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

中国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

班级:1101 姓名:曹玉红 学号:11130101

摘要:水是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因此,水资源的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水资源 保护 开发利用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1]。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1]。伴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问题也随之而来,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再加上国人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比较浅薄。所以水资源的保护要加强国人节约用水的意识,水资源缺乏的危机感。

1.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1.1 水资源总量不少, 但人均、亩均占有水平很低

据水利部水资源评价结果:就多年平均而言,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 mm,折合总量62 610×108m 3。平均年河川径流量为27 24310×8m 3,平均年地下水资源量为总量为28 261×108m 3 [2]。8 697×108m 3, 扣除重复计算7 679×108m 3平均年水资源。我国河川径流量居世界第6位,列在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尼之后。平均年径流深284 mm,低于全球平均年径流深314 mm。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丰富,但按耕地面积和人口数平均,却相当之少。我国人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耕地公顷均占有河川径流量仅为世界公顷均占有量的3/4[3]。

1.2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我国水资源分布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南方长江、珠江、浙闽台诸河、西南诸河等4个流域片,平均年径流深均超过500 mm,其中浙闽台诸河超过1 000 mm,淮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225 mm,黄河、海深河、辽河、黑龙江4个流域片平均年径流深仅有100 mm ,内陆各河平均年径流深更小,仅32 mm 。

从水资源总量产水模数看,南方4个流域片平均为65.4×10mm /a.km , 北方6个流域片平均为8.8×104mm 3/a.km 2,南北方相差7.4倍。全国以浙闽台诸河流域片平均年产水模数108.1×104mm 3/a.km 2为最大,内陆河流域片平均年产水模数3.6104mm 3/a.km 2为最小,前者为后者的30倍[4]。

1.3水环境面对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着三大问题: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②江河湖泊普遍受污染。③生态用水缺乏,水环境恶化加剧,一些北方河流的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辽河、淮河、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90%。

1.1.3.1水资源的浪费

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有数千万人需解决饮用水问题。但是与此同时,水资源浪费问题在我国仍相当突出。我国城市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较发达国家要低许多,一些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上十倍。每千克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在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方面,不讲节约、铺张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农村成井质量一般较低,布局不合理,造成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

1.1.3.2水体污染及危害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说明, 水污染即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 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1]。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首先是污水排放,各种工业废水以及城市生活废水的肆意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等流域的水质,其污染程度大有越来越严重之势。污染的严重程度依次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不少的污水排放企业,本身就不具备对污水治理的能力,这一类企业还大量存在,每年由于偷排造成的水质污染事件日益增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巨大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严重影响着城市432

周边的水域。

联合国发布的资料表明: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大河被污染,有30多亿人的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有20多亿人的饮水困难。所以由此不难看出水污染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后,通过饮水或者食物链可能造成人体中毒。如发生在日本的“痛痛病”,是由于水中的甲基汞中毒。水体中的铅、砷、氟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再如一些化学物质是有致癌作用的,例如苯、铬、苯胺等,可以在底泥、水生生物体内蓄积。饮用这样的水,就很有可能诱发癌症。

1.1.3.3海洋污染

1. 石油污染

海洋的石油污染是指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储运和使用过程中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是目前一种较为严重海洋污染。石油污染的来源:①直接注入海洋的各种含油废水。②海上油船漏油、排放和油船事故,以及海底油井开发出现的漏油事故。

海洋石油污染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社会都带来极大的危害。例如:1999年12月满载2万吨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发生了油船泄漏的事故,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并且严重的破坏当地鸟类的生存环境。石油在海面上形成油膜,会致使水中的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从而导致海洋中的藻类,微生物死亡,进而破坏了海洋的食物链。

2. 核废料污染

核废料污染是海洋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投入海底的放射性废物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这种污染持续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的污染要长得多。如: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这种污染的影响会久远。

2. 水资源的保护

2.1重视立法,依法治水

依法治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各项事业都必须依法进行。水利是国家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遵循“法治”方针,实行依法治水[6]。 [5]

1988 年 7 月 1 日, 新中国第一部规范水事活动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进入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的新阶段

[7]。在此之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和水资源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2002年8月在对原有《水法》在体例和内容上都做了重大调整的基础上,颁布了现行的新《水法》。新《水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保护和配置等都作出更为具体和明确的规定,特别强化了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流域管理,要求把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科学治水与依法治水是相辅相成。科学治水是基础,依法治水是根本。由于水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治水涉及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水的自然特性,不断总结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探索治水的科学规律。许多治水规律是人们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认识到的[6]。在一些惨痛的教训下,仍有许多企业存在偷排的现象。所以水行政要不断完善法制,加强法制行政,完全实现自觉依法治水。

2.2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2.2.1 我国在水资源的管理体制中存在一些问题

①单一的行政管理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②取水许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很少有人知道关于水的价值使用在美国东部的许可证[8]。在中国,虽然《水法》中明确地规定:“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但在现实生活中水资源的实际管理权总是属于水资源所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在水资源管理上难以做到统一管理、监督,更不用提取水许可证。③水质缺乏有效监督。还存在其他许多问题,因此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要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一些改革,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我们可以从外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取其精华。如英国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包括国家级机构、区域级机构和地方级机构。国家没有专管水利的国家级行政部门,水利由环境运输及区域部、国家环境署和水服务办公室组成。环境运输及区域部代表政府全面负责制定总的水政策以及涉及水的有关法律等宏观管理方面的事务;国家环境署与水有关的主要职责是代表政府制定和执行环境标准、批准取水许可及防洪;水服务办公室代表政府对水的价格进行宏观调控,水服务办公室的主任由国务大臣任命。区域级机构:由10个水

公司组成,包括西北水公司、北翁布里亚水公司、约克郡水公司等。地方级机构:由地方议会负责排水以及水管理,郡、区、乡镇不设水管理机构。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在农村成立内地排水区,该排水区成立用水户协会,选举成立董事会进行管理[9]。再者就是政府应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为了加强水资源环境的管理力度,我国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而《水法》第十四条也规定: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水利部“三定”规定了水利部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水法》第十四条、第十七条对此进一步予以明确,水资源保护规划作为水利专业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征求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10]。水质量目标或标准,因此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的综合水资源管理[11]。

2.2.2逐步推进水权制度的建设

水权到底是什么, 是私权还是公权? 公权是授予管理者用于维护全体公民福祉和社会秩序的权力, 需要维护整体利益; 私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受的私人权益。水资源使用权兼有公权和私权两种性质, 总的来讲, 生态和环境用水部分属于公权性质, 是生活在流域中的每一个人共同享有的东西, 而国民经济用水部分则带有浓重的私权性质。水权可划分为所有权、使用权以及附着于所有权的处置权和附着于使用权的收益权。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 附着于所有权的宏观总量控制的处置权也属于国家[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部分地区已逐步进入相对缺水地区,用水矛盾日益尖锐。所以建立和完善水权制度,规范与水相关的各种权利、责任和义务,实行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建立政府宏观调控和符合市场规则的水权流转制度,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缓解乃至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水权制度的建立,水权的明晰, 特别是环境、生态等基于公众利益的用水权产权的明晰,更有利于缺水流域内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等合理提高用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其作用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水权制度具有使各经济主体节约用水的激励功能。水权制度之所以具有经济激励功能,是因为

它能够给产权所有者带来一定的收益预期,产权所有者能通过转让或出租水资源等交易形式,而不是让它白白流掉,把水资源配置在更有效率的地方,从而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而激励人们有动力去节约用水。第二,水权制度具有对各经济主体在使用水过程中的制约功能。水权制度的制约功能与激励功能相对映,水权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权利主体的相应权利界限. 在界限内,各主体可以获得规定的权和利; 而主体行为一旦超出了权利范围,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从而达到限制行为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对其他主体的权益保护过程。第三, 水权制度具有高效率配置水资源的功能。水权制度通过水权各子权利的分离、转让等手段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产权理论认为,合理的产权制度就是明确界定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转让权等权利,以确定在资源的使用中获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机制,从而决定了资源在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分布状态;各主体再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通过产权的变更或者交易来实现资源的再分配或组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14]。

2.3开源节流,建立节水型社会

水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22]。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未来水环境安全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节水型社会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2.3.1农业节水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用水一直是全国各项用水的主要用水大户,据1980年调查,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8.2%,由于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量迅速增加,到1993年,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3%。其中灌溉用水又是农业用水的特大户,1980年和1993年灌溉用水均占农业用水90%以上[1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灌溉大国, 全国1993年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5038万hm 2, 约有70%左右的粮食、棉花、油料及其它各类农产品都产自于灌溉土地。中国农业发展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发展的道路。我国人口众多,且继续增长;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均农产品需求量继续增长;耕地资源相对短缺,且继续减少。根据有关方面预测,我国人口到2000年将可能突破13亿,到2010年将可能突破14亿,到2025年将可能突破16亿;据统计,我国耕地面积1957年为11180万hm 2,到1994年则减至9470.1万hm 2,净减少1709.9万hm 2:我国195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

为364kg ,到2000年将增至400kg 。上述趋势决定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高产稳产型农业发展道路。而发展高产稳产型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发展道路,保障农业用水,确保全年各类主要农作物生长期内需水要求[15]。

农用节水还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减少由水源到田间的输水损失,减少渠系中蒸发、渗漏是防止水浪费的主要环节;二是逐步,但要积极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机具。现阶段农业灌溉中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因而,将节水意识灌输到广大农民的心中是十分重要的。

2.3.2工业节水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 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m ,比2005年降低30%以上等一系列目标。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m 3,其中,农业节水200亿m 3,工业节水134亿m 3、城镇生活节水18亿m 3[16]。

在国家节水方针的指导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业节水工作初见成效。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工业用水总量得到了控制。用水效益迅速提高,万元GDP 用水量(当年价)从1980年的9820m 3下降到2000年的610m 3,2002年降至537m 3,2004年降至399m 3。虽然工业节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同经济发达、工业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用水效率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国内1999年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约为330m 3,是日本的18倍、美国的22倍。企业之间单位产品取水量相差甚殊,一般相差几倍,有的达十几倍,个别的甚至超过40倍。

减少工业用水量不仅意味着可以减少排污量,而且还可以减少工业用新鲜水量。因此,发展节水型工业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同时对于减少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6]。 从以上现状分析可知,我国工业用水利用率十分低。要降低工业用水量,必须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废水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如:南京工业大学通过对灰水比、搅拌速率及停留时间等对碳酸钙的结晶速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管前沉淀工艺。开发了在高 pH 下仍具有优良阻垢分散性能的高效阻垢剂, 研究了回水的水质对烟气的吸收效果, 确定絮凝剂和特种沉淀剂的用量、含硫烟气的洗涤等工艺条件。该技术3

在江西萍乡矿业集团高坑电厂和淮北矿业集团宇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建成了 7.2×103t/d 的电厂灰水回用装置各 1 套, 运行表明, 废水回用率均>90%, 吨水处理成本

2.3.3生活节水

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0%—15%,是第三大用水户。在生活用水总量中, 饮用等生理必须用水占的比例很小,做饭、洗衣、冲洗厕所、洗澡等用水占家庭用水的80%左右。据北京市的调查资料,在居民生活用水中,冲厕、淋浴及厨房用水量约占居民生活用水总量的70%;在城市公共用水中,空调冷却水、冲厕水、淋浴水三项用水量最大, 约占公共用水总量的60%[18]。国外的一项调查表明:水龙头的距离也会节水有一定的作用[19]。

很多研究者认为,目前水价低是水资源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水价低,家庭和单位不肯花钱购买节水设施和器具,妨碍节水器具的普及和推广, 中水回用的成本更是远远高出新鲜水价而寸步难行;由于水价偏低,人们的节水意识越来越淡,尽管节水宣传一年比一年更具体,但水的浪费仍很严重。因此,有些学者提出,促进全社会节水的经验主要有两条:一是将水作为一种商品,采用经济杠杆(提高水价) 推动节水工作; 二是大力推广节水技术[20]。有数据表明:水价提高10%,用水量降低5%;水价提高40%,用水量下降20%[21],但这个数据没有指明水价提高,用水量的下降主要体现在生活用水、工业用水还是农业用水。

同时在城乡大力推行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遏制随心所欲取水的无政府状态,改变无须取水造成的水资源分配的矛盾、争水纠纷、影响水质等状况。规范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国家对水资源的有效控制、合理配置和合理开发,从供水和用水的环节杜绝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3. 水资源的利用

世界性用水量的急剧增加, 导致水资源危机。自古以来, 人们认为水是天赐之物,“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从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来看, 无可非议。但从全球的水资源量来看, 水资源是有限的, 每年约有110.3万亿m ,水降落到地球上, 其中71.5万亿m3的水蒸发掉了, 其余38.8万亿m 3作为径流重新返回海洋,其中2/3的径流以洪水方式流走, 仅有的1/3径流量是工农业用水的可

靠水源。全世界约为14万亿m ,其中包括从湖泊和水库泄水增加的2万亿m 3。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在最需要水的地点和时间,往往不可能及时地按质按量得到供应。因此,当某些区域的用水感到困难和紧张时,水资源危机必然发生。这是由于需水量剧增造成的,上一个世纪末全世界用水量仅4000亿m 3,而到80年代中期达40000亿m 3。据联合国有关部门预测,2000年全世界用水量将达60000亿m 3,北非、中东很多国家将用掉该地区的全部水资源量。在东欧、南欧以及中亚和南亚,需水量也将逐渐接近这些地区稳定可靠的可利用水资源量[23]。所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就十分重要。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期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仅根据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 为满足当地的生产发展需要,进行灌溉、航运、防洪等单目标开发。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二阶段,开发利用目标由单一目标发展到多目标的综合利用, 开始强调水资源统一规划、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第三阶段,开始强调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等紧密结合,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规划目标要求从宏观上, 统筹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使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有机结合,使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发展,争取实现水资源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24]。现在政府为了更好分配水资源,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同时也保证水资源不被白白浪费,所以政府实行了水资源分配制度[25]。

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将水资源保护、建设节水型社会等重点内容面向公众和用水企业直接宣传,让更多的人自觉地爱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6]。甚至有人提出嵌入在国际贸易中的争端解决机制协议有可能取代国家法律,允许投资者采取控制水资源,即使有无法挽回的环境和生态后果[27]。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资源的问题才会得到缓解。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28]。

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程序的保障作用。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条例,包3

括公约,尤其是关于水利和电力、能源和环境、水库和土地、移民等,特别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协调性和连贯性,避免政策法规冲突,防止短期行为和本位主义[28]。

无论是规划、设计要求,还是建设、运行规定,无论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调控或市场机制导向,还是投资开发组织或运营机构职责,都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措施和考核指标,以便监督制约保证统筹兼顾。把生态环保作为工程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规划设计的系统性统筹兼顾,包括坝址、坝型选择,引水方式选择等。尽量减少淹没、减少地震、控制滑坡,保障生态流量和水体安全,并保证流域开发和运行统一、有序。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与恢复,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尽量少明挖,并保证及时支护、恢复或改善。把环保工程与枢纽工程同等对待,概算要保证,使用要到位,效果要考核[28]。可持续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保证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9]。

怎样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我们不妨学学国外的经验。比如在美国:(1)强调改进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2)由重治理转为重预防。(3)重视非工程措施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4)重视湿地的保护与利用。50年代以前, 美国一直鼓励开发湿地, 用于农业生产或其它用途。80年代后人们意识到湿地有防洪、改善水质、提高鱼类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渔业生产及为大众提供观赏的重要作用,因而开始重视湿地的保护。(5) 重视水资源教育。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有效的政策和法律,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公众的参与和行为的改变。美国积极利用正规和非正规教育两种途径,进行各种方式的水资源教育,使公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大为增强。(6)强调流域范围内水、空气和生态资源的综合管理[30]。

从长远来, 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该落实在“节流”上,即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Kostas Bithas (2008)认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31]。同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内容"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水资源消耗量的增长幅度, 最终实现水资源消耗量的零增长和负增长,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该目标最终只能通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实现。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所(2001)认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水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核心[32]。Gylfason 和Zoega (2001)建立了一个包含有自然资源的长模型,考察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阻力随着对资源的依赖性的增大而增大[33]。Sachs&warner(2001) S ala 一i 一Martin&Subramanian (2003)的研究证明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的负相关关系普遍存在[34-35]。Solow,Stightz 和Dsgupta&Heal 等经济学

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们运用新古典Ramsey 增长模型对可耗竭资源的最优开采、利用路径进行了分析,以期合理配置可耗竭资源[36-38]。 Tirado(1998)分别研究了美国、墨西哥水资源政策的演变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认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是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39-40]。何建武(2002)在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析法构建了地区间水资源利用对比分析模型,并总结了水资源利用差异产生的原因[41]。

一些学者还通过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研究,探讨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变化规律Jin 一LiHu(2006)等研究了中国东中西部水资源利用效率,认为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呈现U 型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资源和环境的关注不足,无效率的、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导致了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42]。

参考文献:

[1]邱林, 吕素冰.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7.35(6):94-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2年水资源公报[ED/OL].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网.2004-08-311

[3]庞鹏沙, 董仁杰. 浅议中国水资源现状与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4.10(5):267-268

[4]中国水资源. 中国水资源网水资源中心[ED/OL].2004-08-311

[5]苏云森. 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4:111-112

[6]张伟国. 依法治水简论[J].水利发展研究,2002,2(6):10-12

[7]梁凤刚, 刘洪, 唐肖岗. 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为海河水利事业保驾护航[J].海河水利,2010-04:8-11

[8]Raga A. Petrie and Laura O, Taylor.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Water Use Permits:A Hedonic Approach Applied to Farmland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J].Land Economics,2007:302-318

[9]齐学斌, 刘景祥. 国外水资源管理现状与新趋向[J].海河水利,2004.No.5:43-46

[10]王健. 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协调性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2012-12,18(6):89-93

[11]Helle Teger Anker*.The Resource Management Act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A Comparison with European Initiatives [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1-29

[12]王浩, 党连文, 汪林, 罗尧增, 谢新民. 关于我国水权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6.1:28-30

[13]刘斌, 杨国华, 王磊. 水权制度与我国水管理[J].中国水利,2001-04:19-20

[14]林关征. 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水权制度思考[J].观察与思考.2005:57-60

[15]沈振荣, 贺伟程. 中国农业用水的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自然资源学报,1996,11(3):221-230

[16]孙晓峰. 浅谈工业节水措施[J].中国环保产业,2008:54-56

[17]伍振毅, 宋宗文. 我国工业节水技术创新的研究进展[J].工业废水处理,2006.26(12):21-24

[18]张会艳. 我国城市生活节水对策及其有效性分析[J].北方环境,2004.29

(5):12-17

[19]CHRISTOPHER BOONE*, PETER GLICK** & DA VID E. SAHN.Household Water Supply Choice and Time Allocated to Water Collection:Evidence from Mada gas car[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11.47(12):1826-1850

[20]王家枢.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北京. 地震出版社,2002

[21]刘昌明. 陈志恺. 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22]A. NARENDER.National Water Policy and the Need for a National Water Framework Law in India: A Discussion [J].2013ASCI Journal of Management 43(1): 1–28

[23]沈大军, 陈传友, 苏人琼. 水资源利用历史回顾及水资源合理利用

[J]:39-44

[24]水利部水资源司*.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业绩与前景[J].水文,1999.5:11-16

[25]L.M.HARTMAN,D.A.SEASTONE*.Welfare Goals and Organization of Decision-making the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 [J].LAND ECONOMICS:21-31

[26]戴明龙, 叶莉莉. 日本的水资源利用与管理[J].水资源保护,2010.26(1):87-90

[27]Keith W. Hipel,Amer Obeidi,Liping Fang,D. Marc Kilgour.Adaptive Systems Thinking in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th Insights into Conflicts over Water Exports[J].KEITH W. HIPEL ET AL,2008.46(1):51-70

[28]楚亚民. 试述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农林科技:219-220

[29]Duan Wei.Beijing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J].NRC Canada,2005.32:159-163

[30]黄国夫, 董永杰, 付萍. 国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教训[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001.24(3):205-208

[31]Kostas Bithas.The sustainable residential water use:Sustainability,efficiency and Social equity:The European experience [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68):221-229

[32]]中国工程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所[J].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中国水利,2001(8):5一17.

[33]GylfasonT. Natural Resources,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47-859

[34]Sachs J.,A.Warner.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827一838

[35]Sala 一i 一Martin Xavier,Arvind Subramanian. Addressing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an

Illustration from Nigeria.IMF Working Paper.2003,W.P一03,13

[36]Solow,RM.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4(41):123一137.

[37]Stiglitz J.Growth with exhaustible natural resources: efficient and optimal

growth path[J].ReviewofEeonomieStudies41:123一152.

[38]DasgnptaPS.,Heal,GM.Economic theory and exhaustible resource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

[39]DeasonJ., SehadT.M.,SherkG .W.Water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a perspective[J].Water Policy.2001,3175一3192

[40]LagunesR.M.,TitdoJ.R.Water policies in Mexico[J].Water policy,1998,l:103一11

[41]何建武. 地区间水资源利用对比分析模型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2,9(1)

[42]J in 一LiHu,Shih 一ChuanWang,Fang 一Yuyeh.Total 一factor water efficiency of regions in China[J].Resources Policy,2006,(31):217一23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