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设计学

《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品设计》总结

第一章绪论

1、纺织品是一种消费品,消费形态才是纺织品设计需要满足的逻辑目标。 消费形态:(1)物质消费形态:以基本的功能保暖为主,处于低水平、低消费水平时代;

(2)感性消费形态: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为主,主要是满足感觉效果。

纺织品的消费形态已经从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感性消费为主,这就是说,纺织品可提供的功能和感觉效果才是消费的主要内容。以感觉效果为例,它可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除了纺织规则的设计外,并重的应该还有功能与感觉效果的表达设计。

2、纺织品定义:(1)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的集合体,形式有:纱线、织物、服装等;

可容环境

社会环境 可容空间 自然环境 知识空间 技术空间

资本空间

(2)纺织品

纤维集合体纺织材料

即纺织品设计就是纺织材料设计,就应该按材料科学的规律去实现纺织品设计。

3、纺织品设计的思路与理念:

策划纺织品的消费形态(消费对象)实现感性消费(附加功能包装等)性能优化(达到性能设计)(实现个性化)

第二章 纺织品设计的方法和特点

1、纺织品设计的三个不同设计方法:(1)直觉经验法——老技术员;(2)基于试验辅助的经验设计方法——技术人员;(3)现代设计法。

2、工业设计的基础要求:(1)明确设计的目的与目的物;(2)可容的环境、空间和时间:

可容的空间和时间构成了设计的约束性。空间大,时间长,约束性小,反之,Nf(F/c)

约束性大。

工业设计是一种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目的的下意识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1)反映性特征:把来自科学实验、生产实践、施工实践、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反映现实条件的性质和规律运用到创造意识中。如实地应用到设计的创造性意识中;

2)序列性特征: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意识活动环节来表现的,反映、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求解、构思、结构、表述等;

3)可塑性特征:一种活跃的构思活动,可塑性的核心是创造,包括模仿、移植、转移、分解、预测等;

4)对策性特征:视设计为提出的问题,为解决问题通常可以组织多种对策性意识活动。

3、产品设计的三个环节:(1)用途——设计怎样保证产品能够具有所需的用途;

(2)用什么样的物质技术制造产品;(3)产品价值是否可取。

三个环节都是满意的,产品设计就是成功的。

4、纺织品的设计目标:

风格:指纺织品的属性、特征刺激了使用者的感觉器官以后,所形成的一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2)功能:1)基本功能:保暖御寒;2)技术功能:防风、防雨、防蛙、防紫外线、抗皱、 抗病毒等;3)象征功能:可代表地位,权力,情感等。

(3)耐用性:指纺织品的强度、断裂、伸长、耐摩等性能或其综合,它是直接关系到纺织品的使用寿命。

(4)纺织品设计的工业设计属性:1)每一种纺织品都应该有具体的设计目标和设计要求,对设计者而言,只有提供了实现这些目标和要求的技术方法,才能称得上是工业设计。

要实现工业设计,则必须掌握产品的风格原理和产品的功能原理,并掌握表达产品原理的技术方法和应采用的材料。3)产品价值的表示:达到了设计目标的产品,其价值可以用目标实现后所具备的综合功能和为取得这一功能所需的制造成

本加以表达。综合功能好的肯定价值高,同样,成本低的价值也高。 产品价值与综合功能、成本的函数关系:

F——综合功能 C——制造成本 N——产品价值

6、提高价值有如下方法:

(1)设计提高综合功能,又降低制造成本;(2)成本不变,设计提高综合功能;

(3)综合功能不变,降低成本;(4)改进设计,大幅度提高综合功能,小幅提高成本;

(5)在不影响主要功能前提下,改进设计,降低或减少次要功能,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7、影响纺织品设计的感觉:视觉与肤觉

(1)视觉的刺激来自色、光、形;

(2)肤觉的刺激来自机械力和温度,机械力刺激产生触觉、压觉和冷热之觉。

8、纺织品设计的生态化特征:

(1)表现在:人为事物的存在会不会使人与自然相容共存的生态条件被破坏。

(2)纺织品的生态特征:1)纺织品所用资源是否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2)纺织品的存在与制造会不会对人与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3)生态化背景下纤维的开发。

9、纺织品设计的工业美特征:

(1)纺织品的美的表达形式:色彩、艺术、图形(二维、三维);

(2)纺织品工业美的表现:色——光——形

常用方法有:1)印花、色彩配置设计;2)织纹设计,改变织物的光感和形貌;

3)织物的三维造型:改变织物的厚度、重量、面密度分布、平面刚度及刚度的对称性设计,可改变线条感与形态;4)计算机技术产生的非欧氏几何图形在纺织品中应用甚至设计。

10、纺织品的功能:遮体、御寒、防雨、防风、散热、导湿、抗紫外线、透气、抑菌、阻燃、吸尘、去味、隔热、过滤等。

11、纺织品的属性:效用属性、人为属性、市场化属性、生命期属性。

12、纺织品设计的方法类型:

(1)传统设计:1)织纹设计:采用改变纱线色彩和交织规律的手段,以织物表

面的织纹设计为目的,进行纤维与纱线素材的选择,以及织物密度及上机方法的选择,并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大致水平加以把握和控制。2)花纹设计:主要向织物提供图形图象及其色彩为内容的艺术设计。

本构关系设计法:本构关系讨论的是事物的内在与外在间的关系或称为事物的构造和表现之间的关系。根据结构与性能间原理关系,通过改变事物内在构造实现外在表现变化的设计方法,称为本构关系设计法。

黑箱设计法:在尚不能掌握事物构造和性能间本构关系的原理时,通过不断改变事物构造形式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系统性实验安排,取得表示构造和表现形式间关系的一系列数据,并按统计数学的规则,建立起可表达这种关系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这些模型进行设计。这种利用构造与表现间的不透明关系进行设计的方法,称为黑箱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基于直觉和经验,并籍助中间辅助试验进行设计的设计方法。

13、广义与狭义的设计概念

(1)纺织品的狭义设计:1)从实现纺织品的某种功能进行的设计;2)纺织品的花纹设计、服装设计、织纹设计;3)纺织品的市场设计、开发系统设计。

(2)广义设计:指的是以上三种的综合设计

广义设计是指涵盖一个产品从它的生成到最后消失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所有需要进行设计的内容。

狭义设计指只在产品某个或几个生存环节上所进行的设计。

纺织品的研发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纺织品设计流程与研发阶段的关系): 方法研究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确定产品的形成方法,实现设计要求和目标的方式和进行原理性实践;

工业化研究开发阶段——把上一段的方法原理,用工业化的手段加以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性取决于实现方法原理的低成本,高产出,高质量的生产水平;

商品化开发阶段——在工业化可行的基础上,产品应该怎样面对不同市场需求,

包括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商品化开发阶段的工作主题,也是对产品生存时间影响至关重要的阶段。

第三章 设计创新和思维创新

1、定型设计:

(1)定义:参观既有产品设计可沿袭先例进行设计,也称仿效设计。在新产品形成的全部设计中,定型设计的工作重点是产品构造方法和成形方法的实现,而不在于产品新机能的实现。(2)特点:1)丰富的技术积累与文化背景;2)相对成熟的市场;3)有可行的制造手段;4)产品的成本低。

2、创新设计:是指新颖独特且具有社会价值的设计,它必须在设有现成设计成类似设计可借鉴的条件下形成。

3、定型中的创新过程:(1)在原有方法上的改进;(2)有核心技术,创造;(3)在原有的产品上将其他功能附加到产品上。

4、创造设计的定义、特点:

定型设计的技术核心是参照或沿袭先例。

5、创造法则法:主要讨论获取创造设计方法的规则。

(1)综合法则:将所有的可用于产品构成的要素加以综合,再利用综合法的整体作用去形成创造性的设计成果。

(2)还原法则(抽象法则):把需设计的事物放回到创造的原点或创作的起点上去,重新考虑设计目标新的实现方法。

(3)对应联想法则: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或在接受了某种特定的刺激以后,就会通过回忆产生对应联想。纺织品设计中常用的对应联想法则 :相似模化设计、仿形移植设计、相似比较设计、类比联想设计。

(4)移植法则:把一个对象的概念、方法、原理运用到另一个对象上取得成功

的方法。

有纵向、横向、综合和技术四种移植法。

离散法则与强化法则;

(6)换元法则: 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和前一个事物去研究后一个事物以获得新的设计效果的创作方法。

(7)迂回法则:指在设计中不直接面对待解的难题,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从侧面进入解决问题的方法。

(8)组合法则:将两种及以上的技术思想适当结合,以形成新技术思想的一种创作方法。(9)逆反法则——求异法则;

(10)解体法则(群体法则): 现代设计法需要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需各方面的个体相互配合、协同的完成各种设计,这种集发挥“集体大脑”的方法,叫群体法则。

6、逻辑思维的方法:

(1)抽象:对事物整体中有共性和互有联系的内在规律做出揭示的一种方法,忽略掉具体事物的特殊性。

(2)归纳:指将特殊具体的认识推进成一般抽象认识的思维方法。归纳前应有先知,可以由若干已知的不完全的现象去推断尚为未知的现象,可以是一种推测性的结论。

(3)演绎:从一般命题推出特殊命题,通过特殊命题的特殊情况的明晰化,揭示事物内在性质的思维方法,演绎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可理论化或体系化的理论。

(4)类比:从两类不同的事物的对比中,通过类比找出若干相同点或相似点,以推测其它方法是否也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方法。

(5)模拟:通过建立模型去模仿原型的结构、特征、功能和原理的思维方法。

(6)移值:把其它学科或领域的方法移植过来的思维方法。

7、非逻辑思维包括三种:

(1)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感知形象(事物表象)进行加工再创造成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或思维方式。想象是表象的夸张、升华。

(2)直觉:人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的一种非常直接的识别或猜想的心理状态AB = EB = 0.618

(3)灵感:又称顿悟,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思维高度集中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智活动或思维方式。

8、通过组织形式变化形成创作技法:

(1)通过创作群体进行创作:通过组织多名专家形成创作群体,利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作,在这种技法中,群体成员间的互补与互相激励是创作的动因。

(2)通过设计不同的创作组织形式进行创作:1)通过不同形式的提示诱发创作思维。常用方法:5W2H法;2)通过分析事物构成要素再进行组合创作。

(3)按创作设计方法原理形成创作技法:相似与引伸 、转化、变化、放大、缩小、代替、变换、颠倒、组合;

(4)利用非逻辑思维的方法形成创作技法:1)灵感法:突然领悟。突发性、突破性;2)机遇发明法:意外事件而引发的科学发现和创造设计;3)废物利用法: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方法。

9、5W2H创作法:(1)5W:WHY为什么要设计、WHAT设计的目的是什么、WHERE从哪里入手设计、WHO由谁承担设计、WHEN什么时候开始;

(2)2H:HOW MUCH要达到什么程度、HOW这样进行设计,怎样实现。 产品造型的美学原则: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

黄金比例分割:黄金律在视觉上可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感

感性设计的内涵与物化

1、风格:事物特征刺激了人的感觉器官以后,人对事物产生的一种伴有心理映射特征的感觉效果。

2、纺织品的感觉主要是根据视觉和触觉,这两种感觉来进行鉴定的。

3、物化:为了实现感性的设计目标,寻找可间接表征这些感性概念的物理方面的过程,叫风格的物化。

4、纺织品的光泽是如何形成的?

纺织品的光泽通常指在一定的背景、和光照条件下,织物表面的光亮度以及

各个方向上光亮度分布的对比关系和散色的综合表现,它是客观物理量通过人眼感受产生生理量,再经大脑和心理综合性的审视判断后形成的产物,是光信息刺激人的视觉细胞后,在人脑中形成的关于光泽的判断,属于人对光的感觉和知觉。

5、光泽感应和反射光在物体表面的五种表现形式:

(1)总亮度:来自不同反射方向的反射光亮总和;(2)方向间差异:不同方向的反射;

(3)物体色(固体色):来自内部的反射光

1)光源色:来自物体外部反射光;

2)环境色:环境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4)在同一光照下,因纺织品表面形态的变化而引起对光泽感的显微差别判断;

(5)来自内部的反射光在纤维中已经多次折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色散现象而使光泽具有不同的“彩度”。

6、表征光泽感的指标:

(1)骠光(肥光):类似肥壮骡马毛被的光泽感,反射量很大,且分布比较均匀;

(2)极光:类似镜子或玻璃上的反光,方向差异大,但分布不均匀;

(3)珠光(真丝光):光泽明亮,柔和,不刺目,有闪烁的光感;

(4)绉光:织物表面似有一层雾样的光景,分布比较均匀,属典型的散射。

7、六种可以表述反射光的方法:(1)峰值反射率Gm;(2)法向反射率Gn;(3)对比反射率G;(4)赤道反射率Gp;(5)漫反射率Gd;(6)峰宽率Gw。

8、如何采集光泽感的信息?

一种方法是用变角光度法采集光泽感信息,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偏光光度法采集。 9、

、光泽感的物化逻辑: 已知光泽是物质在光照射下所表现物理属性,而光泽感是该物质属性刺纤维集合体的光反射模型 激人的感觉 器官后,产生在人脑中的心理映射在感觉和知觉

上的表现。

11、把光泽感的形成分成这样三个阶段:

(1)从光线照射到织物表面后产生的种种反射信息中,归纳出可对这一现象作出表征的各种物理特性值;

(2)光学信息作用于人的感官后产生电位动作,和电脉冲串线性转换成生理刺激复合变量。这一物理刺激与复合变量间应具有函数的规律特征;

(3)生理刺激转换成心理知觉的感性变量值。

光泽感的物化主要在分析归纳第三阶段心理学知觉信息和第一阶段物理刺激信息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

12、光泽感的物化:让三个表示光学物理量的特征值X1(反光度)X2(光度差异率)X3(漫射率)通过心理响应验证,被心理知觉定理域的心理特征值所接受,在两者之间形成可以拟合的呼应关系。

13、物理特征值系统

姚穆从二维变角光度测定法中选出四个在-45°入射角时的指标:

峰值反射率Gm、法向反射率Gn、赤道反射率Gp和-65°时的对比光泽度G(-65)来组建表征光泽感的物理特征值系统。

该系统由以下三个物理特征值组成:(1)反光度X1=4.918Gm +10.8Gn - 3.881(50余种不同纤维、组织、风格试样试验取得);(2)亮度差异率X2=0.383G(-65)- 1.226 ;

(3)漫射率X3=16.84Gn +0.269Gm - 2.365 。

14、色彩的属性或三要素:色相、纯度、明度 。

(1)色相:指色彩的名称和相貌。

色相是最基本的色感觉属性,由光的波长决定,如由太阳光通过三梭镜分解出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这些色彩之间的相互混合,还可产生一系列其它色彩,如橙黄、蓝绿、黄绿、表紫等到,通常以色相环上的纯度为准。

色相环有12色、20色、24色、40色等色相组成。

(2)纯度: 又称彩度、饱和度、鲜艳度、含灰度等。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即色彩含有某种单色光的纯净程度。纯净程度越高,色彩越纯。反之色彩纯度越低。 光谱中的各种单色光为极限纯度,是最纯的颜色。当一种色彩加入黑、白或其它颜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加入其它色越多,纯度越低。以阳光的光谱色为标准,愈接近光谱色,色彩的饱和度即纯度越高。

(3)明度:也称光度、深浅度。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是由色彩光波的振幅决定的,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

1)同一种色相的明度,因光源的强弱会产生不同的变化,而同一色相如加上不同比例的黑色或白色混合后,明度也产生变化。当一种色彩受强光照射时,色彩变淡,明度提高,当一种色彩受光很少时,色彩变深,明度下降。

2)指各种纯正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明暗差别。在长种纯正的光谱色中,黄色的明度最高,显得最亮;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的明度中等。色彩的明度变化会影响纯度的变化。某一纯色加白提高明度,加黑降低明度,二者均引起该色相的纯度降低。

15、色调:指色彩外观的重要特征与基本倾向。色调由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而决定。

16、互补色:在色相环上对角线上的颜色。

17、色彩的人感特性:

(1)三原色:1)三原色光:红、绿、蓝。混合后变成白色光,又称加色法混合。

2)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变成黑色,又称减色法混合。

(2)色调的感情 :1)色彩的冷暖:各种色相令人有冷暖感的顺序是(暖——冷)

红——橙——黄——绿——紫——黑——青、白

冷色包括:红色、橙色、橙红色、橙黄色;

暖色包括:蓝色、青色、蓝青色。

色彩的明快、忧郁感;3)色彩的轻重感与进退;4)色彩的活泼与庄重感。 色泽感影响的因素:(1)纤维的内部结构;(2)纤维的表面形状;(3)纤维的集合方式:成纱方法,捻度,捻向;(4)纱线的组织形式:捻度捻向的配置,密度

和浮长;(5)后整理工艺。

用伞形悬垂法采集的形态风格信息:悬垂法:织物在自重条件下形成造型线条能力和特点的表述。为真实的反映织物在穿着使用中的形态特征,伞形悬重的许多形态信息,可以在静态和动态两种条件下进行采集。

形态风格的定义:是指织物在赋行或造型中形成的线条形态刺激视觉器官后产生的一种涉及心理映射的感觉效果或称情感响应。

形态风格的表述:垂直感、随动感、对称感、庄重感、挺括感、贴身性。

形态风格表征的五个主因子:(1)静悬垂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悬垂能力或悬垂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2)动悬垂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或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3)对称性因子:可用来说明与织物造型形态的不对称性相关的美感特征;(4)滞后因子:可用来说胆与织物造型形态在动态条件下的活泼能力或活泼程度相关的美感特征;(5)曲面因子:可用来说明与悬垂曲面形态的丰富性相关的美感特征。

(悬垂曲面形态的物理表达)从形态风格的设计目的出发,利用静态、动态条件下提供的图形信息,组合成以下8个物理牲值指标:悬垂系数(F)、投影周长(C)、等效圆直径(de)、形状因子、长短径比(Kf)、褶裥数(N)、动态滞后角(θh)、动、静态悬垂系数变化率(V)。

形态风格的物理特征值和感觉特征值:

(1)物理特征值:拉伸功、拉伸恢复率、拉伸线性度、压缩功、压缩回弹性、压缩线性度、弯曲滞后距、平均弯曲度、剪切平均滞后距、剪切刚度、平均摩擦因素、摩擦因素平均差、厚度平均差、面密度。压缩时实际功用与理想用功的比值小,表示织物手感柔软;

(2)感觉特征值:华糯手感,滑爽手感,硬挺手感,平展手感,丰满手感。

24、有规则纹理形貌的纹面织物:

(1)粒纹形貌:织物表面各独立交织点所形成的一种纹理形貌——交织点“颗粒”突出饱满风格,即粒纹形貌。(2)线纹形貌:由相邻的同类交织点延续成线在织物表面而形成的一种纹理形貌。(3)缎纹形貌(缎面形貌):在缎纹组织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形貌风格。

25、绒面织物的(1)形貌风格:绒面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织物的表

面必分布有许多或长或短、或稀或密的绒毛样纤维。由于绒面的构成方法不同和绒毛纤维的形态不同,可以使绒面织物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貌风格。

(2)加工方法有:1)机械加工:剪(割)、拉断或拉出、磨断;2)化学方法:腐蚀破坏纤维的原纤构造;3)机械+化学。

26、什么叫川端手感评价系统?该评价系统是如何对织物的手感进行评定的?

(1)川端手感评价系统是测定与表征手感与织物相关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系统。

(2)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方法基础上形成一个以织物在微应力下的典型力学行为测试为目的的手感评价系统。

27、手感物化的逻辑过程:

i128、(1)综合手感:也称总手感,它被用来表征织物手感总体的好坏程度。这样 CTZi0k

一种的物化方法主要是面向用途的,综合手感值愈高表示适于用途的手感水平愈好。

i1 川端手感评价系统给出的基本手感与综合手感间关系的表达式为: ZiCi1(YiMi1)Ci2(Yi2Mi2

i2)

式中:T表示的就是织物的综合手感值(THV),共分5个等级,5级的综合手感水平最好,1级最差。对即定织物来说C0是常数项,k是该织物基本手感的项数,Zi是经归一化处理后的基本手感值,可按下式进行处理:

Yi——第i项基本手感值(HV)

Zi——Yi对总手感的贡献 C0、Ci1、Ci2——回归常数 K——对面料的综合风格有影响的主要基本手感的常数16

i1xixiX表达式:YC0CiXiMi1、σi1——回归分析所用试样群体的第ii项基本手感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i

Mi2、σi2——回归分析所用试样群体的第i项基本手感的平方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2)基本手感:是组成综合手感的组成单位,每一种基本手感代表一种手感内容,如滑糯,硬挺,丰满等,多种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的基本手感以不同比例

进行组合,形成织物的综合手感。

Y——基本手感值(HV) Xi——经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特征值 Xi, Xi——各指标测试值与平均差 i——各指标测试值的均方差 i——16项指标的序号 C0、Ci——回归系数

不同织物不同用途,其基本手感不同,基本手感值大,综合手感值大,手感的总体水平好,满足要求越好。

29、四类衣料涉及八项基本手感:

(1)滑糯度:表现为有细羊毛那样柔软、滑顺的手感或者是有山羊绒般的手感。

(2)硬挺度:表现为明显有来自织物的桡曲性对手的反作用力,有类似金属弹性的感觉。

(3)丰满度:表现为一种富含弹性同时又伴有蓬松和温暖的感觉。

(4)滑爽度:表现为有粗硬纤维或强捻纱样的手感。

(5)平展度:表现为自重成裥的能力较差,有易于挺展成平面的抗悬垂特点。

(6)柔顺度:表现为自重成裥能力好,随形体曲面柔顺成形的能力强,线条形态的随动性好。(7)柔软度:表现为有柔软、轻质感。

(8)丝鸣感:表现为有类似于通过蚕丝的丝鸣来表征的粘滑感觉。

30、服装内微气候:处在一定的自然人,在其皮肤表面和最外层服装之间会形成一个有别于周围大环境的微小气候。

31、纺织品的设计可以从三方面的对热传递方式产生影响与作用:(1)对热传导的阻抗;(2)可供水汽蒸发汽化的条件;(3)促使对流产生的机会。

32、热阻:热流穿过纺织品时所受到的来自材料的阻力,纺织品中的总热阻由热流进入和流出纺织品时的接触热阻和纺织品本体热阻三部分组成。因此,纺织品的热传导性是受纤维本身的导热性能和织物各级集合结构的综合作用的。

33、在环境变化时,纺织品应在热传输、湿传输、气传输上有不同的能力表现,表征这三种传递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热阻Rt、当量热阻Re、湿阻Rw、热阻率rt、湿阻率rw和当量热阻率re、透气率Bp。

34、织物的孔隙相结构可分成如下三个层次:

(1)存在于织物中纱线间的孔隙;(2)存在于纱线中纤维间的孔隙;(3)存在

于纤维内空腔和各级原纤间的孔隙。

35、孔隙的基本形态:(1)织物中纱线间孔隙的形态;(2)纱线中纤维间孔隙的形态;(3)纤维中原纤维间孔隙的形态。

第五章 本构关系设计法

1、本构关系:事物表现与本质之间的机理关系。如纺织品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即是本构关系。

2、密织物:在既定成形工艺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具有最大经纬密度的织物。最大密度也称极限密度,此时织物结构被称为织物的挤紧态结构。密织物结构特征(如何判断密织物紧密程度):当经纬纱进入挤紧态时,相邻两纬纱间距离(几何密度)正好等于Lw=Dj+Dw,当Lw

3、织物密度表示方法: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纱线数来表示的,称为工艺密度,几何密度即纱线间几何距离。

4、线粒纹效应:指由突出在织物表面的交织点颗粒和由颗粒延续形成的线状织纹所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

增大粒纹效果的方法:增大纬纱号数或增大纬密。

5、线纹效应:主要是斜纹类织物,是以线状织纹为设计目标,是由一组经浮点或纬浮点呈线状连续形成。线状效应其实就是一组线状连续的粒纹效应。 增加线纹效应的方法有:

增加经(纬)密,增加经(纬)纱的屈曲波高,从而索升高线纹优化效应; 调整纱线捻向和线纹走向的配合方式,突出线纹的刺激效果。

关键是线纹清晰浮点所产生的反光不同(1)只要线纹方向与捻向互相垂直时线纹才清晰(2)突出一个方向的线纹,就要使另一方向的纱线的捻向与线纹方向平行。

线纹粒纹织物的紧度把握

无论是提升浮点颗粒的凸出高度还是扩大纱线系统在织物表面的表现范围,都是靠增大纱线工艺密度来实现的。密度的变化必然引起紧度的变化,同时会带来手感风格的变化。线纹粒纹织物也多以经面效应为主,通过增加经密以改进面纹效果是主要的技术方法。哔叽、华达呢、卡其这三类产品的风格差异,就是由于经密和紧度的不同而引发的。

手感的柔软度:哔叽>华达呢>卡其。

覆盖密度:即紧度,经纬纱直径与相邻两根经纬纱之间的平均中心距之比。 覆盖密度与挤紧度两者的关系:覆盖密度反映的是二维平面与视觉相关的信息,而挤紧度是一个三维指标,与织物手感及织物与赋形与保形能力有关。 总的覆盖紧度:织物表面被经纱覆盖的面积与织物总面积之比。

方形密度:用M表示,这是指拟设计织物的经纬纱具有同样的直径和同样的密度时所具有的密度值,而具有这样构造特征的织物也称方形织物或同特同密织物。最大密度下形成的方形密度称为最大方形密度,用Mm表示。

实有方形密度:因方形设计密度是一个虚拟的设计参量,为了能在实际的织物上进行虚拟表达的形式,即实有方形密度的表达方法。

相对密度:是指织物的实有方形密度和它有可能得到的最大方形密度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仿真丝绸的风格设计原理

仿真:模仿已存在的自然材料、开发的产品。仿真的纺织品的“仿真”实际上只是风格仿真,它所实现的只是功能与风格的取代,并不是物质属性的更迭。目前开发的仿真纺织品中,以仿丝绸、仿毛最为成功,其次是仿棉、仿麻和仿皮革。 FDY:它的纺丝与牵伸是在一次热状态下完成,可以轻松纺出单纤线密度在

1.1dtex以下的长丝纱,在实验条件下,可纺出0.33dtex的涤纶长丝纱。(注:FDY法即全牵伸纺丝成纱法)

长丝纱中的单纤维细度划分:

(1)细纤维(F.F):dpf=1.1~1.6dtex

(2)微细纤维(M.F):dpf=0.33~1.1dtex

(3)超细纤维(E.M.F):dpf〈 0.33dtex(注:1dpf=1dtex)

几个名词:(1)DY:牵伸长丝纱(牵伸丝);(2) DTY:拉伸(假捻)变形长丝纱;

NSY:网络丝或免浆长丝纱。

5、涤纶长丝织物在仿真丝绸的开发上成功的原因:

(1)触觉风格、视觉风格好。(2)有与蚕丝相近的物质结构形式:1)比重(即密度);

2)同为两相(结晶与非结晶)的微细结构;3)或模拟原纤构造的细纤化技术。

(3)与蚕丝织物基本相似的加工工艺:1)对纤维进行剥蚀、精炼获得柔软手感;

2)或碱法加工处理。

6、表面构造特性:电力纺有较高的动摩擦和静摩擦系数,蚕丝实际上是一个“粘性”大和摩擦系数比较大的材料。

7、(1)减量加工的内容:是把贮留在纱上的丝胶脱去。

(2)减量加工要达到三个目的:1)使蚕丝纤维优良的光泽感受能得到表现;2)使交织纱线间能形成缓松的交织压力;3)使被丝绞锁藏的纤维微小卷曲或变形能量能够再现。

8、仿真丝绸的风格设计的四个技术措施:

(1)采用非圆形截面纤维(异形纤维)——获得闪光、色散效果;

(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异截面混纤)——获得色散均匀;

(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异收缩);

(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dpf值)尽量减小(细纤化)。

9、细纤化对光泽感仿真的影响:纶细纤化后,长丝中的纤维根数增多,可增加长丝纱内部反射光的数量,同时因层次厚度的减小及层次的增多 ,使来自纤维内部的反射光在纤维表面的分布更细腻。

10、细纤化设计对舒适感的改进(影响):细纤化后涤纶长丝容水保水能力加强主要表现在(1)纤维间的孔隙数增加,随纤维根数的增加成比例增加;(2)纤维间孔隙的面积随纤维直径的减少而迅速减少;(3)孔隙越小,排液的附加压力越大。

11、涤纶长丝纱织物绉效应形状记忆功能技术流程: 加捻 +20℃~40℃无外力

应)

成品 有外力作用

形状记忆实际工艺分析:

影响长丝纱形态记忆功能的主要因素:1)长丝纱的捻度;2)定捻的定型温度;

3)织物精炼与解定型起绉的温度、时间与加工方式;4)织物拉幅定型的幅度与起喂量的确定;5)定型温度与时间;6)纱线线密度与纤维数。

起绉后织物幅度的变化规律:1)幅度收缩率在30~40%的方能显示绉效应;2)幅度收缩率在70~75%的才能有良好的起绉效果。

起绉加工工艺要点。

对丝胶的功能再认识:

作为纤维的织造保护剂(避免纤维直接摩擦);2)作为形状记忆剂;3)作为交织压力缓解剂。

真丝绸减量加工要达到三个目的:(1)使蚕丝纤维优良的光泽与光泽感能得到表现;

使交织纱线间能形成缓松的交织压力;(3)使被蚕丝锁藏的纤维微小卷曲再现。 对减量处理,理论估算公式:

减量率=失重/原重 理论减量率192NaOH用量100%80

上式中NaOH用量按O、w、f值计入,如当用量为10%时,计算得理论减量率为24%。

影响减量处理水平的因素(涤纶纺真丝绸的减量如何控制):

水解促进剂:季胺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间歇式工艺,烧碱浓度低。阳离子减量渗透剂—以匀化织物吸碱能力的碱减量渗透剂:烧碱高浓度,连续式工艺。 处理条件的影响:1)温度升高减量率上升;2).时间上升减量率上升,减量初期影响大;3)浴比上升表明按织物重量计算的碱溶液浓度减少,减量率下降,功效均匀;4)预定型:减量处理前经历过热定型处理的,减量效果均匀,手感柔软。

织物自身结构:1)纤维细微结构,水解由外到内;2)纤维集合体的形态结构:a.纤维截面形状,圆形截面表面积最小,反应最慢;b.长丝纱中的纤维数上升,

减量率上升;

c.长丝集束方式:网络与加捻。

减量对织物手感的影响:

减量对手感的影响表现在对织物弯曲刚度和交织压力的调整:涤纶的碱水解提供了可以通过碱量使涤纶长丝织物获得丝绸手感的机会(1)减量后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将按比例递减,如果减量率是20%的话,那减量后的刚度仅有减量前的0.64倍。因此织物更加柔软。 (2)减少纱线间交织压力也可使织物手感改观,通过减量使纱线直径减小,并不是使交织纱线不再贴接,而只是使相互之间已存在的挤压变形有所减轻。

呢绒和仿毛织物的风格机理与设计

1、可以通过呢绒在应力—应变行为中的表现,找到这些风格要求和织物力学行为间联系的线索:(1)当织物在平面方向发生错动(剪切行为)时,会发生一定量的变形,但阻抗较大而且储存的能量较高。(2)当沿垂直于织物平面方向对织物加压时能提供较大的压缩变形率和较高的压缩回弹能力。(3)在沿垂直于织物平面的方向使织物弯曲时,发现它有较大的弯曲刚度和良好的回弹能力。

2、可以用一个“紧构弹性体”交织模型来说明呢绒的风格构造机理,这个模型的构造特征有以下两点:(1)在相互交织的纱线表面之间形成的是以纤维间的紧密钩为特征的紧构型结合,因此,在交织的纱线间只能发生钩接不被解开的错动。

(2)交织的纱线应该是一个三维的弹性材料,纱线在任何一维发生的变形,都应具有弹性体特征。

模型对设计者的启示,它说明:对呢绒和仿毛织物风格机理的研究与设计,都可以分别从“弹性体”和“紧构”这两个领域展开进行。

3、毛纤维的结构性能与毛风格的联系:

毛织物风格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有松、软并富有弹性的手感,把它映射到织物的性能上,在以下四个方面应该有相应的表达:

(1)应有良好的压缩率和压缩弹性(指垂直于织物平面方向);

(2)应有较小的变形模量(包括拉伸、弯曲、压缩、剪切);

(3)应有较大的变形能力;(4)应有良好的变形恢复能力。

4、低体积质量成纱可被列为设计目标

毛纤维属短纤维中的长纤维,虽然不同的品种,差别很大,但大部分纤维的长度都可以使用低捻度成纱,低捻成纱可以减小纱的体积质量。

使用低捻成纱就是期望在纱中留下较多空间, 容纤维发生卷曲与反卷曲变形,这一变形不仅可以提供毛纱的纵向变形能力,同时也能提供毛纱的横向变形能力。

羊毛纤维的缩绒性:羊毛纤维的集合体,当在湿热条件下受到机械外力的反复作用后,便会逐渐收缩密集,并互相穿插交缠毡化。

如何进行仿毛织物的风格模拟设计?

答:(1)卷曲形态的模拟:

自发卷曲法:利用产生在纤维截面上的不均匀力形成卷曲的方法;

2)变形卷曲法:又叫机械卷曲法,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并以切断前的牵伸丝束为加工对象。

(2)纤维外表形态的模拟:

1)纤维长度模拟;2)纤维线密度模拟;3)纤维表面形貌模拟:鳞片层;4)纤维截面形态的模拟:羊毛截面近似圆形。

7、仿毛长丝纱的性能模拟与风格设计:(1)通过假捻变形和弯曲变形实现毛风格模拟;

(2)通过长丝纱中纤维的异收缩实现毛风格模拟;(3).通过长丝复合纱实现风格模拟。

设计方案

1、自选材料,设计一种3/2左斜纹、纹理效果突出的面料。

一、工艺方案

1、原料:不限制(现选棉纤维为原料)

2、纱线:经、纬纱都有捻度,经纱捻向为Z捻,纬纱捻向为Z捻,且dj>dw

3、织物组织:3/2左斜纹,经面斜纹,且pj>pw

二、技术措施:两个系统纱线加捻,且dj>dw

三、理由:

1、线纹效应:a.只有当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互相垂直时,该纱线形成的线纹才能呈现出清晰的纹路效果;b.当要突出某一种纱线形成线纹时,

可以利用另一纱线的捻向配置,促使该纱线中纤维的倾斜方向与线纹方向平行;

2、粒纹效应 Pj>PW 屈曲波高增大,粒纹效果突出;

3、光泽好、细腻;4、舒适度改善;

5、减量后处理:a.弯曲刚度交织压力减小,柔软;b.光泽度白,内部反射光增多。

6、紧密纺纱线很光洁,毛羽少。

2、设计仿真丝绸产品

(一)工艺方案:

1、 原料:涤纶长丝(选择原因:三角形截面,大小不一样,长度不一样,直径0.33-1.66dtex)

2、纱线:紧密纺-纱线

3、 织物:丝绸

4、后加工:减量处理

(二)技术措施:

1、采用非圆型截面纤维

2、将多种不同截面积的纤维混纺成纱

3、长丝纱的纤维间有不同的长度配置

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尽量减少

(三)理由;

异性纤维-获得闪光、色散效果;

异截面纤维——闪光、色散均匀;

长度不同-异收缩;

细化:a、抗弯刚度小,手感柔和 b、光泽好、细腻 c、舒适度改善;

减量后处理:a、弯曲刚度交织压力减小,柔软b、光泽度白,内部反射光增多; 紧密纺-纱线很光洁,毛羽少。

3.自选材料设计高仿真毛料,写出工艺方案与技术措施并说明理由。

一、方案

1、原料:涤纶长丝,切断,卷曲,长度(精纺64-104mm,平均88mm,粗丝51-89mm,平均65mm,线度2.2-6.6dtex,截面接近,圆形或椭圆形)

2、纱线:在毛纺设备上,用赛络纺纺出纱线

3、织物:呢绒

二、技术措施

1、采用自发卷曲 2、按所需长度切断 3、采用异收缩—缩绒性

三、理由

1、赛络纺—纱线松散;2、采用异收缩—风格模拟;3、长度、线密度、截面选择—形貌模拟。4、使长丝纱中单纤维的线密度(dpf值)尽量减小(细纤化)

纺织材料的认识

纺织材料,一般是指纺织工业所用的纺织纤维和由纤维纺织得的纱线和织物的总称。 纺织材料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

各种纺织材料的组成物质、内部形态和基本结构与形态、与纺织加工性能和服用、使用功能的关联影响、品质优劣的评定的因素;

各种纤维(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长度、细度、纤度、强度(单纤维或束纤维)、柔软度、色泽、杂质、斑疵、湿强度、干强度、断裂长度、断裂强度、勾接强度、天然转曲及成熟度(植物纤维);

纤维与纤维间、织物与织物间,或纤维与织物间的、或纺织材料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 湿度对纺织材料的影响,纺织材料的吸湿性、湿态初始模量、湿伸长率、干伸长率、湿强/干强之比;对重量、长度、横断面、密度、表面摩擦性质的影响;这些也是力学特性在“纺织领域”的一个特点吧。

纺织材料的耐日晒、耐气候性、蜷曲性能,光照时光程差与干涉色,在不同湿度条件下对光的折射率与双折射、耐光性;以及耐酸性,耐碱性、耐“老化”性能;

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能,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比热性、导热性、熔融与分解、流动温度、玻璃化温度、热收缩、溶解与分解、定型、“熔孔特性”;

纺织材料的燃烧与阻燃性能、燃烧与爆炸、爆燃的条件;

纺织材料对电学性质的影响、电绝缘性能、比电阻、抗静电特性的优劣;

纺织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与服用(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纱线和织物、无纺织物的结构、长、宽、厚的几何尺寸和测定、保暖性能、表面摩擦性能、透气性、透水性、蠕变、松弛、疲劳、磨损、撕破强度、抗静电性能、抗褶皱性、拉伸断裂强力、起毛起球、悬垂性,各种各样的特殊性能(从人造血管、到宇航服,......,有各种各样特需的各具特性的纺织品,这就是各种各样的特殊纺织材料在特殊工业及特需产品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这方面就不能一一枚举了);

这些特性都需要一定的或是专用的试验仪器进行测试、评定,也有专门的技术规范和规定。

服装(纺织)材料——纺织纤维的种类与特点 ,纺织纤维是构成面料的基本材料(我们

不从大分子谈起),它有两大类: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麻、丝、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天然纤维又有出现,比如菠萝叶纤维与现在普遍使用的竹纤维。它们都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优质纺织纤维原料。

棉、麻、竹、菠萝叶纤维是天然纤维素纤维,用火点燃很快炭化为灰烬,伴随着烧草的气味。毛、丝纤维是天然动物纤维,点燃后变焦并有烧头发的气味,其中丝纤维是投入使用的唯一的一种长纤材料,可长达几百米,现在正在研究中的蜘蛛丝纤维应该也是长纤,但没有投入实际使用。

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兴起的,目前已经成为纺织纤维的主体。 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合成纤维,一类是再生纤维。

合成纤维是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聚合而成,主要纤维材料有涤纶、锦纶、腈纶、维纶、丙纶、氯纶、氨纶等。它们可以根据需要切割成不同长度或直接使用长丝。其统一的燃烧特点是熔融成滴。

涤纶纤维刚性较好,有很好的保型性与挺括性,常与棉、毛等混纺。

锦纶又称尼龙,是一种较有弹性的纤维材料,并且最为耐磨,常用做服装的“三口”,并在袜类产品中经常使用,最近几年常见锦纶与粘胶纤维交织,形成锦粘交织面料。 腈纶是保暖性最好的合成纤维,俗称合成羊毛,常用做毛衫材料。

维纶吸湿性能是合成纤维中最好的,服用性能接近棉纤维,民用较少,档次很低,通常用于工业产品,如绳索、水龙带、鱼网等。

丙纶质地最轻,比重为0。91,是目前纺织纤维中最轻的一种材料,耐磨、耐穿、不起球。

氯纶不易燃烧,常用做针织内衣、毛线等民用产品,还用于工业滤布、工作服、绝缘布、安全帐篷等。

氨纶是弹性最高的一种纤维材料,高伸长、高弹性,常用做紧身产品,但由于不着色、强力最低,所以一般很少裸丝使用。

再生纤维,也叫做人造纤维,是利用天然材料经制浆喷丝而成,有再生纤维素与再生蛋白质之分。其中最常用的是粘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它具有棉、麻的主要特性,但强力低于棉麻,且湿态强力更小。再生蛋白质使用较少,甲壳质纤维已经很成熟的用于当今医学领域。

天然彩棉

天然生长的非白色棉花,我国于1994年开始对彩棉的引进与种植,目前已拥有棕、绿、紫、灰、橙等色泽品种,通常用来与白棉、合成纤维混纺,后工序不经染色,是真正意义的环保绿色纤维,其长度与强度略逊于白棉。

除鳞防缩羊毛

羊毛的鳞片使羊毛具有缩绒性,这对洗涤和使用带来了诸多问题,所以剥除和破坏羊毛鳞片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一种防缩方法,经氯化处理和羊毛不仅获得了永久性的防缩效果,而且使羊毛纤维细度变细,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富有光泽,染色变得容易,制品更加柔软、滑糯,具有抗起球,可机洗等特点,无刺痒感,使羊毛织物具有更好的品质和更广的应用范围。这种处理方法称之为“羊毛表面变性处理”,也有人称之为“羊毛丝光处理”。 新型绿色纤维素纤维

这是一种90年代国外发展起来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将天然纤维素原料直接溶解在NMMO的水溶液中进行纺丝再生出来的一种人造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较粘胶简单,所用溶剂无毒,也无有害物放出,溶剂回收率达99.7%,产品废弃物土埋5~6周可生物降解,不构成对环境污染,被称之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为纤维素纤维的环保化生产及产品升级换

代提供了方向。目前,英国的考陶尔兹公司和奥地利兰精公司为主要的生产厂家,我国多引用英国的商品名,译为坦赛尔或天丝。纤维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优点于一身,具有纤维素纤维吸湿性好、透气、舒适等优点,穿着舒适性远优于涤纶,光泽优美,手感柔软,县垂性好,飘逸性好,同时又具有合成纤维强度高的优点,其强力高于棉和普通的粘胶,具有良好的水洗尺寸稳定性和较好的性价比,其混纺性能好,可与其他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混纺,下表是纤维和其他纤维的性能比较。

超细纤维

其制品手感柔软、细腻、滑爽,光泽柔和,超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作用强,具有很高的清洁能力,可作为高吸水材料(如毛巾、纸巾),超细纤维可用于制作仿真丝面料、高密防水透气织物、桃皮绒织物、仿鹿皮面料等。

目前国家对超细纤维的分类尚无统一标准,但一般把,细度在0.55~1.4dtex(0.5~1.3旦)为细旦丝,细度在0.33~0.55dtex为超细旦丝,细度在0.11~0.33dtex为极细旦丝。 凉爽纤维

杜邦公司的Dacron,截面呈四沟槽,使液态水传导面积增大,拥有优截止的湿气处理功能(透气、透湿),如同管道将湿气迅速送到了面料外层,增强了穿着者的舒适感,同时还具有极佳的可染性和抗沾污性,适合于男女衬衣,户外及运动服面料,使穿着者干爽舒适,持久如一。

阻燃纤维

纤维的阻燃性一般用极限氧指数(LOI,即能维持燃烧的最低氧含量的百分率)表示。空气中的氧含量约为21%。若纤维的LOI值大于21%,离开火焰后,在空气中就不能继续燃烧。一般,LOI大于26%的纤维就可认为是阻燃纤维。阻燃腈氯纶纤维是我国生产阻燃织物的主要纤维品种。LOI值在26%以上,有良好的阻燃性,且尺寸稳定性好,耐日光性类似于腈纶,手感舒适,悬垂性好,回弹性好,染色容易,色牢度好。

另外,在成纤高聚物的大分子链中,引入芳环或芳杂环,增加分子链的刚性,大分子的密集度和内聚力,从而提高热稳定性。如芳纶1313(Nomex)也是一种具有良好阻燃性的阻燃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由我国科技工作者自主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也是迄今我国获得的唯一完全知识产权的纤维发明。是通过提取大豆中的蛋白质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利用生物工程高新技术制成的新型灾生植物蛋白纤维。

用途:大豆面料手感柔,滑,软,吸湿导湿,透气性好,保暖性好,蚕丝般的光泽,羊绒般的手感,与棉,毛,丝,晴纶,涤纶,天丝,等都有良好的混纺效果。是绒衫,内衣,睡衣等的理想面料。

玉米纤维(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具有丝光泽,手感好,透明度高,强度弹性比棉麻好的优点。玉米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可以烫,可以洗,但最好不要用高温(

天丝:是一种纤维素纤维,采用溶剂纺丝技术,干强略低于涤纶,但明显高于一般的粘胶纤维,湿强比粘胶有明显的改善,具有非常高的刚性,良好的水洗尺寸稳定性(缩水率仅为2%),具有较高的吸湿性,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光泽优美,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飘逸性好。总起来说:天丝具有:1 有棉的柔软性 2 有涤纶的高强力 3 有毛的保暖性 但是它在湿热的条件下容易变硬,在冷水的挑绒性也不好。

吸湿排汗

是台湾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它采用特殊的十字断面沟槽设计,使纤维同时具有良好吸湿、导湿及快干功能,再加上纤维与皮肤接触点因断面设计而减少,保证流汗后的肌肤依然保持优越的干爽感。

丽赛

被业界称之为“植物羊绒”,是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植物纤维素纤维.由日本东洋纺专有技术及原料体系生产,属于新型波里诺西克纤维(高模量再生纤维素纤维).

丽赛纤维的生产原料来源于日本进口的天然针叶树精制专用木浆.

丽赛纤维特点:

卷曲度较好,因此纤维中存留静态空气较多,因而具有较好的保暖性.

丽赛纤维初始模量较大.

回弹性好,利用这一性能,可制成蓬松度较好,手感丰满的仿毛类毛衫织物。

吸湿性较好,由其织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导湿透气性,同时纤维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性,且柔软滑糯。4.丽赛纤维染色鲜艳,富有光泽.5.织物成形性好

简言之,纺织材料的物理特性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是指纤维及纤维制品,具体表现为纤维-条子-纱线-织物以及其复合物。 “纤维与纤维织品”表明了纺织材料既是一种原料,用于纺织加工对象,又是一种产品,是通过纺织加工而成的纤维集合体。纺织材料存在多种变体,存在从对象到产品的多级转换。“纤维-条子-纱线-织物及其复合物”描述了纺织材料的形成过程,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跳跃完成,这就是纺织材料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