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问题与中日关系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师范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封面

江苏教育学院

历史教育学 专业(本科)

题目: 台湾问题与中日关系 得分:

目 录

目 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文提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及日本概况 ................................... 4

1.1 中国台湾 .................................................... 4

1.2 中国 ........................................................ 4

1.3 日本 ........................................................ 4

2 台湾问题的由来 ................................................. 5

2.1 日据时代:血泪断肠 .......................................... 5

2.2 蒋氏父子:偏安一隅 .......................................... 5

2.3 阳奉阴违十二年 .............................................. 6

2.4 陈水扁:翻云覆雨的八年 ...................................... 7

2.5 马英九时代:不统不独不武的过渡时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中日关系:恩怨交织 ............................................. 9

3.1 日本重新崛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中日争端:台湾问题惹的祸 .................................. 10

3.3 “台独”与日本:各怀鬼胎 ................................... 12

3.4 “台独”根源 .............................................. 12

4 台湾问题的解决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 13

附 录: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与日本大事记..................... 15

参考书目 ......................................................... 18

论文提要:

本文从大陆、台湾及日本的历史关系脉络中,力图揭释出台湾问题的由来、现状及其走向;回顾曲折的中日关系、日本与台湾地区的历史纠葛,探讨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两岸必将走向统一,中日关系在两岸统一的波动后也将走向理解,合作和互补。本文运用宏观历史趋势和微观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以国民党去台后台湾的历史演变为线索,辅以大陆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走向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剖析。可以说,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巨大障碍,是中日领土和资源纠纷的重要原因,所以本文特别注重对台湾的研究,希望能从中取得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深入认识。另外,本文吸收众多历史研究的精华,加以整合运用,并力求取得自己的研究成果。

1 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及日本概况

1.1 中国台湾

台湾,古称夷州,秦汉以来就与大陆有了联系,南宋至清朝中叶,隶属福建省。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屈辱地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直到1945年,台湾才重回祖国怀抱!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也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彭佳屿和绿岛等,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200万,与大陆只隔着一湾不到200公里的海峡。

1.2 中国

从文明的角度看,“中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疆域构成的文明,代表这一含义的中国已存在了几千年。到了近代,“中国”特指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了中华民国,“中国”即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1.3 日本

日本处于亚洲大陆东北海洋中,拥有3900多个岛屿,与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隔海相望,东临太平洋,可谓“独立大海中,旷然邈然,不与邻接”1。日本总面积达37.7万平方公里,多数为丘陵,平原少,但依靠先进的集约化农业,粮食可以自给;森林覆盖率高达66.8%。日本人口为1.27亿,老龄化问题突出。日本人在二战后埋头苦干,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80年代末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危机,整个90年代的经济萧条,被称为“失去的十年”2。 1

2 清朝驻日使臣黄遵宪《日本国志》 王彦民《大国的命运》245页

2 台湾问题的由来

2.1 日据时代:血泪断肠

日本是个岛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地震台风横行,自古生存艰难,所以大和民族的危机意识十分强烈。他们虽自古接受中国的儒家思想,但翅膀稍硬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就膨胀起来。远在16世纪,丰臣秀吉就做起并吞中国,“奉天皇定都北京”的迷梦,结果被中朝联军击败。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野心再次膨胀。明治天皇发表圣谕“欲开拓万里波涛”,使“国威布于四方”。日本开始对外扩张,先于1871年监禁琉球国王,后吞并琉球王国;1874年,3600名日军在台湾琅桥登陆,讹诈清政府;两年后,又入侵朝鲜,以朝鲜为跳板,步步紧逼中国。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

1898年,日本殖民当局颁布“台湾地籍法”,大量侵吞台湾人民土地,横征暴敛,各种捐税多达80种。1903年至1905年,日本总督府地税收入从92万增至289万,1937年暴涨至8200万。殖民者还实行食盐专卖,烟草专卖,低价强购原材料及产品。此时的台湾除糖厂外,毫无工业可言。

日本殖民者不仅残酷压榨台湾人民,还肆意屠杀台湾平民。1930年10月,1200名泰雅族人不堪残酷压迫而起义,战死和自杀者644人,雾社地区泰雅族人几乎被灭族。

日本殖民者还对在台湾的日本儿童和台湾儿童实行差别教育,强迫台湾人民使用日语,禁止汉文报纸、书籍的阅读。如今,一些聒不知耻的“台独学者”声称“在日据时代,日本为台湾造就了一批高级技术人才”,纯粹是胡说八道,这只是台独分子希望取得日本对“台独”的支持罢了。

2.2 蒋氏父子:偏安一隅

1945年10月25日台湾回归祖国,这一天成为台湾光复节。

但是,国民党政府在随后的内战中全线溃败,撤守台湾。两百多万大陆军队从此孤悬海岛,与大陆音信不通,“梦里还在中华民国那片秋海棠上酣眠,梦醒了却在一叶孤岛上叹息”。

蒋介石于1951年又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打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标语贴满台湾大街小巷。对大陆实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3。

可是,蒋介石的偏安政权实在是太弱小了,它阻挡不了历史的洪流。1971年,台湾光复节这天,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把台湾逐出联合国。1972年9月,中日建交。1979年1月1日,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

这些不得不让接手“总统”的蒋经国对台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台湾的道路、港口、机场、发电厂等还处于欠缺老化状态,蒋经国举债进行包括核能发电厂,机场,铁路等十大建设。台湾经济发展迅速。

腾飞的经济,使台湾面貌焕然一新,但也牵动了政治和社会的神经,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1978年12月,蒋经国宣布停止选举,当时的“党外人士”无路可投,于是开办了《美丽岛》杂志,要求恢复选举。次年12月10日,高雄发生警民大冲突,触怒了蒋经国,他下令逮捕主脑人物,这就是“美丽岛事件”。这不仅让蒋经国意识到政治开放不可阻挡,也把当时年轻的“美丽岛”案辩护律师陈水扁等人抛上了台湾政坛。

1986年9月28日,美丽岛辩护律师们秘密创立了民进党。次年7月15日,蒋经国宣布解除长达38年的戒严令。同年,蒋经国同意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

正当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台湾社会处于变革之际,1988年1月13号,蒋经国去世了。

2.3 李登辉:阳奉阴违十二年

李登辉,1923年出生,台湾本地人,受日本教育。他48岁时才加入国民党,但蒋经国喜欢他,因为这个人很恭敬,讲什么都听,做什么都认真。台湾居民中闽南人占73.3%,客家人12.0%,外省人13.0%,少数民族1.7%。李登辉是本土人,容易地取得了岛内支持;李登辉又没有儿子,蒋经国认为此人野心不大,就定他为接班人。

香港回归后,李登辉积极推动“台独”,否认“九二共识”,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两岸是“国家与国家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3 廖忠信《我们台湾这些年》56页

国的关系”,挑起了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讽刺的是,李登辉在美国的压力下五天后即改口“这是我个人意见,我们不会修改宪法”。

李登辉自己说:“我到22岁为止都是个日本人,是接受日本教育长大的,有个日本名字叫岩里政男。至今我仍然爱读日本书,和夫人平日里都用日语会话。”李登辉高喊“本土化,爱台湾”,拥抱的却是日本文化,是“台湾皮日本骨”。

李登辉手下有两名爱将:连战和宋楚瑜。

连战,1936年生,29岁博士毕业,32岁时成为台湾大学教授,39岁时成为驻外“大使”,57岁时任台湾“行政院长”,1996年任“副总统”。

宋楚瑜,1942年生于湖南湘潭,31岁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蒋经国英文秘书,1979年,成为台湾最有名的新闻局长。1994年成为首任民选台湾省长。

连战与宋楚瑜为了争夺国民党接班人的位置而明争暗斗。

1996年李登辉“冻省”,架空了宋楚瑜权利。在任期内,宋楚瑜走遍了台湾309个乡镇,在台湾民众中享有威望。但是因为“冻省”,宋楚瑜和李登辉关系急剧恶化。

李、连、宋的政治纠葛愈演愈烈,国民党开始分裂,民进党趁机迅猛发展。 陈水扁,1950年生于台南县官田乡,父亲是佃农,从小学一路第一考上台大,大三那年成为当时台湾最年轻的律师。与连宋不同,平凡的背景拉近了阿扁与台湾选民的距离。1994年,陈水扁当选为台北市长。

李登辉“日本情结”浓重,心里支持鼓吹“台独”的民进党。但作为国民党主席,1998年,迫于内部压力,不得不支持马英九击败陈水扁成为台北市长。

2000年的大选,国民党候选人连战、独立候选人宋楚瑜得票率均不敌陈水扁。大选结束后,国民党支持者抗议,要求阳奉阴违的李登辉下台,甚至喊出“枪毙李登辉”的口号。3月24号李登辉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李登辉统治台湾的十二年至此狼狈收场。

败选的宋楚瑜组建了亲民党,立场与国民党相近。

2.4 陈水扁:翻云覆雨的八年

2000年5月20日,为了麻痹大陆,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宣布了他的“四不一没有”政策,承诺台湾不会独立。然后又为迎合“台独”势力,于2002年

8月发表了“一边一国论”:“因为我们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简单说,台湾与对岸的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可是不久以后他又说“乐意到大陆访问”。

由于陈水扁是在泛蓝阵营4分裂,国民党形象不佳,靠呼喊着“政党轮替,经济轮替,文化本土化”的特殊背景下上台的。泛蓝阵营在竞选失败后结盟,在野党联手对抗,让阿扁政府举步维艰,窘态频出。

对连任不抱幻想的陈水扁还是不死心,为扩大影响,不惜违背承诺搞“独立公投”。

2004年的台湾大选,热闹非凡。就在投票前一天的3月18日,发生了枪击事件,陈水扁腹部受伤,吕秀莲膝盖受伤。虽然经过国际大侦探李昌钰的调查,真相仍然是扑朔迷离。

3·18枪击事件真相不明,却影响了选举结果。陈水扁、吕秀莲最终得票率50.12%,结盟的连战、宋楚瑜得票率49.88%,民进党凭着两颗子弹以0.24%的微弱优势险胜。

2005年3月14日,为遏制“台独”分子的嚣张气焰,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不久后,未能问鼎台湾最高权利的连战、宋楚瑜相继来大陆访问。连宋的大陆之行,尤其是连战,极大地提高了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形象,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国思想家阿克顿说:“权力使人腐化,绝对的权力使人绝对的腐化”。陈水扁的八年“总统”生涯,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誓言,反而因为自己的贪欲琅珰入狱,成为笑柄和讽刺的对象。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2.5 马英九时代:不统不独不武的过渡时期

2008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竞选“总统”成功。与陈水扁同年的马英九出生于香港,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31岁开始担任政务官,48岁任台北市长,并连选连任了两届。

马英九对待两岸关系比较折中,既不触犯大陆的底线,亦想迎合台湾政治生态的多元化。

马英九政府积极发展两岸的经济关系,截止2011年,台湾在大陆投资的厂4 “泛蓝阵营”是根据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正色蓝色而划分出的泛国民党团体。相对的,“泛绿阵营”则跟民进党党旗和环保运动有关。

家已经超过了8万家,总投资达500亿美元。大陆已经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伙伴,第一大顺差来源地及第一大投资地。经济上的联系已经让两岸不可分离,从历史的眼光看,两岸必将统一。

台湾政局的发展,演变起起伏伏,变幻莫测。台湾政党以执政为目标,竞选为战场,选票为武器,是世俗化的政坛。一些政客甚至把“统独”当做竞选的垫脚石,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把原则当筹码,这不仅使台湾人民丧失了对当局的信任,让美日有了挑拨离间的机会,也使得大陆深感忧虑。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谁助长台独,谁就必将自食恶果。

3 中日关系:恩怨交织

拿破仑说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相比于中国这头雄狮,匍匐在中国身旁的日本则像一只豺狼,精明而凶狠,它狡黠的窥视着中国和世界,一旦有机可乘,就不顾一切地狂扑上去,甚至不惜以“国运相赌”。

过去几千年里,日本对中华文明崇敬至极,甚至连汉字也被搬到日本,成为日本书面语言。可是甲午战争后,侮蔑与憧憬交织在了一起。总之,“无论什么时代,中国对日本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5。

3.1 日本重新崛起

二战结束时,日本总兵力达740万人,全部缴械回家。根据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条约》《日美安全条约》,“日本军力不得超过10万,军舰不得超过30艘,总排水量不得超过10万吨……不得向海外派兵……日本永远放弃战争,不保持海陆空军”。

但朝鲜战争爆发后,在美国的纵容下,日本于1954年制定《防卫厅组织法》、《自卫队法》,建立自卫队。

战后日本虽然树立“重经济,轻军备”的“吉田路线”。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强国梦”仍是许多日本人内心深处的魅影。1958-1976年日本经过四次扩军,军事实力跃居亚洲前列。冷战结束后,日本雄心勃勃,从1991年到19965 天儿慧(日)《日本人眼里的中国》第一页

年日本军费从330亿美元增至50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10%,仅次于美国。

虽然有宪法制约,但是善于玩弄词句的日本政府,将已有的直升机航母诡称为“直升机驱逐舰”;1967年日本首相佐藤声明日本“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2011年的日本海啸却暴露出日本储存核燃料的野心,日本人自己也吹嘘“只需一个星期就可制造出原子弹”,日本成为“没有核弹头的核国家”。 日本甚至继续使用二战中的国旗、军旗和国歌。

日本所谓自卫队,本意不过是用于自卫而已。日本却一次次出兵海外:1991年,日本派扫雷舰远赴波斯湾;1992年,日本向柬埔寨派出维和部队;2003年美伊战争中,日本亦向伊拉克派遣了部队。2003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三法案”,日本防卫厅“创造性地”提出了“攻击性防卫”这个说法,使得《和平宪法》形同虚设。在东南亚海啸灾难后,日本以“宣慰灾民”的名义向印尼派遣了十几艘军舰,实际上是窥探中国海路和熟悉东南亚水域。2010年,在最新的《防卫大纲》中,日本明确提出,对接近中国的日本西南岛屿,要进一步加强防卫力量。这显然是为了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东海油气资源,以致在台湾问题上加大筹码的有力一步。2011年7月,日本在东非吉布提开辟军事据点,名为“打击索马里海盗”,实质是彰显势力范围。日本海军逐步走向远洋,公开提出1000海里航行方针。日本的军事战略正由近岸、近海防御向海上歼敌、远洋积极防御转变。这不得不引起亚洲邻居的关注和猜疑。2005年,日本政府积极游说他国,寻求“入常”,可是由于形象太差,没有一个亚洲邻居响应。

日本“鹰派”政治家一直希望摆脱战争的罪恶心理,重新找回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甚至想恢复“皇军”。虽然一些政坛人士反对扩军,愿意继续受美国保护,但日本再次成为军事大国仍属必然。

古语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日本的野心,路人皆知。中国必须有所准备。

3.2 中日争端:台湾问题惹的祸

从日本文化和其历史可以看出,日本民族是一个欺软怕硬,不懂感恩的狭隘民族。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历史教科书进行了4次修改,其中的共同点是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把“入侵”字眼一律改为“进入”,诬称南京大屠杀“疑点很多,现在还在争论中”,极力宣传广岛、长崎核攻击中的损失,摇身一变,

将自己打扮成战争受害者。

靖国神社,供奉着东条英机、版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14名甲级战犯和

2000多名乙、丙级战犯牌位。日本政客连年参拜,公然挑战亚洲各国人民的底

线。

1998年1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对日本进行访问,日本首相小渊惠三不同意

在联合声明中正式为日军在华罪行道歉,以致江泽民拒绝在此声明上签字。

日本在国际上一直背着战败国的身份,长期受打压的国家民族必然会产生

强大的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一战后的德国已经出现过。小泉俨然是希特勒的

“好学生”,在他当政的2001-2006年间,一次又一次地发誓“不向中国屈服”!激发日本国民的民族悲情和逆反心理,为他的长期执政赢得支持。日本的国际

形象雪上加霜,日本政治也越来越保守,中日在这期间互不信任,关系降至冰

点。2005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日期间由于小泉发表参拜靖国神社的言

论,断然中断访日行程,取消了与小泉的会面。

可是小泉也不是好模仿的,它的后任接连草草下台便是证明。

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由八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

七平方公里。中国渔民很早就在钓鱼岛海域捕鱼、采药和避风。慈禧太后曾把

该岛赐予邮政大臣盛宣怀,钓鱼岛隶属中国数百年后,日本才在1884年“发现”该岛。二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了中国,却将钓鱼岛交给了美国托管。上世纪

60年代末在钓鱼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日本立即动手,毁掉了原来

岛上的中国标记,还给这八个小岛取了日本名字。

1972年,美国归还日本冲绳。虽然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时,双方达成搁置

钓鱼岛争议的谅解,日本还是一直实际控制着钓鱼岛。日本右翼团体在钓鱼岛

上设置灯塔,声称“钓鱼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钓鱼岛虽小,可是拥有了它,

日本就能多得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并抢走东海大陆架一半的油气资源!

两岸三地民间多次组织开展保钓行动。2004年3月24日,中国大陆的冯锦

华等七人成功登陆钓鱼岛。2010年9月13日,港澳台保钓人士乘船宣示钓鱼岛

主权,台湾当局派出12艘舰船保护。台湾和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人民激昂

的保钓行动正是中华民族同根同源、血浓于水的体现。

东海油气争端,无论根据历史还是根据国际公约,日本都没有资格跟中国谈

什么东海划界。即使中国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愿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日本还是不满足。

仔细思考下来,中日争端中,有关领土和资源的争执都跟台湾问题有关,

如果两岸统一,那么日本是没有机会见缝插针的。现在,两岸还处于分离状态,台湾无力与日本争夺被占岛屿和海域,甚至有与日本同流合污对付大陆的可能;没有台湾,大陆就没有坚实的基地收复失地,在与日本的较量中,也就显得心

有余而力不足。“宁丢千金,不失寸土”是中国古训,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保家卫国是两岸人民共同的责任。

3.3 “台独”与日本:各怀鬼胎

日本不仅在钓鱼岛、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上屡屡与中国作对,日本还希望

在台湾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麻烦,以从中渔利。

1952年,在美国撮合下,台湾当局与日本签订了《日台条约》,台湾与日本

同流。1996年4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与克林顿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

言》,声称日美防卫原则涵盖了台湾海峡。1997年8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梶山

静六表示“日美两国防卫范围理所应当包括台湾海峡”。

日本有一批“台湾帮”官僚, 像“日华议员恳谈会”、“青岚会”什么的,代

表人物如石原慎太郎,这个人思想极端,反共反中国,矢口否认南京大屠杀,

宣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主张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他曾在1997年11月,在

李登辉帮助下,以东京市知事身份对台湾进行了三天“访问”。

有人说:在台湾问题上,老惹麻烦的是美国人,但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日本

人。日本右翼声称“台湾是日本的生命线”,支持“台独”纯粹是出于自身利益

考虑。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统一,他们认为中国一旦统一强大就会威胁到日本

的地位和生存,这些极端分子浑水摸鱼,蛊惑视听,具有不小的迷惑性。

3.4 “台独”根源:

台湾光复后,一批台独分子便叫嚣建立“台湾共和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后

台湾政坛剧烈动荡,“台独”市场不断扩大,民进党迅速成为台湾重要的政党之

一,甚至击败国民党,执掌台湾大权。

引起“台独”的原因有:

1、部分政治受难者反抗国民党统治,流亡海外,又受到西方思想影响,反

对两岸统一,妄图台湾独立。

2、台湾不少民众信奉基督教,部分教会不满国民党的统治,转而支持民进

党。

3、商业利益的诱惑,一些商人为了既得利益,投靠民进党。

4、台湾民众的岛民意识比较强烈,“台独”势力在台湾民众中有心理基础。

5、党禁前,国民党一党独大,言论思想管理苛刻,一旦放开,民众心理势

必与政府言论反其道而行,转而支持民进党。

6、国民党为了保住在台的执政地位,只有推行本土化,在这过程中也一步

步滑向“台独”。

7、台湾与大陆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使不少台湾民众对大

陆产生疏离感。

8、最后,美日对台湾拉拢利诱,美国将台湾作为制约中国的一枚棋子,台

湾仍是“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仅在2010年,奥巴马对台军售就是64亿美元,2011年又是58.52亿美元6。日本也积极支持台湾对抗大陆,可谓不遗余力。

但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台湾意识只是一种地方

意识而已。2005年,《反分裂国际法》的通过,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反对台独的

基本立场。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干涉。诚如李敖说:台独只是一个梦。

4 台湾问题的解决与中日关系的发展

连战访问大陆时说“走对路,才会有出路”。大陆应该抓住有利时机,严惩

“台独”分子,支持岛内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必要时可以采取一切必要

手段实现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扫清一大障碍。

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得到了成功实践,如果未来两岸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也将是最好的选择: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台湾作为一个特别行政

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拥有自己的立法,行政、司法权力,军队也可以保留。

无论是通过战争还是和平手段,两岸一旦统一,日本必然会采取措施继续6 摘自铁血网2011年10月14日版

牵制中国,日美军事合作将空前加强,日本必将加强在其东南岛屿和水域的军

事力量,中日在钓鱼岛、东海划界等问题上也会出现紧张局面,“中国威胁论”

也将甚嚣其上,短期内,东亚将出现剑拔弩张的态势。但是外交的永恒目的是

利益,实质上,美国不敢对人口众多,综合国力强大的中国动武,日本当然知

道台湾问题涉及到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两岸一旦有战事,在美国无可奈何的

情况下,日本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行动。在中国统一后,对钓鱼岛、东海油气

田的话语权和军事实力将大幅提高,对南海问题的解决也十分有利。届时,中

国也将拥有控制台湾海峡的绝对能力,中国海军将有能力突破美日的岛链封锁,日本的能源通道将依赖于中国的保护。在战略上,两岸统一会改变中国现在的

劣势,日本将不得不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即使是现在,日本也不敢轻易得

罪中国,放弃中国这块巨大的市场。所以长远来看,两岸统一后,中日关系不

仅不会崩溃,而且会更加紧固,中日两国在经济上将真正实现优势互补。

黑格尔说:“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

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昂首阔步,新的伟大的征程正展现在华夏子

孙面前,我们需要、也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附 录:近代以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及日本大事记

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叩开中国国门

1853年 佩里“黑船事件”日本被迫对外开放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871-1879年 日本吞并琉球

1874年 日军3600人在台湾琅桥登陆

1876年 日本入侵朝鲜,胁迫其签订《江华条约》

1885年 清政府设立台湾省

1894-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台湾割与日本

1898年 日本殖民者“台湾地籍法”,大量侵吞台湾人民土地

1900年 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

1904年 日俄在中国东北发生战争

1910年 日本正式吞并朝鲜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30年 台湾泰雅族人起义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

1937年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2月 南京大屠杀

1945年 10月25日 台湾光复 这天成为台湾光复节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国民党退守台湾

1951年 《日美安全条约》《旧金山条约》签订

1952年2月20日 日本与台湾签订“日台条约”

1954年 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自卫队

1967年 日本首相佐藤荣做发表“无核三原则”

1971年10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台湾被逐出联合国 1972年5月15日 美国归还冲绳,日本趁机控制钓鱼岛

1972年9月29日 中日建交

20世纪70年代 台湾“十大建设”,经济腾飞

1978年 蒋经国就任“总统”

1979年1月1日 美国与台湾“绝交”

台湾“美丽岛事件”

1986年9月28日 民进党成立

1987年 台湾解除戒严

1988年 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上台

20世纪80年代末 日本经济出现泡沫

1991年 日本派遣扫雷舰队赴波斯湾

1992年 日本向柬埔寨派出维和部队

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

1994年12月3日 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

1996年 桥本龙太郎与克林顿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1998年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日

马英九击败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

1999年 李登辉发表“两国论”

1999年11月13日 日本右翼头子石原慎太郎“访台”

2000年 陈水扁当选“总统”

李登辉下台,连战接任国民党主席,宋楚瑜组建亲民党

2002年 陈水扁发表“一边一国论”

2003年 日本国会通过“有事三法案”

台湾立法院通过“公投法”

2004年3月24日 中国七人登陆钓鱼岛

5月20日 陈水扁连任总统

2005年 日本申请“入常”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5月 吴仪访日“拂袖而归”

连战、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

7月16日 马英九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2008年 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2010年 日本第四个《防卫计划大纲》,将中国作为假想敌

美国对台军售64亿美元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核泄漏

9月21日 美国对台军售52.52亿美元

2011年7月 日本在东非吉布提开辟首个海外军事据点

2012年1月 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

参考书目:

廖信忠. 我们台湾这些年. 重庆出版社,2009

阮次山. 透视日本. 九州出版社,2005

彭谦. 猛醒吧,日本!——日本政治走向警示录. 新世界出版社, 1996 吴廷璆. 日本史.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吴学文. 当代中日关系(1945-1994). 时事出版社,1995

江向荣. 中国近代化与日本.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徐辉、邱岱峰. 出鞘的倭刀——日本军力接触. 新华出版社,2008

童新政. 日本高层看中国. 台海出版社,2003

凤凰大视野系列. 从蒋经国到陈水扁1987-2005台湾政坛风云录. 中国友谊出版

公司,2006

王彦民. 大国的命运.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吴光辉. 日本的中国形象. 人民出版社,2010

杨舟伟. 解析台湾的大陆政策. 群言出版社,2007

寒竹、文扬. 中国力. 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陈毓钧博士. 我们是谁?台湾是什么?——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海译文出

版社,2006

张耀武. 中日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新华出版社,2004

人民网 新华社 新华网 铁血网等网站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