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课题设计论证活页

(省规划办填写)

《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中年级学生习作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起步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能否写好作文的关键环节,需要慎重对待。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起步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些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本校中年级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思想呆板、缺少真情实感,甚至是模仿例文的千篇一律的习作。为了改变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校提出“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因地制宜”地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开好头、起好步,提高中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我们树立了“以生为本、愉快作文”的思想理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起步作文指导方法,优化作文课堂教学,注重作文批改与讲评的方法,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让作文成为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抒发情感的平台,让学生爱上写作文,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趣。课题的提出会使教师的作文教学更进一步,以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目标,并总结出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适合农村小学的科学有效的起步作文教学体系。

三、课题界定

小学生:本课题暂且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此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作文的起步阶段,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不少同学觉得有难度,不得法,无词句,没头绪,缺感情,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无话可说,无从下手。

本课题就是通过研究,让老师们掌握作文起步教学的常用方法及有效策略,从而让孩子们喜欢作文,轻松作文。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调查农村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写作现状。

(二)、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指导方法的研究。

1、体验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2、结合课堂,学习表达方法。

3、寻访家乡,丰富写作内容。

4、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三)、农村小学起步作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农村小学起步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五)、农村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与原则。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学生学习写作的策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功底,语言表达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能写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的记叙文。从而把全体农村小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引上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之路。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发展教师的教学策略,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找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体系。

六、实验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课标》要求和按照教材编排体系、作文训练的序列,建立词——句——段——篇写作循序渐进内容的体系,强化听写、说写、读写的训练,每一年级有其明确的知识结构和训练要求、训练内容,组成逐级循进的梯度,扎实打好写作基础,形成作文能力,提高学生逐级作文水平,完成作文教学任务。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贴近学生实际,重在于努力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和写作情趣,使之从动机走向目的训练,让学生从想说、敢说、敢写,转化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逐步达到会看、会想、会说、会写。

3、实践性原则:当今作文教学中产生的大量问题是与传统教学的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的,这种作文教学侧重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性活动,不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得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发展陈式化。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增加学生亲身活动的机会,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积累,通过

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手、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以实现学生写作素养的的形成,并以此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4、整体性原则:作文训练是系统的,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而指导学生写作文,必须从内容着手,由内容决定形式,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引导学生做有心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七、研究的措施

(一)整体规划,分步训练;提前读写,循序渐进。

1、整体规划,构建序列。依据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特别是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规律,从整体考虑,构建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序列。从训练目标、要求、形式、重点等方面订出了分步训练计划。

2、引导观察,重视说写。通过有计划地训练,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1)创造机会,激发兴趣,进行练说。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听说的兴趣,使他们听后乐意说,结合课文讲一些内容形式充满情趣的童话故事,播放一些录音故事等。

(2)创设情景,引导观察,进行练说,在教给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练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3)利用板书,复述课文,进行练说。

(4)选择课文,仿说片断,进行练说。通过说的训练,奠定学生写的基础,使学生有话可写,然后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二)强化迁移,读写结合;重视积累,活学活用。

1、在阅读教学中,寻找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仿写点,运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学会写作。在读写结合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模仿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引导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要领,学会写作的方法。二是延伸性读写结合。就是对课文中的空白处,或者写得不详细处进行补充性续写。三是改动性读写结合。就是对学习的课文进行改写,或者改动人称,或者改动记叙的顺序,或者改动文章的结构,或者改动表达方式,等等。四是评议性读写结合。就是让学生在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议,或谈体会,或谈感受,或谈评

价。五是缩略性的读写结合。对于一些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或课本中较长记叙文件,让学生缩出主要情节和故事梗概。

2、对于小学生,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恰当的方式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读”得太少,“见”得不广,对于“读”和“见”,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常学常用。

(1)注重语言积累。字、词、句是组成作文篇章的基本单位。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从模仿起步的。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积累、内化的过程,许多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常常有词不达意、语言平淡、不流畅等现象。

(2)注重素材积累。素材是作文的基础。对于素材匮乏的学生来说,是很难写好作文的。素材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生活中来;二是从阅读中来。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大量阅读,建立作文素材信息库,是作文素材积累的有效途径。

(3)注重写作方法的积累。许多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激发兴趣,激励情感;拓展空间,开发题材。

1、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把写作文视为表达自己情感(想法、认识)的必须手段。

(1)激发兴趣。挖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通过游戏活动、参观游览、实践体验(走农田、问农时、干农活等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习作;寻找各种趣味浓厚的写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满足需要。小学生都有强烈的成功欲,但是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却很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们要求教师做“有心人”,能发现每一位学生习作的进步之处、可喜之处,及时表扬;在班级里开设习作园地专栏,刊发学生优秀习作或者片段。这些做法能有效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成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3)和谐人际。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从外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重要方面。通过各种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师生之爱、同学之爱,产生班级集体的凝聚力;教师则以民主的态度来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学生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形成探究写作的学习意向,产生写作欲望。

2、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小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

作文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找题材,为解决学生“无米之炊”作有益的探索。

八、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5月—8月)

1、选题论证,资料收集,分析研究。

2、方案制订,征求意见,修改完善。

3、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及课题组成员。

4、制定课题研究相关计划及实施细则。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1月)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在各科教学中具体实施。

4、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5、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评估阶段(2013年2—6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九、预期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课题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汇编;

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

4、课堂教学展示汇报。

十、主要参考文献

1.《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 2001.8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3.《单元作文全程指导》原载《小学作文教学漫笔》 高宗达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创新作文六种常见的思维方式》--《语文月刊》2005年第5期

5.《在作文修改中构建合理评价体系》--《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第八期

6.《语文教学艺术论》 韦志成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12

7.《语文教育心理学》 马笑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8.《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杨东 开明出版社. 2005(10)

9.《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 张化万 语文出版社 2002年版。

参与本课题的研究者,系属我校及我教育管理中心兄弟学校的一线教师,是我教管中心的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其中课题负责人(职称: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和参与课题研究的9名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1名,小学一级教师8名。)

研究对象系我教管中心三年级学生,班级平均人数在40人左右。学校能够提供满足研究所需的各种需求。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一)政策保障

1、学校成立了有力的课题研究组织领导机构。

2、本课题由具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成立了学校课题研究小组。

(二)条件保障

1、经费保障:本课题研究经费来源于学校,由学校逐年划拨。本课题完成经费约需1000.00元。具体分配如下:准备阶段需要经费200.00元,主要用于上网、查阅资料,集体研讨,填写申请表,申请,课题撰写打印、课题立项论证等费用。调研阶段需要经费150.00元,主要用于师生问卷调查印制、数据统计、教师调查报告撰写打印等费用。实施阶段需要经费约500.00元,主要用于课题组成员征订相关资料,实施课题中的研讨、交流所需材料打印、论文集、案例集、课件集的编撰等。总结阶段需要经费约150.00元,主要用于课题总结、结题报告等打印、交流及结题论证等。

2、实力保障:我校有上级教育部门的坚强领导,有专家们的引领指导,有全校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同时还有近年来奠定的基础和积累的经验,主持本课题研究的郭娜娜老师,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参与研究的各位老师,曾有多篇学科教学论文在国家级、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

3、物质保障:学校有较完善的现代教学设施和条件,加之互联网的开通和多媒

体设施更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