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

主题:国家财政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财政的作用;说明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用途。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以及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

《国家财政》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本课时包括两个小标题教学内容:

1.“财政及其作用”。主要带领同学们了解财政的含义及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从而也为下一节课讲税收打下了情感价值观基础。

2.“财政收入与支出”。带领同学们了解财政收入的形式,财政支出的用途及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关系,此目题要重点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三)学情分析

经过《经济生活》第七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个人层面的分配,即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而第八课是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层面的分配。通过这一框题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政府是如何参与社会分配的,帮助学生感受财政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学习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新闻视频和阅读教材,了解财政、国家预算与国家决算。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完成表格,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通过快速抢答,观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增强主人翁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以及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通过热点探究,理解影响财政财政收入的因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财政收支的三种关系。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全面看待二者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对财政的三个作用分别举出实例加深理解。趁热打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学生判断分别体现出财政的哪个作用,由此达到理解运用的目的。学生通过了解财政的作用,为下节课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打下基础,从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评价目标1)

2.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分组进行热点探究,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让学生明白财政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国家会考虑企业和居民的需要,从而让学生情感升华,培养爱国情感。(评价目标2)

3.学生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并探讨“出现财政赤字可怕吗?”“年年盈余才是好事吗?”等相关问题,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评价目标3)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财政的作用

难点:国家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五、教学环境与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思想与方法

情境导入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等。

七、课前准备

搜集国家财政的相关视频和新闻材料及有关习题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设计意图: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播放三个关于国家财政的新闻小视频《财政部拨80亿元为京津冀等地治霾》、《财政部337亿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下拨》、《中央财政下拨普通高中助学金46.3亿元》

教师:通过这三个新闻视频,我们来看一下国家出手阔绰不阔绰?

学生:阔绰!

教师:那国家花的每一笔钱,数字背后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亿元!

教师:那你平时花钱,你们家花钱,数字背后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元!

教师:那国家的钱都从哪来?国家的钱又都花到哪去?国家有没有缺钱的时候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国家财政》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利用时政新闻材料,结合同学们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学习、学生回答

浏览P65-66

1.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的含义(板书)

2.财政的作用(板书)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同学们刚才已经回答出了财政的作用。通过刚才教学目标的展示,我们已经知道财政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高频考点,因此接下来我们重点攻克这个知识点。

探究活动:

要求: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财政的作用,找出每一个作用的表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看哪个小组举出的例子丰富精彩。

设计意图:财政的作用是本框题的重难点,由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能够充分激发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集体合作意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教师补充完善。

在财政的三个作用中,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比较抽象,由教师重点讲解。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专家点评,理解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内涵。并且通过讲解,

让学生理解两个方向的财政政策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教师讲解: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在经济滞缓时,需求不足,物价下跌,利润下降,失业增加。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多支少收)以刺激总需求,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过热时,需求过旺,供给不足,物价上涨。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多收少支)以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设计意图:财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是高频考点,且抽象难懂,鉴于同学们刚才举例出现困难,以教师讲授的方式突破此知识点

(五)趁热打铁,快速抢答。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财政的作用,那么趁热打铁,判断下列材料分别体现出财政的哪个作用。

1.国家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以缩小收入差距。

2.郑州市政府每年投资六个亿用于地铁的修建。

3.上海市政府财政拨款一亿五千万用于上海居民医疗保障。

4.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起中央果断决定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1000亿。

5.提高下乡产品的补贴标准,把节能汽车、照明产品纳入国家补贴范围,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基本掌握,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六)自主学习、学生回答

浏览P67-68

1.财政收入的含义、形式?(板书)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是什么?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基础性因素?(板书)国家制定什么样的分配政策才算是合理的?

3.财政支出的含义、用途?(板书)

热点探究: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材料:2014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7%;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29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同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

(1)结合材料,你认为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从国家和个人的收入增长看,你认为2014年我国的财富分配是否合理?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时政材料的分析理解,让同学们知道并不是财政收入越多越

好。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总结:

通过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是不是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国家财政收入过多,会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从而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不利于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国家财政收入过少,会减少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调控力度,从而不利于企业发展,不利于个人收入的增加,最终也不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所以要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教师提问:大家来说说合理的分配政策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学生:三个方面。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七)自主学习、学生回答

1.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有哪三种情况?分别是什么意思?

2.出现财政赤字可怕吗?年年盈余才是好事吗?

教师发问:国家财政出现赤字,意味着钱花超了,入不敷出。对一个家庭来说,如果靠借钱过日子,那可是一件挺丢人的事情。那么对国家来说,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我们来看一个习题理解一下。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

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所以,对国家来说,财政赤字并不都是可怕的。根据具体的经济情形,在经济发展滞缓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定的财政赤字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

(八)课堂总结(师生共同进行)

依照黑板上的板书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概括,并进一步强调重难点,提醒同学们注意。

(九)布置作业

整理知识网络

金版新学案讲解、例题部分

九、教学反思

1.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2.本节课学生能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认真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时,大家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调动思维,深入探讨,举出非常多精彩的例子。在快速抢答环节,大家都不甘示弱,抢抓机会,分秒必争。在热点探究环节,同学们冷静思考,独立完成老师给大家的问题。整堂课,同学们都能够专心听讲,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表现非常好。

3.教师能够充分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利用情景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设计多个课堂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效果良好。在学生活动时,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讲解,并能适时鼓励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政治课的兴趣。但由于本节课知识较为抽象,并且信息量大且新的名字概念较多等原因,教师组织的探究活动不是特别贴近学生生活,课堂上给学生的探究时间也不是太充足,影响了学生的深入探究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部分学生也因此感觉学习吃力,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

教师能够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完成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目标的任务。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设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提问有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能有效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活动。能围绕本节课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梯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较好,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分析、发言,课堂活跃、轻松、有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小组合作探究时,学生积极性很高,讨论热烈,交流广泛,思维活跃,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参与其中讨论,适时地点拨引导,课堂气氛既热闹又和谐,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但本节课因内容较多且抽象,开放式探究活动设计较少。教师设计的活动也可再生动活泼一些,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牟县教研室 梁海群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