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卫视选秀节目制播分离的意义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2013年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浅析地方卫视选秀节目制播分离的意义 ——以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为案例

院 系:

专 业:

年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导师及职称:

2013年5月

2013 Annual Graduation Thesis (Project) of the College Undergraduate

Significance of local TV talent

show broadcast separation-- with Zhejiang satellite TV

Department: The news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College

Major:

Grade:

Student’s Name:

Student No.:

Tutor:

May, 2013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日期:

(设计)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成员名单

摘 要

2012年夏天,一档名为《中国好声音》的电视节目火速走红。和以往的电视节目比起来,《中国好声音》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档节目的版权购买、制作和播出平台都是分开的,在今天的电视节目中,虽然很多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平台也已经成功的分离开来,但是,同某些电视台迫于成本压力从子公司购买电视节目相比,《中国好声音》从某种意义上说,堪称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本论文主要从电视制播分离的概念、制播分离的发展历程、我国电视业制播分离的模式与现状以及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成功的意义几个方面来写。

关键词:地方卫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意义

ABSTRACT

In the summer of 2012, a file named

Keywords: Bisezhai;rise and fall;reasons;Dianyuetielu

目 录

前 言 .............................................................. 1

一 电视制播分离的概念 ............................................... 1

二 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历程 ........................................... 2

三 我国电视业制播分离的模式与现状 ................................... 3

(一) 体制内分离——从“上海模式”谈起 ......................... 3

(二) 体制外分离——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 4

四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 ................................. 5

(一)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施制播分离的背景 ................. 5

(二)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的形式 ..................... 5

(三)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达到的效果 ................. 6

五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的意义 ............................. 6

(一)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行制播分离成功的标志 ............. 6

(二)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行制播分离的启示 ................. 7

小结 ................................................................ 8

参考文献 ........................................................... 10

致 谢 ............................................................. 11

前 言

《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节目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这个节目的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一起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之间有一个预期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制作公司承担所有费用;高于这个标准,二者分红。所以,制作公司为了制作出高品质、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就会加大投入,努力打造让观众满意的节目。虽然近些年来电视界和学界对于制播分离的讨论异常热烈,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似乎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对理论指导的需求,甚至还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一 电视制播分离的概念

什么是电视制播分离?至今为止学界和电视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究其源头,“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

①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有些学者认

为制播分离是指“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社会上电视制作公司来完成的一种管理体制。”②袁琳、杨状振则把制播分离分为了两层含义:“一是在广义上,是指把除新闻节目以外的电视节目制作交由独立的制作公司来完成,然后将节目推入市场渠道销售流通,再由电视台即播出单位择优选购播出,即体制外分离,也叫外部市场;二是在狭义上,指在电视台系统内部实现节目制作部门的独立运作,对其按照企业化管理体制进行自负盈亏、自主运作式的经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电视台制订的节目生产任务即体制内分离,也叫内部市场。”③

②邹德伟:《电视制播分离谈》,《新闻窗》,(吉林电视台),2011年第6期。 张奇峰:《浅谈电视栏目的项目化管理》,《新闻传播》(大连电视台),2010年第6期。

③袁琳、杨状振:《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现状分析》,2011年6月。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127/c238969-19715282-2.html

1

二 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历程

“制播分离”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由于受到某些政策的影响,“制播分离”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波折,当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制播分离”俨然已成为传媒界和学界关注的议题。

1996年,广电总局提出了除新闻节目外,其它的节目可以考虑采用制作和播出分离开来的建议。一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已有一段时间的节目也开始了制播分离的探索。

1999年,广电总局就要求要 “积极推进除新闻类节目外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与制作的分离,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作用,”①从那时候起,制播分离就成为了一项管理规定,同时也受到了各地方电视台的广泛关注。

2000年8月,广电总局又有了一些新的具体的规定,它强调“播出权、制作权、覆盖权这三权是截然不能分离的”,否则“我们的宣传方针就得不到有效贯彻,舆论导向就得不到有效保证,关键时刻要出大问题,”②这样的规定也使得有了一定发展势头的制播分离逐渐被人们遗忘。

2003年,随着改革的深入,为了规范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广电总局又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此时,“制播分离”又成为电视业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2009年6月,广电总局发布了《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2009年8月26日,广电总局又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对制播分离改革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各个地方电视台都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时间,制播分离又重新成为了人们关注度极高的话题。

纵观制播分离在我国走过的历史以及对我国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政策因素对我国制播分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无论是体制①黎明:《娱乐至死:我国电视传播娱乐化现象评析》,2012年11月。

http://www.docin.com/p-483802757.html

②黄升民:《制播分离:制度创新的补药还是泻药》,《中国数字电视》,(北京市),2009年第1期。

2

内的广电部门,还是民间的制作公司,它们都紧跟政策步伐,几乎都是“闻政策而动”。

三 我国电视业制播分离的模式与现状

目前我国电视业制播分离的模式可以分为“体制内分离”和“体制外分离”,下文将根据杨状振、袁琳对制播分离的定义,来做具体分析。

(一) 体制内分离——从“上海模式”谈起

体制内分离的尝试已经经过多年,可以说,行政力量的干预和政策的实施大部分是围绕着体制内分离进行的,这个模式在2009年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后又被大力推行,是目前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重点。上海文广的整体“转企改制”,无疑是对这种模式最为恰当的阐释。根据预设方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把名称改为了上海广播电视台,虽然继续实行事业单位编制,但是,主要的控制权、主要干部的任免权、宣传内容的编辑权、各类节目的审查权和播出权等等都集中到了上海广播电视台,并且由电视台出资成立上海东方传媒有限公司,此公司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控股公司,日常主要负责节目的制作经营及传媒相关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便是所谓的“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是经过多方面的改革整合之后形成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通过对公司各个部门的业务进行调整形成了五大产业模块,改革之后的上海模式合并了重复的职能部门,节约了资源;资本运作方面了来说,“SMG”下设的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功踏入A股资本市场,以及“CMC”收购新闻集团旗下星空卫视四个频道,这些都算是制播分离改革过程中的大举措。当然,跨地域合作也是“上海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上海模式下的第一财经频道把节目的转播权交给了宁夏卫视,并且为其制作了许多优质节目。

“上海模式”是否成功,从它的经营收入中就能体现出来,这个模式推行两

年多以来总计收入260多亿元,和改革前相比,谁能想到这个模式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经济效益呢?

(二) 体制外分离——看《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体制外的制播分离与两个主体有关,一个是电视台,另一个是节目制作公司。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从委托制作和节目外购这两个方面来谈。

从内容上来看,“委托制作是指电视台参与投资、参与选题甄选,委托独立制作公司制作节目,电视台独享版权或者与节目制作公司共同分享版权。”①节目外购是指“独立制作公司投资,自己确定选题并制作节目,电视台向其选购节目,双方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②从某种意义上说,最接近完全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民营电视制作机构,虽然不是当前制播分离改革的主流,但是因为它们准确的把握了市场因素,所以比较容易取得成功。2012年夏天在全国爆红的《中国好声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的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是分开的,制作公司是灿星制作公司,播出平台却是浙江卫视。

《中国好声音》被田明称为“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因为它“创立了一个中国电视制作合作模式的先河。”③之前的很多电视节目制作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节目制作费用,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广告,然而广告收入基本都属于电视台,制作公司得不到分红,迫于成本的压力,制作公司很难做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浙江卫视和《中国好声音》的合作模式打破了电视台垄断广告收入的地位,是国内首次出现的投资分成模式。节目制作投入的所有费用,包括版权费以及制作费均由灿星制作来承担,而浙江卫视则主要负责播出,如果出现亏损,由灿星制作承担,如果盈利,则双方共同分成广告费,加上8000万元的高昂售价,双方只能“共担风险,共享利益”。

事实证明,这样的合作模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未经宣传的情况下,《中国好声音》第二期收视率达到2.8,成为同时段第一;第三期收视率冲到3.093,①

②王潇月:《国外委托制作状况分析》,《电视指南.中央台分会.央视国际》,2005年9月 董雪:《我国电视行业制播分离现状分析》,2012年12月。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127/c238969-19715282-2.html

③ 《中国好声音》:《来自“体制外”的制作时代周报》,(广州),2012年第7期。

依然保持第一,播出三期就已经收回前期的巨额制作费用。

四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

(一)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施制播分离的背景

2012年,广电总局下发了“限娱令”,很多卫视的综艺类节目的收视率受到了极大影响。在年初,首批得到准许的正规选秀节目只有《花儿朵朵》《完美声音》《激情唱响》等等几档节目。但是,进入暑期档,很多节目却脱掉“选秀”外衣,通过精心制作和重新包装,以公益、综艺、评论等形式开始出现各种音乐节目。2012年,全国同类型的音乐类型节目就已超过10档。

浙江卫视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的强调过,《中国好声音》并不是大家以往所看的“选秀”节目,而是“励志音乐评论节目”;东方卫视《声动亚洲》也出面回应“《声动亚洲》不是选秀,而是音乐节目”;广西卫视《一声所爱大地飞歌》则说明这是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民歌比赛节目。和以往的选秀节目比起来,这些节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味追求“造星”,在注重节目形式的前提下,也更加重视节目内涵,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近年来,很多选秀节目俨然已经成为作秀舞台,已经难寻音乐的影子。而今年的选秀节目都标榜“寻找好声音”、回归“用耳朵听”的纯粹音乐本质。著名传媒人孙铁麟认为,“从电视节目的运作规律来看,是十年一个周期,观众的审美也要经过从“疲劳”到“回归”的过程。”①中国选秀节目马上要迈入第一个十年,2012年正是国内音乐选秀节目的一次集体反思和创新的黄金时期。《中国好声音》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采用新的模式而产生的。

(二)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的形式 ①段菁菁:《“限娱令”下荧屏选秀热缘何愈演愈烈》,2012年7月

http://www.gd.xinhuanet.com/ newscenter/2012-07/15/c_112440433.htm

《中国好声音》节目播出之后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好评,并且一炮走红,获得了巨大成功,制作公司和播出平台都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益。

《中国好声音》以浙江卫视作为播出平台,制作公司则是灿星制作公司,前期,灿星制作公司负责节目制作的各项事宜,承担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支出。节目制作完成后直接交由浙江卫视播出。如果亏损费用则完全由制作公司承担,如果收视效果好的话,所有的广告收入双方共享分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制播分离的成功实践。对于中国的电视业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

(三)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达到的效果

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成为收视率和口碑最佳的电视节目,而且还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肯定。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好声音》产生的影响力一点也不亚于2005年的“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从学员嘉宾到指导老师、节目幕后操作等都获得了观众极大的赞誉。

《中国好声音》播出以来,它的收视率就不断攀升。8月3日,节目才播出到第三期,收视率就达到了3.1%。而同期爱奇艺的网络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截止8月23日第8期节目,《中国好声音》在优酷和土豆网便达到了1.7亿次的播放点击。在9月21日的一期《中国好声音》中,更是创下了5.036%的电视收视率,爱奇艺、腾讯、优酷等几家视频媒体在播出两天也相继创下超过千万的点播量。而《中国好声音》在爱奇艺平台的累积播放次数超过4亿,位居视频网站之首。

据统计,《中国好声音》有80%的观众来自网络。针对综艺节目在网络上传播的特点,各大网站都做了相关的努力对《中国好声音》做了大量宣传。爱奇艺、百事通、好123、360等网络平台由于推广了这个节目也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全力推广的同时,视频网站还根据网络特点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了深度挖掘。同样也受到了不错的效果。

五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制播分离的意义

(一)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行制播分离成功的标志

《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制播分离。到目前为止,中国电视的“制播分离”存在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电视台外包模式。电视台把一些劳务的工作外包给某些公司,这些公司负责剪辑、编辑等一些简单的工作。核心技术仍由电视台掌握,只是有时候电视台也会派出工作人员对某些工作进行探讨。

第二种模式是由制作公司全职生产,而电视台主要负责审查、付费和播出,这种模式是现在的主流模式。从节目制作到完成的各个环节都由制作公司来负责,电视台并没有直接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节目制作完成后,制作公司把一个节目样片交给电视台审查,通过一系列的估算之后,如果电视台觉得节目有价值,最终才会决定是否购买这个节目。

第三种模式是《中国好声音》创新出的制播分离模式。《中国好声音》是中国电视节目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这个节目的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一起投资,共同分担风险,共享利润。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之间有一个预期标准,低于这个标准,制作公司赔偿;高于这个标准,二者分红。因此,制作公司为了实现高收视率,就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他们就必须邀请到专业的制作人员和明星。这种制播分离模式直接激励制作公司和电视台想方设法把节目的质量做高,加大制作成本的投入。

《中国好声音》的制播分离模式表现在节目并不是由浙江卫视独立制作的,而是联合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星空传媒下的灿星制作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这档节目无论是版权的购买还是制作与播出的平台都是分开的,这与近几年我国广播传媒行业的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制播分离俨然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电视节目生产的一种常态,只是相较于民营制作公司,国有电视台往往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而购买自己的子公司所生产的电视节目或电视剧,从而出现制作和播出虽然“形式上分离”却实际上还是“制播一体”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好声音》是少有的真正制播分离的成功案例。

(二) 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实行制播分离的启示

《中国好声音》的完美收官,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惊喜,但是它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节目之外,我们能思索的还有许多,究竟中国的电视节目应该采取怎

样的模式呢?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才是值得我们坚持呢?可以说《中国好声音》为我们今后的电视节目做了个好榜样。

首先,要把引入的版权做到极致。不能只注重节目的新鲜度,而要关注节目成功的关键,在关注形式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容。成功的模式和有意义的内容同样重要,内容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其次,创新的运营模式值得借鉴。可以说《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也是制播分离模式的成功。在借鉴以往模式的成功经验外,我们也应不断践行浙江卫视制播分离的模式,毕竟,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模式,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再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盈利手段。一档节目的成功包含了各个单位各个主体的努力,也关乎各个主体的利益,只有一起努力,节目的质量才有保证。电视节目要摆脱制作方、参与方利益分割的现状。作为制作节目的一方也应该参与到广告收益的分成中来,而作为参与方的播出平台也应该对自己讲获得的收益做一个合理的评估,制作和播出这两个主体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同体,因此他们就会为了节目的成功付出最大的努力,所以力量统一不仅保证了节目的品质,也产生了最大化的效益。

小结

我国电视行业的制播分离将走向何方,一直都是人们争论比较多的话题,至今为止,仍无定论。多数人认为制播分离将会越来越受到电视行业的重视,当然一部分学者也提到制播分离的发展将会导致制播融合的结果。根据我国目前的状况来判断,行政力量作为制播分离改革的一个强劲推动力,将会对制播分离的发展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行政力量的继续干预,那么制播分离改革的尝试也会一直走下去。

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制播分离只是一种电视节目制作的方式,其目的是“提高节目质量,提高电视台效益,盘活民间资本市场,从而给整个电视产业注入活力,促使整个电视产业有一个质的提升。”①如果不想让制播分离流于形式,那

么对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准确把握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制播分离的改革还需要同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相互结合起来。

在“限娱令”的背景和《中国好声音》的榜样作用下,相信势必会有新一轮的海外节目购买热潮,新一轮热潮中诞生的节目势必也会得到不同的市场反应。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视业的国际化,将之置身于一个更开阔、更高级的平台上,接触全新的节目理念、制作模式和营销手段,对促进中国电视业自身的大跨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唐世鼎、黎斌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刘成付著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3]《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管理》徐威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4]《广播电视经营管理》刘立刚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5]《广电产业化进程中的节目形态演变》王兰柱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6]《21世纪中国广播电视大趋势》张君昌张建赓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

[7]朱景和 《浅析我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模式》《中国电视(记录)》2009.7.

[8]顾宜凡《制播分离的政府规制》,《国际新闻界》,2009.5.

[9]《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10]《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汤集安李立影《制播分离,真正爱你不容易》,《传媒》,2009.3.

[12]新华网:《中国好声音,向社会传递“正能量”》,http://et.21cn.com/.

[13]王洪、李蔚.我国制播分离研究文献的综述[J].现代传播,2004年.

[14]李琳.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进行时:逻辑、困境和出路——以“上海模式”为例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年.

[15]严三九、吴艳.上海广电“台化”及制播分离改革这一年[J].南方电视学刊,2010.

致 谢

本论文是在黄涵琪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设计的最终完成,黄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黄老师多次询问论文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论文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在此谨向黄涵琪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特别说明,感谢辅导员李刚存老师、张约翰老师在大学生活时间里对我的照顾以及学习上的指导;感谢导师黄涵琪对我的学习的指导;感谢;感谢朱振华老师、孔梅老师、李刚存老师、李光庆老师、宗辉老师、刘靖屏老师等对我学习的指导,是你们的指导才有我们今天的成就。

再次,感谢我的父母、亲人,是你们的支持,我才会有机会读完大学,你们辛苦劳累为了我,而放弃了很多东西,我由衷的表示感谢。感谢大学四年和我朝夕相处的室友,感谢大学四年共同学习的同学,感谢大学四年我所认识的所有朋友,因为有了你们,才使我大学四年不孤独,因为有了你们才让我大学四年生活丰富多彩。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的评委表示最崇高的谢意!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