社会工作者是助人者。

(二)受助者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直接的工作对象;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的直接受益者;

(三)资源系统

基本的资源系统(非正式、正式、社会性); 社会支持与社会资本; 受助者与资源;

(四)环境

社会环境:是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外在事物的总和。

社会环境的功能:第一,提供资源;第二,资源竞争; 第三,资源获取中介; 第四,资源分配;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实务一般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王思斌将过程分为约定阶段、评估问题阶段、计划及合约阶段、工作介入阶段、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

(一) 接案

接案就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案主沟通信息,并初步达成工作协议。

接案前的事务性准备包括对案主相关信息的收集,对于初次面谈时间、地点、环境方面的安排,草拟面谈提纲;心理准备是运用同理心技巧分析案主以及工作者对自身的思考和反省。

面谈的基本程序:自我介绍、明确初次会谈的目的和角色、介绍机构的相关政策和伦理原则、引导案主谈求助的愿望或需要工作者帮助的地方、探讨问题或需要的来龙去脉、小结谈话的内容并说明下次会谈可能涉及的主题。

(二) 预估

预估是事先的评估,它是在收集案主资料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存在的问题,以及案主与环境的互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诊断,形成暂时性的评估结论的过程,它为形成介入计划奠定基础。

预估是持续性的动态过程,是工作者和案主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

预估的内容:1、了解案主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案主的影响。 2、了解案主个人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和周围环境的互动状况,以及案主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实现改变的动力和能力。 3、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对其的影响,找出有利和不利因素。

(三) 计划

计划是在预估的基础上为解决案主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的思考和决策过程。

行动计划由1、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2、行动方案 构成。

Notice (1)目标的设定是建立在预估基础上的,目标要与案主的问题紧密相连。

(2)设定目标的过程是工作者和案主在协商中达成共识的过程。

(3)目标的设定应该有优先的顺序。

(4)具体目标的描述应该是明确并且可测量的。

(5)目标的设定是切实可行的。

(6)目标宜用正面的语言表述并强调成长。

签订服务协议是在形成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工作者和案主协商的产物。

(四) 实施(介入)

1、行动计划的实施

在介入的过程中,工作者给案主提供三方面的帮助:具体服务、提供信息、指引方向。 介入的通用技巧:鼓励与再保证,行为预演,改善自我对话,空椅子,再构

2、案主方面的介入

情感方面的介入(引导宣泄);认知方面的介入;危机介入也叫危机干预

危机干预是帮助在危机中的案主更有效地处理或调适紧急危机情况下的压力的密集性干预实践。特别强调时间的限制,它是一种密集性的介入。

3、环境方面的介入

增强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整合社会资源;社会倡导与行动

(五) 评估

评估是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从接案到介入的整个过程,从找出问题、收集信息、产生可选择的方案、比较方案、决定最佳解决方法及策略、实施选定的方案到最后评估产出结果。

评估可分为实务评估和项目评估两大类。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社工介入的结果;可以了解服务的有效性及效率,更好的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品质。

过程评估是贯彻于整个介入过程的评估活动,它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估。概念层面涉及到完成一定目标的书面计划,操作层面则是介入活动本身。它关注的两个主要方面:案主的行为及帮助过程。

总结评估是对产出结果的一种评估,通常在助人过程结束时进行,它关注的是预期的目标或结果是否达成。

(六) 结案

结案是指社工和案主将一起计划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的过程。

结案的目的是为了适时地结束一种有责任的助人关系。

结案的类型有四种:目标达成的结案;按机构规定的服务期而结案;社会工作者的离职而结案;案主单方提前的结案。

社工对结案的处理方法:过程的回顾;巩固案主的改变;讨论以后的成长目标;做好结案记录。

跟进服务是助人过程的后援性部分,是在结案后对案主情况的一种后续追踪,它可以了解案主在结案后是否进展良好,以评估介入的真正效果,并适时地向案主提供必要的咨询。

王思斌分类

约定阶段:1、了解案主的来源 2、初步评估 3、建立专业关系 4、促使案主进

入角色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评估问题阶段:1、收集资料 2、分析和解释资料 3、认定案主的问题 4、做出

评估报告

计划及合约阶段:计划的内容;计划要具体、详细,具有可行性,与工作目的

相符,能够总结和度量;合约的内容

工作介入阶段:1、与案主一起行动 A 帮助案主认识和运用现有资源 B 对

案主进行危机干预、危机调适 C 运用活动帮助案主

2、代表案主采取行动 A 争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工作,共同

为实现社会工作目标而努力 B 协调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将

它们连接起来,以达到服务的目标 C 发展、创新资源,满足

案主的需要 D 改变案主所处的环境,从而达到服务的目标

E 改变组织与机构,以更好的为案主服务 F 集体倡导

评估总结及结束阶段:1、评估总结的内容 A 制定的目的目标是否恰当,是否

有效的达到 B 工作方法和技巧是否运用得当 C 工作者的

角色和任务完成情况

2、解除、终止工作关系:转介、转移、终止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一、直接服务角色:支持者、指导者、治疗者、照顾者

二、间接服务角色:行政者、研究者、咨询者

三、合并服务角色:促进者、经纪人、调解者、管理与协调者、倡导者、 增权者、教育者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由专门组织、机构或专业人员对个人施以专门的教育训练,使之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伦理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符合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要求,完成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过程。

特性:以实践为目标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进行诠释;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的整合;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学生的个人道德成长的过程

社工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作用:为社会工作专业准备合格的专业人员 ;更新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模式。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社会工作教育与专业化的关系

1、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的垄断性决定了专业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制度性设置。 3、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有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增长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创新的作用。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当社会工作专业进入一个非原生社会时所必须完成的一种转变。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方式:在实践中直接检验外来模式;在理性层面上进行检验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作用

将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系统地介绍到我们的文化体系中来。在介绍的同时,专业教育还在自觉地进行着本土化的过程。

案例

吴先生是一位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一所中学里工作。在他的学校里最近有4位十几岁的学生被开除出校,因为他们违背学校的有关规定,在上课时间偷偷地喝酒。

吴先生可制订了以下的应对策略:

1、他可以扮演发起人和呼吁者的角色为那4位青少年呼吁,督促学校当局恢复他们的学籍他可以向学生的家长、社区、警察局、学校提出以下的问题供他们讨论决定--因为学生在学校里喝酒而开除他们是否是一项合理的政策?就本案例而言,也许更好的政策是对这4位学生实行“留校察看”,并对他们实施帮助。

2、他可以对这4位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帮助。(实现者或教育者)

3、他可以把这4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并吸收该校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参加,进行集体辅导与咨询。

4、他可以作为一个经纪人,推荐这4位学生参加校外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个人服务或小组服务。

5、他可以了解这4位学生的父母是否有接受家庭治疗的意愿。如果有,他可以扮演经纪人的角色,把他们推荐给家庭治疗中心。

6、他可以扮演公共发言人的角色,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一起努力,从该案例中吸取教训,把有关酗酒和滥用药物的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之中。

7、如果事态发生恶化,如家长与学校发生冲突,可作为调停者与谈判者。

8、在开展工作之前及问题解决之后,可以作为需求评估者与研究者。

中国的社区服务工作

1、中国的社区服务构成

中国社区服务目前融福利性、行政事业性和商业性服务为一体,可以从里到外分成三个部分:

(1)核心部分(或重点内容)----福利性服务;

这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对象是社区中有特殊困难的人和有特殊贡献的人;它的目的是要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它主要提供尽义务的无偿服务;

(2)中间部分(或一般内容)----行政事业性服务

这也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它的对象是全体社区成员;

它的目的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他们生活中碰到的难题,它主要提供非营利性的低偿服务

(3)边缘部分(或辅助内容)----商业性服务

这是社区服务的扩展或辐射;它的对象不限;

它的目的是拾遗补缺、方便居民,它主要提供营利性的有偿服务;

2、法规与政策

根据现行政策法规,社区服务被视为“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新兴社会服务业”, “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

3、现状:

社区服务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在我国的第三产业和城市的社会化服务问题提上中央和国务院的议事日程后,它的发展势头更猛;城市社区服务的蓬勃发展,为解决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因社会变迁的加速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4、存在问题和对策

(1)问题:

1)发展方向问题:近年来社区服务向产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以后,有些社区服务实体偏离了办社区服务的初衷,出现了“向钱看”的倾向;

2)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有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有项目之间的不平衡;

3)农村社区服务问题:至今仍未被摆上议事日程;

(2)对策

1)随着我国第三产业或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国家和社会的财力的增强,对目前社区服务的三个层次,将其边缘部分或辅助内容大部分(但不会全部)从社区服务剥离出去,而与商业服务融合。而其核心部分(重点内容)和中间部分(一般内容)则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提高到纯粹意义上的社区福利服务的地位。

2)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流程及其他方面的管理进行有效的调控:A 、把握方向:福利性服务是社区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将其忽略,更不可因其赔钱而把它放到次要地位;B 、加强管理:对行政事业性服务部分要加强成本核算,谋求收支平衡,以维持一般再运作为限; C、适度发展商业性服务:商业性服务除了为方便居民以外,还有为社区服务筹措一部分资金的任务。这方面的发展要强调适度,以维持社区服务系统整体的一般再运作和适当的扩大再运作为限。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