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知识结构

一、政治:

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1)原因:

①根本: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____,为了开拓____和掠夺____,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②那时候,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直接: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____ ,在____海滩当众销毁。英国政府闻讯,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

(2)过程: ____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____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强占____; ____年8月,英军舰队驶抵____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割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____ ,由双方____。

(4)影响:从此,中国的____被迫打开, ____和_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____的____国家开始沦为____国家(政治)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____(直接)、扩大____的要求(主要),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2)经过 :____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

(3)结果:

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____》。条约规定:允许____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____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____各口岸通航等。

②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____》。条约规定:承认《____条约》有效;增开____为商埠;割____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____,____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____,中外反动势力____,共同镇压____。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1)定都天京: ____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 1853年太平军攻克____ ,改南京为____ ,定为国都,与清廷对峙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它根据“____ , ____”和“____”的原则,规定以____为单位,不论____ ,按____和____平分土地。根据“____ , ____”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____ ,其

余归____ 。

②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____ ,有____ ,有____ ,有____ ,无____ ,无____”的理想社会。

③影响:《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____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它体现的____思想,严重脱离____ ,根本无法实现。

(3) 《资政新篇》:

①内容: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开提出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以____治国, ____由公众选举;发展____ ,奖励技术发明;开设____等。

②影响:《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____提出的在中国发展____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____年____陷落.

二、经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1)原因: ____以后,西方列强的____ ,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____ ,瓦解着中国____ ,把中国卷入____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的变局”;但在中国大部分农村, ____仍然占统治地位。

(2)表现:鸦片战争后, ____首先涌人中国____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____”与“____”分离。随后, ____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____”与“____”分离。

(3)影响: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____,服从于____的需要,日趋____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___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①原因: ____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国____设厂、开店、办银行,还舶来一些洋货, ___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② 表现:“____”“____”渐渐进人中国城市百姓生活;在____和一些____里开始出现____馆,还有____房、 ____店, ____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一些官员和商人也建起____或____的豪宅

三、思想文化: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____ ,编译出《 ____ 》《 ____ 》等资料。《 ____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的第一人

2.1842年,魏源编撰出《 ____ 》。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____”的思 想。他认为,夷之长技有三:战艇、火器、养兵练兵之法。这就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____作用

阶段特征

1.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约25年。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 在这一阶段里,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条件,但资本主义还没有产生。

 政治方面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②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由对抗到结合③阶级矛盾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变化,即在反对封建的同时又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这一阶段中,中国没有出现新的阶级力量,推动历史前进的仍然是农民阶级。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英勇顽强地抗击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的坚决性,表明他们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它的失败,也有力地说明,没有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  思想文化方面,鸦片战争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想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 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想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知识巩固

1.1861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国 ,另一个叫英国。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够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 这些财物归还被劫的中国。”雨果的话代表了有良知的法国民众的声音。从人类正义的立场看

○1改变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不平等竞争秩序是归还被劫文物的关键

○2英法两国应与中国谈判解决流失在英法的上述文物的归属问题

○3尊重他国的文化遗产所有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起码准则

○4依国际法归还所劫文物是遵循个民族文化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A. ○1○2 B. ○1 ○3 C. ○2○4 D. ○3 ○4

答案:D

2.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青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辽东半岛

③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了义和团运动④支持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3.图7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B

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B

5.“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答案:C

6.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答案:D

7.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答案:B

8.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A

9.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答案:C

10.在近代中国,协定关税特权逐步为西方列强所共享。反映这一过程的条约包括

A.《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辛丑条约》 D.《黄埔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答案:A

11.清末湘军的组织形式“譬之木焉,统领如根,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皆若受其私惠.”这种军队组织形式是

A.便于国家直接控制、指挥军队 B.使将不专兵,妨碍军队作战

C.造成兵归将有,为近代军阀所承袭 D.促进官兵平等,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答案:C

1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

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 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

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 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答案:D

13.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答案:D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观点是:

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

┅┅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感到的许多失望;

说明他们要继续侵略中国,以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2)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扩大侵略成果

(3)得到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获得大量特权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加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

答案要点:

(1) 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

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1)“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2)抽鸦片的国家。

希望扩大对中国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西方的舆论宣传;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3)第④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第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

(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