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 2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背诵体味词的声律之美,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体会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 点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情,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雨霖铃》。

二、写作背景:

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是和歌伎们一起,过着倚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仕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明确节奏和句读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生范读,师点拨技巧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全班齐读

5、疏通词意,分别概括上下阕的内容

上阕:离别之景

下阕:别后之境

四、合作探究:

1、本词在表达技巧上的一大特色是虚实相生,请找出词中哪些句子是实

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2、指出下列诗歌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①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虚)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虚)

③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虚)

⑤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虚)

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虚) ⑦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李煜)(虚)

⑧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实)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虚)

⑨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实)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虚)

3、总结归纳哪些属于实写,哪些属于虚写。

实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写: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 2

3)已逝之景之境 4)从对方的角度写

4、虚实结合的作用:

常规作用: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使其内涵丰富,外延无边;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语境作用: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雨霖铃》中虚实相生的作用主要是:渲染凄凉的气氛,表达离愁别绪。

五、点拨答题方法——点击高考

1、出题模式:分析技巧型

①请对诗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做简要分析

②诗歌第XXX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解题思路:

①指出手法

②结合具体诗句阐述哪些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些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③分析虚实相生的作用,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3、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