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及其对银行信贷类信贷业务的影响

学校代码:10036

簿爿矽}芗亏(节贸易声学

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

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论文

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及其对银行信

贷类信贷业务的影响

培养单位: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名称:金融学

研究方向:银行金融

作者:张倩

指导教师:吴青教授

论文日期:二。一三年八月

ReasonsfortheLiquidity

BanksandIts

itOperationofBanksueezeImpactsofSqonCommercialCred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弘1抹沙-5年,p月沙El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么巧乍撕I;年,口只沙El2.oJ;年f/月2日导师签名:灵青

摘要

2013年6月5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逐步紧张,企业贷款成本上涨且融资困难,国家新政“不救市”的态度推升了货币市场的恐慌,银行资金拆借价格大涨,股市债市暴跌。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等表层原因外,还与国家打击虚假贸易,银行理财期限错配等因素有关,最本质原因是国家严控影子银行,引导银行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新政取向。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对银行信贷类信贷业务的影响。由于流动性紧张和国家新政,商业银行信贷类信贷业务受到严格监管,贷款价格上升且规模紧张。

本文力争在看清事态成因的基础上,对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贷款投放请况进行一定的判断。在国家“调结构,促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流动性已经难以回到2013年上半年的宽松状态,资金价格将维持高位平稳,贷款价格上涨且投放审慎。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信贷规模

Abstract

SinceJune5恤,2013,theliquiditysqueezeofourcountry’scommercialbankshasbeengrowinggradually,withincreasingloancostandfinancingdifficulty;

market.andthenewpolicyof“nobailout’’justpushesupthepanicofmonetary

Basedondeepanalysisoftheperformanceandthereasonsfortheliquiditysqueezeofcommercialbanks,thisarticlegivesfurtherstudyontheimpactwhichithasonCreditOperationofbanks,andtriestogivefurtherjudgment

onontheliquidityofcommercialbanksandloanreleasingsituationbasedclearreasons

forsuchsituation.Underthebackgroundof“adjustingstructure,promotingdevelopment”,itisdifficultthattheliquidityofcommercialbankscouldreturntotheloosesituationoffirsthalfyearof2013.Thepriceoffundswillremainhighandstable;loanpricewillincreaseandcautionisneededforreleasing.

Keywords:Commercialbanks,l,iquiditysqueeze,Creditscale

第一章引言.........................................….1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2文献综述........….…….....…..……......…..........11.3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2

第二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现...............….......32.1商业银行场内拆借价格高涨……………………………….32.2商业银行场外存放价格创历史新高……………….…………42.3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其他表现…………………..……….52.3.1股票市场暴跌.................…...................................52.3.2债券市场萧条….............….................….......….....62.3.3贵金属等投资品价格下降…………………….…..…………..62.3.4理财收菔率人幅攀升.....…...….....…….............….......6

第三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7

6月份商业银行上缴准备金、税金,锁定部分流动性…………………73.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层原因........…….….....……….73.1.1

3.1.2假期现金效应….……………………….……….…………73.1.3个别银行同业业务违约恐慌........……….................…..…73.2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中层原因…......….......…...........83.2.1外币存贷比考核严格执行......…................…......….......83.2.2打击虚假贸易,热钱流出.......….............…….......……..93.2.3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理财集中到期……………………………..103.3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深层原因…………………..……...11

3.3.1国家严格控制M2……………………….…………………..1l3.3.2打击影子银行,去杠杆化.....….....…….......……...……..123.3.3调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3

第四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影响下银行类信贷投放分析......144.1商业银行类信贷投放的数据分析…………………………..144.2商业银行主要的类信贷投放模式.…….................….....144.2.1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144.2.2同业代理业务.......…......…......….......…...........….164.2.3票据业务...................…........…....…..…............184.2.4直接融资业务.....…......….......….......….........…….194.3商业银行资金紧张背景下类信贷模式受到严格监管…………….214.3.1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限制银行担保……………………………214.3.2同业代理业务,申请行计入贷款规模………………...…………224.3.3票据业务,严格规范发展…………………………...….......234.3.4直接融资,资金紧张,发行凼难…………………….…………24

第五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影响下银行信贷投放分析.…....255.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类信贷向信贷回归…………….……..255.2贷款规模的监管限制…………………….….………….255.2.1贷款规模的上限管理利计划投放……………….…….…………255.2.2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考核………………………….………..265.2.3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限制...........................................265.3商业银行流动性限制贷款规模...…….................….....275.3.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275.3.2国家新政导向………….……….…………………………27

第六章商业银行流动性和银行信贷类信贷规模预测....…...276.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背景下银行信贷类信贷投放的决定性因素.…..27

6.1.1图冢政策….……………………….…….…...….……..276.1.2适应心态.……………………………….…...………….286.22013年下半年商业银行流动性和银行信贷类信贷规模预测……….28

第七章小结............................................29参考文献..........….............................…...30致谢....…..……….........…..........…..….…32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3

第一章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引言

2013年6月5同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逐步紧张,对公、对私贷款成本上涨且融资困难。国家货币政策“硬着陆”,央行不“救市”的态度推升了货币市场的恐慌,资金价格一度上涨至隔夜利率13.44%。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和贷款规模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直接表现为场内拆借利率和场外存放利率高涨,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逐层进行分析。除此之外,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也明显的影响到银行贷款的投放,贷款价格高涨,企业融资难现象凸现。企业融资难问题表面源于银行流动性紧张,实则是国家近期出台各项政策对类信贷业务进行限制,导致企业融资重新聚集于传统商业银行贷款。本文也将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力求全面具体。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贷款规模紧张问题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也对下半年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和信贷类信贷投放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判断。本文认为,我国新政对银行“钱荒”的漠视态度及对类信贷等融资渠道的严格监管,表现了我国新一届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实践“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的决心和信心。但面临现实,如此巨量的调整引起企业实体,甚至普通百姓的担忧和压力,又使得政策的持续性面临考验。当市场适应国家新政,紧张情绪逐步平稳,国家在调控和稳定之问逐步找到平衡点,商业银行的资金价格也将趋于平稳,但下半年商业银行资金价格已经很难回到上半年的低位水平,持续高位不可避免。1.2文献综述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对于引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原因、流动性管理的意义、策略和监管等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过很多成体系的探讨和研究。

最后贷款人理论已经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学者们认为中央银行应该对出现流动性危机的银行提供援助,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数是进行实证分析。而口前我国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尚待完善,对于该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行为或对策研究较少。有学者(刘社芳,2006)认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同时又要防范由于最后贷款人制度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

还有学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说明货币政策与银行稳定具有一致性(余小勇、吴地宝,2007),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体系f_¨现流动性过剩现象。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表现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储备,是商业银行贷款扩张能力的表现(吴晓灵,2007)。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央行不断紧缩流动性,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流动性管理

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还有理论认为资本市场发展导致银行负债的活期化、短期化,而银行资产运用却更多地倾向于定期化、长期化,这种存贷款期限结构的不对称即错配问题隐含了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应俊惠,2002)。在金融脱媒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基本不存在问题,随着直接融资比重的提高,商业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将显著降低,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将更为突出,对银行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提出了更加迫切、更加现实的要求(李军,2006:冷霜,2007)。

1.3研究方法与内容安排

白2013年6月5同以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R趋紧张,主要表现在银行间场内和场外拆借市场的利率高涨,相关的股票,债券,贵金属市场萧条,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攀升。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现入手,分析了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从表层原因看,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主要受6月份商业银行上交准备金、税金,假期现金效应和个别银行的同业业务违约传言恐慌等因素影响。从中层原因看,近期的外币存贷比考核,打击虚假贸易,热钱流出,银行理财产品期限错配且集中到期等因素也是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看,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还取决于国家新政的表态。近期,国家严格控制M2,打击影子银行去杠杆化,调结构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些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商业银行难以如往日一样从人民银行得到流动性补充,市场恐慌进一步推动银行问拆借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

商业银行资金价格上升导致银行贷款资金成本大幅上升。除此之外,银行贷款规模也在六月底越发紧张,企业即使承担高成本也很难得到融资。这一现象的产生也与国家新政密切相关。从2013年上半年的贷款情况看,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并不显著,取而代之的是各类银行类信贷业务,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代付业务,再保理业务,票据收益权业务以及债券,中票,短融等直接融资方式。但2013年3月以后,相关监管部门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对银行担保,创新业务账务处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政策边际的清晰使各类类信贷业务受到严格监管而规模大减,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也因此而压力倍增,在2013年5月放量增长。

2013年6月,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使银行对贷款的投放更加审慎,且临近年中数据的公布,各类限制银行贷款的因素凸现。银行贷款规模的监管因素包含银监会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上限管理和计划投放,存贷比要求,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要求等,加之资金成本的上涨导致定价困难和国家新政对贷款投向的不确定性影响,银行放贷显得尤为谨慎,甚至在六月末几FI内选择暂停放贷,以满足监管,回避风险。基于上述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和贷款规模紧张的成因分析,本文对下半

年的商业银行流动性和贷款规模形势进行了预测,认为今年下半年的资金和贷款情况取决于国家新政的持续性和商业银行对国家新政的适应心态之问的平衡。如国家政策放松,向银行注入流动性则银行间拆借利率下降,贷款规模放松;如国家政策趋紧,商业银行也会逐步适应国家新政,从自身流动性管理上着力调整,市场恐慌趋于结束,资金价格将回归高位平稳,银行贷款投放更加谨慎。

第二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现

2013年6月,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持续发酵,隔夜拆借利率从4%飙升至13.44%的历史高位,包含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内的各家银行吸收资金的意愿强烈,而融出资金却十分谨慎,资金紧张的气氛在各家商业银行间弥漫。2.1商业银行场内拆借价格高涨

上海银行问同业拆放利率(ShanghaiInterbankOfferedRate,简称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18家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1。报价银行是公丌市场一级交易商或J,t-TE市场做市商,在中国货币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相对活跃、信息披露比较充分的银行。每个交易同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4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后,得出每一期限品种的Shibor,并于每日1l:30对外发布。

Shibor利率是银行问资金流动性最重要的反映和评判依据。从今年上半年Shibor各个期限利率走势图来看(见图2.1),隔夜Shibor通常在4%以下,但在6月份隔夜利率上升到13.44%;1周和1个月的利率水平通常在4%左右,在6月也上升到11%和9.4%的高位,为历史所罕见2。如果说短期资金流动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个月以上的长期Shibor价格理应趋于稳定,一般3个月不超过5%,6个月在4.1%左右,但进入6月3个月Shibor上升至为5.8%,6个月Shibor上升至4.26%。短期资金紧张带动长期Shibor利率明显上涨的情况在年内从未出现,即使在2月春节前后也未如此紧张。

Shibor利率在6月份的大幅攀升导致银行拆入资金成本上升,各家银行对资金流动性的补充需求近乎于不计成本。6月6同起,上海银,77f.j同业拆借利率开始飙升,隔夜利率从6同的5.98%飙升到8.29%。2013年6月17日的Shibor隔夜利率为4.8313%,而短短4个工作同后,6月20日的Shibor隔夜利率飙升至13.44%,上涨将近3倍。商业银行在6月确实上演了“钱荒”的一幕,各种商业银行违约传言层出不穷,银行间资金市场告急之势愈演愈烈。至6月28同,虽然利率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

1张景明。《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研究》,天津人学,2011年

2卜海同业拆放利率官IJc)9,2013.6,http://www.Shibor.o唱/Shibor/web/html/3

墓◆1W

蠹隧至至舞

‘{‘‘

‘::。。∞∞

6M

图2.1Shibor利率走势图

2.2商业银行场外存放价格创历史新高

同业存放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为加强I司业合作,存出银行将资会存放在存入银行,期限、利率llI双方协商,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放和外币存放。同业存放与场内拆借不同,场内拆借银行问通过电子系统平台进行交易,I面同业存放业务中,存出银行需要在存入银行丌立存款账户,并取得存单以保证业务收益。

如果说场内拆借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LtI多人瞠目结舌,那么场外同业存放I}丁场的价格战就更是令人感到难以置信。当场内拆借进行的如火如茶,场外存放作为银行流动性的重要补充工具对各家银行也显得十分重要。由于一些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无法直接参与场内交易,同业存放便成为资金供求方匹配需求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场外存放市场不像场内拆借市场一样透明,存在交易渠道上的某些信息不对称,各家需要资金的银行不一定能找到价格最为低廉的资金,因此急切吸收资金的银行便会将报价提高到场内拆借价格之上,甚至远远高于场内拆借价格来吸引市场拆放资金主动成交。在市场资金奇缺的6月,外场存放的成交价格更是远远高于场内拆借价格,成为了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又一有力说明。

我们从某家股份制银行6月份I吸收同业存款的报价走势图(见图2.2)来看,隔夜存放利率通常在4%以下,但在6月份一LJ:t。到16.44%点;l周和1个月的利率水平通常在4%左矛i,在6月上升到16%和18.39%:3个月存放利率一般不超过5%,6个月价格年内一直维持在4.1%左右,但6月份,3个月存放利率上升至为10%,6个月存放利率上升至lO.04%。与场内拆借资会价格相比,同业存放各期限利率明显升高,且各期限受影响均很大,比起场内拆借市场一。年的资金价格稳

定在4.425%左右,场外同业存放的价格已经大幅上升到6.6%左右。

:诵麟鬃漾净

图2.2

创同业存放市场的历史新高。【-・—匕竺!=!兰=====!==二=二型/、—————————・同业存放利率走势图上述数字清楚的表明各家银行对资金流动性补充的愿望之强烈,融出资金的银行屈指可数,融入资金的银行多入牛毛,强烈的供求差距急剧推高了同业存放的资金价格。如果说上面的价格只是各家银行表面的资金报价,暗地里各家银行实际成交的价格由于可以单笔向,恩'Z仃A-"申请,有的甚至可以达到30%的超高利率,

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在6月末的短期流动性的缺口甚为庞大,银行流动性紧张的现象在整个6月都难以得到有效缓解。截止2013年6月28同,上述银行吸收资金的价格成维持在1个月9%,3个月6.93%,6个月6.54%,1年5.91%IitcJ历史高位。

2.3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其他表现

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与其相关的其他领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大幅波动,股ilj暴跌,债市萧条,贵金属投资品暴跌,持续时间之长,跌幅之大,引起了市场1片恐慌。相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上升,理财资金成为补充银行流动性的价格低廉而有效的资金来源。

2.3.1股票市场暴跌

2013年,中国股市表现欠佳,进入5月,股市出现小幅上涨,上证指数涨了5.63%,深成指涨了6.52%,创业板大涨20.65%。然而好景不长,进入6月,受到银行流动性紧张的牵连,A股连续下挫,累计月跌幅达到13.97%,创自2009年

8月以后近4年最大单月跌幅。IPO重启无望。连续下跌导致沪深股市与史上一些大底部的估值逐渐靠拢,指数对应的市盈率已经下降到18倍左右。

6月以来,股市的大跌与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紧张密不可分,大型机构面临大量资产到期兑付,只有从股市抛售股票以保证支付安全。如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6月20同当天,南方、嘉实、博时等多家公司都出现了流动性管理困难,在银行的投资的一两千亿存款被提前支取,银行资金面持续偏紧,违约可能增加,基金公司只有通过股票抛售补充一定资金流。上市公司由于银行流动性紧张,从银行融资困难,也不免有些加入抛售股票的行列。

2.3.2债券市场萧条

银行资金市场的紧张导致债券市场面临从未有过的萧条。一方面,新发行债券由于流动性紧张而流标或取消发行。6月6同,2013年第10期农发债罕见出现流标,计划募集200亿元,但实际发行仅为115亿元;发行利率为3.4493%,大幅高出二级市场水平。同时,包含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lO家发行人宣布推迟或变更原定的债券发行计划。

另一方面,信用级别好的债券遭抛售成为补充流动性的重要工具。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面临大量赎回,只能低价卖债券,债市上的债券基本没人购买。国债回购市场的卖出交易价格6月甚至上升到20%以上。

2.3.3贵金属等投资品价格下降

数据分析,黄金白银等投资品大幅下跌,除了国外市场的影响,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因素也成为投资品价格下降的重要原因。

6月20同,美联储会议宣布维持当前利率及购债规模不变,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发布会中表示最早明年年中就会结束购债。黄金暴跌5.7%,跌破每盎司1300美元重要大关。黄金最低跌至1296美元。白银暴跌7.2%暴跌至20.50美元/盎司下方。金价创近33个月新低。国内期货方面,上海黄金及白银期货价格收盘均大幅下跌,其中上海白银期货跌幅逾3%。美联储利率决议带给贵金属市场的灾难性打击,加之国内银行市场流动性紧张,引发市场联动恐慌性抛压。2.3.4理财收益率大幅攀升

理财资金作为银行补充流动性的重要来源,通常资金成本较低且积累迅速,各行为吸揽资金大幅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理财收益率大幅攀升。

进入6月,银行市场资金开始异常紧张,Shibor利率一再飙升;加上6月末的年中存贷比考核,近期短期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突然上升,意味着银行对短期资金的饥渴。

建行一款期限33天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竟已飙至7.39%。招行6月21『二I推荐的一款理财产品为上周发行的短期高利率固定收益产品,挂钩

Shibor同业存款利率,成立30天期限,产品高达12%的年化收益。作为投资标的拆借利率上涨,直接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另一方面,在资金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银行也想通过提高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获取更多资金,以提高自身流动性。

第三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

3.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表层原因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3.3%,2013年3月超额准备金率下降为2%,5月末进一步降至1.6%左右。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大幅下降,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边际承受能力。进入6月,需要商业银行备付资金的情况集中出现,例如准备金补缴、税款清缴、假期现金效应、分红派息、贷款增多等,资金供给的减少遭遇短期资金需求叠加,推升了资金价格。但上述情况每年6月均会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影响,显然2013年6月的商业银行“钱荒”的现象与此并非根本相关,只属于表层原因。『F如央行货币政策一司司长张晓慧解释近期出现的货币市场波动问题:“部分银行对宽松的流动性盲目乐观,对6月将出现的一系列影响流动性的因素估计不足,措施不到位,导致货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其中所指的影响流动性的表层原因主要如下。

3.1.16月份商业银行上缴准备金、税金,锁定部分流动性

6月5日是商业银行补缴准备金和税款的时点,商业银行备付资金锁定了部分流动性。2013年5月,商业银行存款增加了1.4万亿元,主要是最后两天的增加,反映银监会存贷比按月考核的驱动。而央行存款准备金要求是按旬考核的,5月底和5月20日比,存款显著增加,导致6月5日大量补缴准备金。在税收方面,5月底、6月初税费清缴的规模相当于提升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缴税意味着资金从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存款转到国库在央行的存款,相当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回笼。此外,前期信贷和社会融资扩张较快,基于利润考核,银行追求资金使用效率,导致银行的资金备付水平很低,市场资金偏紧导致银行受到较大冲击。3.1.2假期现金效应

端午小长假,商业银行满足家庭部门的提取现金的需求较大,储户提取现金过节的欲望较强烈,银行现金储备长假期问难以调配,必须预留较充裕的现金,对账面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每到春节和五一长假前,Shibor均会明显上升到一段时期的高峰。除了现金提取备付需求,商业银行也会在假期暂停拆借之前储备部分头寸以应不时之需,导致拆入资金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3.1.3个别银行同业业务违约恐慌

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违约传言使得市场对短期流动性产生紧缺预期,各行均要预留头寸以防可能产生的同业到期违约。

6月5日,银行问债市一笔300万的小规模违约已经出现。随后,光大银行由于头寸紧张,对兴业银行的同业存款延期支付,并于6月7同缴纳违约金,千亿违约的传言被证实不实。6月20同晚18点左右,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银行当日下7r出现资金违约,交易fqlq延迟半小时给各家找资金,市场资金缺口千亿达规模。此消息一出,引发市场震动。但是,上述报道随即被中国银行官方否认,相关报道媒体亦在当同发布致歉声明,表示报道失实。更多消息层出不穷,一是央行投放4000亿元货币以缓解市场流动性,二是央行给工商银行定向注入500亿元流动性。但两条消息同样被证实虚假。

一时I'HJ,商业银行拆借市场各种消息不断,虽然多为不实,但由于头寸紧张,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很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要求提前支付定期存款,甚至很多商业银行也要通过提前支付存款度过支付难关,商业银行同业市场部要求每天上报提前支取的同业存款明细,获得总行同意方可支付,并不断提示大额交易到期『二l,要求停止一切资产业务,全力保证支付。各家银行面临突如其来的流动性争夺显得有些混乱,吸收资金成为了资金市场自我保护的唯一选择,对违约的担心和对未来资金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商业银行一度陷入恐慌,巨大的资金需求迅速推高了市场价格。

3.2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中层原因

3.2.1外币存贷比考核严格执行

2013年5月,国家4'l-j,E管理局下发了《关于加强#l-j,E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75%,外资银行的参考贷存比为100%,该要求比此前的85%要求更为严格。《通知》要求加强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将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与外汇存贷款比率挂钩;加强对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4't'7E收支的分类管理,加大对存在异常或可疑情况企业的核查力度,并调整转口贸易项下外汇收支相关政策;要求银行强化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外汇管理规定;加大外汇管理核查检查力度,强化监测分析和公开披露。这一政策对商业银行头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补充外汇头寸对人民币头寸的大量消耗。6月底是#I'VE贷存比新规的最后达标期,导致商业银行要补缴外汇头寸,需要用人民币购买外汇。据测算,根据外汇局外汇存贷比规定,中国银行业#l-,L头寸的缺口大概是4000亿美元。

二是对商业银行#life贷款沉淀资金的压缩。《通知》要求外汇贷存比超过参考存贷比的银行应在每月初的10个工作同内将综合头寸调整至下限以上。这意味着,多数国内银行必须收紧外汇贷款额度,以满足《通知》要求。以往商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几乎不存在下限,但此次《通知》明确提出,除政策性银行外,

银行当月结售汇综合头寸必须设定下限限额。其计算公式为,(上月末境内外汇贷款余额一上月末外汇存款余额x参考贷存比)X国际收支调节系数。有机构分析,国内银行当月结售汇综合头寸的下限余额将新增400亿元,考虑到外汇贷款的货币乘数效应,不排除国内银行问市场资金将缩水近2100亿一2500亿元。外汇贷款的压缩,跨境业务的规模也随之降低,结汇产生的存贷款业务双双缩水。银行原本通过内保外贷业务吸收企业20%保证金,再加上外汇贷款结汇衍生的活期存款,能给银行提供上千亿人民币存款,但随着内保外贷再结汇业务额度被压缩,预计银行将失去数百亿元的低息人民币存款。

3.2.2打击虚假贸易,热钱流出

美元开始走强,加之我国对曾经拥有高回报率的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加强了管理,导致资本流入放缓,新增#l-,L占款大幅下降。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入4,1ffl_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货币投放因此下降。另外,我国打击虚假贸易,导致境外融资回流国内大幅下降,人民币境外流入渠道受限。

首先,从虚假贸易角度分析,外管局对虚假贸易的打击导致商业银行;,t-TL占款大幅下降,变相的对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进行了收缩。

2012年下半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通过虚假贸易结合银行担保融资,使大量热钱流入境内套利。具体做法是一家境内企业先存入一笔人民币作为贷款保证金,向银行申请相应外汇贷款交给其境外子公司管理,当后者得到外汇贷款后,再通过外贸结汇或外商投资形式,将外汇贷款以结汇形式重新流入中国,因此这家境内企业等于额外套取外汇贷款结汇带来的人民币升值收益。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1.52%,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升值以及境内外显著的利差对境外热钱产生了巨大I吸引力,“虚假”内保外贷作为热钱涌入的载体被不断放大。2013年一季度,虚假贸易更加猖獗,直接导致我国进出口数据异常增长。1月进出口规模增长26.8%;到了2月,进出口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进出El总额增长1%,环比下降了23.8%;3月,进出121贸易出现反弹,实现增长12.1%。

进入5月,为了限制这种脱离真实贸易背景的热钱流入。外管局发布20号文针对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发送风险提示函,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说明情况。对未提供证明材料作出合理解释的企业采取B类企业严格监管,从源头限制企业外汇套利的冲动。这种严厉的政策导致5月当月进出口贸易出现拐点,增速大幅下滑,同比仅增长了0.4%;6月进出口贸易继续下滑,进出口双双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了3.1%。据统计,剔除虚假贸易的影响,今年上半年进出El总额19332亿美元,同比增长5.1%,较8.6%降低3.5%。也就是说,上述方式的热钱流入影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3.5%,共计644亿美元贸易额。

海外低利率促使套利资金流入中国。今年一季度,#I-,K占款增量达到1.2万亿人民币,远超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外汇占款增量中扣除贸易顺差、FDI后的残差项下的热钱流入保持在高位,热钱贡献了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的62%以上,一季度热钱流入达1200亿美元,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同比增速为634.6%,外汇占款大量攀升导致央行被动投放人民币,国内流动性呈现宽松局面。而随着今年5月以来对虚假贸易的尸矿厉打击,外汇占款不断下降,商业银行的人民币流动性显著缩紧。

其次,从热钱流出角度分析,打击虚假贸易,人民币贬值和降息预期,境外市场的好转导致流入我国的热钱大量流出,一定程度上制造了商业银行的“钱荒”现象。

从外部流动性来看,5月份外汇占款大I嚼下降,从此前的每月逾3000亿元降至669亿元。7月第一个交易周,流出中国股票的资金高达5.6亿美元,同时在中国债市的资金也呈现净流出状态,并且资金流出的速率在7月中旬开始继续增加。据《上海证券报》报导,7月份中国的四大银行存款减少了过万亿。7月前三周,四大行新增贷款约2200亿元,存款则流失超力.亿。进入第四周,四大行存款增长仍然乏力,单周增加仅600亿。截至7月28R,四大行存款负增长9,500亿元。热钱流出也是M2增速回落至15.8%的主要原因。

5月份后,持续了半年有余的热钱流入在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因素的作用下开始退潮,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货币当局加强了热钱流动的管道管控,另一方面则是导致热钱流入的动力因素己逐步消失。热钱涌入中国的最直接通道就是海关虚假贸易,但随着中国对虚假贸易的打击,2013年6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双双下降,热钱套利渠道受限,流入受到控制。另外,在中国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从今年6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价格走势已经结束了上半年的急升状态,步入盘整,并且人民币呈现一定贬值预期,市场预估人民币兑美元在未来一年内的贬值预期将超过lO%。加之5月份中国的宏观数据逊于预期,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导致降准或者降息的可能性增加。而相比之下,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丌始复苏,美元走强的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上行,显示美元资产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全球热钱正在从泡沫极度膨胀的新兴市场向美国本土快速回流。

过去15年来,热钱进入中国大概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的可观规模,热钱冲击中国经济的能量也越来越大。一旦大量向国外转移资金,中国国内就可能出现“钱荒”。据外资投行高盛的判断,热钱流出可能在2013年下半年持续,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或将持续。

3.2.3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理财集中到期10

每年6月底,7月初是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到期的重要期限,部分银行存在短债长用,期限错配相当严重,给流动性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2012年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达24.71万亿,同比增长45.44%。截至2012年底,存续期银行理财产品3.1万只,资金余额6.7万亿。。惠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内地理财产品的规模已高达13万亿元,这些理财产品中很大一部分将在6月到期。大量理财产品的到期促使银行资金“缺血”严重,反映到市场上则是进入6月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愈演愈烈。

惠誉的研究指出,与国有大行相比,中型银行的流动资产更薄弱。假设85%的银行间资产能够立刻变现,且银行无需支付任何到期理财产品的情况下,以去年上半年数据而计,流动性情况最差的光大银行收回近90%的贷款才能满足其短期现金流出需求;平安银行和华夏银行需要收回近75%贷款以满足需求,而国有大行中,工行、建行和农行该比例为零,最高的交通银行也不足30%。

由于理财产品的短期负债与长期资产的错配,使得商业银行需要不时地在货币市场筹措资金来偿还投资者,目前货币市场利率飙升,其实反映的是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导致银行流动性缺口放大这一态势。一些中型股份制银行严重依赖在银行间市场借入短期资金,缺乏长期稳定的负债来源,当前的流动性紧张是由前期杠杆率较高的金融机构所引起的。我国银行体系中大量活期存款沉淀于银行体系中,成为事实上的长期存款,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短存长贷,赚取高额利,但中小型银行负债多来源于较不稳定的企业存款和同业存款及拆借,且储备资产较少,资金运用于贷款的比例较高,其流动性水平往往不如大型银行,一旦宽松货币政策发生改变,或者贷款违约率上升导致银行利润恶化,这类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暴露无遗。

3.3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深层原因

2013年6月,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产生原因有其独特性和深层性。随着新一届领导人在经济政策上的调整,M2超发,影子银行,调结构等精细化的经济指标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对上述指标的调控势必影响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和对商业银行的态度。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6月17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中国货币市场不太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个别银行之所以出现融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银行过度依赖在银行问市场拆借短期资金,而且放贷规模超出了监管机构的限制。银行f刚流动性问题可能是央行面临的多个问题之一,其他一些积累下来的问题,如资金空转、M2超发等,是央行急需解决的,考虑到未来的通胀上升风险和高层对经济下滑容忍度的提高,央行很难主动放松。

3.3.1国家严格控制M2

3中国人民银行,《“t,圈氽融稳定报告2013》,2013.6.711

央行数据显示,5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力.亿元,同比增长15.8%,大大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增长目标。在货币存量较大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较高,货币超发问题突出。同时,在美国经济开始复苏的背景下,美国需要资金大量回流,如果央行逆流而动,那么无论注入多少流动性都将流走。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F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过去二十年,我国M2和M1都维持着18%左右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截至2012年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93.64万亿元4,中国的M2/GDP达到1.88,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同本的1.7倍。截至2013年2月末,我国M2余额已经达到99.86力.亿元,在全球排名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事实上,二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15.2%,明显高于13%的水平。

我国M2之所以增长率高是有其原因的。首先,所谓的货币化比率(M2/GDP)是货币化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商品是计划的分配,进入市场经济后,任何商品供应都以货币形式完成,货币需求大增,很多非市场交易的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自然需要更多的货币。其次,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出口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带来的外汇占款的投放,导致货币超发;第三,M2是从银行的各类存款统计出来的,一个国家如果总储蓄率高,M2就会大。第四,这也与我国间接融资比重大有关。由于间接融资表现为经由银行存款,社会融资结构中大部分的融资来自银行,M2必然很高。信贷本身具有货币创造功能,这是我国货币余额较高的最主要原因。央行公布的存款余额大部分都是这样通过贷款派生出来的。

然而,货币超发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货币超发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资产泡沫,投机盛行,恶化收入分配、扩大贫富差距,从而产矿重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心和社会稳定。此次央行面临商业银行“钱荒”仍不救市,体现了央行对f形控货币增发的决心。

3.3.2打击影子银行,去杠杆化

自从2008年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不断迅速扩大。影子银行包含商业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银行表外类信贷产品以及以小额贷款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余额48.65力.亿,比年初增加8力.亿,增长19.68%。表外业务总量『F在逼近表内信贷总量。“…q人民银行,《金融统汁数据报告》,2012.10

银行参与影子银行进行表外融资的原因是多样的。一是金融脱媒,大量存款流向表外,购买理财产品;二是央行对信贷总量的控制和社会融资的需求,给予表外业务足够的增长空间;三是资本压力之下,银行对资本占用较少的表外业务更为热衷。

影子银行的存在利于改善我国企业过度依赖问接融资的弊端,但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甚至整个经济的风险防控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一是影子银行多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往往通过短期负债理财产品匹配长期资产,因此需要不断滚动发行才能确保不会资金链断裂。二是发行利率和标的项目收益率错配。例如在全部的5.9万亿信托资金中,有23%投向了基础设施,而基建信托产品的发行利率通常在10%以上,远远高于基建项目可能达到的平均收益率,到期还款隐患重重。三是监管失控。影子银行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不受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企业可以通过反复抵质押从银行取得数倍于其资产的资金,乘数效应不断扩大,货币信贷扩张和大规模资金催生经济泡沫,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埋下隐患。

由于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弊端同益显现,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把“表外业务风险”和“局部和区域性风险”并列为今年必须加强监管的两大风险之。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多次表示,要严控银行理财、代付以及交叉性业务领域的表外业务关联风险,强调全面布控表外业务风险,严防风险传染和蔓延。此次政府面对钱荒的“不救市”态度,反映了政府对投入资金继续通过影子银行流入非实体经济的担忧。只有让商业银行增加危机感,才能对表外业务进行合理规范,从而长期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3.3.3调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3年6月前十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1万亿,70%以上的新增信贷是票据融资,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2013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8%,远高于13%的政府目标,但相应的宏观经济数据并未明显好转,这引起了对金融机构资金是否有效流入实体经济的质疑。政府投放的天量货币不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反而以高利率流入影子银行,金融风险凸显。

银行资金自我循环以及监管套利行为已经收到监管部门的关注类信贷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贷款规模限制,规避了利率管制,导致监管指标失真,一些资金在银行体内循环,弱化了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6月下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召丌。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国有四大行均表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在保持信贷增量合理适度增长和均衡投放的同时,更加注重存量贷款的周转,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新华社发表文章。认为“钱荒”看似来势凶猛,实则是一场资金错配导致的结构性资金紧张。不是没有钱,而是钱没有出现在正确的地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已经成为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一项总方针。国家将通过盘活存量来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目前的波动本身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是一个体检,预期近期一些对流动性盲目乐观、对流动性风险管理准备不足的金融机构会付出学费。增加货币投放已经不是目的,如何引导货币流向实体经济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核心。

第四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影响下银行类信贷投放分析4.1商业银行类信贷投放的数据分析

6月的前十天,全国银行新增贷款中70%以上是票据,部分银行票据占比很高,如恒丰银行98%、浦发银行94%、光大银行79%。张晓慧在央行货币信贷会议上表示:“一般性贷款增加不多,这被各方认为是信贷空转,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估计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6

根据2013年信贷投放数据,类信贷融资已经接近信贷融资量,表外融资数据惊人。说明类信贷模式快速发展,成为各商业银行取得利润的主要投放工具。表外业务包括结算、代理等无风险业务,和信用证、票据贴现、衍生品交易等或有风险业务。截至2012年底,16家上市银行的信用证、保函、承兑汇票、贷款承诺等或有风险表外项目余额为15.08万亿。从业务类型上看,2012年各家银行的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增长迅速。16家上市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5.66万亿,同比增长22.47%;其中北京银行、兴业、华夏、中信承兑汇票同比增长分别为64.13%、45.77%、36.44%矛N32.23%。兴业银行丌出信用证、保函余额分别为692.33亿、254.29亿,同比分别增长107.7S%乔H96.61%:民生、宁波银行、华夏、交行信用证同比分别增长103.39%、72.23%、39.41%和49.88%。7

表外业务的增长缘于监管对信贷规模的控制。央行从2010年丌始就控制了信贷增量,对信贷发放节奏也有要求,但企业的融资需求继续大幅增加,类信贷投放模式成为银行更好的选择。类信贷模式具有资产银行担保风险低,计入表外或同业业务科目,风险占用小,不受贷款规模限制,审批流程简洁,投资范围广,期限长等特点,是商业银行十分青睐的投放模式。

4.2商业银行主要的类信贷投放模式

4.2.1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

5li涛,新・仁礼,l:海,2013.8.4

6中困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形辨分析会议纪要(摘要)》,2013.6.2l

7钟辉,陈琳,21世纪经济报道.2013.6.20.http://www.21cbh.corn/illlML/2013.6.20/wMNT95XzcwNzkwMQ.html14

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包括买入返售类科目,非标投资,委托贷款等业务模式,实际指利用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第三方机构放款做了融资类信贷业务。4.2.1.1买入返售业务

买入返售业务由信托投放信托贷款,再由委托银行持有信托收益权,由实质承担风险的银行在业务到期日前承担回购责任的业务模式。信托受益权是信托合同中规定的关系人享受信托财产经过管理或处理后的收益权利。

买入返售业务中,信托、委托人和托管银行需要签署定向合同,由委托人委托信托投放信托贷款,由委托人持有信托收益权,由托管银行监管资金流向,保证委托人的收益。此外,返售方还需要与委托人签署回购协议或出具回购函,约定回购日期,该同期需要早于信托贷款到期同。

在收益上,委托银行出资投放信托贷款,取得信托贷款利息收益,信托公司收取信托贷款管理费,托管银行收取托管费。在账务处理上,信托公司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计入信托贷款,委托银行由于有返售银行到期回购的担保占用返售银行的信用额度,计入同业买入返售资产科目。返售银行的责任类似担保责任,计入表外科目。

由于信托贷款的投放条件低于银行贷款的投放条件,信托资金来源于委托方且有返售方担保回购,信托贷款的投放范围十分广泛,但该类业务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4.2.1.2非标投资业务

非标投资业务是指通过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公司,国家财政等高级别信用机构担保,由信托投放信托贷款,再由委托银行持有信托贷款收益权的业务模式。

该业务模式与买入返售业务的操作模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非标投资的担保方非银行金融机构,多为其他信用级别较高的机构,例如资产管理公司,政府机构等,委托银行计入投资科目而非同业科目。非标投资涉及的项目多为政府平台或房地产项目,报价较高,放款时间长,审批环节多,百分之百计提风险资产,但仍然不计入银行的贷款规模。目前理财池对接非标资产较多,这样可以降低银行风险资产的占用。业务期限通常较长,可以投资5年,甚至10年。

4.2.1.3委托贷款业务

委托贷款是指由委托人提供合法来源的资金,委托业务银行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盒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业务。委托贷款的期限,由委托人根据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偿还能力或根据委托贷款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委托人与借款人达成融资意向,协商确定贷款利率、期限等要素。委托人与借款人在业务银行_丌设结算账户,委托人向业务银行出具《贷款委托书》,并由委托人和借款人共同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受理客户委托申请,

进行调查并经审批后,对符合条件的客户接受委托。

受托的银行在整个委托贷款的业务中只负责代为发放、监管使用、协助收回,不会对任何的形式的贷款风险承担责任。因此,委托贷款中,借款人到期能不能如约偿付借款的风险就直接落到了委托人身上。而往往委托业务的风险承担者对风险的认识不足,加大了委贷可能存在的风险。

目前开展较多的委托贷款业务是由委托人委托证券公司成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IiI银行进行受托放款,由定向计划委托人持有收益权的业务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存量贷款业务的转表,一般也要银行机构进行担保。

4.2.2同业代理业务

同业代理业务包含同业代付,偿付,再保理等同业业务,主要适用于贸易融资类代理委托支付,一般具有真实国内贸易背景。

4.2.2.1同业代付业务

同业代付是指以工商客户因支付到期应付款项向国内同业客户申请资金融通为背景,代付行在规定的对外付款同,代国内同业将融资款项先行对外付款至指定账户,国内同业在约定还款同归还代付行代付款项本息的业务方式。业务范围包含国内信用证和国内保理项下代付业务。

融资发起银行

/\

么出∑

图4.1代付业务流程图

目前,银行l’自J普遍采取的代付业务操作模式主要为在每笔业务发生时,由融资发起银行根据工商客户的申请以传真或其他约定的形式向代付银行提交制式业务申请和相关贸易单据;代付银行在收到业务申请和相关贸易单据后,决定是否接受融资发起银行的申请,并通过传真或其他约定的形式向融资发起银行明确是否接受该笔代付业务;融资发起银行在收到代付银行明确接收业务后,以具有法律要约效力的SWIFT加押电形式根据业务申请所载的内容向代付银行出具业务要约;代付银行根据收到的业务指示代理融资发起银行向工商客户支付相关款

项,并以SWIFT加押电的形式向融资发起银行确认已按指示完成付款8。

在融资期限到期后,融资发起银行应按照代付银行指示的付款路线主动偿还本金、利息和代付手续费。

4.2.2.2同业偿付业务

同业偿付业务是指同业客户作为国内信用证项下开证行,在其开立的远期信用证中指定其他银行作为偿付行,付款行凭同业客户的承兑电文和授权付款指示向交单行即期付款,同业客户在承兑到期同归还付款银行偿付款项本息费的业务方式。

区口

圩计}J:H:、>:假

远划信川址,

指定偿付}Ⅳq

受豁人付款,

开征行水兑肟

剑划向偿俐行

还款。l偿付}亍

图4.2偿付业务流程图

同业偿付业务是近两年一种创新性银行同业合作业务。由于贷款规模受限,资金流动性紧张等原因,银行需要同业对其已经承兑的远期信用证项下应付款项进行提前支付,从而对企业客户进行融资。

同业偿付业务的操作流程与代付业务基本相同,但也是有一定区别的。同业偿付业务与代付的区别是,偿付业务适用于假远期信用证,融资期限不超过半年。同时,偿付行成为信用证中的一方,不仅仅具有代理支付责任,而是与开证行同时成为对议付行的第一还款责任人,但丌证行承兑后对偿付行具有无条件还款责任,所以偿付行计入同业资产,而不计入贸易融资。

4.2.2.3再保理业务

再保理业务是指银行同业接受客户的申请,以该行的名义向付款行申请叙做再保理业务,付款行接受申请后,提供应收账款催收和管理、保理融资、坏账担保等再保理服务的业务方式。

在再保理模式下,保理银行向再保理行申请融资给企业,再保理银行向融资企业付款。但再保理和保理代付业务的区别在于,再保理业务到期,再保理银行8周华山,《商业银行代理同业委托付款业务发展浅析》,《华北金融》,201

171

可以选择向企业或保理银行进行追索,女lJ果选择向企业追索,则计入贸易融资科目,如果选择向银行追索,则计入同业科目,但再保理银行一定会选择保理银行作为第一性还款人。由于保理银行只有在到期同才知道再保理银行的追索选择,所以计入表外或有科目,不占用贷款规模。

再保理业务操作流程和代付、偿付业务基本一直,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加㈧k务宽限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对贸易和服务项下的应收账款融资均可使用,使用范围比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更为广泛。

4.2.3票据业务

4.2.3.1票据直贴、转帖业务

票据商贴是指资金的需求者,将自己手中未到期的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或短期债券向银行或贴现公司要求变成现款,银行或贴现公司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至到期同的利息后付给现款,到票据到期时再向出票人收款9。贴现分为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转贴现指商业银行在资金不足时,将已经贴现但仍未到期的票据交给其他商业银行或贴现机构给予贴现以取得资金融通。转贴现又分为票据买断和票据回购。

银行承兑汇票申请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在贴现行丌立存款帐户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I、白J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能够提供与其直接前手之间的增值税发票和商品发运单据复印件。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申请条件有票据真实,记载符合支付结算办法规定;持票企业与其前手企业问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申请贴现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企业应满足我行商票贴现授信条件;持票企业与银行签定贴现回购业务:持票企业在银行丌立存款账户。

票据贴现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不存在展期;企业申请I贴现无须就贴现所得款项的用途做出任何承诺或说明;贴现时银行可以先行扣利息;贴现手续要比贷款简便,一般只须票据真实,票据的形成及取得合法,即可办理贴现;票据贴现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贴现授信主体应以承兑人为主,贴现申请人或其他票据债务人为辅。

4.2.3.2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票据收益权业务

银行承兑汇票持有人将票据收益权转让给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再由委托人持有收益权的业务模式。

由于票据直贴后占用银行贷款规模,而票据转帖由于银行额度而受限,银行急需一种模式将票据规模从表内导入表外。定向资产管理讨。划是目前票据转移规模的一种方式。券商受让票据后,由其他同业持有票据收益权,而券商持有票据9林‘哼莲.《皋层行票据_≈销的难点。j绛_¥策略》,《新桶会触》,200618

多为银行承兑汇票或有银行信用的商业承兑汇票,持有收益权的银行占用承兑行或授信行的信用额度持有票据收益权,计入同业科目而非票据贷款科目。该类业务的期限不超过1年,但由于中问转让渠道费等原因,转让价格往往高于转帖现价格,从而对成交产生一定影响。

4.2.4直接融资业务

4.2.4.1私募、公募债

债券企业融资可分为公募企jIk债券和J私募企业债券。私募企业债券是发行者向与其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发行的债券。私募企业债券的发行范围很小,其投资者大多数为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2012年度,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发行量2.6万亿元人民币,存量4.3万亿元。具体分析对比如下:

表4.1私募、公募债券和贷款比较表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非公开发行,私募)

对于同一主体,融资成本居

于公募发行和贷款(含信托

融资成本贷款)之间,总体而言‘,它

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确定

利率。

发行规模不受净资产40%限

融资规模制,具体数量由发行人、投

资人和监管机关共同确定。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采取

融资效率

落实前提下,卜4周内完成

融资,融资效率大为提高。

2—3个月。

短期融资券:1年;

融资期限

3年和5年期品利-。参考公募,初期以选择1年、中期票据:3年和5年期限较为灵活,双方认为主,也可7年和10同的任何期限均可。年及以上。注册制,在私募定向投资人为严格,三者之中,融资时间较长,一般需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实行注册制,准入较融资双方达成意愿后,融资可立即实现。净资产40%。累计发行规模不超过和企业共同确定,较为自由。在贷款限额内,由银行较低。款利率的90%,三者之中,成本居高者。受人行贷款利率管制市场化确定,发行成本约束,不能低于基准贷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开发行,公募)银行贷款

一般评级在AA一及以上;一

准入条件般需要授信、受相关政策限

制(行业准入等)短期融资券要求外部评级在A一以上的企业,中期票据要求外部评

级在AA一以上的企业各银行自行决定准入条件,并且需要符合人行、银监会的要求。

产品的流动性居中,由于市

流动性场的主力投资者均纳入私募对于同一发行主体,三三者之中,流动性最定向投资人群体,具备一定者之中,流动性最好。差。

的流动性,但比公募差。

信息披露

要求

露,并且宽松许多。

私募定向投资人主要指的是

银行问市场债券综合排名位

投资人/于前120名的机构投资者,

债权人具体的情况需要发行人和主

承销商在发行前遴选并向交

易商协会备案确定。易所市场)类户和个人投资者(交行、城商行、农联社等)含甲类户、乙类户和丙(四大行、股份制银向银行间市场所有成员不定向公丌发行,包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在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内披较为『1E格。需对外披露。有一定的信息披露要求,只双方签订排他合约,无

近年来,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比较推崇的融资模式。它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小微企业,依照法定程序,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约定在一年以上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该种债券非公开发行,发行、转让和持有总账户数不超过200户。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规模不受净资产的40%的限制,不强制要求担保;对是否进行信用评级没有硬性规定:发行利率将明显高于市场已存在的企业债、公司债等,但不超过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三倍;募集资金用途不作限制,可用来直接偿还债务或补充营运资金;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综合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4.2.4.2中票、短融

短期融资券是指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其发行对象为银行间市场机构投资者,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用社、财务公司及部分企业。短融在2005年被引入中国债券市场后发展迅速,去年全年短融发行量接近7000亿元,今年前7月发行量已达4400多亿元。

中期票据是指期限通常在5—10年之l训的票掘。公司发行・-fI期票据,通常会透过承办经理安排一种灵活的发行机制,透过单一发行计划,多次发行期限不同的票据。2008年4月7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了中国的首批

中期票据。中期票据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汇票,是一种对于企业中期贷款的替代性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中票的发行人规定为非金融企业;期限在5年以内,企业自主确定期限(国内目前为3—5年);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拥有连续三年的经审计的会计报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盈利;中期票据待偿还余额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的40%;募集的资金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在发行文件中明确披露具体资金用途。

4.2.4.3股权质押融资

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的模式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将股权质押在券商名下,获得来自券商自有资金或资管计划的融资,并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此项业务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叫做质押式融资,通过冻结客户的股票来完成股票质押关系,然后向客户放款,此种模式针对于上市公司的股东;另一种模式叫做交易式融资,客户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将其股票卖给信托的帐户,大宗交易完毕时,客户将即时获得股票交易的相应资金。

与交易所内原有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相比,股权质押融资仅通过交易所质押,不涉及过户、交易税收等问题,最长回购期限达到3年,因此需求量巨大。与股权质押类信托计划、定向资管相比,交易所股权质押融资最大的特点在于场内交易,属“标准化融资工具”2016年1月1同至5月30日,上市公司共发生854笔股权质押融资交易,其中信托公司占了311笔,银行占了340笔,达总量的76.2%。

4.3商业银行资金紧张背景下类信贷模式受到严格监管

上述商业银行的类信贷业务在原有的信贷融资渠道之外为企业融资开发了新的途径,且融资成本更低,融资期限更长。而从商业银行角度考虑,由于类信贷业务具有节约风险资产和信贷规模等优势,颇受商业银行的欢迎。但上述贷款模式由于近期大量开展,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加之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各类类信贷业务成本上升,直接融资困难,类信贷业务受限严重。

4.3.1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限制银行担保

除了关注同业业务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外,监管部门今年更多的是对买入返售类票据、信托收益权等业务逃避了信贷规模控制表示不满。事实上,诸多的银行非银第三方信贷产品最终通过理财渠道进行了消减,《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出台,在量和质上限制了银行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

2013年3月25同,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银监会2013年8号文)。《通知》试图规范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业务。所N-=l乍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

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这些债权资产的风险相对不确定,债权有关主体及债权涉及的具体项目信息也比较复杂,缺乏较为系统的披露和约束机制。此类债权资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但投资收益也较高,这是吸引银行与投资者的重要缘由。银监会规范此类债权的投资,不仪出于投资风险的防控,还意在防止这些投资变相规避贷款规模。

从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的选择范围上看,《通知》明确要求银行对理财资金涉及的投资进行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贷后风险管理,这增强了商业银行选择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的风险标杆。《通知》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管理流程进行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风险管理”,这不仅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管理成本,而且这无疑会导致银行承担对投资者风险的“连带责任”问题。因此,风险过高的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受到限制。

从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的总量管理上看,《通知》量化约束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通知》为了最终防控银行所涉及理财业务风险的总量控制,明确提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与理财产品余额及资产总额关联起来。“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问孰低者为上限。”这里的数量化控制,将严格限制非银第三方信贷产品流入理财池的总量。

更重要的是,除了理财池对接的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外,银监会(2013)8号文第八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为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或股权性资产融资提供任何直接或问接、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或回购承诺。这是针对部分银行在发行某些理财产品时直接或问接提供所谓的担保或回购承诺所实施的管制,其立意在于促成理财业务与银行信用风险的真正隔离,有助于真实、准确反映银行的整体风险。事实上,银行目前的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无论是通过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还是银行委托贷款渠道均需要银行出具承诺函或回购函才有银行或理财资金愿意出资金投资该资产,而此项规定将使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到限制。4.3.2同业代理业务,申请行计入贷款规模

2012年8月,银监会jF式发布了《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对银行同业代付业务进行整肃,规定银行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必须遵循“三真实”原则,这将封堵银行通过同业代付消规模的方式,同业代付丌展得较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规模增速将放缓。

《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因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背景下开展的同业代付业务发展较快,出现会计处理不准确、业务流程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求银行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应具有真实贸易背景。办理同业代付业22

务时,委托行与代付行均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核,其中,委托行承担主要审查责任,确保融资款项为国内外贸易结算服务,真正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通知》还要求,银行-丌展同业代付业务应进行真实会计处理。当代付行为境内外银行同业机构时,委托行应将委托同业代付的款项直接确认为向客户提供的贸易融资,并在表内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与核算;代付行应将代付款项直接确认为对委托行的拆出资金,并在表内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与核算。

此外,银行开展同业代付业务应体现真实受托支付。委托行应真实委托代付行向借款人的交易对手代为支付款项,代付行应将相应款项直接支付给符合合同约定用途的受益人账户,不得将资金拆给委托行后由委托行“白付”,以确保“受托支付”。

对代付业务的监管在一定时期内有效的限制了商业银行的表外融资,但由于需求的持续存在,商业银行在代付业务的本质需求基础上创新了同业偿付,再保理等新兴的合作模式,继续贸易融资的表外之旅。

2013年5月,山东省银监局,福建省银监局以及银监会股份制二处纷纷下发文件《关于中小商业银行新型同业代付业务的监管提示》等,认为偿付、再保理等新型业务与同业代付并无实质性差异,要求委托行按照“真实会计处理”的要求进行表内贸易融资会计核算,不应规避银监会对同业代付业务的监管。同时要求同业代付,偿付,再保理等同业创新代理业务应压缩规模,停止办理,又一次从根本上打击了商业银行从事该类业务的需求。

4.3.3票据业务,严格规范发展

银监办(2013)135号文《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银监办【2013】135号文)要求各银监局要对截至2013年4月末的票据业务逐家逐笔排查,监管部门对重点机构还要进行核查。检查侧重大额异动交易,即重点检查贴现资产和负债、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票据发生额较大的机构,以及与商业银行互为对手大量交易的票据业务。票据通过转贴,定向管理计划逃避规模也将由此受到限制。

2013年一季度票据承兑业务再度繁荣。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5.4万亿元,同比增长35.1%;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9.2万亿元,同比增长27.9%。3月末,承兑余额较年初增加8973亿元,同比多增3296亿元。

与往年一样,数以万计内控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便成为货币市场监管套利最主要的追逐者,也成为银监会监管风险排查的重点。今年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不顾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违规开展票据业务、扰乱金融市

场秩序,形成潜在风险,亦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2013年5月,《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要求各银监局要对截至2013年4月末的票据业务逐家逐笔排查,监管部门对重点机构还要进行核查。排查主要包括四大方面:一是否通过复杂合同安排为他行腾挪和隐瞒自身信贷规模(包括签订不对称协议,或与票据卖断行签订隐形回购协议,与票据买入行签订回购协议但实际上商业银行在票据到期前买断票据等);二是否逆程序丌办票据业务(即他行先行挚付票据购买资金,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购买或贴现票据);三是否违规与票据中介合作;四是否乱用会计科目隐瞒真实交易逃避内控与监管等。银监会表示,对已经发!L的违规交易,要尽快收回资金,确保资金安全;对虽已签订合同,但资金尚未划转、存在违规隐患的,要立即中止交易。至于债市核查风暴中涌现的跨地区、跨机构之I、自J的违规票据交易,相关监管机构要形成监管合力。

由于票据业务杠杆效应明显,资金使用难于监控,我国对票据业务的核查力度逐年加强,对创新逃避监管的方法也越发明晰,监管的同益到位使票据融资日益规范,通过票据“消规模”变得难上加难。

4.3.4直接融资,资金紧张,发行困难

2013年6月下旬,山于银行市场资金紧张,国开行的金融债券发行取消,农发行的金融债未能顺利全额募集,各企业的公司债发行价格升高,发行成本上升,企业直接融资受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蔓延到债券发行市场,多家发债主体无奈下推迟发行计划。国家丌发银行24同发布公告称,原定于6月25同发行的国丌行2013年第23期至第26期金融债券因故取消“’。事实上,除有众多的发债主体推迟发债、变更中票发行时间外,6月以来,已陆续出现6个月期农发行金融债流标、进出口银行新债中标利率偏高、9个月期贴现国债流标、国丌行和农发行调低发债计划规模等事件,资金面持续紧张已成为影响债市的最大因素。相比机构改变债市发行计划,更多的机构已经变更中票发行。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信息,白20ll起,已有多达13家企业发布公告称推迟或变更中票发行。

就发行利率而言,就在6月20同“钱荒”当同完成3.5亿短融券发行的美都控股创下了今年以来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的新高,达6.3%。此前,美都控股在2012年7月也曾发行了3.5亿元的短期融资券,期限同样为一年,票面年利率仅为5.15%。6月初以来,资金面紧张态势骤然升级,新债承销发行困难,一些中长期债券虽顺利发行,但利率水平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幅度提高。

由于货币市场“钱荒”导致资金成本高企,为避免发行利率过高、市场认购不足的情况发生,企业无奈之下往往选择推迟债券发行。在资金面持续紧张的背。中国债券信息网,2013.6,http://www.chinabond.corn.cn/d2s/index.html

景下,不排除有更多债券会延期发行,这将对整个债市尤其是信用债供应量产生影响。债市融资困难,商业银行传统贷款融资成为直接融资企业新的选择。

综上,2013年我国新一届政府对表外融资等逃避贷款规模的类信贷业务采取了严厉的监管态度,对于未来是否会出台监管促使限制自营资金投资此类非标收益权的业务,是否会考虑将同业负债或同业资产部分调整纳入存贷比的指标,是否提高表外资产的风险计提都成为类信贷业务生存与否的重要节点。由于这场中国式“钱荒”,国家新领导层更加坚定的执行新政,整顿社会融资规模过快扩张,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因此,传统信贷产品将重新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第五章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影响下银行信贷投放分析5.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类信贷向信贷回归

从上述分析可见,类信贷融资工具由于国家政策收紧而受到严格监管,同时面临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直接融资成本上升的窘境,银行最传统的贷款融资重新成为企业的最佳融资渠道。许多在2013年上半年,类信贷业务发展良好而贷款规模没有使用充分的银行在6月底均出现贷款大幅上升的局面,而一些银行由于受到存贷比,经济资本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6月底在贷款投放上也十分困难。5.2贷款规模的监管限制

银行贷款的投放除了国家对各家银行贷款规模的分配,还主要受到存贷比,经济资本,风险资产等监管指标的限制,具体分析如下:

5.2.1贷款规模的上限管理和计划投放

信贷规模又称“贷款规模”,是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定时点上的贷款总余额,也就是总存量;二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贷款增量。央行贷款最高限额实行“全年亮底、按季监控、按月考核、适时调节”。央行的上述规定设定了各家银行各季度的贷款总量和增量,各行贷款投放往往会出现月底、季末贷款规模紧张的现象。

中国选择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因为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经济利益机制和调控手段尚待健全,经济主体还没有形成充分的硬预算约束,存款准备率、利率的变动对抑制信贷需求也尚未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仍需通过有计划调控信贷规模达到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实行“限额管理”、“按季监控”的办法,既有利于从总量.j二控制住贷款的增长,又有利于进一步打破信贷资金管理过于集中,把比较僵硬的信贷规模控制手段,变成有灵活性和选择性的政策工具,使中国人民银行能够对信贷的变化发展进行跟踪调控和反馈调节。

由于商业银行总体贷款规模限制严格,总行对分行贷款规模分配合理性等问题,一些在前期超额放贷的银行往往面临贷款规模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情况,贷款规模成为限制贷款投放重要的监管因素。

5.2.2商业银行75%1拘存贷比考核

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百分比,存贷比过高会引起银行的支付危机,所以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一家银行存款的多少直接决定该行可以投放多少贷款,在存款竞争十分激烈的现状下,各家银行投放存款的能力不一,大型国有银行的投放规模大,而中小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则投放受限,但无论怎样,各行贷款投放都要受到这一指标的约束。

2013年初,11家商业银行公布了2012年报数据,有7家银行的存贷比同比上升,有8家银行超过了70%。¨其中,中信银行人民币存贷比达74.12%。中行的存贷比是71.99%,同比上升了3.22个百分点,是上升最快的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同比下降至71.93%、71.37%矛H71.52%。受同业竞争加剧和理财分流等影响,商业银行存贷比及流动性的管理仍面临一定的压力。

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对存贷比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75%监管标准未变,但银行存贷t%-去lJ因监管公式的调整而大幅提高,并逐渐逼近75%监管红线,存贷比对银行信贷投放的约束开始显现。为进一步加强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能力,银监会近年推出存贷比同均考核。银行存贷业务因此受到显着影响,信贷投放节奏,特别是中小银行的信贷投放受到,限重约束,银行在月末用理财产品带动存款的现象愈演愈烈。

5.2.3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限制

新巴塞尔协议提出了银行风险监管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大支柱的原则。其中,“第一支柱”重点规范资本充足率的计算方法和应当达到的标准;“第二支柱”规定了监管的基本目的、主要原则、总体理念和主要内容;“第三支柱”对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具体内容和时间频度等都作了具体规定。

为了与新巴塞尔协议相适应,我国于2004年3月1同实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到2007年1月1同,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2010年,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要求全年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均应保持在l1%以上,中小银行应保持在10%以上。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建立在贷款损失准备足额提取的基础上,风险资产的计算要求更加谨慎。上述规定对风险资产,经济资本和核心资本的严格考核也必然会限制银行贷款的投放数量。

每l:1经济新闻.和讯I叫,2013.4.2,http://money.163.com/13/0402/0l/8RDUGRGB0025380H.html26

综上可见,一家银行的贷款投放El|于受到诸多监管限制,必然会出现紧张的局面,这才导致银行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吸收核心资本,尤重存款考核,发展非银第三方信贷业务,以突破规模监管瓶颈。2013年下半年,社会融资对银行传统贷款的回归必然导致银行在上述各项指标上吃紧,企业从银行提款受限,贷款规模趋紧。

5.3商业银行流动性限制贷款规模

除了上述监管因素的限制,2013年下半年,银行还面临流动性紧张和国家新政的限制,导致银行采取收紧高风险非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以避免可能的损失。

5.3.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

经过2013年6月以来的流动危机,银行的资金成本大幅上升。某资金充裕的大型银行一年期资金成交价格甚至到达7.2%,仍可以大幅成交。长期资金价格的持续上涨让我们可以预计到,在未来很长时问内,银行的资金成本都很高昂,与资金支出相关的个人、公司及同业业务的报价必然有所上升,不能接受银行融资成本上涨的企业将面临融资困难。由于资金的流动性短缺,银行也会选择暂停贷款投放以缓解自身流动性压力,贷款规模也会因此受限。

5.3.2国家新政导向

受到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因素影响,国家对贷款投放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更加明确,加之贷款资金供给受限,供求矛盾必然导致银行更加谨慎选择投放项目,包含风险、收益、政策导向等各方而。企业融资更加艰难且成本上升。

由此可见,无论监管指标的限制,还是资金成本上涨和国家政策的导向都对2013年下半年的企业融资形成一定压力。银行将对风险更加关注,对贷款价格要求更高,因此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必然增加,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

第六章

6.1.1国家政策商业银行流动性和银行信贷类信贷规模预测6.1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背景下银行信贷类信贷投放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情况下,每当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出现Shibor大幅上升的情况,人民银行通常采取逆回购、公丌市场业务工具释放流动性,从而有效平抑资金价格。但面对此次的流动性危机,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央行认为目前的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足,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流动性管理。央行坚持“不救市”,对经济下行的容忍能力大增,引导资金流入实体,不会进行降息或降低准备金等货币宽松政策。商业银行对央行政策的误判可能激化了本次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

但从6月20同下午两点半开始,隔夜回购陆续出现多笔在8%一8.1%的成交,远低于当时14%左右的加权利率水平,而三点半至收市,更有数笔隔夜回购成交在4.3%左右;7天回购在临近闭市前有数笔4.7%左右的成交,远低于11%以上的加权利率他。2013年6月下旬,央行约谈了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邮储银行,建议他们拆出资金,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央行适当向银行注入了一些流动性,政策意图有所缓和,银行恐慌得到好转,资金充裕的大银行引导银行资金市场价格回归证常,隔夜Shibor回落到5%以下。

对大行出借资金进行窗口指导并不妨碍央行l轻持不宽松、不放水的立场。央行虽然进行了适度二r预,但并未进行降准降息,甚至不愿意在公丌市场进行逆回购操作,反而坚持央票发行,明确释放了拒绝松动的政策信号。但短期内骤升的利率会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银行体系,由于银行问市场利率持续高涨将有可能进一步抬高本已不低的社会融资成本,对实体经济不利,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情况不能持续发展。

事实上,国家政策对商业以银行流动性和贷款规模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如果国家投放资金,则银行流动性趋好,贷款价格下降,否则,银行资金价格高,企业贷款困难的现象将短期难以缓解。央行的政策需要在调控和稳定中找到平衡,商业银行资金价格稳定,贷款规模也会相应得到稳定。

6.1.2适应心态

进入7月,商业银行面临分红,理财产品集中赎回,补交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将延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商业银行对国家新政的清醒认识,加强自身的流动性管理,对资金市场的恐慌心态将趋于平稳。长期来看,商业银行将以更加谨慎的方式来管理资产负债表,减少部分机构因杠杆扩大而导致期限错配的局面。商业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采取优化业务计划配置及深化资产负债管理、预算管理和资本管理等综合措施,推动存贷款业务整体协调发展;立足资会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经营理念,完善对分支机构负债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存款业务持续平稳增长;贯彻落实信贷调控要求,合理把握贷款总量及投放节奏,按计划平稳投放贷款,将贷款增速控制在适当水平。

随着时点性和情绪性因素的消除,预计利率波动和流动性紧张状况将逐步缓解。即使国家不救市,商业银行应激性的资金储备也会降低,剩余资金选择拆出,拆入资金成本下降,商业银行对新政的适应将使银行市场资金维持在较高位置平稳状态,贷款投放保持紧张审慎。

6.22013年下半年商业银行流动性和银行信贷类信贷规模预测

从上述分析可见,2013年下半年的银行流动性和贷款规模在国家政策和银11张勤峰.1i辉,中罔证券报.中证删,2013.6.2I,http://www.CS.com.cn/zq/zqxw/201306/t20130621_4031988.html28

行适应心态闯将达到平衡。7月,资金面将面临月初银行机构补缴存款准备金、月中上缴企业所得税等巨大压力,且从到期资金来看,7月份公开市场到期量仅有千亿左右水平,资金面状况仍不乐观。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资金面将较上半年紧张,贷款规模紧张的状态或将维持到9月末。如央行注入资金,放松政策,商业银行流动性就会相对充足,在此背景下,银行愿意增加贷款规模以提高自身收益,贷款规模紧张的情况将得到有效快速的缓解。随着市场情绪趋于稳定,最紧张的时点已经过去。

第七章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今年6月的银行流动性紧张是前所未有的严重,国家政策调整的坚决为商业银行注入了新的管理思路。目前商业银行刚刚经历的所谓“钱荒”只是一种结构性短缺。商业银行只有注重自身的流动性管理才能适应新政调整后资金市场的波动。

为压缩金融体系杠杆、降低M2增速,央行采取有效措施迫使商业银行压缩各类信贷,控制社会融资总量,未来一个阶段流动性紧张会超出商业银行预期。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问题必须立足自身解决。

在国家层面上,如果国家继续注入流动性,而大量资金却难以流入实体经济,甚至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向政府限制的房地产企业,就会造成某些实体经济因缺血萎缩,某些却因泡沫而膨胀,最终面临破灭。但央行调节货币如果操之过急,从影子银行市场快速回笼资金,就很可能会导致大量违约,引发金融危机,严重的话会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导致社会动荡。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以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来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央行调控的目的也是为了消除金融危机的隐患,而不是诱发金融危机。经过这次“钱荒”,相信国家管理层会更有经验来把握调控力度,商业银行能够更好的管理自身流动性,应对可能产生的危机。“钱荒”只是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一个小阵痛,只有多管齐下,平稳过渡,才能保证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瑞义,郭颖峰,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年第4期,第49—50页。

[2]司徒珑瑜,商业银行流动性困境如何突围,现代商业银行,2006年第4

期,第32—34页。

[3]周毓萍,胡江芳,浅论Var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科技和产业,2005

年第12期,第30-32页。

[4]方晓燕,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启示,商业时代,2005年第24期,

第14一l5页。

[5]张鹏,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财经科学,2004年第12期,第273—275

页。

[6]张志杰,鄢谷,刍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福建金融,2003年第5

期,第20—22页。

[7]温珂,王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缺位及制约因素分析,西南金融,

2003年第3期,第24—26页。

[8]李启成,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衡量与控制,现代情报,2002年第8

期,第145—148页。

[9]乔海曙,熊正德,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南京金融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第23-27页。

[10]王文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管理策略,金融与经济,2000年第6期,

第23-25页。

[11]巴曙松,袁平,任杰,韩丽,李辉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金

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第15—18页。

[12]李雅丽,宏观流动性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发展研究,

2011年第8期,第19—23页。

[13]杜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分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

年第1期,第3卜32页。

[14]赵敬,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9期,

第17—18页。

[15]贺建清,我国商j比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学报,2008年第:3期,第34—39页。

l16]赖永文,陈仲光,林敦,朱敢,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中央银行的角度,福建金融,2009年第9期,第17—20页。

[17]孙建潮,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第33-37页。

[18]李铭舟,我国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研究,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第10期,第39-40页。

[19]李雅丽,宏观流动性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金融发展,2011年

第8期,第19—23页。30

[20]安宸瑾,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思路,甘肃金融,2009年第2期,第

4卜44页。

[21]陈晓音,贺刻奋,流动性均衡的成本最小化一~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4种

新框架,金融论坛,2008年第3期,第13—18页。

[22]买建国,流动性过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策略,浙江金融,2008年第3

期,第32—33页。

[23]冯彦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国外经验与中国选择,银行家,2008年第6

期,第86—89页。

[24]巴曙松,袁平,李辉附,韩丽,任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相关专题

研究综述,中国货币市场,2007年第10期,第2卜25页。

[25]倪铮,我国银行贷款融资体系的研究综述,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6

期,第5-8页。

[26]周华山等,商业银行代理同业委托付款业务发展浅析,华北金融,2011年

第11期,第52—54页。

致谢

此论文的lJl页禾JJ完成得益于我的指导教师吴青教授。她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在4itl关理论,文章结构,表述方式,数据查询等多方面对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以保证了本论文理论的专业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信性。对此,我深表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我在银行同业合作中建立良好关系的多位银行界朋友。他们在本文成文中多次与我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探讨,以使我对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紧张及信贷类信贷规模紧张等相关情况得以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促进了本文的及时完成。

勿彳巾瑚l、.p.>V、f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张倩,女,一九八三年六月五日生。

二零零六年六月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对外经济与贸易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

二零零七年五月进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课程班攻读盒融专业同等学力硕二E研究生。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张倩.《论商业银行参与供应链融资的创新模式》.《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8月上半月刊。

[2]张倩.《经济衰退以来的同本外贸政策调整及其成效分析》.《同本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

[3]张倩.《国际电子商务与国际物流业的互利发展》.《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年8月,第27卷。

张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及其对银行信贷类信贷业务的影响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张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2502746.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